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無數年的繁衍生息,人類已經是地球上當之無愧的統治者。但是,當現代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也逐漸地發現,以前的狂妄自大是多麼的可笑。因為無論是幾萬米的地下世界還是浩瀚無垠的海洋,還有著許多人類至今無法解釋的地方和現象。
比如雷貫耳的百慕達三角地區,自從哥倫布發現以來,已經有無數經驗豐富的船員命喪於此,因此百慕達三角地區也被人們稱為「航海者墓地」。無獨有偶,在地球的另一邊,也有一個極為神秘的地方,而人們給它的稱號則是「太空飛行器公墓」。
這個比百慕達三角還要神秘的地方就是——尼莫點。
海洋難抵極
海洋難抵極是尼莫點的官名,它是地球表面距離陸地最偏遠的地點。偏遠到什麼程度呢?距離尼莫點最近的陸地有三個,分別是皮特凱恩群島中的迪西島、復活節島西南角的莫圖努伊島以及南極洲外海的馬厄島 ,而即使是這三個離尼莫點最近的陸地,他們到尼莫點的距離也均遠達2688千米。反而遠距離尼莫點最近的人類居然是飛在尼莫點腦袋頂上的空間站太空人,因為空間站距地面約為400公裡。
1992年,加拿大克羅埃西亞裔測量工程學家赫爾沃耶·盧卡泰拉發現了尼莫點,名字則是以法國小說《海底兩萬裡》中的反英雄式人物尼摩船長命名。而「尼莫」一詞則是來自於拉丁語中的「Nemo」,直譯過來為「無人」。
太空飛行器的墓地
從尼莫點接收第一艘退役飛船開始, 迄今為止,尼莫點已經累計接收了260多艘退役飛船。其中我國著名的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也是墜落於此。
在關於太空飛行器的新聞報導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xx衛星已墜入南太平洋預定地方」,而這句話裡面的預定地點其實就是尼莫點。
太空飛行器公墓的由來
說到為什麼人類會選擇尼莫點作為眾多太空飛行器最後的歸宿呢?其實這是因為尼莫點不僅遠,而且還荒無人煙。
從地理上來說,尼莫點好巧不巧的處在南太平洋環流所圍海域的中間地帶,這就意味著尼莫點註定是不會有營養物豐富且溫度較低的外部海水流入。再加上尼莫點距離陸地太遠,所以它也缺乏陸上衝刷入海的有機物,也就無法形成海洋雪來維持其自身的深海生態系統。這就意味著尼莫點不會有大量的生物。這裡沒有人、沒有魚蝦,甚至連無處不在的微生物在這裡都難以存活。
所以尼莫點也被科學家們稱為「世界海洋中生物活性最低的區域」。
而且,太空飛行器墜落在尼莫點,多數都會沉入4.2千米深的海裡,這個距離基本不會對尼莫點的生態系統造成任何損害。
生態環境的隱憂
根據2013年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距離尼莫點東北部約2500公裡的南太平洋環流中,有一個垃圾帶。
這個垃圾帶主要是各種塑料廢棄物,包括從船舶和海岸線衝走的聚苯乙烯、漁線和各種碎片、顆粒。旋轉的環流將垃圾重重包圍,不斷地分解垃圾成為小碎片。
可想而知,無數的垃圾碎片必然會被某些魚類吞噬,從而對其身體產生變化,或增加其繁殖能力或中毒死亡,長此以往,也肯定會影響到附近的生態系統被破壞,從而影響到尼莫點。
所以,即使距離我們人類如此遙遠的地方,也無法逃脫環境汙染的危害。
參考資料:
奧秘《尼莫點,離陸地最遠的地方》
逐遊酣星《太空飛行器的公墓:尼莫點,埋葬260多艘飛船,天宮二號也墜落在這》
網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