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lvio是阿爾法羅密歐復興計劃中的重磅車型,也是該品牌歷史上的首款SUV,從它誕生之日起,就似乎預示著會有很多故事發生。它就像《惡魔城》中的特雷弗·貝爾蒙特,身負著拯救德古拉陰影所籠罩下東歐的重任。雖然這趟旅程絕不輕鬆,但它此行絕對是有備而來。
之前我們的同事蘇玉陽曾參加了的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在國內的首次試駕活動,並對該車型進行過詳細報導,因此,本篇測試文章將以測試內容為主,並附加說明一些本人對該車型更深入的體會。如果文中某些內容沒有涉及到您的需求,請查看下方之前試駕文章的連結。
本次測試車型為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 200HP豪華版,也就是低功率版的高配車型,就在近期,由於關稅的下調,該車型售價也下調了將近8000元,再加上經銷商一定程度的優惠,對於一臺原裝進口的豪華中型SUV來說,Stelvio帶來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好了,廢話不多說,先將測試成績公之於眾。
◆0-100km/h加速測試:
起步時駕駛者會有強烈的推背感,從表格中你也能夠看到起步時的一瞬間車輛加速G值曾一度達到過1.048g。不過在隨後的換擋過程,加速G值會有明顯的回落,後程的加速感會明顯放緩。
作為全系中的低功率版車型,7.07s的百公裡加速成績在同級別競品中毫不示弱,這樣的加速表現也完全沒有辱沒其運動SUV的稱號。
之前編輯本人曾經親自測試過Stelvio 280車型的加速,當時印象最深刻的一點就是,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它的加速成績依舊驚人的穩定,連續三次的加速測試成績居然都是5.8s,而另一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油門剎車同時踩下準備彈射的時候,不知是否是因為後輪剎車力不足的原因,後輪會發生間歇性的打滑,這種狀態讓人聯想起猛禽動物奔跑前用腿使勁撓地的情景,十分有趣。而在這臺Stelvio 200車型上,這兩個特點仍然存在,連續5次加速,成績都處在7.1-7.2s附近,這也與其強大的四驅系統有著直接關係,而起步瞬間,偏後驅的動力輸出還是會讓後輪表現出躁動的狀態。
◆100km/h-0剎車測試:
四季輪胎對剎車成績還是有一定影響,雖然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 200HP 豪華版的剎車G值始終比較穩定,但相對於輪胎規格和前對向四活塞的剎車配置而言,41.81m的剎車成績顯然不那麼令人滿意。
剎車成績相較競爭對手明顯處於劣勢,輪胎再一次拖了後腿,如果更換標準版的倍耐力「蠍子胎」,我相信它的剎車成績至少能夠縮短2m以上。
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 200HP 豪華版同樣配備的是德國大陸提供的電子助力剎車系統,不過在這臺車上,它的腳感沒有之前本人試駕過的Giulia和280HP高功率版的Stelvio出色,剎車初段會顯得有些無力,減速感偏弱,這對剛駕駛這臺車的人來說,確實需要適應,尤其是在公路上高速跟車的時候。
◆繞樁測試:
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 200HP 豪華版的繞樁過程並不十分順利,這其實並不能責怪車輛本身的操控性不夠好,而是那始終無法關閉的車身穩定系統總是會在繞樁過程中進行強烈幹預,換句話來說,正是由於Stelvio是臺車身重心更高的SUV,所以它的車身穩定系統程序自然而然要比Giulia更加保守。
◆油耗測試:
◆噪音測試:
測試成績
道路試駕:
低功率版的Stelvio在動力方面自然有所減弱,雖然200Ps的馬力在同級別中屬於正常水平,但330Nm的最大扭矩數據仍然相當搶眼。
這臺2.0T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在FCA集團內部真正的型號為GME T4,雖然它並沒有採用FCA集團獨有的Multiair液壓氣門技術,但例如缸內直噴、雙渦管單渦輪、集成式水中冷、可變排量機油泵等等目前世界最主流的先進發動機技術,它全部具備。
所有非四葉草的車型搭載的都是來自採埃孚提供的8HP50變速箱,它可以承受最大扭矩500Nm。
11.8的轉向傳動比讓Stelvio有著不同尋常的靈活表現。
Giulia基於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FCA)全新的「Giorgio」縱向發動機後輪驅動平臺。Stelvio車型的開發以及整個「Giorgio」項目的發展始終都是在法拉利技術總監兼副總裁Philippe Krief的監督下完成的。前雙叉臂懸掛融入了「虛擬轉向「技術,而後多連杆懸掛還採用了獨有的Alfalink設計,這些技術令Stelvio有著最直接的操控和轉向。另外,全系車型標配碳纖維傳動軸在國內所有車型中尚屬首次。
算上這次測試,Alfa Romeo引入國內的全部車型裡,編輯本人除了Stelvio QV之外,其餘車型均有過接觸。無論是在賽道還是山路,它們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可以說Alfa Romeo用全新的設計理念刷新了自己對駕駛的認知,尤其是Stelvio,你可曾想過一臺40萬出頭的家用SUV能有如此靈動的操控性能嗎?
在沒駕駛過Stelvio之前,我本以為Alfa Romeo的工程師會考慮其SUV的定位,而將轉向設定趨於和緩,至少會比Giulia遲鈍一些。
是啊,可能對於其他品牌來說,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對於從不妥協的義大利人來說,這些根本就不是事!在你摸到方向盤的極端時間裡,你會很清楚的意識到它的轉向比設定依舊激進,我相信那些習慣在馬路上龜速行駛的中年油膩大叔會很不適應這臺車的轉向風格,甚至打噴嚏都會令他們感到緊張。
你無法用「路感」這個詞來正確形容Stelvio的轉向,那種輕飄飄的電子阻尼感甚至可以讓你想到羅技G27,路面和前軸的反饋並不豐富。實際上不光如此,油門和剎車其實也都是採用的是電控技術。
就像所有的既定動作早已經預存進Stelvio的「大腦」中一樣,在你操縱車輛的時候,你會明顯感覺到回饋你的不再是車輛的其中一部分,而是全部,而且響應速度幾乎和你的思維同步。
很難說阿爾法羅密歐的工程師是怎樣辦到的,但我深信這絕對是Stelvio自上而下的研發極致造就的,在電控和底盤結構上,普通版的Stelvio並沒有受成本控制而大幅度縮水,也許碳纖維傳動軸就說明了這一點。
傳動方面,這臺來自採埃孚的8AT變速箱表現堪稱驚豔,無論是低速跟車還是激烈駕駛,都幾乎不會出現任何頓挫。主觀感受變速箱的存在感很低,在幕後把一切都梳理得井井有條,甚至於說到發動機與變速箱的匹配,用天衣無縫來形容也不算誇大。
在市區道路上駕駛它時,你也能感受到它內心深處隱藏著的「DNA」。即便是在普通的「n」模式下,它的油門響應也要比競品的運動模式顯靈敏,而且不得不說,這款渦輪增壓發動機,渦輪介入非常早,渦輪遲滯現象也很難尋覓,所以,我倒是認為最經濟的「a」更適合日常代步。
當然,Stelvio也存在著和Giulia一樣的不足,「d」模式下換擋感官反饋不夠足,聲浪太過安靜,發動機轉速紅區介入早等等,總之,這些有些令人遺憾的不足正巧會在四葉草車型上得到滿足。
50萬以內操控性能最強SUV
外觀、內飾回顧:
阿爾法羅密歐的車輛外形設計一向是獨樹一幟的,而且很多車型真車要比照片顯得更加驚豔,編輯本人覺得Stelvio就是如此,不要懷疑它的回頭率,而且從路人驚訝的表情中你清楚知道它的殺傷力,這是一臺能讓人「高估」其售價的車型。
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定位中型SUV,軸距也達到了2818mm,參數上來說也算個大塊頭。不過由於整車曲線的設計,讓它的視覺效果看上去遠沒有數據那麼「顯大」。
中網標誌性的「倒三角」設計是典型的阿爾法羅密歐風格,全世界只有這個品牌這樣設計中網,假如你看到哪臺車有類似的設計,那一定是老款斯巴魯翼豹。
溜背的設計讓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看起來更像是一款運動兩廂轎車而非SUV。尾部不同於前臉,橫向的線條讓其看上去非常「敦實」,層次分明。D柱的線條勾勒出很強的肌肉感,但與傳統美式肌肉車不同的是,Stelvio更強調美感,而非絕對意義的力量感。
stelvio全系都配備了由採埃孚提供的四驅系統,這套四驅系統可向前軸分配最多50:50的動力輸出,另外,只有280HP和四葉草版本可以選裝後橋限滑差速器。
十輻造型的輪圈很有運動感,符合整車的定位。倍耐力的這款「蠍子胎」如果不是四季款,絕對是Stelvio的上佳選擇,無論是鋪裝路面的操控性還是越野路段的適應性都表現不錯。
也許義大利車在國內一直都是特別小眾的那部分,因此,可能大部分人得印象中,義大利車的內飾和空間設計會顯得不夠細膩。不過當你進入Stelvio的車內時,之前的那些顧慮會很快煙消雲散。它的整體內飾其實和Giulia十分接近,但更高的坐姿以及更寬闊的視野確實讓車內的乘坐空間變得更加舒展。
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內飾設計整體上其實和四葉草版本一直,只是為了兼顧日常使用以及定位的需求,進一步弱化了運動氛圍而已,缺少了類似碳纖維方向盤、座椅那些「提神」的配置,簡單柔和的線條勾勒出了實用性很強的功能布局,視覺效果也十分耐看。
內飾材質其實並不低廉,只不過細節上做的並不討國人喜好,例如整個儀表臺的材質雖然是搪塑工藝覆蓋,但摸起來的手感並不柔軟,紋理也顯得不夠細膩。不過換句話來說,如果你真在乎這些,那你顯然不是它所針對的購車人群。
「雙炮筒式儀表」+「雙垂錶針」式的設計顯然是運動車型不可或缺的元素,而且儀表中央也與時俱進的採用了大尺寸的行車電腦液晶顯示屏。
方向盤是阿爾法·羅密歐頗具看點的一個地方,除了出色的握感之外,集成在方向盤上與法拉利同款樣式的「一鍵啟動」足夠挑撥起你的駕駛熱情。只可惜低功率版缺失了那對超大尺寸的金屬換擋撥片。
泊車輔助雷達有些過於靈敏,尤其是在原地停車的時候。倒車影像尺寸過小,清晰度也比較有限,讓人略感遺憾。
200HP豪華版其實是可以選裝「HarmanKardon」音響系統,不過其實原配的9.1聲道揚聲系統無論公驢還是音質其實都還不錯,行李廂內的低音單元也會讓車內的音場氛圍大幅提升。
前門板的高音單元位置會引起儲物槽內物品的共振。
座椅包裹性非常出色,支持全電動調節能夠有效緩解長時間駕駛對乘客的疲勞,另外,座椅還支持電加熱功能。
第二排座椅支持4/6比例放倒,在行李廂側面設有單獨開關,操作十分便利。座椅放倒後,行李廂空間還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官方顯示的容積為499-1600L,這樣的數據完全不輸競品。
Stelvio全系都配備了收縮式備胎和電動氣泵,編輯本人印象中沒有一款50萬以內的車是配備這種備胎的,售價最接近的也只有保時捷的Macan。
車身上下很多部位都有「Alfa Romeo」字樣的標識,細節之處不禁流露出這個品牌有些「小自戀」的情節。
點評:造車有時候就像是在做一碗麵,麵條的寬窄粗細並不起決定性作用,色香味的關鍵在於輔料如何來搭配。而在這方面,Alfa Romeo真的是自帶「祖傳配方」,儘管他們在國內的品牌認知度還有不足,不加「L」的原汁原味在以「大」為美的國內會被不少人直接PASS,但假如你是個注重駕駛,做事又喜歡不拘一格的人來說,也許這臺Stelvio會成為你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我很不喜歡用「小眾」來去形容像Stelvio這樣的車型,雖然「銷量」往往會成為一輛車成功的標準,但「獨特」才應該評價一臺車最寶貴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