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流浪地球bug:
1 足夠移動地球的發動機會把大氣吹離地球,地球上應該沒有大氣
2 地殼的強度不足以支撐發動機的推力
3 一萬米高度的發動機無法承受自身的重力
4 集全部地球生產力無法生產一萬臺發動機
5 只有小型飛行器可以利用木星引力脫離太陽系,地球則會被木星引力肢解
6 4.2光年距離需要保守2500年,所有設備都不足以運行這麼長時間。在積寒下無法維修。
7 地球大氣層氧氣含量不足以點燃木星大氣
8 氫氧爆炸是化學爆炸,能量不足以推動行星
9 即使可以,要產生足以使地球轉向的推力,其推力足以吹散地球大氣會被,並摧毀地殼
10 16年時間聯合工作足以使語言融合,然而並沒有
11 像網上說的,用飛彈點燃即可,無需用空間站
12 地球大氣與木星大氣交匯時會產生劇烈的閃電,本身就會點燃氫氧
13 能夠驅動行星發動機功的能量用礦石是不可能的,只有核聚變。礦石只能作為推進反衝劑。但既然核聚變已穩定,地球沒可能還會處於極寒狀態
14 讓地球停轉,意味著地球磁場消失,那就不是極寒的問題了。一切地面設備和人員都會暴露在宇宙射線之下。
其實,100年足夠讓所有人老死。地球上的人老死在地球上是最經濟的解決方案。既然MOS攜帶了所有已知基因的圖譜,重建文明不是問題。
既然有能力推動地球,改造新星球的大氣也就不在話下了。
我很喜歡劉慈欣的《三體》,也只看過《三體》。但不得不說,劉可能缺乏經濟學基礎。《三體》中也有很多根本性的bug,比如宇宙「黑暗森林」是不成立的,因為任何文明內部的利益糾葛都會產生叛徒,從而有意或無意地暴露自己。比如 葉文潔 。所以宇宙不是黑暗的,而是明亮的。希望劉在以後的作品裡補上《經濟學》這塊短板。
當然,如果什麼都嚴格按照邏輯設定,可能就沒有這麼好的故事了。說起來,也許故事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邏輯的殘缺。反正也不是推理小說。
1萬米高度的發動機要不坍塌,基座需要多大你知道嗎? 相當於堆一座喜馬拉雅山。就一個小小的三峽大壩我們用了多少年,多少成本? 再過50年,生產力也不可能達到同時建造10000做三峽大壩的可能。
就算再過600年吧,地殼總共才多少石頭可以堆10000座喜馬拉雅?
很多人問月球為什麼不見了,我只怕是被用來作為發動機基座材料了吧!
我可能高中物理學讀傻了,又或者經濟學讀傻了。
看到星球大戰裡小飛機在太空可以隨意轉向,打槍時還能再真空發出piupiu的聲音,強迫症就犯了。
特效不可否認,但嚴重違背基本原理的細節簡直不忍直視。
另外重申我的觀點:
漫威宇宙屬於魔幻、魔神類,並不屬於科幻。沒有一處情節是合情合理符合科學發展曲線的。未來也不可能。比如鋼鐵俠的能量模塊,基礎物理學決定體基不可能做到如此之小(不只是現在,到人類滅絕的那一天也不可能)。還有蜘蛛俠變異,細&胞間信號中斷意味著死亡,單個細胞變異會被免疫系統直接殺死,或變成癌症。如果全身同時變異,就意味著信號完全中斷,就是死翹翹了,變異只能從胚胎或胚胎之前的階段開始才能成為正常生命體。
我看漫威是作為兒童劇看的,跟看動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