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廢除編制,高級職稱升級為PLUS版,西湖大學的標準是發展方向

2020-12-05 高校網大秀

高校的編制已改革

高校的副教授和教授在國內被稱為高級職稱,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高級職稱評價體系僅僅是簡單的數論文拼資歷,不看參評人的真實才能,只有指標數量夠,水平有限的人也可以輕易成為副教授和教授,尤其是在中國高等教育大擴招時期,由於高端科研人才數量有限,普遍現象為只要博士畢業,工作年限夠了,高級職稱信手捏來,甚至有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畢業生破格提升教授的個例。隨著人才政策的加碼,大批海歸高端人才的回歸,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現如今,博士畢業想要進入高校都變得很難,然而由於歷史的延承,高校的高級職稱評價體系似乎並沒有發生多少變化,博士畢業的教師們很容易拿到高級職稱,這也與世界高校之間存在很大差距,國內的教授評價體系過於容易和簡單,其中主要原因是是高校目前還存在的編制的原因,隨著國內事業單位改革,目前高校的事業編制已經變得更有自主權,教師們成為高校的僱員,而不是國家的僱員,高校的事業編和崗位綁定,與人員無關!高校有權利對所謂事業編的人員進行自由解聘。

高級職稱的PLUS版

其實高校事業編制的改革,主要是為了高校提升人才結構層次做準備,國內高校想要成為世界一流高校,首先就需要消化掉歷史制度的遺留,目前只能採用一人一政策的制度來做高級職稱的區分,也被成為高級職稱PLUS版,也就是高校內教授間的收入水平差距拉大,不再是平均主義,高水平的教授會拿到較高的收入。相對於這類評價體系,還是會讓國內高校的教授平均水平拉低,而近日,西湖大學則給國內高校做榜樣,想要在西湖大學從講師和師資博士後直接獲得終身副教授的職位,不看論文篇數、引用率等目前高校普遍採用的方式,而是看參評人才領域內的重要性,想要做到世界一流高校,首先高校的人才隊伍必須達到領域內的一流水準!

評委國際化是趨勢

其實不僅僅是西湖大學,目前國內兩所頂級高校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也開始這樣的嘗試,2020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多名當選的副教授,他們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工作經歷顯示,他們獲得固定職位和高級職稱也非常的艱難,因此才會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在清華和北大僅是副教授的現象。然而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還需要改進,就像顏寧說的那樣,只有避開各種「師生」、「親屬」、「項目合作」、「商業合作」、「競爭」 等利害關係,採用目前國際名校教授評價體系,找國際小同行真實地對參評者的科研水平做純粹式的評價,這也是國內高校想要提升為世界一流高校的畢竟之路!

相關焦點

  • 西湖大學為國內高校立標杆,想評終身副教授,看在領域的重要性!
    西湖大學的標杆有多高?如果拿著這樣的科研論文數據,白蕊可以在國內很多985高校直接拿到教授的職位,然而在西湖大學卻僅僅只能做博士後,那麼西湖大學的標杆有多高呢?西湖大學對於教授的評價體系是什麼呢?最近施一公在參加一場活動時,公開了西湖大學對於教授的標杆和評價體系! 領域的貢獻決定從施一公的講話來看,西湖大學對教授的評價標準簡單又不簡單!
  • 西湖大學首屆全球人才招募大會,揭示未來生物醫學發展的三大方向
    西湖大學得到全國商界大佬們的支持 不差錢的西湖大學重點發展的三個學科西湖大學從籌建開始就吸引了中國無數商業大佬的目光,西湖大學首批董事會元老企業家中騰訊的馬化騰、萬達王健林等都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商業巨豪,加上本身經濟發達但是高等教育資源落後的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西湖大學從出生就含著金湯匙
  • 兩部門擬出臺意見:高校職稱不能把論文等作為直接判斷依據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遵循高校教師職業特點和發展規律,破除束縛高校教師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分類分層,科學評價,充分調動廣大高校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高校及教師活力、動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 老徐評醫 ▏衛生職稱改革徵求意見稿並沒有廢除百病纏身的「學分制」
    我的建議是:廢除衛生技術職稱評審。原因是:①在我國,病人並沒有真正的就醫選擇權。②病人就醫時並不看重醫生職稱,也沒有誰是瞅著醫生職稱去選擇醫生的,病人會以自己的判斷和身邊人或熟人的口碑去選擇醫生,看重的是態度、責任心和能力;職稱與這些往往不成正比。
  • 47%的網友可以接受西湖大學一年10萬+的學費,中國私立高校的春天
    西湖大學作為中國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私立高等學府,聚集了全球最精英的教授團隊,甚至有諾貝爾獲獎者想要加盟西湖大學,但是沒有滿足西湖大學對招聘人才最近5年的科研成果要求,這位諾貝爾獲獎者被西湖大學無情的拒絕,用西湖大學許田教授的話來說:「西湖大學需要的是實幹家,而不是各類帽子人才!」
  • 西湖大學
    學校按照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堅持發展有限學科的理念,緊緊圍繞自然科學、生命與健康、前沿技術方向,力求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原始創新方面有所突破。西湖大學採取突出個性、多學科交叉的培養方式,以博士研究生培養為起點,著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我們評教授不看論文
    在最近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全體大會上,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公布了西湖大學的終身副教授評價標準。 他表示:西湖大學看的不是文章的篇數、引用率等數據,而是你的貢獻在你的領域裡有多重要,他希望這樣的評價標準可以促進國內科技界評價標準的改善。
  • 「名聲大噪」的西湖大學,能不能成為世界一流?高中生何時能去?
    那麼西湖大學真的能實現嗎?西湖大學(Westlake University) ,是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非營利性的新型高等學校,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舉辦。是一所真正的現代化的民辦高校,這所大學不同於我們印象中的」三本「,而是實實在在的高級科研學府。
  • 湖南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出臺新規 評職稱論文將重質量輕數量
    高校評職稱論文將重質量輕數量 我省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出臺新規: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外語、計算機不再是必備條件 華聲在線4月25日訊 我省高校教師評職稱有新規了。同時應根據學校發展實際,細化教學型、教學科研型、雙師雙能型教師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標準,並制定相應的量化評分要點和實施細則。
  • 注安證書與工程師職稱相對應,並可申報高級職稱_北京鴻圖華盛信息...
    (二)按照職稱評審權限,特殊人才認定工作由對應系列(專業)的自治區行業主管部門組建的評審委員會負責具體實施。認定標準按《自治區人社廳關於印發自治區特殊人才認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規定(試行)的通知》(新人社發〔2012〕85號)執行。
  • 西湖大學全球選聘優秀學術人才,待遇對標國際一流高校
    這所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出任校長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從2015年3月發起辦學申請開始就備受矚目。施一公校長曾做出這樣的期許:十年、二十年之後,在浙江杭州,有一所在世界上備受尊崇的、立足中國大地而又充滿中國特色的高等學府,西湖大學。學校的「新」主要體現為「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
  • 68%的網友認為,西湖大學作為私立高校,學費10萬+非常合理!
    10萬+的學費非常合理 西湖大學本科生一年收費多少錢合理?小編在一篇西湖大學規劃中的本科生學費多少錢更合理的投票中,有47%的網友選擇了10萬+,因為小編對比了美國頂尖高校的學費情況,美國十大高校中,大部分都是私立高校,就拿哈佛大學為例,一年的學費就需要35萬元人民幣,按照目前西湖大學引進的人才標磚來看,很多人都具備美國十大高校終身教授的水平,甚至西湖大學都拒絕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申請,只因為不滿足5年內科研成果的要求
  • 西湖大學探索建立「教授聘任體系」 盤點其他國家教研人員管理機制
    央廣網北京4月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昨天教育部正式批覆同意浙江省設立西湖大學。西湖大學是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為非營利法人,由浙江省統籌管理和指導。西湖大學定位於研究型高等學校,主要開展基礎性、前沿科學技術研究,著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秉承「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聚焦理學、生命與健康、前沿技術等方向設立一級學科。
  • 專訪丨施一公:期待西湖大學的研究方向與麗水發展需求相結合
    在峰會現場,我們有幸邀請到了西湖大學的施一公校長做客浙江新聞客戶端,一起聊聊人才科技那些事兒。雖然,這是施一公第一次來到麗水,但其實他和麗水早有淵源。他的爺爺施平曾任中共麗水縣委委員、中共慶元縣委書記等職務。施一公對麗水近年來重視人才、發展科技、鼓勵創新等一系列做法讚賞有加。在這次人才科技峰會上,西湖大學和麗水市人民政府籤訂了一個戰略合作協議。
  • 建築工程師,初中高級職稱評審條件細則
    在我市從事建設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符合職稱評定相應標準要求的專業學歷、技術資歷和職稱資格等條件者,均可按規定的程序申報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公務員(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人員)不得申報職稱評審。 三.相關專業類別?
  • 大學教師評職稱主要看論文數量 教學水平被忽視
    大學教師能力如何衡量?有沒有更科學的方式?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數量仍是主要依據「最近我們學校也修改了職稱評定標準,但是並沒有完全跳脫出『數量』的圈子。相信對於很多學校來說,『數量』仍是目前主要的評價方式」。北方工業大學文法學院中文系主任王德巖告訴記者。
  • 科學網—職稱分類評審:一劑良方?
    高校教師的職稱評審相關制度也一直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為人們所詬病。 2014年底,湖北省首次在省內高校推行職稱分類評審,把教師分為教學為主、科研為主、教學科研並重、社會服務與推廣四種類型。改革措施甚為新鮮,也是對「重科研輕教學」等由來已久的問題作出的回應,近日經媒體報導後,引起人們熱議。 這種分類評審的改革有著怎樣的積極意義?
  • 西湖大學的招生系統和國內其他高校到底有什麼不同
    西湖大學是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前身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等發起創辦,於2018年2月14日正式獲教育部批准設立,舉辦方是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首任校長由施一公教授擔任。
  • 西湖大學誠邀全球優秀學術人才加盟
    大學實行與國際化接軌的長聘、準聘教研人員聘任體系,現組建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含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理學院、工學院,優先形成醫學、理學、工學三個門類多個前沿學科方向。你會是他們心目中全球選聘的科學人才嗎?
  • 職稱改革:全國已沒有統一組織職稱英語考試 計算機考試仍可報名
    未來,全省通過3年時間,基本完成工程、衛生、農業、會計、高校教師、科學研究等職稱系列改革任務,完成所有系列(專業)評價標準修訂完善工作;通過5年努力,基本形成設置合理、評價科學、管理規範、運轉協調、服務全面的職稱制度。這意味著,不拘一格選人才,將越來越落實成可觸的現實。怎麼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