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控制瘧疾?給蚊子來份細菌

2020-12-04 生物谷

2014年6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佩魯賈大學(University of Perugia)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兩種按蚊亞種進行細胞間細菌感染的證據,實驗室研究數據顯示,這種名為沃爾巴克體的感染可以減少蚊子病原菌的感染,對於開發有效控制瘧疾傳播的新型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借鑑意義。

研究者Flaminia Catteruccia教授表示,沃爾巴克體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細菌,其可以有效滅蚊,其經常用於殺滅按蚊,但是涉及滅蚊機制研究者卻知之甚少。研究者發現沃爾巴克體可以在按蚊兩種亞種間互相傳播感染,這對於開發有效阻斷瘧疾傳播的療法提供了新的希望。

按蚊可以傳播瘧疾,由其引發的瘧疾傳播每年可致60萬人死亡,而且瘧疾也使得至少一半的世界人口處於感染瘧疾的風險之中;沃爾巴克體可以通過誘導一種名為細胞質不相容性的機制在野生昆蟲體內快速擴散感染,有66%的節肢動物都會被這種細菌感染,而按蚊並不是沃爾巴克體的天然宿主,之前研究者並未成功在按蚊體內實現沃爾巴克體的感染。

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卻發現了受到沃爾巴克體感染的按蚊亞種,研究者給這種沃爾巴克體取名為wAnga,其和其它沃爾巴克體具有相同的特性,這就為研究者開發降低瘧原蟲感染以及瘧疾傳播的新型策略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一旦研究成功,那麼就可以有效降低瘧疾給人類帶來的健康和經濟損失。(生物谷Bioon.com)

Evidence of natural Wolbachia infections in field populations of Anopheles gambiae

Francesco Baldini, Nicola Segata, Julien Pompon, Perrine Marcenac, W. Robert Shaw, Roch K. Dabiré, Abdoulaye Diabaté, Elena A. Levashina & Flaminia Catteruccia

Wolbachia are maternally transmitted intracellular bacteria that invade insect populations by manipulating their reproduction and immunity and thus limiting the spread of numerous human pathogens. Experimental Wolbachia infections can reduce Plasmodium numbers in Anopheles mosquitoes in the laboratory, however, natural Wolbachia infections in field anophelines have never been reported. Here we show evidence of Wolbachia infections in Anopheles gambiae in Burkina Faso, West Africa. Sequencing of the 16S rRNA gene identified Wolbachia sequences in both female and male germlines across two seasons, and determined that these sequences are vertically transmitted from mother to offspring. 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positive samples suggests that the genetic material identified in An. gambiae belongs to a novel Wolbachia strain, related to but distinct from strains infecting other arthropods. The evidence of Wolbachia infections in natural Anopheles populations promotes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n the possible use of natural Wolbachia–Anopheles associations to limit malaria transmission.

相關焦點

  • 讓蚊子折壽或是未來根除登革熱和瘧疾的關鍵
    恰恰相反,大多數到這裡來的人都是自願用鮮血餵食蚊子的。這些蚊子一天吸血10分鐘。  這些蚊子並不是普通蚊子。這裡是詹姆斯·庫克大學凱恩斯校園的熱帶醫學蚊子研究室,研究人員正在用他們的後院模仿一棵芒果樹樹蔭的典型環境,模擬昔日「昆士蘭人」的腹地,在這裡,飼養蚊子的網籠是由盤子和不鏽鋼網罩製成的。   這些蚊子和模擬房正是抗擊登革熱實驗的一部分。
  • 研究發現蚊子體內含有可抵抗瘧疾的微生物
    來自英國和肯亞的科學家可能找到了控制瘧疾的方法,並或將消滅這個全球最危險的疾病之一。科學家們表示他們發現了一種微生物,這種微生物可以防止蚊子感染能引發瘧疾的病原蟲。A report on the research was published in Nature Communications.
  • AI顯微鏡問世,數清血液中瘧疾細菌的數量不在話下
    比爾蓋茨的投資公司和中國麥克奧迪公司今天聯合宣布,計劃推出一款深度學習顯微鏡,該顯微鏡能夠在 20 分鐘之內自動分辨和計算血液樣本中瘧疾細菌的數量。每年全世界約有50多萬人死於這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這種AI顯微鏡可以加速並標準化瘧疾的檢測流程。
  • 為什麼人類一直無法控制或者消滅蚊子,它的繁殖力為何這麼強?
    傳播瘧疾的寄生蟲需要整整十天才能在蚊子體內繁殖起來,所需時間與蚊子的生命周期十分接近。大多數蚊子在瘧原蟲有機會傳播瘧疾之前就已經死於非命。鳥兒、其他捕蚊的昆蟲、魚、肉食植物以及人類都是它們潛在的敵人。總的來說,100隻蚊子中只有3至4隻能夠壽終正寢,能有機會去叮咬人類並傳播疾病。
  • 人類與蚊子的戰爭血淚史:為什麼被咬的總是你?
    蚊子可能是為數不多即使被消滅了科學家們也不會感到難過的害蟲之一。在全世界3000多種不同種類的蚊子中,有70種攜帶著細菌、病毒和寄生蟲,這些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可以導致各種威脅生命的疾病,其中包括瘧疾、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熱、黃熱病和登革熱等。
  • 【盤點】Nature等:美國或率先批准利用細菌感染蚊子來阻斷蚊傳播疾病
    圖片摘自:www.nature.com/news2016年5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或許將會很快成為全球第一個將常見細菌商品化來抵禦傳播病毒蚊子擴散的國家但隨著蚊子釋放規模和數量的增加,對於很多城市來說代價非常高,基於這種考慮,非營利性的國際合作消除登革熱組織如今就檢測了一種降低蚊子飼養的方法,研究人員利用攜帶沃爾巴克體的蚊子來感染野生環境中的其它蚊子。而攜帶沃爾巴克體的蚊子後代發育正常,但沃爾巴克體的感染會促進其機體免疫反應,並且消耗蚊子體內關鍵的細胞資源,從而幫助抑制諸如寨卡病毒和登革熱在蚊子間傳播和擴散。
  • 美國將釋放數百萬基因編輯蚊子消除瘧疾 專家:恐適得其反
    蚊子作為人類「第一殺手」,平均每年會導致725000人死亡,其中大約有66萬人死於瘧疾。而美國為了消滅瘧疾,計劃投放一種經過基因編輯的蚊子。6月8日,據外媒報導,今年夏天,美國為阻止瘧疾等致命疾病的傳播,將在美國各地投放一種經過基因編輯的蚊子,旨在通過蚊子交配以減少蚊子數量並消滅瘧疾。眾所周知,蚊子會攜帶瘧原蟲並傳播瘧疾,此外,也能傳染乙型腦炎、登革熱、黃熱病、西尼羅病毒等其他一些對人體威脅嚴重的疾病。
  • 為什麼蚊子會對殺蟲劑產生抗藥性?
    全世界超過半數的人口所生活的地區,都有攜帶疾病的蚊子出沒,每年蚊子都會導致數百萬人死於瘧疾、登革熱和黃熱病等疾病。殺蟲劑是對付蚊子等多種昆蟲的主要防禦手段之一,但它們本身就具有一系列風險,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風險便是產生抗藥性。
  • #美國釋放百萬蚊子#基因蚊子交配雌蚊子,竟讓其失去生育能力
    最近美國發布一則消息,將釋放百萬基因蚊子來消除瘧疾。眾所周知,蚊子會攜帶瘧原蟲並傳播瘧疾,此外,也能傳染乙型腦炎、登革熱、黃熱病、西尼羅病毒等其他一些對人體威脅嚴重的疾病。但是蚊子是一種對於生物鏈沒有存在感的生物,有它沒它都無所謂
  • 大學生每天向室外放百萬隻蚊子,卻是為了消滅蚊子
    蚊子是四大害蟲之一,又有雌雄之分。通常雄性不會吸取血液,只靠吸食植物的汁液為生,而雌性卻以血液作為食物,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熱、瘧疾、黃熱病、絲蟲病等其他病原體的中間寄主,據不完全計算每年死於蚊子叮咬的人數足有72.5萬。
  • 瘧疾:困擾人類的嚴重傳染病,了解它才知道屠喲喲多麼偉大
    今天,咱們來討論一個特別的日子:4月25日。這個日子,是世界防治瘧疾日。 瘧疾,這個大家聽起來已經有些陌生的疾病,曾經深深地困擾著我們國人,如今依然讓世界上很多地區的人苦不堪言。為何它如今仍在世界各地肆虐,卻讓我們感到陌生?它又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呢?
  • 萬物皆有靈,蚊子除外,那我們乾脆殺死所有的蚊子怎麼樣?
    小小的一隻蚊子,它不僅會吸食你的血液,還會傳播各種要命的病毒,例如登革熱病毒、瘧疾和黃熱病等疾病。據統計,每年被蚊子殺死的人類約為70萬。想像一下,蚊子會先咬一口患有某種疾病的人,然後再咬你一口,接著把它們的唾液注射到你的身體裡。唾液隨後進入你的血液,導致你感染蚊子所感染的任何病毒和細菌。怕不怕,怕就對了,小編也怕。
  • 蚊子:人類的頂級掠食者,每年殺死70萬人
    比爾蓋茨基金會曾經統計過最致命動物排行榜,蚊子、人分別奪得冠亞軍:人每年殺死475,000人,蚊子殺死75,000人,無情碾壓了瘋狗、老虎和鯊魚等這些恐怖的生物。(也有說蚊子每年致死100萬人)蚊子之所以恐怖,就在於它是許多病原體的中間寄主,能傳播瘧疾、寨卡病、登革熱、黃熱病、絲蟲病、日本腦炎等八十多種疾病。
  • 傳奇:一生都在尋找治癒瘧疾的方法
    儘管李國橋今年82歲,但他仍在努力工作到深夜,他一生都在尋求從中藥中提取化合物來治療瘧疾和癌症。他工作到很晚,所以他說咖啡是他最喜歡的食物。「我的父親、我的祖父和我的曾祖父都是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的李教授說。中醫以幾千年的經驗為基礎,對特定疾病有效。
  • 谷歌母公司要在實驗室蚊子工廠裡進一步推進「蚊子滅絕計劃」
    Verily計劃進一步通過沃爾巴克氏體細菌對蚊子進行隱形「絕育」。沃爾巴克氏體是一種在昆蟲中自然發現的細菌,寄居在生物體的細胞中,可以增加宿主產卵的數量或者改變宿主的激素等。用沃爾巴克氏體感染雄性埃及伊蚊後,「放生」這些雄性蚊子。雄性蚊子不會叮咬人類,但與雌性蚊子交配後,就會將沃爾巴克氏體細菌傳染給雌蚊子。
  • 美國又作妖,將釋放數百萬隻轉基因蚊子,眾多科學家表示擔憂
    近日,英國媒體報導,說為了阻止瘧疾等疾病的傳播,由英國生物技術公司Oxitec培育的基因變異蚊子將於夏天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和德克薩斯州釋放。這些基因變異蚊子,將通過與當地普通蚊子交配,使雌性後代死亡。由於氣候變化導致南美地區的蚊子數量增加,瘧疾等由蚊子傳播的疾病,正在美國南部呈現上升趨勢。在2020年5月的時候,美國環境保護局就已經批准了Oxitec公司這一具有爭議的計劃,在佛羅裡達州和德克薩斯州展開「實驗」。從夏天開始,在接下來的兩年裡,當局每周都會釋放數百萬隻轉基因雄性蚊子。一些科學家對於轉基因蚊子的擔憂並不是始於現在。
  • 瘧疾、天花、登革熱……那些古老疾病今天消失了嗎
    新華社發(穆罕默德攝)11月12日,葉門胡塞武裝發表聲明宣布,其控制下的多個省份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日益蔓延的登革熱、瘧疾等疫情。儘管以人類社會現有的醫療技術水平,瘧疾等傳染病已在全球很多地方可防可控。但在世界上一些地方,即使是被捆縛起來的「惡魔」,也可能找到空隙,捲土重來。
  • "超級瘧疾"席捲東南亞 如何面對瘧原蟲抗藥性考驗
    瘧疾的傳播需要三個因素:作為宿主的人類、作為傳播媒介的瘧蚊和罪魁禍首瘧原蟲自身。傳染到人類身上之前,瘧原蟲寄生於蚊子體內。目前,防治瘧疾工作所採用的兩種主要手段也是據此制定:首先,通過使用經過防蚊處理的蚊帳和在室內滯留噴灑殺蟲劑來減少人類與蚊子之間的接觸;其次,通過對確診病例進行監控和有效治療來控制瘧原蟲在人類之間的傳播擴散。
  • 廣州蚊子工廠:一年培育上億隻「絕孕」蚊子,養蚊治蚊真是高!
    想知道答案首先我們要了解蚊子的危害性。致命的蚊子很多人最初對於蚊子危害性的認識只停留在蚊子會叮咬出腫脹瘙癢的紅包,令人瘙癢難耐十分難以忍受,但其實蚊子帶來的危害遠遠不止於此,蚊子還是許多病毒的傳播者,其中就包括和愛滋病、結核病一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三大危險疾病的——瘧疾。
  • 中國瘧疾防控70年:從「談瘧色變」到境內零感染
    自從開始研究瘧疾,董學書每天都要從村民家中抓來至少10隻吸過血的按蚊,肚子鼓鼓的。他用針尖取出它們食道中比頭髮絲還細的唾液腺,放到60倍的顯微鏡下尋找瘧原蟲。解剖一隻蚊子至少15分鐘,董學書說,那段時間,他每天解剖蚊子就要花去2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