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天府怡心湖:引入全球先進水生系統,造生態之湖

2020-11-29 四川在線

12月1日,天府怡心湖將面向全球首發。

這個以新加坡濱海灣為設計藍本,按國際化視野、高標準規劃的項目,其一舉一動都深受社會各界關注。

天府怡心湖現在的建設進度怎麼樣?

備受關注的水體、水質、水生態系統又運用了什麼樣的先進理念處理?

帶著一系列疑問,記者11月25日下午,走進天府怡心湖主湖區建設一線,實地探秘湖域水生系統——「慢工出細活,用匠人情懷造湖」是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同時,該項目還引入了全球最先進的水生系統,完全完工後將呈現湖面碧波蕩漾,水下魚兒嬉戲,水面鮮花點綴並與色彩斑斕的湖岸構成一副和諧、生動的水墨畫情景。

A·取水江安河

水系天然

「整個怡心湖,取水江安河,水系天然。」在項目現場,成都空港城市發展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天府怡心湖整個主湖區水面面積約450畝。

目前,長約2800米的駁岸及3000米的環湖路步道已基本成型,沿湖區的大壩溝已經完成引入長約1800米的行洪暗渠,以保證水體不被汙染。

主湖區約150萬方的土石方工程均已完成,約30萬平米的防水毯鋪設也即將完成。

「在正式開展建設之前,我們在現場選取多處試驗段,長時間動態監測研究怡心湖的水生態系統演變,才最終確定了怡心湖的水下生態系統構建體系。」這位負責人說。

據介紹,整個湖域運用「控、改、提、增、維」等技術手段,來構建一個健康完整的生態系統,「通過沉水植物吸收+食藻蟲吞噬和抑制+微生物生化+食物鏈物質循環與轉移,削減水體富營養物質,從而實現怡心湖水體自淨化,構建出水清、氣淨、景美、魚遊的自然生態湖泊。」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為全面研究怡心湖的水生態系統構建,主管部門及設計團隊曾經多次考察學習國內外優秀生態治理項目,專門對日本琵琶湖流域治理項目、新加坡碧山宏茂橋公園等項目進行研究分析,借鑑先進理念與經驗,再結合成都獨特的氣候、水體、土質等特點,優中選優,才確定天府怡心湖的水生態系統設計方案。

B·引用全球先進的水生系統

水域透明度達3米以上

從一開始,天府怡心湖就致力於要打造一個可持續的湖區,引入全球最先進的水生系統,保證水清魚遊水墨畫般長效場景。

「當水生系統穩定後,水下植被覆蓋率將達60%以上,水生植物將保持四季常綠。」怡心湖建設施工方有關負責人介紹,

水生系統也可用「一蟲」、「一草」、「一調控」這幾個詞來進行概括和總結:「一蟲」指食藻蟲提高水體透明度,沉水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提升水體溶解氧濃度,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條件;「一草」則是以四季常綠矮型苦草為核心的沉水植物群落,同時保證沉水植物種群多樣性,兼具「水下草皮」和「水下森林」的景觀效果。「一調控」,則是指調控水生動物種群結構及規模,形成完整、穩定的食物鏈,實現富營養物質向能量持續恆定轉換。

引用全球先進的水生系統造湖,不只是技術實現領先,對於水生植物的選擇也是要求幾乎苛刻。根據介紹,整個湖域的植物就專門根據怡心湖的分區及水深分部情況及特點來選擇品種和布置。

如在水深≤3m區域主要配置四季常綠矮型苦草、改良刺苦草、水蘭等,在水深>3m深水區則配置小茨藻、輪葉黑藻、光葉眼子菜、馬來眼子菜等。

「我們要求透明度至少達到3米以上,水下大面積覆蓋水草,且保持四季常綠,水下魚兒嬉戲,水面鮮花點綴,與色彩斑斕的濱岸帶景觀協調統一,構成一幅生動、活力的水墨畫。」放眼天府怡心湖未來效果,這位負責人透露說。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王鴻明 記者 陳方耀 攝影 陳方耀

相關焦點

  • 實地探秘天府怡心湖 為建設「空港速度」、全球先進水生系統造湖打...
    來源:雙流區委宣傳部 11月30日,一場包括國際國內重要投資商、運營商和幾十家媒體在內的龐大考察團走進天府怡心湖。通過對天府怡心湖展示中心、湖區項目、日航酒店,及天府怡心湖企業幸福中心、電子科大產業園等怡心湖周邊產業和服務配套園區地考察,對於天府怡心湖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 成都怡心湖,看到湖了!
    為了全面研究怡心湖的水生態系統構建,相關主管部門及設計團隊曾經多次考察學習國內外優秀生態治理項目,專門對日本琵琶湖流域治理項目、新加坡碧山宏茂橋公園等項目進行研究分析,以借鑑先進理念與經驗,再結合成都獨特的氣候、水體、土質等特點,優中選優,才確定天府怡心湖的水生態系統設計方案。
  • 「空港速度」、世界領先水生系統!他們實地考察天府怡心湖打call
    四川在線記者 丁寧「天府怡心湖的水生系統理念確實很先進,不僅環保,而且還具備可持續性。」「日航酒店的建設進度簡直比想像還要快。」「規劃的藍圖正在一步步實現,感覺現在都能憧憬未來在湖邊喝茶、散步、看書的畫面了。」……帶著呈現未來美好生活的願景,天府怡心湖將於12月1日就要正式官宣首發。
  • 天府怡心湖官宣「出圈」 刷新公園營城新高度
    按照成都有關公園城市的部署,雙流區委區政府順應現代空港城市演進規律,提出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中國航空經濟之都,天府怡心湖依託獨特的湖景資源,踐行產城湖設計理念,集「生產、生活、生態」與「智慧、智能、智庫」六位一體,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實現公園城市「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致力於建設成為中國航空經濟之都標杆新城,向全球傳播城市理念氣質,標定公園營城的時代樣本。
  • 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天府怡心湖的價值何在?
    成都因地處四川盆地地區,大江大河難以形成,細小支流以及湖泊溼地倒成為成都人民珍視的珠寶,怡心湖自然是人們心之所向。可以說,怡心湖剛好位於成都兩座4F級機場的中心點,是新時期雙流順應「兩場一體」格局之變的關鍵節點。
  • 總投資超780億 多項世界級項目落戶天府怡心湖
    12月1日,在公園營城·天府怡心湖首發儀式上,雙流正式向全球發布天府怡心湖投資機會清單。現場包括仁恆置地、合景泰富、伊藤洋華堂、中信城開以及瑞士中心與雙流籤約,總投資額超過780億元,多項世界級項目宣布正式落戶天府怡心湖。
  • 天府怡心湖:崛起的「產城之湖」
    成都,一路向南,一片近450畝水域的輪廓已日漸清晰,這片藍色水域,正是天府怡心湖兵團式作戰有序推進項目建設,設計圖紙上的怡心湖正緩緩呈現在人們面前,依託獨特的湖景資源,踐行產城湖設計理念,集「生產、生活、生態」與「智慧、智能、智庫」六位一體,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實現公園城市「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成為成都崛起的又一個「產城湖」,安放一個又一個奮進者的夢想。
  • 水產養殖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
    但在現有的養殖環境下,一些生態環境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圍繞圍網養殖、網箱養殖、池塘養殖、外來物種入侵等4&nbsp個方面闡述了水產養殖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及對我國水產養殖將來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幾點看法。
  • 什麼是「怡心湖速度」?
    生態IP+產業IP+城市中心是怡心湖市場價值兌現的三大前提自2016年怡心湖規劃落定,陸續「投注」房企超過16家。房企激情「搶灘」,追根溯源在於怡心湖坐擁其他很多版塊難以匹敵的兩大IP:「一湖七公園」的生態資源與「3+3+N」特色高精尖產業。
  • 人民網:《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餘璐)記者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
  • 科技日報:《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
    婷記者11日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
  • 民聲回音壁|怡心湖地鐵站旁,跨線橋隔音降噪工程進展如何?
    民聲回音壁|怡心湖地鐵站旁,跨線橋隔音降噪工程進展如何?怡心湖地鐵站旁,跨線橋附近的隔音降噪工程進展如何?……第63期「民聲回音壁」聚焦的這些問題,回復來了!
  • 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中國日報1月11日電 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該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河湖生態系統調查與評價、設計原則、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水質保護與改善、河湖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重要水生生物棲息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文化傳承與水景觀構建、材料和施工、監測和管理等。
  • 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先進技術系列連載(十七):海馬齒生態修復技術
    為促進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技術交流,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會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在中國漁業政務網等媒體上,就產卵場修復、棲息地修復、增殖放流、生態淨水、魚道構建、外來水生物種防控等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技術開展宣傳
  • 《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
    原標題:《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技術支撐   記者11日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
  • 水生所在南水北調東線水生態系統健康與大尺度生態格局研究中獲進展
    南水北調工程是迄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安全等具有積極作用。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橫跨長江、淮河、黃河和海河四大流域,通過京杭大運河和輸水渠道自南向北連通高寶邵伯湖(即高郵湖、寶應湖、邵伯湖三個湖泊的總稱)、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等調蓄湖泊(圖1)。
  • 打造「會呼吸的生態景觀湖」 星湖公園啟動水生態系統構建與景觀...
    原來,這是相關單位正在對該湖進行系統構建與景觀提升。星湖公園是封閉式,平均水深1.2—1.5米。之前,經過前期的汕頭市四溝黑臭水體綜合整治,並通過一年多的維護管養,星湖公園的水質和景觀環境都有了明顯的改觀,水質指標達到了治理標準,成為市民休閒、觀光、健身的好去處。
  • 高原湖庫水生態修復研究中心在通海成立
    11月25日,列為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項目「美麗中國」研究示範基地的「高原湖庫水生態修復研究中心」在通海縣舉行揭牌儀式。高原湖庫水生態修復研究中心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通海縣杞麓湖保護管理局和雲南亞美湖泊水質治理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旨在保護杞麓湖生態環境,構建結構完整、功能完善的湖泊生態系統,提高湖泊自淨能力,以先進科研力量與技術優勢,為杞麓湖綜合治理提供支撐。
  • 天府生態智谷五大湖區錦繡天府公園一期工程開工 打造具有德陽特色...
    「發揮淺山丘陵地形地貌特色,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條件,打造具有德陽特色的生態主題公園。」近日,記者在位於東一環路的天府生態智谷建設現場看到,五大湖區錦繡天府公園一期工程已動工建設。「按照五大湖區錦繡天府公園建設規劃,現正在推進一期工程——45支渠、壽豐河景觀打造。」
  • 從金沙遺址到天府綠道 港澳臺僑大學生"穿越古今"探秘成都
    9月21日,以「古今穿越·探秘蓉城」為主題的2019秋季在蓉港澳臺僑大學生城市互動體驗營暨青年城市推廣志願者活動正式啟動。百餘位在蓉港澳臺僑大學生一起探秘金沙遺址博物館,走進成都市規劃館,踏上天府綠道代表點位桂溪生態公園,在串聯古今的「時空隧道」中,了解成都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