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侯召民教授課題組實現末端炔碳氫鍵的矽化反應

2021-02-23 CBG資訊

有機矽化合物如芳基矽化物、炔基矽化物等廣泛存在於藥物及材料的結構單元中,其因穩定、低毒及功能基團兼容性好等優點在合成化學中備受關注。因此,如何高效地合成有機矽化合物一直是合成領域的熱點。從原子經濟性的角度出發,C−H鍵與氫矽烷通過釋放一分子氫氣生成矽化產物是最有吸引力的方法之一。迄今為止,這類催化過程主要使用過渡金屬配合物、鹼金屬鹽等催化劑來實現,無金屬催化的分子反應體系鮮有報導。

 

近年來,伴隨著受阻路易斯酸鹼對(Frustrated Lewis Pairs, FLPs)化學的快速發展,相關的缺電子硼烷及類似物如B(C6F5)3引起了合成化學家的廣泛關注。其中,缺電子硼烷可以作為優異的Si−H鍵活化催化劑。基於這一基本概念,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侯召民教授課題組取得系列重要成果。2016年該課題組實現了硼催化的富電子芳香化合物與氫矽烷脫氫偶聯反應(J. Am. Chem. Soc. 2016, 138, 3663),代表了首例無金屬催化的脫氫矽化反應。2017年,該課題組報導了硼催化的C−Si/Si−H交叉複分解反應,提供了一類新型的碳矽鍵構築反應(J. Am. Chem. Soc. 2017, 139, 12434)。

近日,侯召民教授課題組在硼催化矽烷化領域又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將B(C6F5)3與有機鹼如三乙烯二胺(DABCO)結合,高效高選擇性地實現了末端炔C−H鍵與氫矽烷的脫氫矽化反應。另一方面,缺電子硼烷催化的C−H鍵功能化例子只有零星的報導,當前的催化反應代表了首例硼烷催化C(sp)−H鍵轉化反應。該催化體系展示了底物適用範圍廣、化學選擇性高、不需要氫氣受體和可克級規模合成等優點(圖1)。


圖1. B(C6F5)3/鹼催化的C−H鍵矽化反應

(來源:Angew. Chem. Int. Ed.)


大連理工大學羅根副研究員運用DFT計算結合實驗對當前反應體系的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B(C6F5)3和DABCO以FLP活化模式與炔作用生成中間體I,此過程在實驗條件下可逆。另一方面,B(C6F5)3可以在DABCO輔助下活化氫矽烷,經由過渡態II,生成離子對中間體III;隨後可以與炔、DABCO反應經由過渡態IV生成目標矽化產物、DABCO和離子對物種V;最後,V伴隨著氫氣釋放可再生B(C6F5)3和DABCO。該機理表明DABCO充當非常重要的雙重作用:作為Lewis鹼穩定活化的陽離子矽中間體,以及作為Brønsted鹼促進末端炔C−H鍵去質子化(圖2)。


圖2. 反應機理示意圖

(來源:Angew. Chem. Int. Ed.)


該成果以「B(C6F5)3/Amine-Catalyzed C(sp)–H Silylation of Terminal Alkynes with Hydrosilanes: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為題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DOI: 10.1002/anie.201809533)。侯召民教授羅根副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日本理化學研究所馬元鴻博士後研究員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大連理工大學羅一教授也為本課題給予了很多的建議和討論。


·END·

點擊放大圖片識別二維碼

相關焦點

  • JACS迎來新主編Erick Carreira | 侯召民當選執行主編|還有一位...
    美國化學會出版社總裁James Milne博士表示,「我們非常感謝Peter Stang教授過去19年對JACS的領導。JACS一直以來都處於科學的最前沿,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期刊編輯們對這個領域創造性未來的關注。我相信Carreira教授將延續JACS的優秀傳統,也期待在未來看到他用振奮人心的願景打造這本期刊。」  Erick M.
  • JACS迎來新主編Erick Carreira | 侯召民當選執行主編|還有一位來自中國,年底公布
    美國化學會出版社總裁James Milne博士表示,「我們非常感謝Peter Stang教授過去19年對JACS的領導。JACS一直以來都處於科學的最前沿,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期刊編輯們對這個領域創造性未來的關注。我相信Carreira教授將延續JACS的優秀傳統,也期待在未來看到他用振奮人心的願景打造這本期刊。」
  •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戰時日本核計劃的承擔者
    6月8日,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的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宣布,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仁科加速器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合成的第113號元素Nihonium(縮寫Nh)提名為化學新元素。這也是亞洲科學家首次合成的新元素。然而,在二戰時期,創立於1917年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不可避免地參與了戰時日本的軍事科學研究。其中最鮮為人知的,便是其主導了日本的核武器研發。
  • 蘇州大學朱晨教授課題組:烯基自由基參與的遠程惰性C(sp3)-H鍵三氟甲硫基烯基化反應
    因此,朱晨課題組對於實現自由基參與的遠程惰性C(sp3)-H鍵的三氟甲硫基烯基化反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根據調查研究,此類反應還未見文獻報導。在有機合成化學中,實現惰性C(sp3)-H鍵的官能團化一直是前沿的研究領域。隨著自由基化學的飛速發展,自由基參與的氫轉移(HAT)反應為實現碳氫鍵活化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策略。
  • Chem.南京大學謝勁課題組在配體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策略...
    ,實現了錳催化的烯烴可控矽烷化反應。近些年,錳催化烯烴矽烷化反應備受關注,我國化學所的王從洋研究員,以及國際上Thomas, S. P.、Trovitch, R. J.、Britten, J. F.等多個研究小組在該領域做出了出色的工作。謝勁課題組利用雙核錳與不同配體原位形成配合物進而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的策略,實現了錳催化的烯烴可控脫氫矽化和氫矽化反應,為錳自由基參與的有機合成反應調控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 Angew:NHC催化實現烯烴的自由基醯基氟烷基化反應
    近日,成都大學四川抗生素工業研究所李俊龍教授課題組和成都中醫藥大學韓波教授課題組共同合作在Angew發表論文,報導了通過N-雜環卡賓有機催化多組分反應,實現烯烴與芳族醛、氟烷基試劑的自由基醯基氟烷基化反應。值得注意的是,該催化體系,包括苯乙烯、環狀內部烯烴、吲哚、乙烯基醚、乙烯基酯、未活化的簡單烯烴等,均體現較好的兼容性。
  • 浙大陸展課題組JACS:末端炔烴的馬氏選擇性順序加氫/氫肼化
    2005年,Doye課題組以鈦配合物作為催化劑用苯胺和氫矽烷首次實現了炔烴的分子間還原氫胺化。隨後,劉心元、龔流柱、支志明、Beller、史曉東等人通過Lewis酸催化劑實現了各種分子間和分子內反應。然而,脂肪族炔烴研究相對較少,並且官能團的耐受性有限。炔烴的順序半加氫/氫胺化提供了一種步驟經濟性策略。由於弱電性和空間因素,脂肪族炔烴是有機轉化中具有挑戰性的底物。
  • 浙大陸展課題組JACS脂肪族末端炔烴的馬氏選擇性順序加氫/氫肼化
    2005年,Doye課題組以鈦配合物作為催化劑用苯胺和氫矽烷首次實現了炔烴的分子間還原氫胺化。隨後,劉心元、龔流柱、支志明、Beller、史曉東等人通過Lewis酸催化劑實現了各種分子間和分子內反應。然而,脂肪族炔烴研究相對較少,並且官能團的耐受性有限。炔烴的順序半加氫/氫胺化提供了一種步驟經濟性策略。由於弱電性和空間因素,脂肪族炔烴是有機轉化中具有挑戰性的底物。
  • Science子刊發表郭雪峰課題組在單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中的重要進展
    最近,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郭雪峰課題組、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張德清課題組以及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Kendall N. Houk課題組合作發展了一種基於單分子器件平臺的單分子電學檢測新方法和新技術,實現了在單分子水平上對於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研究。
  • 科學家攻破了自然界中「最懶惰」的碳氫鍵,將帶來巨大回報
    對碳氫鍵進行有針對性的添加的反應被稱為碳氫鍵活化反應,這是一項困擾化學家已久的挑戰,因為碳氫鍵是分子中不活潑的部分,如果能夠成功做到這一點,那將是一件讓眾多化學研究者為之欣喜的事。| 圖片來源:UC Berkeley新研究所使用了一種基於銥的新型催化劑。反應中,銥能斷開末端甲基中的三個碳氫鍵中的一個,換句話說,它能剪下一個末端的氫原子,然後插入一個硼化合物,這種硼化合物可以輕易地被其他更複雜的化學基團所取代。
  • 蘭州大學王為教授課題組JACS:通過多組分反應構建穩定的共價有機骨架
    導讀 近日,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為教授課題組報導了一種基於多組分反應(MCRs)構建超穩定共價有機框架(COFs)的新策略。穩定連接方法的開發對共價有機框架的合成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何川課題組JACS:如何流水線般的構建矽中心手性?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的何川(點擊查看介紹)課題組從簡單的二氫矽烷和烯烴出發,首次實現了銠催化的串聯不對稱碳氫矽化/烯烴矽氫化反應,一鍋法流水線般實現了四取代矽中心手性苯並噻咯類衍生物的高效通過反應條件的篩選和優化,使用[Rh(cod)Cl]2和雙膦配體(Josiphos或 Segphos)作為催化體系,作者實現了反應化學選擇性、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的完美控制,獲得了一系列含有多種官能團的各種骨架的四取代矽中心手性苯並噻咯類化合物。
  • 南科大譚斌教授課題組Angew:手性磷酸催化實現芳烴選擇性C-H胺化
    此外,通過有機催化以對映選擇性實現C-N手性軸的構建仍具有一定的難度。近日,南方科技大學譚斌教授課題組在Angew發表論文,首次提出通過有機催化策略,實現偶氮萘和咔唑底物合成新型軸向手性N-芳基咔唑骨架。該反應具有廣泛的底物範圍,並且以高對映選擇性和高收率獲得阻轉異構的N-芳基咔唑衍生物。
  • ...理化學研究所|日本_科技|超級計算機|富嶽|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
    共同社消息,日本理化學研究所17日宣布,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在四個部門的性能排名中繼上一次6月之後再次位居世界首位,成為連續兩期蟬聯「四項冠軍」的全球首例。日本上榜的還有排名第14的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人工智慧橋接雲基礎設施」和第19位的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TOKI-SORA」。富嶽作為2019年結束運用的超算「京」的後續機型,由理研和富士通公司開發。富嶽計劃2021年度正式運轉,目前已用於解析飛沫擴散方式等新冠疫情研究。TOP500排名中,「京」曾在2011年位居世界首位。此後由於各國追趕,日本的超算表現低迷。
  • 硼來文章見Angew:上海有機所麻生明/黃正/郭寅龍團隊三劍合璧,實現...
    Roush教授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手性的氫化硼烷,這種硼氫化試劑與TMSCl混合後可產生10-三甲基矽基-9-硼雙環[3.3.2]癸烷活性物種,其進一步對末端聯烯硼氫化可以得到常規方法難以構建的Z構型的烯丙基硼烷,隨後再加入醛類化合物與之反應,最終通過一鍋兩步法形成高烯丙醇產物。不過,反應具有良好的區域選擇性,但立體選擇性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夠理想,並需使用化學計量的手性硼氫化試劑。
  • 南開大學汪清民教授課題組:醛或酮對氮雜芳環碳氫鍵的直接烷基化
    但是使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且含量豐富的醛和酮作為烷基自由基來源的Minisci反應卻未有報導,其挑戰在於反應需要斷裂碳氧雙鍵並且羰基化合物與氮雜芳環的極性不匹配。近日,南開大學汪清民教授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他們將光催化條件下的質子遷移電子耦合(PCET)過程和生物體中的自旋中心遷移(SCS)過程結合起來,實現了由醛或酮作為烷基自由基等價體的Minisci碳氫鍵烷基化反應。
  • 利用催化Curtius重排反應實現C-N鍵的高效構建
    自1990年以來,過渡金屬催化C—N偶聯反應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如Ullmann偶聯、Buchwald-Hartwig胺化和Chan-Lam偶聯等反應已被廣泛報導,然而這些反應依舊不能完全滿足化學工作者對於C—N鍵構築的需求。
  •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近日,南京大學朱少林教授課題組與上海大學龔和貴教授課題組共同合作在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論文,報導了NiH催化的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遷移性加氫烯基化反應(hydroalkenylation),以高收率和優異的化學選擇性獲得苄位烯基衍生物。
  • C-H鍵活化再登《自然》,餘金權教授一把萬用刀,實現C-H鍵多種官能化
    [2]) 最近,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TSRI)的餘金權教授團隊同樣發展了一種通用策略,只要將烷基羧酸的β-C-H鍵活化,轉化為相應的β-丙內酯,後續便可實現其與一系列親核試劑的親核取代開環
  • Scripps研究所餘金權教授報導脂肪酸直接β內酯化反應
    近二十年,碳氫官能團化反應作為另一種有效的策略,可以直接在脂肪酸的β位引入新官能團。然而,如何將這種極具潛力的反應進行工業化放大和應用卻面臨著極大的挑戰。首先,當底物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可活化的碳氫鍵時,如何專一地選擇其中某個碳氫鍵極具難度。其次,大多數反應不可避免地使用當量及以上的貴金屬如銀來作為氧化劑促進反應。再者,反應中使用的偶聯試劑或多或少具有一定地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