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主宰著地球一億五千五百萬年的霸主,如今我們只能通過化石來猜測它原來的模樣。而提起恐龍骨化石,大概大家都想到的是下面這個樣子:
你能想像下面這兩塊也是恐龍骨嗎?
新物|矽化(上圖)/碳酸鹽(下圖)恐龍骨
其實,寶石級矽化恐龍骨化石(在國外被稱為Dinogem、Agatized Dinosaur Bone、Dino Bone或Gembone)一直被當作珠寶首飾的材料,被認為是長長久久的象徵。而在中國,矽化恐龍骨卻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據說被車了珠子之後,帶動了一些銷路,但市場上仍鮮有見到。
寶石級矽化恐龍骨在世界各地都有出土,不過以美國猶他州與科羅拉多州這塊出土的最多,質量最好——結構良好緻密,顏色鮮豔,圖案獨特。
產生這種矽化恐龍骨的原因,就像矽化珊瑚、矽化木、矽化貝殼、矽化海螺,彩斑菊石差不多。原因是侏羅紀與白堊紀時期,這些地區的火山活動頻繁,剛死亡的恐龍來不及被細菌破壞分解,就被火山灰所覆蓋,火山灰提供了大量的矽,後來經過石化,結晶使骨骼被二氧化矽(水晶、瑪瑙、玉髓等寶石的主要成分)所替代。
矽化恐龍骨就算被完全替代仍可以看見骨骼的結構,有的還可以看到造血功能的微細血管。美國古生物研究學者,常用矽化恐龍骨的透明薄片上的骨骼紋來分辨恐龍的種類,另外,通過骨髓質中,骨小梁間的間隙大小還可以區別恐龍骨骼化石與猛獁象、古犀牛、鯨魚等哺乳動物骨骼化石。
矽化恐龍骨常規檢測折射率為1.54(點測);密度2.55;硬度6.5~7;放大檢查可見骨骼紋中置換的瑪瑙紋,有的可見洞空中的細小水晶。矽化恐龍骨顏色豐富,色彩分布在蜂窩狀的骨髓質內的骨小梁間隙中。白色、黑色、褐色較為普遍,紅色、藍色、綠色極為稀有。有的上面出現多種顏色,這些顏色是恐龍骨埋於地下時因礦物成分所導致的。例如含鐵的土壤產生紅色、黃色或褐色;含銅高的土壤導致藍色、綠色等。
恐龍骨薄片在偏振光下
如果我們在鑑定中遇到了怎麼辦呢?按照GB/T 34098-2017,其屬於具二氧化矽交代假象的石英質玉,所以可以直接定名為石英質玉。這種寶石級的矽化恐龍骨並不是非常貴,也許是還沒被大家所熟知的原因,所以喜歡的快點入手吧。
參考文獻:
龍骨玉:與恐龍相伴的寶石矽化恐龍骨骼化石 許諾矽化的恐龍化石 簡宏道;周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