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broke through the darkness, you are small, but you are not small, Because the universe of all light, all your loved ones.
你衝破了黑暗的束縛,你微小,但你並不渺小, 因為宇宙間的一切光芒,都是你的親人。印度詩人,大文學家泰戈爾早已對《螢火蟲》有詩一般的描述。全世界已知的螢火蟲約2000種,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記載有54種,我國田間野地常見的當然是著名的中華黃螢(Luciola chinensis L.),腹部第6、7節有發光器,能發黃綠色光,充滿夢幻色彩的一種昆蟲。

我前一陣去紐西蘭旅遊時在當地的巖洞中見到了與眾不同的螢火蟲(詳細遊記可見上一篇文章)。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紐西蘭溶巖洞中的螢火蟲是Glowworm。當然有別於泰格爾詩中讚美的螢火蟲,也不是情深深雨濛濛中爾豪和可雲一起捕捉的螢火蟲。

1. 光的承載者
紐西蘭的螢火蟲是兩翼昆蟲的幼蟲期,幼蟲經9個月變成蛹,經過兩周變成成蟲,生命周期僅有一年。成蟲好似蚊子的一種,有翅膀卻不會飛,沒有嘴巴無法進食,只是瘋狂地交配,雌性成蟲產卵後迅速死亡,雄性成蟲最多只活5天。亮光是螢光素酶和螢光素發生的螢光反應的結果,是化學反應,螢光素在螢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三磷酸腺苷,並於氧氣發生反應。熠熠生輝的一生不只是光亮的外表,卻是為了吸引獵物。

2. 飢餓的象徵
螢火蟲的一生只有在幼蟲階段進食,越是飢餓光會越亮。螢火蟲在黑暗中進食的方式也是別有一番滋味,為了釣上獵物,會從巖洞頂垂下70多條2-15釐米的「釣魚線」,線上沾滿一串黏液小滴,晶瑩剔透,卻是一條美麗的死亡線。毛利人將之稱為Titiwai,意為「倒映在水上的光」。
3. 背叛與不忠
毛利語中的蒂阿瑙(Te Ana-au)意為「有旋轉水流的洞穴」,傳說中這座湖泊還隱藏著一段深邃漆黑的過去,一個妻子將首領丈夫知道聖泉的秘密透露給情人的故事。可是直到1948年,傳說中的洞穴才被探險家勞森.布倫斯發現:深不可測的奧羅拉巖洞。深邃漆黑的巖洞內不僅蘊藏著毛利傳說中的背叛於不忠,同時也藏著一片閃閃發光的浩瀚星空。小螢火蟲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不能有光線,不能有聲音,並且需要充分的溼度避免乾枯死亡、需要適當的環境讓吐出的釣魚線穩定懸掛,而有旋轉水流的漆黑洞穴裡,無疑正是一個天然的理想的生存空間。

目前只在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發現了這些會發光的小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