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20-07-24 蘭州大學

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地貌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吉均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21日2時07分在蘭州逝世,享年87歲。

讓我們用這50個瞬間

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56年,李吉均先生大學畢業,於南京玄武湖留影。

2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59年,李吉均先生在祁連山冰川考察(從左至右依次為:李吉均、任炳輝、劉澤純)。

3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59年,李吉均先生手繪的冰川地貌素描

4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66年,李吉均先生工作十年照。

5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79年,地質地理系師生在甘肅隴東高原考察地貌,李吉均先生正在給大家講解。

6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80年,李吉均先生帶Derbyshire教授在蘭州大砂溝野外考察。

7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81年,李吉均先生帶領研究生在貢嘎山野外考察。

8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81年,冰川考察組組長李吉均先生在青藏高原考察時翻閱地貌圖。

9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81年,冰川考察組在川西高原稻城桑堆考察古冰帽,李吉均先生給他的研究生姚檀棟、秦大河、周尚哲等作現場指導。

10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82年5月,冰川考察組翻越大雪山——貢嘎山西坡的子梅埡口,海拔4200米(從左到右依次為:姚檀棟、馮兆東、安成謀、李吉均)。

11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83年8月,冰川考察組第二批科考隊員在貢嘎山海螺溝磨西區公所留影。

12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84年5月,蘭大地質地理系部分教師留影。第一排有李吉均、張林源、張維信、艾南山等教授。

13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89年,李吉均先生在達裡加山和美國科學院院士Tom合影。

14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89年,李吉均先生在九州臺考察。

15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90年,李吉均先生在前蘇聯烏蘭烏德車站留影。

16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91年,李吉均先生和Porter教授參加北京國際第四紀大會。

17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93年,李吉均、陳耀祖、劉有成、鄭國錩四位學部委員(院士)留影。

18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94年7月,李吉均先生在籌建西部資源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座談會後留影。

19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95年,李吉均先生參觀工程凍土國家重點實驗室。

20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96年,李吉均先生在祁連山進行考察。

21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98年,在「七一」冰川留影(從左至右依次為:鄒應雙,李吉均,潘保田,趙志軍)。

22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1999年7月,李吉均先生於重慶巫山縣長江南岸留影。

23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01年,李吉均先生在香港科技大學訪問(左起為李吉均、劉東生、吳新智、蘇紀蘭)

24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03年,李吉均先生在甘肅天水頂風冒雪進行野外考察。

25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05年6月,李吉均先生為蘭州大學與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動員會作精彩報告。

26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06年5月,李吉均先生、王乃昂教授等人將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獎金全部捐出,設立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求真」獎學金。

27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06年12月,李吉均先生等出席資源環境學院成立六十周年慶典大會。

28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07年10月,李吉均先生生日當天與學生合影。

29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09年,李吉均先生獲第二屆中國地理科學傑出成就獎。

30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09年10月,《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刊發了《1909-2009百年中國地理大發現》專輯,其中刊載了李吉均先生、陳發虎教授等7人提交的推薦提案。

31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0年6月,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地學部院士合影。

32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0年8月,李吉均先生出席第十屆全國第四紀大會會前培訓班,並發表講話。

33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1年,李吉均先生78歲生日留影。

34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2年5月,李吉均先生在蘭州紅泥溝野外考察。

35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2年9月,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南京師範大學共建「乾旱環境與氣候變化協同創新中心」籤約暨揭牌儀式在蘭州大學舉行,李吉均先生出席。

36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2年10月,「青藏高原隆升與氣候環境變化、人地關係」學術研討會暨李吉均院士八十華誕慶祝會在蘭州大學舉行。

37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3年11月,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舉行冰川擦痕石揭幕儀式。這塊冰川擦痕石是由李吉均院士團隊在校友捐助下從青藏高原搬運回來的。李吉均先生在石上的題字,勉勵師生勤奮學習、努力工作,成為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才。

38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4年9月,李吉均先生(中)一行考察馬銜山地球科學實踐教學基地。

39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5年9月,李吉均先生一行考察樂都和永登地區地貌演化。

40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6年1月,《中國教育報》整版報導了李吉均先生的事跡。

41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6年,李吉均先生榮獲「國華傑出學者」稱號。

42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7年6月,中國地理學會西北代表處紀念「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暨綠色「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在蘭州大學舉行,李吉均先生發言。

43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9年3月,耄耋之年的李吉均先生依然堅持閱讀。

44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9年3月,甘肅衛視報導「共和國蘭大人——李吉均」。

45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9年3月,紀念施雅風先生學術思想暨冰凍圈科學研討會在蘭州舉行,李吉均先生講話。

46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9年7月,《光明日報》「光明學人」欄目專訪李吉均先生。

47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9年9月,李吉均先生在資源環境學院2019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寄語同學們:堅守奮鬥,再創榮光!

48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9年9月,蘭州大學建校110周年紀念大會上,省委書記林鐸為李吉均先生頒發「堅守·奮鬥傑出貢獻獎」。

49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19年9月,李吉均先生深情告白新中國成立70周年。

50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2020年2月,李吉均先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通過學校「治學大家談」欄目勉勵師生:「人生起伏多端、變化莫測。為學先求立志,不管風吹浪打,勇往直前。牢記:天生我材必有用,為學如登山。

先生千古!



圖文整理:肖坤 許文豔 盧曉慶 周唱 蘇曉程
編輯:李兆秋
責編:許文豔

相關焦點

  • 李吉均院士:魂牽夢縈是冰川
    圖(左一)李吉均院士 1933年,李吉均出生於四川彭州的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他李吉均領導黑河分隊,經兩個月艱苦工作,實地觀察5條冰川,應用地形圖與航空相片,統計到186條冰川,面積104平方公裡,計算得冰儲量21億立方米,寫有很詳細(包括冰川、地貌、氣候、水文等資料豐富)的考察報告,圓滿完成任務。」2005年,施雅風在《青藏高原隆升與亞洲環境演變——李吉均院士論文選集》一書的序言中這樣寫道。  這是李吉均與冰川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 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教授李吉均逝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李吉均院士(資料圖片)&nbsp&nbsp&nbsp&nbsp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理與地貌學家李吉均於7月21
  •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地理、地貌學家李吉均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地理、地貌學家李吉均逝世李吉均每日甘肅網7月22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武永明)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地貌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吉均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21日2時
  •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理與地貌學家李吉均逝世,享年87歲
    7月2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辦公室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理與地貌學家李吉均於7月21日凌晨2時7分逝世,享年87歲。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李吉均告別儀式的時間、地點尚未確定,學院正在就後續處理事宜召開會議。
  • 地理與地貌學家、院士李吉均病逝,創立發展青藏高原隆升系統理論
    7月21日下午,南都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我國著名地理與地貌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該校教授李吉均,因病醫治無效,21日凌晨2時07分逝於甘肅蘭州,享年87歲。遵照其遺願及家屬意願,喪事從簡,告別儀式將於7月25日上午9時在蘭州華林山殯儀館懷仁堂舉行。
  • 南開師生深切緬懷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
    中新社天津四月二十九日電(張國)連日來,南開大學師生懷著沉痛的心情,以各種形式深切緬懷中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和社會活動家費孝通先生。  在南開大學舉行的追思會現場,大屏幕上的費孝通先生遺像在綠葉映襯下笑容分外親切。遺像兩旁「一介書生著書立學為百姓宗慧,一生富民走鄉訪鎮求國家榮華」的輓聯,是他傳奇一生的真實寫照。
  • 「大先生」李吉均: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留聲機近日,我國著名地貌學與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教授李吉均離世,享年87歲。他從事現代冰川與第四紀冰川、黃土沉積與地貌演化、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對東亞和全球環境變化的影響研究,把自己最好的年華獻給了祖國西部,被人尊稱為「大先生」。
  • 今天,北航人共同緬懷……
    >王浚院士是羅陽本科畢業設計的指導教師。「王老師,國家有這麼多任務,忙是應該的;不過,您永遠是我的老師。」這是羅陽留給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每每想起,都使王院士感到心疼。——王浚院士」回想起演出曾到過的地方,大幕拉開和音樂響起的每一個瞬間,我就好像在追尋著您的足跡,重新上了一次大學。從您這裡,我學到的是作為一名北航人對國家的忠誠,學到了對夢想的堅持,更學到了對祖國航空事業的責任與擔當。
  • 今天又一位大師離我們遠去——深切緬懷著名數學教育家張奠宙先生
    他帶領中國數學教育走向世界,1999年,他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2017年,入選當代教育名家。數學教育張奠宙先生已經仙逝,但他的著作還在世間流傳,下面便列舉其著作,以深切緬懷我國著名數學教育家張奠宙先生!
  • 南京大學舉辦緬懷傑出校友餘紀忠活動
    臺灣餘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餘範英,臺灣報業公會理事長、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林聖芬,校長陳駿,華英文教基金南大遴選委員會召集人陳懿院士,東大黨委書記郭廣銀,東大副校長、華英文教基金東大遴選委員會召集人浦躍樸,校長助理濮勵傑,以及臺灣方面嘉賓、南大東大兩校華英學者代表和學生代表等出席活動。
  • 湖南醫界精英參觀湯飛凡中學 深切緬懷中國醫學泰鬥
    為緬懷這位從湖南醴陵走出去的醫學泰鬥,醴陵市委、市政府主辦的「銘記湯飛凡」系列紀念活動今日在醴陵正式啟動。冒著淅瀝的秋雨,120多位嘉賓一同參觀湯飛凡中學,瞻仰湯飛凡先生銅像,共同追憶和緬懷這位偉大的微生物學家。醴陵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劉華章出席並講話。
  • 中國航天科工舉辦傳承陳定昌院士精神追思會
    會上,航天科工科技委高級顧問李伯虎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毛二可院士,航天科技集團姜傑院士,以及多位青年代表從不同角度,深情講述了陳定昌院士的感人事跡,深切表達了對陳定昌院士的思念之情,並表示要以陳定昌院士為榜樣,接續奮鬥,不斷推動國防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 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深切緬懷在那場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
    汶川地震12周年,也是第109個國際護士節。還在疫情中的我們,這一天,註定要為逝去的生命傷痛,也註定要感恩守護生命的那抹「迷彩綠」與「天使白」。災難可怕!地震、病毒……都能吞噬人的生命、造成人身心的傷害,毀掉人的家園。但是,有你們的負重前行、最美逆行;有你們的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與拼搏……讓我們相信:災難一定會被戰勝!
  • 四川大學舉行西南數學論壇暨劉應明院士誕辰80周年紀念會
    10月28-29日,學校舉行西南數學論壇暨劉應明院士誕辰80周年紀念會,深切緬懷劉應明先生,紀念他為推動科教興國和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尤其是西部數學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李言榮在致辭中代表學校和王建國書記對劉應明先生表示深切緬懷,對參加紀念活動的各位專家表示感謝。他說,劉應明先生是我國模糊數學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在模糊數學及其應用方面作出了世界性貢獻。
  • 中科院院士曹楚南逝 今年我國已痛失24位院士
    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逝世。
  • 深切緬懷胡沛泉教授-視窗-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
    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工程力學與航空專家、教育家,國家首批二級教授,西北工業大學資深教授,《西北工業大學學報》創始人及主編胡沛泉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2月19日20時50經其提議,學校1961年在全國較早創建研究生班,發現和培養的一大批優秀人才成長為航空、航天、航海及其他相關領域的院士、博導、總師等知名專家學者,擎起了祖國國防科技事業的一方藍天。胡沛泉先生一生勤勉敬業,以《西北工業大學學報》主編之責,嘔心瀝血、勤耕精作六十餘載,力主學報國內外公開發行,精心打造特色品牌,使之成為我國最早一批進入《工程索引》的高校學報。
  • 深切悼念 | 著名化學家張俐娜院士逝世
    深切悼念 | 著名化學家張俐娜院士逝世 2020-10-18 0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原來,2020年中國損失了25名「兩院院士」
    25名兩院院士今年離世事實上,光在今年上半年,共和國就送別了18位院士,他們分別是:在1月份逝世的中國工程院士蔣洪德、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方守賢、李方華;2月份,又有兩名科學院院士孫儒泳、周同惠及三名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沙慶林、蔣亦元五人離世;3月份工程院院士寧津生、李道增和盧世璧離開了我們,另外科學院院士周俊也在這個月離世。
  • 我國著名構造物理與構造地質學家馬瑾院士逝世 享年83歲
    據微信公號「中國地震臺網」8月12日報導,我國著名構造物理與構造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馬瑾院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8月12日7時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馬瑾院士是我國構造物理與構造地質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她一生不斷拓展研究領域,在構造變形過程和機制、構造物理理論方法和實驗、地震機理和預測等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
  • 原來,2020年中國損失了25名「兩院院士」
    文丨快樂天使 審丨安瀾2020年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各國內部都不斷發生一些令人憂心忡忡事情,在這一年裡,中國「送別」的兩院院士也達到了25位。據光明日報報導:就在9月7日的這天,又一沉痛消息襲來,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定昌,一名偉大的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於9月7日在北京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