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這位科學家計算出地球的「尼莫」點,它的用處你想不到

2020-12-04 歷史店

在18年前,曾有一位地理科學家,通過數字建模的方式,測繪出地球上一個特殊的「尼莫」點。正當人們認為此舉相當無聊時,它卻被國家空間站所重視,繼而產生了一個妙用。此時問題出現了,這個特殊的點究竟位於哪裡?它的特殊用途又會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赫爾沃耶·盧卡泰拉,是一位加拿大克羅埃西亞裔的地理測量工程學家。赫爾沃耶·盧卡泰拉熱愛自己的職業,並經常試圖在領域中進行革命性的創新。在1992年時,他與助手自行設計了一套被稱為「喜帕恰斯」的地理空間程序,並獲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通過計算機建模測試,赫爾沃耶·盧卡泰拉考量了地球表面的三維空間屬性,繼而利用三點等距法,在南太平洋上標記出一個特殊的點狀區域,該點就被稱為「尼莫點」。

尼莫點的測繪,完全是出於赫爾沃耶·盧卡泰拉一時的興趣,他所採用的地圖,是1992年7月由美國國防部國防製圖局所發行的軍事地圖,尼莫點的具體位置為南太平洋中央經賭48°52.6′,緯度 123°23.6′之處的海面上。

尼莫點在地理學上被正式命名為「海洋難抵極」,其本身是地球表面距離陸地最偏遠的地點。從地圖精確測繪中來看,距離尼莫點最近的陸地,分別為三座遙遙相望的南半球島嶼,即皮特凱恩群島中的迪西島、復活節島西南角的莫圖努伊島,及南極洲外海的馬厄島,它們分別位於尼莫點的北方、東北方及南方,距離均遠為2688千米。

「尼莫」一詞,來源於法國小說《海底兩萬裡》,書中有一位船長的名字就叫做「尼莫」。巧合的是,在拉丁文中,「Nemo」一詞被直接翻譯為「無人」,而赫爾沃耶·盧卡泰拉之所以會為該點如此命名,正是因為尼莫點不僅人跡罕至,更是地球生命的禁區。如果以尼莫點為中心,以2688千米為半徑,則可以畫出一個巨大的圓形純海洋區域,它的面積幾乎與整個北美洲面積相等。

毫無疑問,尼莫點作為距離陸地最遙遠的區域,自然沒有任何人會不顧一切的去此居住。不過如果將問題反過來思考,我們則會發現,事情似乎有些荒謬。按照道理來講,一般人跡罕至的海洋區域,根本不存在任何的汙染和外地環境因素的影響,其水體環境應該極為良好,水下生物物種也應該具有多樣性。可事實恰恰相反,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通過地理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尼莫點幾乎是生命的禁區,此處不包含任何海洋生物,除了一些生命力頑強的細菌。

造成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問題很簡單,因為尼莫點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過特殊,以至於它幾乎成為了地球上「被遺忘的地區」。尼莫點被包夾在南太平洋環流所圍海域的中間,這令其地域被阻擋了營養物豐沛、溫度較低外部海水的大肆灌輸。不僅如此,由於尼莫點與陸塊的距離較遠,因此陸上衝刷入海的有機物也難以被衝及至此。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南北極所融化富含大量有機物的冰雪,也不能涉及此處來改善深海生態系統,因此造成了尼莫點周邊海洋環境中有機物的匱乏,根本不足以供養大量生物。

如此看來,尼莫點似乎並沒有太大的用途,赫爾沃耶·盧卡泰拉的研究看起來也非常無聊。其實您這樣想真的錯了。太空宇航局的高層很快注意到了尼莫點的存在,並且開始對其高度重視。

眾所周知,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也得到了快速的實現。從1961年4月12日蘇聯載人宇宙飛船升空後,世界各國開始陸陸續續地向太空發射宇宙飛船,用於探索浩瀚無垠的宇宙。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宇宙飛船需要強大的推動裝置,才能順利升入空中。在進入預定軌道之後,推動裝置將被迫丟棄,重新掉落至地球,而掉落地點的選擇卻成為了一個不得不亟待解決的難題。

尼莫點的出現,正好解決這一棘手難題,尼莫點人跡罕至且生態環境屬於「真空態」,故此它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宇宙飛船殘骸降落的最好地點。如此一來,各國宇航局不但不用擔心宇宙飛船殘骸砸到建築物或人類,而且也省去了一大筆的回收成本。

從1971年尼莫點還未被正式定義時,此地區便接受了第一架退役的宇宙飛船,幾十年來,隨著報廢的宇宙飛船越來越多,近260艘宇宙飛船都被有目的性的降落於此,尼莫點幾乎成為了「宇宙飛船的墓地」。

不得不說,科學家們考慮的果真是周全萬分,當我們還在擔心升天的宇宙飛船是否會砸到我們時,科學家們早已經想好了對策,如此看來,我們還真的是上演了一幕現代版的「杞人憂天」呀!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尼莫點到底有多可怕?是荒漠是墳墓,還有怪聲
    有-尼莫點。這個地方佔地球海洋面積的10%。由於幾乎沒有生命而被稱為海洋「沙漠」。在拉丁語中「尼莫」(nemo)的意思是「沒有人」,很好的概括了它的特點。這塊十三不靠的區域,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地方。它位於南太平洋,是一處由三座島嶼所圍成的三角區域。由於距離此處最近的陸地也在遙遠的2600公裡之外。所以很少有人到達過這裡,陪伴寂寞的只有數萬尺的深海和天空中偶爾墜落的太空飛行器。上帝在創造地球時可能忘了它。
  • 世界上最孤獨的地方——尼莫點,幾乎沒有生命而被稱為海洋沙漠
    尼莫點佔地球海洋面積的在拉丁語中「尼莫」的意思是「沒有人」,很好地概括了它的特點。尼莫點正式名稱為海洋難抵極,這個地點孤立於陸域、船舶航線及洋流之外,其所處海域的人類活動及其他生物蹤跡稀少。所以很少有人到達過這裡,陪伴寂寞的只有數萬尺的深海和天空中偶爾墜落的太空飛行器。
  • [蝦神小劇場]尼莫點:地球上最寂寞的地方
    無數的小說、電影、電視劇、紀錄片都暢想過這個場景,實際上在現今世界,海難獲救,並不是太大的問題:首先,你要是乘船遇上海難,多半都是在航道附件,看看現在地球的海運航道以目前這種航線密度,就算不用衛星電話求救,一般來說,只要能夠撐過72小時,被救生還的機率還是很大的。
  • 你可聽說過尼莫點嗎?那是地球上最孤寂的地方
    如果你覺得遠方對你來說都不夠遠,可以試試「尼莫點」(Point Nemo)。它位於太平洋中,也叫做海洋遠極,這裡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遠離陸地。尼莫點並不是一個有標記的點,而是大海中一片虛擬的區域。這個名字源於小說《海底兩萬裡》中的鸚鵡螺號潛水艇尼摩船長,它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沒有人」。事實也是如此,水面上什麼都找不到。
  • 地球上最孤寂之地——尼莫點,離它最近的人類活動地竟是空間站!
    尼莫點是地球表面距離陸地最偏遠的地點,位於南太平洋中央48°52.6′S123°23.6′W之處的海面上,最近的陸塊與當地相隔2688千米之遙。本點孤離於陸域、船舶航線及洋流之外。它是由1992年由加拿大測量工程學家盧卡泰拉發現。
  • 太空飛行器的公墓:尼莫點,世界上最孤獨的地方
    無獨有偶,在地球的另一邊,也有一個極為神秘的地方,而人們給它的稱號則是「太空飛行器公墓」。這個比百慕達三角還要神秘的地方就是——尼莫點。海洋難抵極海洋難抵極是尼莫點的官名,它是地球表面距離陸地最偏遠的地點。
  • 太空飛行器的公墓:尼莫點,世界上最孤獨的地方
    無獨有偶,在地球的另一邊,也有一個極為神秘的地方,而人們給它的稱號則是「太空飛行器公墓」。這個比百慕達三角還要神秘的地方就是——尼莫點。海洋難抵極 海洋難抵極是尼莫點的官名,它是地球表面距離陸地最偏遠的地點。偏遠到什麼程度呢?
  • 太空飛行器的公墓:尼莫點,埋葬260多艘飛船,天宮二號也墜落在這
    尼莫點不僅埋葬著人類智慧的結晶,這裡也有曾經令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海洋怪聲」。那麼,它在哪?為什麼要讓太空飛行器墜落於此?這裡傳出的「海洋怪聲」究竟是什麼?海洋難抵極尼莫點其實並非一個「點」,而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區域。
  • 有太空飛行器之墓稱號的尼莫點具體位於哪裡?這篇文章說的已經很全面
    尼莫點是地球上距離陸地最偏遠的點,而距離尼莫點最近的陸地點位是三座南半球的島嶼,分別是位於尼莫點北方皮特凱恩群島中的迪西島,位於尼莫點東北方復活節島西南角的莫圖努伊島,以及位於尼莫點南方南極洲外海的馬厄島。
  • 去年拍攝的黑洞照片,四十年前,為什麼科學家就知道了它的樣子?
    在缺乏如此技術實力的四十年前,科學家如何得知它的樣貌呢?長期以來,作為一個只存在於理論中的神秘天體,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著一個問題:黑洞到底是什麼樣的?十八世紀科學家就已經提出了對黑洞的設想,英國地震學專家約翰·米歇爾在1783年11月27日寫給卡文迪什 的一封信中, 首先提出可能存在一種「暗天體」或「暗星」, 其密度很大且非常緊湊, 擁有連光都無法逃逸的巨大引力。
  • 電腦計算出「共同祖先」 全人類5000年前是一家
    科學界也普遍證明,人類有一個共同祖先,現在地球上的人們都流著同一樣的血。但是這個共同的祖先離我們有多遠呢?科學家最近通過數學計算的方法給出了答案。  電腦計算出「共同祖先」   美國科學家史蒂夫·奧爾森說:「通過數學方法,我們可以肯定這個人是存在的。」奧爾森一直在研究人類系譜樹的發展過程。曾於2002年出版了科普讀物《探索人類歷史》一書,闡述了非洲自10萬年前以來人類發展的足跡。
  • 科學家發現水的第20種形態:冰十八
    或許你可能想不到,這種「無法想像」的水可能廣泛分布在我們的太陽系。 來自旅行者2號的異常 1986年1月24日,美國旅行者2號以81400公裡的距離飛躍天王星。在最近接天王星的兩個小時裡,旅行者2號仔細研究了天王星系統,成功發現了兩個環形系統和11個新的衛星。
  • 你知道地球多大了嗎?科學家們計算出地球年齡近45億年!
    地球沒有出生證明來記錄它的形成,因此科學家們花了數百年的時間來確定這個星球的年齡。在過去的400年裡,科學家們多次嘗試確定這顆行星的年代。他們試圖根據海平面的變化,地球或太陽冷卻到現在的溫度所花費的時間,以及海洋的鹽度來預測年齡。
  • 在遙遠的十八世紀,卡文迪許是怎麼精確測量出地球水密度的?
    可,就是這位沒有畫像的人,其神秘其實遠超所有人的想像。因為,物理學上著名的:歐姆定律、庫侖定律,都和這個人有關。後來,經過後世科學家通過他遺留下來的手稿進行的實驗,這種可以燃燒的氣體,有了名字叫做——氫氣。而當時的科學界對於氫氣的認識不一,更有人認為這是人工合成的氣體,是卡文迪許的堅持、實驗,通過排水集氣的方法,收集到了氫氣。並在自己手稿進行記錄,才使得這種新氣體的概念問世。
  • 看這裡,天涯海角,有個超級寂寞的尼莫點!
    這種地方還真有,捧出你的地球儀,把目光鎖定在南緯48°52.6',西經123°23.6'的位置上。在廣袤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個全球最孤獨最寂寞的地方,它就是尼莫點。即使你再孤獨,也絕對比不過這裡的寂寞,我想沒有人會喜歡這裡的。
  • 科學家:它是6000年前的宇宙星圖
    筆者-小文人類的智慧主要體現在人類建立的文明上,而文明程度越高,人類所創造出來的科技產物就越發達,而在人類誕生的500萬年以來,地球已經誕生了數代文明了,科學家根據研究古文明遺蹟,發現現代人已經是地球的第五代文明了。
  • 人類是如何得知地球年齡的?科學家給出答案
    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算起來其實已經算非常晚了。我們知道,在地球誕生之初,地球上並沒有智慧生命,甚至在此後幾十億年的時間裡都一直是單細胞生物統治的世界。顯然,它們是不會記錄地球上的變化,也不會留下什麼記號。那麼,為何人類可以得知地球的年齡呢?
  • 地球上最遙遠的地方:離這裡最近的人不在地球上,在「天上」
    如果我問你:地球上最遙遠的地方在哪裡?你可能會說,是不是南極洲?或者是北極地區?很遺憾,如果你是這樣認為的,那麼,你的答案是錯誤的。尼莫點,也叫「尼莫角」(Point Nemo),被稱為「地球上無法接近的海洋極點」,或者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地球上距離陸地最遠的一個點」。尼莫點的具體位置在南太平洋,具體的地理坐標是48°52.6′S 123°23.6′W,使用谷歌地圖,或者其他任何一個地圖軟體,都可以在地圖上直觀看到這個點。
  • 可愛的小丑魚,除了尼莫你還認識誰?
    《海底總動員》中的小丑魚尼莫真的是萌出一臉血,記得看第一部的時候小編還是個孩子,一晃十多年過去,才等來了《海底總動員2》的上映。不過雖然這部的主角換成了多莉,但是尼莫的萌點也不減當年。現在只要說到小丑魚,眼前出現的就是尼莫的身影,但是事實上,除尼莫外,至今發現的小丑魚已有28種之多,小編今天就帶大家見見他們。
  • 《海底兩萬裡》:尼莫船長的三重矛盾,暗示了悲劇結局
    時至今日,這部誕生於150年前的作品,依然風靡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群,它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可見一斑。小說構畫了一艘超越時代的潛水艇——鸚鵡螺號。它獨立自由地航行於大洋之上,與陸地徹底斷絕聯繫,依靠從海洋中汲取的資源供應一切所需。小說的主要人物有鸚鵡螺號船長尼莫,追擊鸚鵡螺號落水被俘的博物學教授阿羅納克斯,教授的僕人康塞爾,魚叉手尼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