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二所科研人員發表系列研究成果,揭示海洋微塑料生態毒理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偉及團隊在微塑料分布狀況和微塑料對重要海洋經濟物種的生態毒理效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進展,相關成果陸續發表在《危險材料雜誌》《環境汙染》《總環境科學》等國內外環境科學與生態學主流刊物。 海洋中的塑料經光降解、機械破碎或生物作用會變成不同大小和形狀的碎片,形成微塑料(直徑<5mm)和納米塑料。
-
潛心海灣、近海、極地和深海生態研究!中科院海洋所孫松當選國際...
孫松長期致力於海灣、近海、極地和深海生態學研究與技術創新,在海洋生態系統演變的理論與方法、海洋生態災害發生機理與綜合防控、深海探測與研究體系建設等方面起到引領作用。發表論文283篇,其中被SCI收錄116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文章147篇;出版《生物海洋學》等專著7部,獲得「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和「海洋工程科學與技術獎」特等獎等獎勵4項(均排名第1)。
-
北林大《森林生態系統(英文)》躋身JCR Q1區, 國際影響力提升
> 歷經5年的不懈努力,《森林生態系統(英文)》從名不見經傳到國際一流,期刊國際影響力的穩步提升為我國林業科學研究在國際話語權上爭取到了一席之地。 通過編委會成員的邀請與推薦,期刊活躍的國際審稿專家已擴充至1000餘人,對作者投來的稿件進行嚴格的同行評議,成為保障刊物質量,學術價值的一道重要防線。在編委會、審稿專家及編輯的嚴格把關下,該刊既發表過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論文,也拒過著名研究機構首席專家的投稿。
-
中國近海頻發的海洋生態災害2013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預告
「2013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中國近海頻發的海洋生態災害」將於2013年11 月12 日至11 月13日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舉行。本次論壇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和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主辦,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及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承辦。論壇將為全國範圍內「中國近海頻發的海洋生態災害」領域的優秀學生提供學術交流平臺。
-
成都生物所長江水生態毒理水環境安全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由於其具有環境持久性,遠距離傳輸,生物可累積性及對生物和人體具有毒害效應等特性,PBDEs在水環境中的富集和毒理問題的研究已成為當前生態學的一大熱點。關注PBDEs造成的長江流域毒理效應和生態風險,是實踐習總書記保護長江、修復長江理念亟待解決的課題。
-
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30周年學術研討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11月21-22日,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成立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
海底垃圾引發海葵爆發改變海洋底棲生態系統
近年來,垃圾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垃圾不僅會堵塞海洋生物腸道,纏繞生物,導致生物無法攝食和逃避,此外,還可以作為載體,通過洋流的作用,將附著生物輸運到其他海域,甚至導致生物入侵。因此,垃圾汙染對海洋環境和生物具有重要影響。而大部分的漂浮垃圾最終都會沉積於海底,使得海底成為海洋垃圾的巨大存儲庫。
-
【中國科學報】持之以恆,讓生活更健康——走進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
經過十多年積累,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了高通量多功能成組毒理學分析系統,為高通量新型汙染物的識別和複合毒性效應等研究提供了全新平臺。依據此平臺,已識別了100餘種具有潛在健康危害的新型汙染物。 紮實科研基礎支撐國家履約談判 瑞士日內瓦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國際會議之都」。
-
近海環境汙染影響海馬性腺與育兒袋發育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諸晗寧)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林強團隊,以海馬為研究對象,系統揭示了海洋近岸環境汙染物對海馬性腺與育兒袋發育影響的分子機制,闡明了海洋環境變化在海洋生物行為、生理與基因層面的綜合作用機理。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於《有害物質雜誌》。
-
稻田生態系統碳氮關鍵過程研討會在亞熱帶生態所召開
10月14日至15日,「稻田生態系統碳氮關鍵過程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召開,會議由亞熱帶生態所研究員葛體達主持,來自法國農業科學院、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礦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亞熱帶生態所等多家單位的30餘名專家學者與會。
-
北林大《森林生態系統(英文)》躋身JCR林學領域Q1區
人民網北京9月18日電 北京林業大學英文學術期刊《森林生態系統(英文)》國際影響力記者見面會昨日在京舉行。記者從見面會上了解到,今年將有來自全球8個國家的14位特邀嘉賓聚首北林,參與森林生態系統秋季國際研討會。這是該期刊第五年組織開展此類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
黃海水產研究所首次報導海底垃圾可能引發海葵爆發進而導致海洋底棲生態系統的改變
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近海漁業資源生態學團隊在國際環境科學領域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影響因子6.551) 在線發表了題為「Is seafloor litter contributing to sea anemone blooms ?」的研究論文。
-
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第十八次年度會議暨生態系統固碳機制、速率...
各有關單位:茲定於2011年6月18~20日在新疆烏魯木齊市召開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第十八次工作會議暨生態系統研討會。一、會議主要內容1.生態系統固碳機制、速率、潛力研討會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已經啟動,CERN部分生態站及其相關研究所大量科研人員參加了該專項的工作。針對「碳專項」的任務目標,通過深入研討和交流,探討生態系統的固碳機制、速率、潛力,對CERN各生態站開展該項工作,為順利完成任務目標打好基礎。
-
農業高效用水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召開「農作物和生態系統對變化...
本網訊 8月20日至21日,由中國農業水問題研究中心農業高效用水創新引智基地項目(「111」計劃)主辦的農作物和生態系統對變化環境的響應研究和適應性調控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
-
CERN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站科研樣地建設規劃研討會召開
CERN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站科研樣地建設規劃研討會召開 2016-01-22 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CERN)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站科研樣地建設規劃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召開。
-
關於徵集「城鎮和風景區水環境治理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的通知
建城綜函[2006]15號 各省、自治區建設廳,直轄市建委、園林(綠化)局,重慶市市政委,北京市、海南省水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各有關單位: 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總結交流各地城鎮和風景區水環境治理的經驗,促進城鎮生態環境建設
-
北林大主辦英文學術期刊《森林生態系統(英文)》居中科院JCR一區
北京林業大學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森林生態系統(英文)》(Forest Ecosystems)在全球農林科學類609種期刊中排名第41位,居農林科學大類一區(41/609),為TOP期刊;在林學類68種期刊中排名第5位,居林學小類一區(5/68)。Forest Ecosystems進入農林科學大類和林學小類的一區,創造了中國林學、生態學等相關學科的英文科技期刊的歷史!
-
第一屆福州海洋高峰論壇——海洋生態研討會:聚焦海洋生態,共謀...
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 攝東南網11月28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11月27-29日,由閩江學院和中國生態學會海洋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閩江學院海洋研究院、海洋學院承辦的第一屆福州海洋高峰論壇——海洋生態研討會在福州召開。
-
國際資訊|利用空間數據保護生態系統
為了保護美洲的生態多樣性,他們應該做些什麼來加強保護工作?答案或許能從NatureServe最近的一項發表在PLOS ONE上的研究中找到。生態多樣性對於保護生態系統體系、防止物種滅絕和保護瀕危生態系統至關重要。最近的研究記錄了整個美洲生態多樣性的喪失過程,並且發現陸地生態系統在保護區中缺乏普遍代表性。它確定了可以通過對保護工作進行管理以達到國際保護目標的地區。
-
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文化研討會召開
圖為研討會現場。 李江寧 攝中新網西寧12月4日電 (李江寧)4日,2020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文化研討會在西寧召開,來自國家公園建設領域的各位專家學者和管理者圍繞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文化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