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11日,由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15名大學生和1名指導老師組成的「使命七十年」專項調研隊伍赴成都大邑縣安仁鎮開展為期一個星期的暑期社會實踐。通過古鎮街道走訪、博物館參觀學習、民情問卷調查和座談交流等形式,同學們切身感受到安仁特色文旅古鎮在挖掘自身特色、提升品牌形象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方面進行的豐富探索,拓寬了同學們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的認識邊界,深化了同學們對鄉村振興的理解。
始建於唐朝的安仁古鎮取「仁者安仁」之意。現存的舊式街坊建築多建於清末民初時期,尤以民國年間劉氏家族鼎盛時期的建築最多,風格中西式樣結合,莊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鎮特殊的建築風貌,號稱「川西建築文化精品」。安仁古鎮保存完好中西合璧的老公館27座,還有現代博物館(展示館)35座,被中國博物館學會冠名為「中國博物館小鎮」。同時,安仁也是國內唯一的以博物館為特色的旅遊小鎮。
實踐隊聚焦安仁特色發展的創新之路,開展了為期兩天的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給了隊員們一個與當地居民進行密切交流的機會。同學們不僅僅是街訪,更是挨家挨戶地拜訪商家,詳細的進行相關問題的調查。
在對遊客具體出行傾向方面,關於旅遊頻率,一年旅遊一次的佔14.9%,兩到三次的佔44.7%,四次及以上的佔40.4%;關於出行時所考慮的主要因素,選擇價格的佔27.8%,選擇景點景色的佔66.3%,選擇路程的佔36.0%,選擇景區是否有優惠的佔8.1%,選擇美食的佔34.7%;關於旅遊的出行動機,選擇放鬆心情的佔63.3%,選擇看自然風景的佔57.1%,選擇體驗當地美食的佔51.0%,選擇人文薰陶的佔28.6%,選擇其他(陪人出行)的佔4.1%;而關於關注的景區服務,選擇住宿的佔44.9%,選擇餐飲的佔57.1%,選擇娛樂的佔49.6%,選擇文化的佔57.1%。
實踐隊發現,絕大部分遊客一年出行頻率較高,且主要考慮的因素為景點景色。他們在與鎮長的交流中得知,安仁的旅遊定位是人文博物館小鎮,但旅遊動機為人文薰陶的遊客佔比較少。實踐隊建議,安仁在發展人文景觀的同時,可以適量開發一些與自然風景與美食文化相關的旅遊項目,以滿足遊客的出行需求。此外,遊客對景區服務的關注程度基本相同,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兼顧以上方面的建設。
在對遊客選擇特色小鎮的考慮方面,關於是否會選擇離家近的小鎮旅遊,選擇會的佔41.3%,選擇不會的佔19.4%,選擇看情況的佔55.6%;關於選擇特色小鎮考慮的因素,選擇特色的佔71.4%,選擇價格的佔28.65%,選擇商譽的佔22.4%,選擇遠近的佔18.4%,選擇人氣的佔38.8%。
實踐隊發現,完全不會選擇去離家近的小鎮旅遊的遊客佔比極少,而選擇會與視情況而定的人的人群比例基本相同,此外,絕大部分遊客主要考慮的因素為小鎮的特色。實踐隊認為,安仁鎮所堅持的「在小池塘裡做最大的魚」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博物館小鎮」這一特色值得繼續發揚。
實踐隊建議,安仁的「文創」應該聚焦旅遊產業布局上的創造、遊客旅遊體驗上的創意、結合現代技術的創新。以建川博物館為例,實踐隊建議其突破傳統意義上單純的「博物館」概念,還應進一步將各種業態的配套如酒店、客棧、茶館、文物商店等匯集在一起呈現亞博物館狀態,形成一個集藏品展示、教育研究、旅遊休閒、收藏交流、藝術博覽、影視拍攝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新概念博物館。「文創」賦能,為安仁在整體策劃、管理和運營能力融合背景下統一發力,激發古鎮聚變能量。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洪雙、通訊員王仁超)
[ 責編:徐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