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催化Curtius重排反應實現C-N鍵的高效構建

2020-10-17 研之成理

▲第一作者:張一品,葛霞;通訊作者:陸紅健
通訊單位: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論文DOI:10.1002/anie.202010974

全文速覽

本文報導了一種新型的催化Curtius重排反應。利用穩定且易於製備的疊氮甲酸酯類化合物為反應的氮源,一級、二級、三級烷基、烯基或者(雜)芳基羧酸為反應的烷基源,在催化劑Cu(OAc)2和DMAP作用下,高效地實現了C—N脫羧偶聯反應。該反應的催化劑廉價易得且用量可降低至1‰,反應條件溫和,N2、CO2為反應的唯一副產物,底物普適性及官能團容忍性極佳,可應用於天然產物的後期修飾,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背景介紹

A 經典C-N偶聯反應

由於有機含氮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有機材料和農醫藥產品中,因此C—N鍵的構築在有機化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1990年以來,過渡金屬催化C—N偶聯反應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如Ullmann偶聯、Buchwald-Hartwig胺化和Chan-Lam偶聯等反應已被廣泛報導,然而這些反應依舊不能完全滿足化學工作者對於C—N鍵構築的需求。
B 近期研究熱點——脫羧C—N偶聯反應

有機羧酸一般無毒無害,對空氣或水氧穩定,易於製備,因此它們是催化交叉偶聯反應中理想的碳源。長期以來,化學研究者們都致力於研究以羧酸為碳源的脫羧C—N偶聯反應。但近年來,研究主要集中在光催化的脫羧胺化領域,G. C. Fu課題組,胡喜樂課題組和MacMillan課題組分別在光催化的脫羧C—N偶聯反應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然而,這些反應往往需要昂貴的光催化劑和複雜的反應條件,極大地限制了這一類反應的推廣和應用。

研究出發點與本文亮點

傳統的Curtius重排反應可以實現sp2和sp3 C—N的構建,因此廣泛應用於含氮化合物的合成過程中。但該反應需要經過羧酸活化、醯基疊氮生成、Curtius重排和親核進攻等多步反應過程,步驟和原子經濟性較差(Path a)。1972年,Yamada等利用磷醯基疊氮(DPPA)作為氮源改進了該反應,但仍需要多步反應過程,且需要有機鹼中和反應副產物芳氧基磷酸,原子及步驟經濟性較差(Path b)。南京大學陸紅健課題組長期以來致力於以有機疊氮化合物為氮源的胺化反應研究,在研究時他們注意到,疊氮甲酸酯類化合物存在一個潛在的反應位點——缺電子羰基。受到Steglich重排和Curtius重排反應的啟發,他們設計通過DMAP親核進攻實現疊氮遷移,再經由Curtius重排和親核加成過程完成串聯反應,從而實現了一個高效的脫羧C—N偶聯的反應策略。


相比於近年來開發的光催化脫羧C—N偶聯反應,該反應具有以下幾點優勢:1,廉價的Cu(OAc)2和DMAP為催化劑,無需貴金屬光敏劑參與,成本低廉;2,羧酸無需預處理,反應氮源易於製備,便於操作;3,體系無需添加額外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無需有機鹼中和,可在中性條件下反應,條件溫和;4,該體系中84個底物拓展中的分子,平均收率高達87%,反應高效;5,反應過程可以耐受多種官能團,官能團容忍性佳;6,該反應適用於一級、二級、三級烷基、烯基和(雜)芳基羧酸,底物普適性高。

圖文解析

對於烷基羧酸的反應,最優條件如下:Cu(OAc)2和DMAP為反應的催化劑(用量低至0.3 mol%),乙腈為反應溶劑,該反應不需要氮氣保護,在80 ℃條件下反應3 h,即可以高收率得到預期的胺化產物。當催化劑用量增至5 mol% Cu(OAc)2和10 mol% DMAP時,反應時間可縮短至10 min。作者首先研究了疊氮的底物範圍,相比於富電子的疊氮甲酸酯,缺電子的疊氮甲酸酯更容易參與反應。文中使用的大部分疊氮甲酸酯均可由市售的醯氯試劑以近乎當量的收率製得,其中TrocN3為反應的最佳氮源。


值得一提的是,Troc、Cbz基團都是有機化學中常用的保護基。在羧酸底物拓展中,51個烷基羧酸底物,平均收率高達89%,28個(雜)芳基和烯基羧酸底物,平均收率高達80%。具體的底物列表和反應條件讀者可以在原文中查詢,在此列舉幾個典型的例子。值得注意點是,該反應在底物拓展過程中展現了優良的官能團容忍性,一系列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都高效地完成了預期的脫羧胺化過程,含有手性碳的羧酸分子在反應過程中得以完全保留手性。在放大量反應中,由於反應體系可高效轉化,且僅以N2和CO2為唯一副產物,因此產物可通過重結晶純化,極大地降低了反應成本。


部分烷基羧酸底物:

部分芳基和稀基羧酸類底物

部分應用:

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陸紅健課題組研究者開發了一種銅和DMAP協同催化Curtius重排反應實現了高效的脫羧C—N偶聯。該方法底物普適性及官能團容忍性極佳,可應用於天然產物的後期修飾,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反應的開發也為C—N偶聯反應的實現提供了新思路。該工作由課題組學生張一品和葛霞共同完成,陸紅健教授為該工作的通訊作者,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為通訊單位,同時李桂根教授也為該工作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心得與體會

作者在開展此工作時曾內心充滿迷茫,隨著時代發展和科學的進步,有機化學學科也向著高精尖邁進。目前,對優秀的工作要求更高,同時往往需要高端儀器的輔助,或是精密計算的支持,或是跨學科的交叉,或是昂貴的催化劑/配體的協助。在當今的大背景下,這樣一篇傳統的工作似乎有些「樸素」。然而,隨著課題的進展,作者逐步堅信,簡單高效且實用的化學轉化依舊會被同行們認可,除了追逐科研熱點之外,傳統的化學轉化依然值得精心研究。最後希望本工作能為讀者的科研提供一些幫助,也向所有在科研領域辛勤耕耘的人致敬。


參考文獻
C—N偶聯反應:Prog. Chem. 2018, 30, 1257; Chem. Rev. 2016, 116, 12564;Chem. Rev. 2019, 119, 12491.

光催化脫羧胺化反應:J. Am. Chem. Soc. 2017, 139, 12153; Nat. Catal. 2018, 1, 120; Nature 2018, 559, 83.


課題組介紹
課題組主頁:https://hysz.nju.edu.cn/luhj/

相關焦點

  • JACS | 計算加實驗研究Cope重排反應機制
    醯肼通過形成亞胺離子來催化1,5-己二烯-2-羧醛的Cope重排反應,七元和八元環的催化活性比小環的高。量化計算和動力學同位素效應實驗表明,反應是限速步是Cope重排,而不是亞胺離子的形成。當這個二烯關於3,4鍵幾何對稱時,通常這個反應得到的產物和初始化合物是一樣的。因此,Cope重排只有在這個二烯不是關於3,4-鍵對稱時,才能檢測到反應的發生。在大多數情況下,雖然Cope重排實際採用的是一個協同環化反應,但仍然可以假設該反應經過了一個和雙自由基能量和結構相同的過渡態。這就解釋了為什麼Cope重排需要很高的能量,通常超過30 kcal/mol,因此要求反應溫度接近甚至超過200°C。
  • 西安交大在Lewis鹼催化環丙烷開環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西安交通...
    Lewis鹼催化是現代催化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有機合成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Lewis鹼催化通常採用n-π*、n-𝜎*和n-n*三種模式實現底物的活化。目前,n-𝜎*活化模式主要涉及有機矽、錫、硫、硒和滷素等雜原子底物,而對於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碳碳單鍵的活化及催化反應研究非常欠缺並存在挑戰。 針對以上問題,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唐玉海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採用貧電子環丙烷作為底物,藉助其極性碳碳鍵及環張力的結構特點,發展其在Lewis鹼催化下以n-𝜎*模式實現碳碳鍵活化的有機催化反應,近期取得了重要進展。
  • 有機人名反應——Curtius重排反應
    Curtius重排反應(Curtius Rearrangement)反應機理連結:http://chem.kingdraw.cn/Shortlink?id=20200904154833Curtius重排反應(柯提斯重排反應),是一類親核重排反應。
  • NatCommun光催化的芳烴C(sp2)-H直接烷基化反應
    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應是合成烷基芳烴的教科書式反應。然而,這種傳統的方法有許多缺點,包括需要強酸催化劑、苛刻的反應條件以及會生成不需要的Wagner-Meerwein重排產物(Figure 1a)。因此,開發一種高效、高選擇性的烷基芳烴合成方法是催化領域的一項長期挑戰。
  • 過渡金屬催化的C-H鍵活化簡介
    C-H鍵的鍵能非常高,碳元素與氫元素的電負性又很接近,因而C-H鍵的極性很小,這些因素使得其具有惰性,在溫和條件下將C-H鍵選擇性催化活化、構建其它含碳化學鍵存在熱力學和動力學的雙重挑戰,是化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制約分子合成和製備獲得重大突破的瓶頸問題。
  • CCS Chemistry | 新型自由基催化環化異構化反應
    >自由基催化是有機催化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自由基物種具有獨特的反應活性,利用自由基作為催化劑有可能實現其他方法難以實現的轉化。然而,自由基催化領域在過去幾十年內的發展卻十分有限,其主要原因在於,大多數自由基反應活性較高,很難構建高效的催化循環。迄今,自由基催化較為成功的實例是硫自由基或錫自由基催化的乙烯基環丙烷和烯烴的成環反應(J. Am. Chem. Soc. 1988, 110, 3300. Tetrahedron Lett. 1988, 29, 5135. 圖1a)。
  •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
    ,最終實現增強光催化固氮合成氨。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構建B-N-C鍵用於穩定氮化碳光催化劑表面暴露的活性氮原子並且促進氮氣分子吸附和活化
  • 【人名反應】Overman重排
    Overman重排是指三氯乙醯亞胺烯丙酯在熱或者金屬催化下發生的[3,3]-σ鍵的重排反應,是Overman於1974年報導的,並以作者的名字命名
  • 修飾醌類助催化劑可實現高效鈀催化O2氧化C-H鍵芳基化反應
    修飾醌類助催化劑可實現高效鈀催化O2氧化C-H鍵芳基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1 21:02:22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Shannon S.
  • C-N鍵活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他們利用先前發展的胺縮醛對Pd(0)氧化加成生成「Pd-CH2NR2」親核試劑的基元反應,通過「Pd-CH2NR2」對聯烯的遷移插入形成烯丙基鈀,再與胺縮醛發生烯丙基胺化反應,以100%的原子經濟性實現了聯烯的雙官能化反應,一步合成了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藥物中間體1,3-二胺。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的《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 JACS:雙重催化策略構建sp2-sp3和sp3-sp3骨架(β-鍵斷裂)
    Soc.發表論文,報導了通過雙重催化策略,實現脂族醇衍生物與芳基(烷基)滷化物偶聯反應,從而構建sp2-sp3和sp3-sp3骨架,涉及β-鍵斷裂的過程。此外,在後期功能化過程中,該反應同樣具有廣泛的底物範圍以及良好的適用性。
  • JACS:Ni催化醇、滷代烴電催化C-C偶聯
    由於醇廣泛存在於化學科學領域,醇羥基代表了一種具有較高吸引力的分子用於構建C-C鍵。有鑑於此,清華大學李超等報導了通過陽極氧化三苯基膦離子、陰極上進行Ni催化還原交叉偶聯,實現了一種有效構建C(sp2)-C(sp3)化學鍵的方法學,該方法中,醇、芳基溴能作為偶聯試劑,這種Ni催化成對電催化反應方法學展示了廣泛底物兼容性,對廣泛的官能團有兼容性,能夠對天然產物、藥物活性分子實現後期芳基化修飾。
  • Lett.封面:西北大學孫萌副教授環丙烯酮開環反應
    該課題組於2018年首次實現了Ag(I)催化下,環丙烯酮和N,N-二甲基甲醯胺(DMF)的[3+2]環加成反應,有效構築了γ-氨基丁內酯骨架結構。(Org. Lett.Ag(I)催化環丙烯酮和DMF的[3+2]環加成反應C-C鍵活化是有機化學的熱點研究領域之一。環丙烯酮是迄今為止具有Hückel芳香性的最小三元環,也是被廣泛應用於合成領域的3C合成子。
  • 有機人名反應——Brook重排反應 (Brook Rearrangement)
    Brook重排反應 (Brook Rearrangement)α-矽基氧負離子通過生成一個五配位矽中間體重排得到α-矽氧基碳負離子的反應稱為[1,2]-Brook重排,或[1,2]-矽基遷移。後來發現此類矽遷移反應普遍存在,因此[1,n]-矽基由碳原子遷移到氧原子的反應統稱為Brook重排。
  • .| 當金屬團簇化學「邂逅」動態共價化學——利用動態共價鍵構建...
    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李丹、寧國宏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逐步合成的策略,通過環三核金屬團簇和氨基有機連接體的亞胺縮合反應製備了基於動態共價鍵的銅(I)基框架材料,該材料在無鈀的Sonogashira交叉偶聯反應中表現出了良好的穩定性、催化活性和廣泛的底物範圍。
  • 離子型框架高效催化串聯反應研究獲進展
    串聯反應由於其具有高效的原子利用率、可減少能源消耗及浪費等優點,引發學界關注。然而,由於在一個反應系統中,多個活性位點的協同及不同反應條件的不相容性,構建高效串聯催化體系仍具有挑戰性。近年來,多孔共價三嗪骨架材料(CTFs)以其良好的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和高比表面積,得到廣泛關注。
  • 大連化物所發現光催化低溫C-H鍵活化反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馬志博、中科院院士楊學明團隊,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潘明虎團隊合作,發現了氧化鈦表面低溫光催化C-H鍵斷鍵反應,並在單分子層面上對反應機理進行解釋。
  • 鈀催化氧化烯丙基C-H鍵的三氟甲氧基化
    含氟有機化合物在藥物,農藥和材料科學中非常重要,將C-H鍵直接通過氧化氟化,三氟甲基化,和三氟甲硫醇化等轉化為相應的含氟化合物引起很多科學家關注。這些反應區別在於OCF3陰離子易分解和三氟甲氧基試劑種類有限導致極難進行催化三氟甲氧基化反應。最近,作者課題組首次報導了在-20℃溫度下,通過Pd(II / IV)循環,催化氧化烯烴的三氟甲氧基化(Scheme 1a)。
  • Curtius 重排
    醯基疊氮加熱進行1,2-C-N遷移並放出氮氣,生成異氰酸酯的反應被稱為Curtius重排。
  • 科學家首次揭示催化Alder-ene反應酶
    Houk課題組合作,首次表徵了自然界中催化Alder-ene反應的酶及其催化氧雜Diels-Alder(DA)反應的同源蛋白,解析了這兩類酶及其複合物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基於結構信息和計算指導通過定點突變實現了周環選擇性的逆轉,闡明了兩類酶如何利用幾乎相同的活性位點實現周環選擇性的精準控制。該研究成果10月12日發表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