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草,是一種水生沉水植物,也是一種中草藥之名。為水鱉科植物,全草入藥。從古至今都有用藥的傳統,具有乾濕止痛、益氣活血的功效。主要治療帶為白色下,產後惡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功效功能
燥溼止區,活血行氣
主要治療
帶下色白,產後惡露不盡。
使用劑量
內部管理:煎湯,6-10克。
化學成分
全草含有粉狀甾醇、β-谷甾醇、二十碳醇、磷脂醯膽鹼、磷脂醯乙醇胺、磷脂醯甘油、磷脂醯肌醇。
相關討論
《本經逢原》:苦草、香、苦切。胃、氣導腦、膏粱柔脆者服之,減食止瀉,過服則更多患腦風。過去,昔人畏多產育,用苗養更多,用苗三錢,曲淋酒服,但不受妊,血傷的性別就可以知道了。
形態特徵
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樹枝很細。葉基部無柄;葉片長帶,具淺水深變化的長度,可達2米長,小於15米短,5-20毫米寬,綠色或紫紅色,薄,半透明,全緣或銳鋸齒。花單性,雌雄同體;雄花佛火焰苞片1。5-2釐米長,每朵佛陀火焰芽含有200多朵雄花,雄花從苞片上出來,浮在水面上,萼片3,大小不一,舟狀;雌花佛焰苞片綠色或暗紫色,長1.5-2釐米,花梗纖細,30-50釐米長,延伸到水面,花序莖和受精後捲曲,萼片3,綠色紫色,花瓣白色。果實圓柱形,長5-30釐米。種子倒卵形,具腺毛突出。花期為8月至9月。
分布區域
分布於華東、中南、河北、吉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臺灣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水域較淺池塘和溪流
繁殖方式
一般苦草是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將苦草種子浸泡於水中1天,然後將細粒種子從果實中擦出,加入10倍左右的細砂土均勻攪拌,播種時水位控制在15釐米左右,水溫在15℃以上,大多數新植物能在10天左右的時間內發芽,因為是通過無性繁殖,因此夏至前的水位控制在30釐米以內。田間管理必須要及時清除苦參、蓮子草等水中雜草,不能使用化學除草劑。播種年可以減少草食魚的放養量,第二年可以放食草食魚,而顆粒狀的飼料則應在上半年餵食。在主要飼養螃蟹的水域,應在苦草萌發期飼餵飼料,並在旺季及時清除螃蟹吃剩的腐爛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