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2010年左右的,德語兒歌《SCHNAPPI》成為第一首在中文網際網路「刷屏」的兒歌。和大部分引發網絡狂歡的「神曲」一樣,它能被大眾喜歡並不是因為本身素質有多麼優秀,而是因為具備惡搞的基礎。
具體落實到這首歌,則是因其部分歌詞發音與中文裡的罵人詞彙相似,進而引發了一場全民性的「空耳」。現在你在百度搜索「你是個SB還穿得酷酷滴」——德語「Ich bin Schnappi das kleine Krokodil」,意為「我名叫咬咬是只小鱷魚」——還能找到這首歌。
兒歌引發全民熱潮這種事,美國也有過。
今年年初,在Billboard,一個歐美十分重量級的音樂榜單,32名的位置空降了一首兒歌《Baby Shark》。這首歌依舊是我們熟悉的「神曲」風格——歌詞簡單、旋律抓耳,十分洗腦。
《Baby Shark》2016年6月被上傳到YouTube,三年時間裡累計了26億播放量,上傳這首歌的頻道Pinkfong專門做兒歌和兒童故事內容。
《Baby Shark》
兒歌在美國已經成為了一筆大生意。
去年,YouTube 上最大的兒歌頻道Little Baby Bum 被Moobug收購,據Kidscreen報導,收購價900萬美元。Moonbug於2018年初創立,是一家專注於兒童內容的媒體公司。
René Rechtman是Moonbug的CEO,此前,他是Maker Studio的國際部總裁。這是一家專門運營YouTube帳號的MCN公司,YouTube知名遊戲主播Pewdiepie就是他們旗下的。Maker Studio於2014年被迪士尼收購,成為Disney Digital Network。
在Maker Studio工作期間,他發現,超過60%的觀眾都來自音樂類內容,(當時)也沒有一個頭部的兒童類的IP。他覺得這當中存在巨大的機會。
被Moonbug收購的Little Baby Bum成立於2011年,截止到今天,他們在YouTube上有一千八百多萬訂閱用戶,他們上傳的兒歌《Wheels on the bus》視頻收穫了21億次觀看。
《wheels on the bus》
據Kidscreen報導,Little Baby Bum不是最早在YouTube上做兒童內容的頻道。他們之所以能在這條賽道上脫引而出,是因為內容突出,他們有豐富的原創歌曲,對經典兒歌的改編能力也不俗。《Wheels on the bus》就是他們的改編作品。
在我們眼裡Moonbug可能只是又一家MCN機構,但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家數據驅動型的公司。
Moonbug的視頻實驗室負責人Jon Benoy說,每一條視頻平均會被一位用戶播放八次,音樂是他們的頻道用戶粘性高的核心原因。而他們對音樂風格的把握則來自對數據分析的大量投入。Jon Benoy補充道,Moonbug投入了大量資源分析YouTube提供的數據,他們有一個20人的專職團隊,專門進行分析與優化。
「我們是一個數據驅動性的公司,」Benoy說,「我們一直在優化音樂和視覺內容的主題。創意團隊會用我們提供的數據進行創作。」
《Go Buster!》是一部每集兩分半鐘的動畫短片,目前一共有16集,2018年11月份開播,第16集於今年4月25日發布。這部動畫短片的主角是一輛名叫Buster的黃色巴士,目前已經吸引了超過六千萬次播放。Benoy表示,選擇Buster,是因為數據表明Buster是他們最受歡迎的角色。
《Go Buster!》
「我們不僅分析自己頻道的數據,我們會分析YouTube兒童與家庭分類下的所有內容,」Benoy說。
分析師還能決定顏色。「Buster是黃色,因為我們發現黃色的巴士(相交其他顏色的巴士)能吸引跟多的觀眾,」Benoy表示,「我們通過給全平臺所有巴士類視頻排序發現,觀眾跟偏向黃色或紅色的巴士。」
作為兒歌領域裡的頭部IP,Little Baby Bum現在的內容分發渠道不僅有YouTube。Netflix 已經籤下了《Go Buster!》,觀眾在Amazon Prime 和部分英國的衛星電視臺上,也能看到他們製作的內容。
Rechtmen在採訪中表示收購熱門IP依舊是Moonbug的目前的主要計劃。「我們目前的計劃是買下更多流行IP,我相信我們能把它們經營好,」Rechtmen說。在IP充裕以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授權和分發。「我們還需要優化我們的內容,然後在全平臺分發。」他又補充道。
去年年底Moonbug收穫了1.45億美元的融資,融資方是The Raine Group。這筆融資可能幫助他們今年再度展開收購。
目前,除了Little Baby Bum,他們還有KiiYii、Sidewalk Cops、Toddler Fun Learning 等 YouTube 頻道,這些頻道都播放兒童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