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京彩好評:「天問」出徵:科技自強方有未來

2020-07-26 國際在線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只有繼續不懈努力,持之以恆謀求發展精進,才能贏得未來。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近年來,中國探索太空的步伐不斷加快。在四次探月工程的基礎上,代表火星探測第一步的「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如其「天問」之名的寓意,標誌著在探求科學真理和追求科技創新的漫漫徵途上,中國再次出徵。據此,中國也正式成為全球火星探測陣營中的一員。

在火星探測上,中國起步不算早,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就計劃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這在全球尚屬首次。如此高的起點,是一種自我加壓,也是中國航空航天實力的一次自我證明。

不過,在當前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競爭格局重塑,以及全球化面臨新挑戰的大背景下,代表中國航空航天邁出一大步的「天問一號」升空,更有著多重科研之外的意義。

「黑天鵝」頻現,世界進入高度不確定性的時代,中國對於未知和科學的探索卻並未有絲毫止步,這種堅定的信念和面向未來的樂觀主義,之於當前正在蒙受疫情陰影的世界而言,無疑是一種希望的加持。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受疫情影響,中國仍成功抓住火星探測器發射的最佳窗口期,背後必然需要克服更多困難和挑戰。這種在特殊時期所展現出的「抗壓性」,既是中國航天精神的生動寫照,也對當前經濟社會恢復、以及各行各業在承壓之下的發展,提供了一種精神激勵。

作為國之重器的航空航天事業,在當前全球政經格局受到衝擊,尤其是在美國不斷挑動事端,打壓中國科技的背景下取得逆勢突破,也對中國增強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的主動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越是在競爭加劇的時代,越要靠自身實力,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謀得更好的站位。而作為高精尖技術代表的航空航天,無疑是「硬實力」的代表。航空航天事業在避免關鍵領域被卡脖子,提振民族自信和國際話語權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航空航天技術的突破,背後是一整套現代工業體系的支撐。換言之,航空航天技術的攻關過程,實際也是諸多上下遊產業技術突破和升級的過程。先發國家的實踐已經證明,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將為國家高端產業提供基礎驅動和牽引。當前中國正處於產業技術升級的關鍵轉型期,這一點亦將有直接體現。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點是,「天問一號」固然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但它依然包含著明顯「國際化」基因,為當前面臨新挑戰的全球化,提供了正面示範。

本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國際合作夥伴,包括歐空局(ESA)、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CNES)、奧地利研究促進署(FFG)、 阿根廷國家航天委員會(CONAE)等。這些國家的航空機構標誌,都被印到火箭整流罩上面。這不僅表明,中國的航空航天技術得到國際的認可和支持,也代表著中國反對「逆全球化」的生動實踐。

「天問」,是一種面向未來、未知的求索,但「天問一號」出徵,又恰恰是一種基於現實的回答。一言以蔽之,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只有繼續不懈努力,持之以恆謀求發展精進,才能贏得未來。這既包括最基礎、最現實的國計民生發展,也少不了面向未來與未知的「探索星空」。

相關焦點

  • 「天問」出徵:科技自強方有未來
    在四次探月工程的基礎上,代表火星探測第一步的「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如其「天問」之名的寓意,標誌著在探求科學真理和追求科技創新的漫漫徵途上,中國再次出徵。據此,中國也正式成為全球火星探測陣營中的一員。在火星探測上,中國起步不算早,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就計劃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這在全球尚屬首次。如此高的起點,是一種自我加壓,也是中國航空航天實力的一次自我證明。
  • 「天問」出徵:科技自強方有未來|新京報社論
    在四次探月工程的基礎上,代表火星探測第一步的「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如其「天問」之名的寓意,標誌著在探求科學真理和追求科技創新的漫漫徵途上,中國再次出徵。據此,中國也正式成為全球火星探測陣營中的一員。在火星探測上,中國起步不算早,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就計劃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這在全球尚屬首次。如此高的起點,是一種自我加壓,也是中國航空航天實力的一次自我證明。
  • ...與京東,一起京彩未來,與眾咖論道科技地產! – 房企觀察網
    【中國·大灣區東莞】2021年1月8日,由京東集團主辦「京東智能社區2.0首發大會」在東莞京彩未來雲墅圓滿舉行。現場,主辦方京東、京彩未來家與來自房地產領域、宏觀經濟學領域、住建部智標委、以及科技地產賦能者齊聚京彩未來家雲墅,以多元視角和開放觀點,在現場為來自全國的300名房地產企業及線上超100萬名行業觀眾同仁呈現了一場2021年地產+科技領域的開年盛會。
  • 第三代智能房,未來已來!與京東,一起京彩未來,與眾咖論道科技地產!
    【中國·大灣區東莞】2021年1月8日,由京東集團主辦「京東智能社區2.0首發大會」在東莞京彩未來雲墅圓滿舉行。現場,主辦方京東、京彩未來家與來自房地產領域、宏觀經濟學領域、住建部智標委、以及科技地產賦能者齊聚京彩未來家雲墅,以多元視角和開放觀點,在現場為來自全國的300名房地產企業及線上超100萬名行業觀眾同仁呈現了一場2021年地產+科技領域的開年盛會。
  • 航天界大事,「天問一號」今升空,意義重大
    據新華網消息,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被發射升空。2000多秒後,「天問一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飛往火星,執行火星科學探測任務。此次探測任務意義重大,如果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首批登陸火星的國家之一。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 火星,中國來了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由中國最強大的火箭之一: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送,在為期 7 個月的太空旅程後,它將到達美麗的紅色星球:火星。屆時,中國將成為有史以來第二個在火星表面著陸並運行火星車的國家。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不過直到今年 4 月 24 日,國家航天局宣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火星探測任務才擁有了自己的名字 ——「天問一號」,未來我們還將看到前往土星、木星等行星的「天問 n 號」。」發射 50 周年的日子,選在這一天公布「天問系列」頗有傳承的意味。
  • 「評上評」「天問」出徵,探火不凡
    新華社: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向著浩瀚蒼穹出徵了!儘管7個月、最遠4億公裡的長途布滿荊棘,但任何險阻都無法阻擋我們對未知的渴求。人類文明屢因斷惑而進步,天問探火將因窮理而不凡。天問奔火,肩負了祖先的重託,接續著科學的求索。翻開人類歷史,火星探測共40餘次,成功24次,通關概率僅一半左右。
  • 熱點新聞一覽:「天問一號」開啟我國火星探測之旅
    FUTURE | 遠見 眺望 選編Future遠見科技資訊一周精選:「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我國火星探測之旅;「嫦娥五號」即將帶我們上月亮「挖土」;我國科學家對宇宙最強伽馬射線暴高能輻射有新說;我國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考船「實驗6」號下水;國內最大規模5G智能電網建成。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本來,中國完全有機會在 2011 年奔向火星,卻因「搭便車」失敗滯後了 9 年。那次的任務是一次中俄聯合的火星探測。中國和俄羅斯分別派出了「螢火一號」和「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它們共同搭乘俄「天頂-2SB」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發射場呼嘯升空。
  • 「地評線」京彩好評:讓榜樣成為這個時代最閃耀的「頂流」
    但是我們成為偶像的目的是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對偶像的盲從。」這番感言隨即在輿論場中引發熱議,網友紛紛感慨「受教」。當下社會,偶像可謂自帶流量的熱詞,常年霸榜社交媒體熱搜,圍繞於此的話題和爭議不斷。既有如此熱度,那麼究竟何為偶像?現在一些人特別是年輕人,張口閉口「偶像」,可說來說去無非是「明星愛豆」「鮮肉小花」那套。
  • 世紀浪人:浩瀚宇宙,「天問」出徵,彰顯中國強大的科技實力
    「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建設航天強國進程中的重大標誌性工程,是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工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副總指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說。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與地球鄰近且環境最為相似,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
  • 中國第一個自主火星任務「天問一號」順利發射,向著火星出發
    緊接著阿聯的「希望號」火星任務之後,2020 發射窗口的第二個任務,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在今天稍早由海南文昌火箭發射場由長徵五號火箭運載升空了。天問一號是中國第一個自主的火星任務,也是第一個離開地球的探測器。
  • 【地評線】京彩好評:厚「技」薄發 「能」創未來
    技行天下,能創未來。在前不久結束的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中,中國代表團以「16金、14銀、5銅、17優勝」再登綜合榜首,特別是航空工業領域斬獲頗豐。相信在「人才強國」的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引下,首屆全國技能大賽上的兩千多名選手,定能展一技之長、享同臺競技,會創且「能」創出輝煌業績,賽出成績、賽出風格、賽出水平。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社區曬單更有機會贏價值萬元「AJ1 倒鉤」潮鞋!點擊進入蘋果教育商店。(注意:若威鋒 App 端無法直接點開連結,請嘗試長按)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位於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了歷史性時刻,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預計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 7 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 【地評線】數字賦能,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地評線】數字賦能,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2020-11-24 20:23:53 11月23日,以「數字賦能 共創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浙江烏鎮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帶動數位技術快速發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共享平臺、協同辦公等得到廣泛應用,網際網路對促進各國經濟復甦、保障社會運行、推動國際抗疫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 「地評線」紫金e評:用「綠意」和「深藍」守護美麗海洋
    「地評線」紫金e評:用「綠意」和「深藍」守護美麗海洋 時間:2020-06-07 21:20:55  來源:央廣網
  • 《天問》出徵堪稱完美
    《天問1號》在第一時間窗口準時出發,發射過程堪稱完美。與世界上眾多「探火」項目相比,長五的表現除了完美之外,尚有幾分彪悍。由於火箭性能以及各國測控技術的差異,「探火「工程中的第一關,「逃逸地球」的方式可謂五花八門,在熱鬧的新聞視頻背後,其實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硬指標,體現一個國家真正航天實力。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將挑戰「三步走」,開啟中國航天新篇章
    火星探測本就是航天領域的一大難點,完成「天問一號」任務的火箭也非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莫屬。今天,「胖五」再次出徵,也創下了兩個首次: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