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上海科技大本科生,獲芝加哥大學等名校物理學全獎博士offer

2021-01-10 校園快報

個人信息

袁瀾清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物理專業 2016級本科生

來自上海市復旦中學

愛好:蹦迪、人文攝影錄取收穫: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全獎博士(附額外獎學金)University of Chicago, Physics PhD (with additional Robert R. McCormick Fellowship)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物理學全獎博士 UC Santa Barbara, Physics PhD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物理學全獎博士 UC San Diego, Physics PhD (with additional Physics Excellence Award)在校情況: 2017~2018 優秀獎學金

2017~2018 2018~2019 三好學生

2018~2019 院長獎學金

2018~2019 國家留學基金委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

2018~2019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專業(Berkeley Physics) 3+1國際交流

2019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 先進光源(LBNL ALS research affiliate)

2020屆上海市優秀畢業生

2020屆上科大優秀畢業生

袁瀾清在勞倫斯國家實驗室

四年前,校園開放日,面試中。教授簡單翻了翻我的材料,問了兩個問題。

-「為什麼你想學物理?」

-「因為物理是最基本的科學吧,我想知道這個世界的終極規律。」

-「那你怎麼說服我錄取你呢?我今天一天見了好多和你一樣的考生,有些在學科競賽拿到了很高的名次,有些高中裡就已經發了專利。你有什麼特別的呢?」

-「我沒什麼特別的,但我真的很好奇吧……」

……

這兩個問題不斷地在我上科大的四年裡反覆在我腦中閃現,或是說折磨。時至今日我仍然記得當時完全不知道怎麼回答的尷尬,勉強地擠出了這個答案。作為上科大學生的四年,是我對當年開放日裡的回答探索而重建的一個過程。

第一篇:壓力動力

在上科大,我覺得自己是一個起點低又資質平凡的人。我來自一個上海排名五十開外的普通中學,競賽或是模聯之類的經歷都和我沒什麼關係。甚至作為高考難度較低的上海考生,我高考數學114/150在這所科技大學裡恐怕「獨孤求敗」。當初選擇了上科大和物理專業純粹是覺得,相比於傳統985和傳統「好專業」,上科大和物理更「酷」一點吧。當時的我甚至連「酷」在哪裡都不知道,只記得高中時參加的招生宣講會裡江校長說「建設一流大學不是目標,把學辦好了自然就是一流大學」真的打動了我。就這麼稀裡糊塗地開始了大學生活,而不知道迎接我的第一年實際是學業的修羅場。

上科大對學業抓得很緊。第一學期就是三門理論課兩門實驗課加上若干通識課程,而作為物理專業的我在普通物理I這門課裡兩次期中考試無一合格,高等數學I期中考試也是低空飛過。按照高中按部就班的學習方式,上課沒有理解透徹,課下看書反而越看越不懂。更令我恐慌的是,身邊許多同學似乎對我眼中的挑戰駕輕就熟,已經不滿足於普通物理的難度而學起了電動力學、分析力學等高階課程。不止於專業,許多同學的人文素養也相當卓越,在法與社會的通識課程中能引經據典侃侃而談,仿佛有過目成誦的能力。也有人在學有餘力時發展了自己音樂或是體育上的興趣愛好…… 很難忘記大學開始時我感受到的壓力,和一次次在圖書館為能達到平均分學至深夜回宿舍路上卻看著同學們背著樂器或是球拍的身影時那種辛酸。雖然優秀的同學,勤奮的校園氛圍帶來了壓力,但也為我帶來了後續的源源動力。

上科大的一個優勢是本科生與導師的親密關係,學校的書院導師制安排了教授擔任本科生導師,和我們溝通交流,指點迷津。在一次導師組出遊活動中我就向我的書院導師物質學院江懷東教授表達了我對自己天資不足的失望,尤其是當時學到了狹義相對論我就感到自己的理解速度比同學都要慢很多。當時的我本以為作為教授的導師一路出類拔萃不能理解這種平庸之痛,但導師卻親切地告訴我自己作為教授了仍然有很多東西感到學起來心有餘力不足,而堅持不懈地付出並且及時調整方法往往能減少和強者的差距,甚至超越。得到了教授的鼓勵,我不再糾結於失敗和比較,經歷數不清多少次熬夜之後,我終於在大一的末尾逐漸掌握了大學學習的方法,心態上也能心平氣和的正視自己的強項和弱勢,規劃自己的每一項學習,並開始探尋適合自己的方向。

在先進光源科研期間的手寫筆記

第二篇:迷茫與探尋

解決了「生存問題」後,第二個接踵而至的挑戰是「何去何從」。產業還是科研?上科大為兩種選擇都提供了豐富的產業實踐、科研實踐資源提供給學生嘗試,而這對於當時完全沒有規劃的我確實提供了很大幫助。大一設計思維課程裡讓我對創新產業萌生了興趣,並在結課後和幾個同學聯手建立了SEM LAB,一個下屬於創管學院的創客社區,將目標設為了「幫助青年成長」。

期間我參與了幾個技術、批判性思維科普和workshop的籌辦工作,和幾個同學一起管理運營創管學院的Prototyping Room,還參與了HultPrize@ShanghaiTech的組織。在SEM LAB的經歷讓我對創新產業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而大一的社會實踐和大二的產業實踐則讓我對新興技術產業有了沉浸式的體驗。印象深刻的是當時我們社會實踐小組捕捉到了工業區內的務工者普遍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卻缺乏配套的娛樂設施這一痛點,基於設計思維討論了在慈谿新工業區發展城市娛樂方式的可行性。而在實踐期間,我們也親眼見到了這個發展不均衡,而在北上廣以外也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祖國。

而在科研實踐方面,大一的暑假裡我申請並加入導師江懷東教授組裡開始了第一段實驗室經歷。我在江老師的X射線相干衍射成像研究組裡參與組會和一些實驗技能、儀器使用的訓練,讓當時尚不知科研為何物的我感到非常興奮。作為一個剛剛大二的學生,我就有機會接觸到像掃描電子顯微鏡這樣昂貴的設備,並且有幸在毗鄰學校的上海光源——這個全國投入最大的科研設施裡進行的實驗。組會裡我也對科研的思考方式以及領域的前沿進展有了淺層的認識,也非常幸運地有師兄師姐願意耐心地幫助我理解文獻,江老師也很熱心地與我分享經驗與規劃。雖然我做的都是些像制樣這樣很基礎的訓練也還沒有得到我自己的課題,也遠遠無法和已經在頂刊上發表了自己論文的同級同學相比,但待在實驗室裡總給我一種充實的感覺,這種模糊的幸福感便是我對於科研的初印象,也因此不太堅定地決定嘗試從事科研。

大三開始,我參加學校的3+1國際交流項目,前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交流學習,並且第二學期裡得益於江老師的幫助加入了勞倫斯國家實驗室先進光源的軟X射線Tomography中心科研學習。與大二時的小打小鬧不同,這次一上來我就得到了一個獨立的課題,要求我設計程序修正螢光Tomography的B-L衰減,這讓我十分興奮似乎終於到了我大展拳腳的時候。這個課題屬於偏向技術的應用物理,其數學原理和物理圖像是直觀的,似乎代碼實現也不困難,在項目開始的第一個月我就完成了第一份代碼並且在測試中輸出了預期中的結果。

袁瀾清在科研中應用粒子物理模擬軟體

當時的我很興奮,仿佛自己也在不久的未來能加入「有文一族」。而事實是殘酷的,現實一腳將我從過家家式的幻想裡踢出——雖然測試得到了預期的結果,但是運算速度遠遠不夠,哪怕用全球最先進的計算機也要算上幾百年才能得到我們所尋找的修正。至此,研究的重點轉到了算法的優化上,對我而言是個完全陌生的領域,而由於是全新的研究方向我能從組裡受到的幫助也比較有限。進展十分艱難,幾天都得不到一絲進展是常態。

更不幸的是,暑假裡有因為一些個人原因白天必須在奧克蘭的一所小學做高強度體力勞動的校工,到了晚上再熬夜做研究使我極度疲憊。另一方面,我感到日復一日的調整、測試代碼和理想中物理那種簡潔的美感相去甚遠,不斷地挫折和枯燥的重複也令我失去了動力。計劃申請國外博士研究生的我在大三暑假依然沒有做出任何像樣的工作,而在伯克利同樣走物理科研道路的同學們基本都已經至少在大型會議中做過報告,甚至身邊朋友的H-index已經達到了5。看著同學們都頂著課業壓力充滿熱情地做研究並得到一系列出色的成果,而我甚至連是否喜歡自己現在課題都不敢說,我的心態仿佛又回到了大一剛到上科大時的壓抑。強者的陰影和生活的壓力迫使我再次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我真的喜歡做物理嗎?

袁瀾清和伯克利的合作博士生

(攝於LZ暗物質實驗裝置海報前)

第三篇:回到地面

回憶起大學生活裡的幾個快樂瞬間,其中有學到分析力學裡Noether Theorem時對於「變換中不變性」的震撼,有固體物理學到Ising Model相變時對於「More is different」的驚訝,有廣義相對論裡Expanding Universe metric純粹美感給我的折服…… 這些快樂是真實的,是純粹的,與我和別人相比誰強誰弱無關的。事實上我對規律的好奇應該也是真實的,但我缺乏了「坐冷板凳」的決心。

在伯克利的噪音分析課程office hour中,我也與Bernard Sadoulet教授表達了我的困境。教授給了我很多中肯的指導,並鼓勵我去追求自己更嚮往的基礎物理,腳踏實地把學問做好。Sadoulet教授是粒子物理實驗學大家,他的一生對包括發現了J/ψ 和W, Z boson等載入史冊的實驗做出巨大貢獻,並且是暗物質直接探測領域領軍人,而古稀之年他仍與理論學家聯合在探索探測graviton的可能性。他用自身的傳奇生涯教會了我作為一個實驗學家如何真正的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對於一個實驗學家,你面前的儀器裡的每一個物理過程對你來說都該是透明的,而不是只會讀數」

享受「dirty」吧!此刻我才明確了自己對基礎物理的追求並做好了全身心投入的準備。此後也得益於他的推薦,我在Dan McKinsey教授組開始了超流氦探測暗物質的前期測量實驗,負責用GEANT模擬來幫助識別氦-4中子散射閃爍光量測量實驗信號裡的絕大部分工作。有了正確的科研態度,我的工作快速逐步步入正軌,甚至我在完成實驗裝置和物理過程的建模後還創新地在模擬中加入比實驗更多的光電倍增管來提升數據的模擬收集效率,得到了教授和師兄的認可。我模擬的中子散射能譜從伺服器傳回顯示在我屏幕上的那一刻,我再次感到了那種純粹的快樂:自己的工作終於能為幫助我們或多或少地認識暗物質的本質做了一絲貢獻,似乎我離幻想中追求的終極規律進了一小步,由我自己在地面上踏出的一小步。

袁瀾清和Ori Ganor教授

(攝於General Relativity課程的office hour期間)

我想到了這裡我終於做到了校訓中的第一項:立志。雖然強者的陰影時不時再次籠罩,對自我的懷疑也不時復現,我也已經清楚了未來的方向。踏踏實實把物理做好吧。

臨近畢業,回憶起四年前選擇上科大的無心之舉恐怕是我做的最正確的一個決定。當時因為江校長說「建設一流大學不是目標,把學辦好了自然就是一流大學」被圈粉而報考,現在我也懂得了「成為厲害的物理學家不該是目標,把工作做好了自然就是好的physicist」。四年前的我一定很難想像一個天資平庸而弱小迷茫的我能走到多麼遠的地方,而這一切無法脫離上科大帶給我的導師,實踐資源,交流機會,還有志同道合的同學。從這裡,我認識了自己是誰,也看到了世界,也回到了地面。衷心希望我的經歷能帶給正在挫折之中的學弟學妹帶來一些啟發,也能讓高中生看到上科大能給可能現在還不那麼出色的你提供的可能。

畢業寄語

江懷東(物質學院正教授、袁瀾清書院導師):

在上科大的四年,作為導師,很高興看到袁瀾清同學從入學時的懵懂青澀到如今的成熟穩健。學海無涯,但你不懼困難勇敢地向著更深更遠的地方遨遊,在漫漫求學路上能夠抓住機遇,探尋自己的興趣和理想。你用才智和努力取得今天的收穫,又將以自信及毅力迎接明天的挑戰。畢業即是一段旅程的結束,亦是新的開始。願你今後科研之路篤行致遠,不負韶光!

林俊松(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袁瀾清在美國時的科研同事):

袁同學在我們的科研小組進行了大約半年科研實習(2019年7月到2020年1月)。在這短短半年時間裡面,他出色地完成了他擔任的科研任務。我們的科研方向是暗物質直接探測。具體上,他在短時間裡面學習了粒子物理模擬軟體Geant4,並成功運用到我們的超流氦四探測器模擬當中。另外,在聖誕節假期期間,他還每三天到一次實驗室來,協助我灌液氦到實驗儀器裡面。他的工作受到科研小組包括教授以及博士生在內的一致認可。我認為他是在我所遇到過的本科生科研實習裡面表現最好的之一,他將來有潛力成為優秀的物理學者。

來源:上科大招生 供稿:袁瀾清 排版、編輯:項逸煒、王成

相關焦點

  • 浙大學霸獲多所世界名校全獎博士offer,父母也浙大畢業
    這樣的經歷就發生在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求是化學班2014級本科生史久昀身上。而他的故事不僅局限於此,他和很多人一樣並非一帆風順,但他也和很多人一樣,用勤勉求是創造精彩人生。從一名放養模式教育下的高中生,他一路逆襲成為本科專業年級第一,他從小熱愛化學,立志要為世界作出一點改變,並付諸於行動,最終拿到包括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多所世界知名學府在內的全獎博士offer。
  • 南方科技大學2020畢業生大數據:約93%已獲升學就業offer!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2020屆畢業生升學就業大數據出爐,升學就業率保持高位的同時,升學就業質量穩步提升。截至6月28日,南科大933名2020屆本科畢業生中,已獲升學就業offer的畢業生約93%。升學方面,約65%本科畢業生赴境內外名校深造,其中六成在境外名校深造,近四成在國內一流大學讀研。選擇繼續深造的畢業生中,142人將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直博比例近24%。
  • 碩博混申,斬獲斯坦福、加州理工碩士和密西根安娜堡博士全獎錄取
    錄取院校:史丹福大學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PhD全獎加州理工學院錄取專業:機械工程、電子電氣工程成績背景:國內985 GPA 3.5+,3.9+(國外),GRE3253.申請院校定位高:學生在國外讀書期間,得到本校老師口頭承諾博士offer,相當於博士套磁成功,所以目標定位在專業排名高於密西根安娜堡院校的項目作為申請目標。在充分了解了學生的軟硬實力之後,選校後期老師做了大量的分析調研,和學生一起分析了申請的風險。
  • 世界TOP5頂尖大學終身教授大盤點:4人竟來自江蘇同一所名校!
    王江(南京大學物理系1981屆)王江,現任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特聘教授及學術委員會主席、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瑞穗金融集團講席教授、美國國家經濟署研究員。1981年獲南京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1985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90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
  • .| 句容碧桂園學校趙同學收穫QS世界大學排名TOP9芝加哥大學無...
    截止至2020年10月,芝加哥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100位諾獎得主、位列世界第四,另有10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六)、4位圖靈獎得主及25位普立茲獎得主曾在芝大工作或學習。  著名人物有:  費米, 二十世紀物理學大師、物理系教授,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與助手1942年12月2日在芝加哥大學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裂變鏈式反應堆「芝加哥一號堆」,被譽為「原子能之父」;  愛德溫·哈勃,現代宇宙理論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哈勃空間望遠鏡以其名字命名,河外天文學的奠基人和提供宇宙膨脹實例證據的第一人,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博士 (1917
  • 哈佛、牛津、斯坦福,南京大學這些學霸收穫上百個世界名校offer
    擬出國高校:紐約大學。已拿到offer: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姜程熙,南京大學2016級廣告學專業本科生。擬出國高校: 哥倫比亞大學。已拿到offer: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杜克大學、紐約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 9位北大校友獲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 總數居國內高校第一
    美國多所名校表現出色2019年斯隆研究獎結果揭曉後,美國各大頂級名校也第一時間在主頁上發布了新聞,報導本校獲獎教師和校友的詳細情況。今年普林斯頓大學教師表現出色,共有10人斬獲2019年斯隆獎,涵蓋了化學、計算和進化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數學、神經科學、海洋科學和物理學等全部學科領域。
  • 加拿大「麻省理工」——麥克馬斯特大學offer寄到
    offer 熱烈祝賀淄博加拿大B.C.省國際高中 成澤坤同學 收到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 offer
  • 特大喜訊 | 句容碧桂園學校趙同學收穫QS世界大學排名TOP9芝加哥...
    截止至2020年10月,芝加哥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100位諾獎得主、位列世界第四,另有10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六)、4位圖靈獎得主及25位普立茲獎得主曾在芝大工作或學習。,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博士 (1917年) 及學士(1910年);楊振寧,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著名華裔理論物理學家,1948年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李政道,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著名華裔理論物理學家,1950年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崔琦,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錄取案例」精修RP終結30月長跑,港科大博士Offer全獎雙豐收!
    錄取案例更新至第13期,本期案例均來自香港名校。從本期開始,我們以地區為專場陸續更新大牛offer,每期都有不同的地區,每期都是亮眼的名校offer,在求同存異中,方便同學們更好地選擇院校。本期案例中,雙非背景的九牛學員,長跑網申30個月之餘,成功拿到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工程類博士offer,同時還獲取香港政府獎學金。
  • 芝加哥大學悼念遇害中國博士,諾獎得主中文致哀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芝加哥大學悼念遇害中國博士
  • 芝加哥大學燭光追悼遇害中國博士 諾獎得主向其父母中文致哀
    當地時間9日,美國芝加哥發生連環槍擊案,一名32歲非裔槍手隨機開槍「無差別」射殺陌生人,導致3死4傷的慘劇。其中,在芝加哥大學就讀的30歲中國留學生範軼然,不幸遭槍殺身亡。▲當地時間1月14日,芝加哥大學為不幸遇害的範軼然舉行了燭光追悼活動。
  • 揭秘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3位獲獎者履歷!看看他們到底有多牛
    他最出名的是他在半導體自旋電子學方面的工作,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和國家工程院的Fellow。大衛·奧沙隆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 - 香檳分校獲物理學學士學位,其後在康奈爾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91年,大衛·奧沙隆加入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擔任物理學教授,並於2001年被任命為電氣和計算機工程教授。
  • 31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35歲成美國院士李政道先生現狀如何?
    其實中國這片土地上走出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數量並不少,除了屠呦呦、楊振寧是中國籍的諾獎獲得者外,世界上還有7位華人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了諾貝爾獎,只不過後來都轉了國籍留在了國外,那麼這7位留在國外的諾獎華人得主現狀如何?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與楊振寧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李政道先生是如何走出國門成為物理天才的。
  • 專業分享 | 神奇的天體物理學專業到底在學什麼?
    【院校】系列第3季第6場:賓州州立大學,山谷裡的公立常春藤【院校】系列第3季第7場:學姐帶你吐槽優秀的芝加哥大學【院校】系列第3季第8場:可以鑽地道去上課的TOP 30名校——羅切斯特大學【院校】系列第3季第9場:全美排名的第一的女子學院——韋爾斯利學院【院校】系列第3季第10場:媲美藤校的頂尖文理學院——斯沃斯莫爾學院
  • 芝加哥全獎博士圓夢之旅:步步拆解大氣科學的申請攻略
    F同學 北京大學-物理學 GPA:3.5+ TOEFL:100+ GRE:320+ offer
  • Pivot學員說 | 從北大到MIT物理全獎博士,感謝圓我與世界頂尖共事的夢想
    北大物理N學長獲得Princeton EE,Yale,Caltech應用物理,Chicago分子工程博士全獎北大物理T學長獲得Princeton,Rice,UCSB物理,Chicago分子工程,Yale EE博士全獎北大物理L學姐獲得Princeton/UCSB/Umich/UCSD物理北大物理Q學姐獲得Harvard物理北大物理
  • 1998年10月13日 美籍華人崔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8年10月13日 美籍華人崔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人羅伯特·B·勞克林、德國人霍斯特·施託默和美籍華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崔琦,以表彰他們發現了電子在強磁場中的分數量子化的霍爾效應。
  • 在美華人之光,7個諾獎、300名院士,320名常春藤名校終身教授
    173年前,一個中國人漂洋過海來到美國求學,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耶魯大學,成為畢業於美國名牌大學的第一個中國人。他就是被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的容閎。沒辦法,隨行的青年學子只能申請到美國大學讀研究生。李政道被芝加哥大學研究生院錄取,成為物理學大師費米的研究生。1957年,31歲的李政道與楊振寧一起因弱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現身說法:如何斬獲港科大195960港幣/年PGS博士全額獎學金?
    本期案例中,九牛學員碩升博,在網申前20個月就已準備留學材料,並且早早套磁導師,事實證明機會永遠給有準備的人,主動出擊將得到更多幸運,有競爭力的人反而被名校追逐。最後,同學拿到香港科技大學的生物博士offer,收穫喜愛的課題,並且拿到課題組全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