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流浪地球的BUG情節,科幻方面和漫威在本質上有什麼區別?

2020-12-04 漫威百家說

先說流浪地球bug:

1 足夠移動地球的發動機會把大氣吹離地球,地球上應該沒有大氣

2 地殼的強度不足以支撐發動機的推力

3 一萬米高度的發動機無法承受自身的重力

4 集全部地球生產力無法生產一萬臺發動機

5 只有小型飛行器可以利用木星引力脫離太陽系,地球則會被木星引力肢解

6 4.2光年距離需要保守2500年,所有設備都不足以運行這麼長時間。在積寒下無法維修。

7 地球大氣層氧氣含量不足以點燃木星大氣

8 氫氧爆炸是化學爆炸,能量不足以推動行星

9 即使可以,要產生足以使地球轉向的推力,其推力足以吹散地球大氣會被,並摧毀地殼

10 16年時間聯合工作足以使語言融合,然而並沒有

11 像網上說的,用飛彈點燃即可,無需用空間站

12 地球大氣與木星大氣交匯時會產生劇烈的閃電,本身就會點燃氫氧

13 能夠驅動行星發動機功的能量用礦石是不可能的,只有核聚變。礦石只能作為推進反衝劑。但既然核聚變已穩定,地球沒可能還會處於極寒狀態

14 讓地球停轉,意味著地球磁場消失,那就不是極寒的問題了。一切地面設備和人員都會暴露在宇宙射線之下。

其實,100年足夠讓所有人老死。地球上的人老死在地球上是最經濟的解決方案。既然MOS攜帶了所有已知基因的圖譜,重建文明不是問題。

既然有能力推動地球,改造新星球的大氣也就不在話下了。

我很喜歡劉慈欣的《三體》,也只看過《三體》。但不得不說,劉可能缺乏經濟學基礎。《三體》中也有很多根本性的bug,比如宇宙「黑暗森林」是不成立的,因為任何文明內部的利益糾葛都會產生叛徒,從而有意或無意地暴露自己。比如 葉文潔 。所以宇宙不是黑暗的,而是明亮的。希望劉在以後的作品裡補上《經濟學》這塊短板。

當然,如果什麼都嚴格按照邏輯設定,可能就沒有這麼好的故事了。說起來,也許故事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邏輯的殘缺。反正也不是推理小說。

1萬米高度的發動機要不坍塌,基座需要多大你知道嗎? 相當於堆一座喜馬拉雅山。就一個小小的三峽大壩我們用了多少年,多少成本? 再過50年,生產力也不可能達到同時建造10000做三峽大壩的可能。

就算再過600年吧,地殼總共才多少石頭可以堆10000座喜馬拉雅?

很多人問月球為什麼不見了,我只怕是被用來作為發動機基座材料了吧!

我可能高中物理學讀傻了,又或者經濟學讀傻了。

看到星球大戰裡小飛機在太空可以隨意轉向,打槍時還能再真空發出piupiu的聲音,強迫症就犯了。

特效不可否認,但嚴重違背基本原理的細節簡直不忍直視。

另外重申我的觀點:

漫威宇宙屬於魔幻、魔神類,並不屬於科幻。沒有一處情節是合情合理符合科學發展曲線的。未來也不可能。比如鋼鐵俠的能量模塊,基礎物理學決定體基不可能做到如此之小(不只是現在,到人類滅絕的那一天也不可能)。還有蜘蛛俠變異,細&胞間信號中斷意味著死亡,單個細胞變異會被免疫系統直接殺死,或變成癌症。如果全身同時變異,就意味著信號完全中斷,就是死翹翹了,變異只能從胚胎或胚胎之前的階段開始才能成為正常生命體。

我看漫威是作為兒童劇看的,跟看動漫一樣。

相關焦點

  • 漫威成功法則的秘密:《流浪地球》續集怎麼拍,才會有奇蹟!
    《流浪地球》做為今年的科幻電影大作,最終錄得46.13億票房,居內地電影票房總排行榜第3。排名第1的《戰狼2》是系列片,排名第2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經明確要有續集,《流浪地球》會不會出續集?《流浪地球》自然會有續集!
  • 論《流浪地球》:科幻影片重要的是情節,邏輯也必不可少
    科幻影片重要的是情節,邏輯也必不可少,論《流浪地球》科幻電影不符合科學是世界上最正常的事情。人們關注的原本就是科幻小說和電影,而不是科學。《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只捕捉了小說原始背景的片段,然後創作了一個新故事。科學元素的使用與原始元素有很大不同。
  • 足夠和漫威、DC抗衡的《流浪地球》,其中隱藏彩蛋你看懂了嗎?
    電影《流浪地球》以未來太陽系即將毀滅,人類為了生存和希望啟動「流浪地球」拯救計劃為背景,講述在極端環境裡人類的抗爭和絕望,科幻電影的標配、人性紀實的內核,從傳遞的價值觀看基本符合劉慈欣對於未來宇宙、人類生存的理念。正因如此,電影即便有超多的科幻元素卻依舊能極大程度的吸引人,在賀歲檔合家歡中贏得一席之地。
  • 《流浪地球》的改編:理性屬於科幻文學,感性屬於科幻電影?
    電影《流浪地球》保留了絕大多數原作的環境設定,但在情節上進行了徹底的改造。這裡面當然有導演的思考,將文字影像化,本就不能生搬硬套,何況,劉慈欣本人也參與了創作。所以,問題不在改,而在怎麼改、改什麼。小說和原作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人物的情感關係。無論是吳孟達扮演的姥爺,還是吳京飾演的父親,都承包了電影最感人的淚點。支撐主角一行人不斷前行的動力,是地球面臨的危機,更是家人的羈絆。
  • 流浪地球上,你能看到多少流浪的心
    前幾天看過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場景設定和特效處理都做得不錯,雖然各路網友看完之後都會挑電影裡的bug,但是作者第一時間就出來一一進行解釋,這種實事求是,敢於面對質疑的精神難能可貴,比某些流量小鮮肉學術不端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
  • 《流浪地球》雖然有笑死人的bug,但人類如何自救始終是主線
    一天之內我連看了《流浪地球》《飛馳人生》和中美合拍開花的《瘋狂的外星人》3場電影,總結來說是沈騰和一隻流浪地球的外星人打鬥後幡然醒悟決定賽車的故事。雖然大年初一蘭州萬達70塊一張的票價活活把我嚇退了,但《流浪地球》畢竟開啟了中國科幻元年,我豈能因為70塊錯失一個當科幻電影元老的機會!
  • 《流浪地球》最大的BUG:推動地球等於擠壓雞蛋殼,會引發災難
    近日,中國首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正在全國各大影院火熱播送,據統計,流浪地球的累計票房已經超過5億元人民幣,單日實時票房已經超過一億人民幣,累計票房位居全國第二,單日實時票房則位居第一。 在《流浪地球》上映當日,筆者就帶著全家去電影院貢獻了票房。毫不誇張得說,《流浪地球》的水平幾乎能和卡梅隆導演的《星際穿越》比肩,可謂是中國科幻電影史上的開門紅。不過,作為一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其實也有著許多「硬傷」級的BUG,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流浪地球》最大個BUG:推動地球等於擠壓薄雞蛋殼,會引發災難
    行星發動機全攻略開啟,地球正式踏上流浪之旅近日,中國首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正在全國各大影院火熱播送,據統計,流浪地球的累計票房已經超過5億元人民幣,單日實時票房已經超過一億人民幣,累計票房位居全國第二,單日實時票房則位居第一。
  •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電影走向新紀元
    劉啟帶著朵朵在春節這天用「借」來的身份卡和裝備偷偷踏上了地表,在地表上偷偷開走了姥爺的卡車,然後被警察發現,在姥爺前來「撈人」的時候發生了一系列變故,劉啟和中途遇見的救援小隊在一波三折的情節中奔向救援地球之路。故事的情節很有特色,特效一流,而且場景使人震撼,情節波動十分牽動人心,在觀影過程中有時真的是眼含淚花。
  • 《流浪地球》:中國電影「科幻元年」是如何開啟的?
    春節期間的幾部賀歲檔影片,最引人注目的可能要數《流浪地球》。自然,《流浪地球》遠遠算不上一部完美的電影,但「科幻元年」的說法卻也並非毫無憑據。如何理解《流浪地球》在「科幻時差」敘事中的獨特之處?所謂「科幻元年」,又是如何被開啟的?
  • 《流浪地球》與原著相差多少?有個情節令人細思極恐,導演不敢拍
    《阿凡達》 而國產電影要劇情沒劇情,要特效沒特效,我一時都想不起來有什麼優秀的電影,所以說國產電影與世界頂級電影還是有很大差距的,而在各種類型的電影中,與好萊塢電影差距最大的題材當屬於科幻片電影,國產電影由於大部分預算都給了演員,在特效製作方面常常預算不足,從而導致國產科幻電影的特效極為粗糙,讓人一眼就看出這就是特效,因此有網友用相同一句話去調侃國產科幻電影與好萊塢科幻電影差距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不再「流浪」
    2019年春節檔第三日,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便逆勢而上,截至2月9日發稿前,累計票房已達14億元,排片佔比和上座率在各大數據平臺均排列第一。票房證明觀眾的選擇核心依然是電影品質,因為《流浪地球》的電影觀感超出了大家的心理預期,情節、畫面、音效都足以用震撼來形容。
  • 《流浪地球》觀後感:聊聊電影情節以外的感受
    今年目前已經看了《大黃蜂》《白蛇緣起》《大人物》《飛馳人生》《流浪地球》《天下無賊》《瘋狂外星人》這7部電影,前4部已經寫了影評,後三部還沒有寫,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對於這部電影,我想寫寫故事情節以外的感受。萬萬沒有想到。剛開始我完全不看好《流浪地球》,導演郭凡的名字我從未聽說過,他曾經執導的兩部作品也很普通。
  • 流浪地球:電影存在這麼多Bug,原來可以這麼解釋,你發現了麼?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存在這麼多Bug,原來都可以這麼解釋,你發現了麼?最近最火的國產科幻電影要屬流浪地球了,今天小編也蹭一波熱度找找流浪地球科技上的bug。先曬一下看電影的票根。但是,而且真正的重聚合反應,按照故事背景2075年,雖然設定是將物質轉換成能量的說法,按照電影的場景,每天每個發動機運送石頭是很多車很多的的填進去的,整地球是有一萬座行星發動機的,還不包括赤道的轉向發動機,其實這樣的設定,地球即便是石頭也不足以支撐流浪2500年的。
  • 《流浪地球》IMDb評分狂跌,科幻出海還未成熟
    功夫、姜文、張藝謀,國產IMDb高評分意味著什麼?建立在理性討論的基礎上,本文僅從電影、文化內容入手,不討論任何「國內大規模水軍」言論和其他政治陰謀論。在詳細解析中國科幻乃至於中國文化出海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IMDb對中國電影的偏好和看法。
  • 《哪吒》破9億,卻出現和《流浪地球》類似的狀況:漫威式動漫?
    《哪吒》破9億,卻出現和《流浪地球》類似的狀況:漫威式動漫?《哪吒魔童降世》客觀上的確是目前國產三維動畫中的最佳,目前豆瓣評分8.9,十分不錯,和年初的《白蛇緣起》一道,富足想像力之下的經典魔改,在人物、情節和視聽呈現上都衝著一股勁。
  • 《流浪地球》改了原著多少?有些情節過於特殊,導演和演員不敢拍
    《流浪地球》這個春節檔票房冠軍是名副其實的,很多觀眾看完之後很有感受。許多影評也認為該片開創了中國科幻片的先河,是中國各種大片中值得學習的一部。那麼該電影是原創的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因為它是從劉慈欣的原著中印出來的,但是在內容上卻有很大的不同。在小說中劉慈欣只用了兩萬多字就講述了一個充滿科幻色彩的精彩故事,而電影呈現的更多是特效場景。
  • 《流浪地球》中國人骨子裡的科幻
    這個問題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有一份這樣的世界毀滅的時間表:2050年,人類移民火星,2100人類進入外太空,新人種出現,2215年地球面臨毀滅,2600年地球變成熾熱的火球。這是霍金在一次接受網站採訪時候所表達的,人類如果在未來的200年中能成功的向外太空擴張,那麼我們就能避免災難。
  • 《流浪地球》火了,但中國科幻並未崛起:《三體》電影甚至不敢上映!
    但今天我並不是來吹《流浪地球》的,相反,我要揭一下國產科幻的傷疤和暗瘡。相比之下,《流浪地球》的原作小說,評價數只有《三體》的十分之一↓↓如今許多人都把劉慈欣看作是國產科幻的代名詞,但有多少人是靠著電影,才知道劉慈欣還寫過《流浪地球》的?再拋開劉慈欣,知道王晉康、韓松、郝景芳的人又有幾個?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是個很「中國」的選擇!
    相比於好萊塢電影中常見的乘坐飛船逃亡的設定,《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不得不說,這是個很「中國」的選擇。不僅如此,《科幻地球》還火到了國外。這怕是中國科幻電影第一次被這麼怒贊吧!《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的是在太陽不斷膨脹,地球即將毀滅之時,地球聯合政府決定將地球移離毀滅之地,從而開啟了一個延續數世紀的移民新太陽系的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