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親朋好友們!早上好!今日是大年三十了,我在深圳市羅湖區怡景總值班,首先祝大家牛年牛轉乾坤,牛年牛到頭!工作順利,事事順心!
今晨醒起來,首先打開手機一看,就看到李教授在微群中轉發一篇「37℃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越來越低,意味著什麼?」我迫不及待地大概瀏覽了一遍。讀後有感而發,是啊,我們現在人溫度怎麼低了呢?最近由於新冠肺炎仍未結束,疫情防疫的需要,到處需監測體溫,從體溫反應現在大部分人的體溫偏低,幾乎都在36℃,甚至低於36℃,包括我自己也是在36℃,很少超過36.5℃,這是似乎是好事,至少不會超過37.3℃免去超標的麻煩!但對於我們身體的情況來說是不是好事呢?下面請看最近研究結果: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剛剛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發現
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0137℃已經成為歷史,體溫下降並非好事1851年,一位名叫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德國內科醫生,收集了25000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體溫為37 ℃,這種說法一直延續至今。但是,近年來,許多科學家認為人類體溫在不斷下降,37℃已經成為歷史。前幾天,餃餃寫過一篇關於蝙蝠的文章,講到蝙蝠為何能把上百種病毒封印在體內?
原因很簡單。蝙蝠的免疫系統強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體溫能保持在較高的40℃。
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
這麼看的話,蝙蝠的免疫力大概比人類高几百倍——怪不得蝙蝠百毒不侵,還不會得癌症.
眾所周知,體溫是和基礎代謝率掛鈎的,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體溫過低,可能意味著代謝不好。
人體中有大約60萬億個細胞,血液的任務就是向這60萬億個細胞輸送營養和氧氣,並帶走二氧化碳等廢物。血液中的白細胞具有免疫功能,可以識別體內異物,並作出相應的免疫應答。體溫高時,血流速度快,白細胞就能更迅速地發現體內異常,把病原體扼殺在搖籃裡。反之,基礎代謝率低,體溫下降,血液流速放緩,白細胞的工作效率也隨之變低。慢慢悠悠的白細胞很難在第一時間發現異物,即使發現異物了,也很難迅速召集其他白細胞來消滅異物,導致機體容易感染病毒和細菌,引發疾病。
此外,白細胞不僅能抵禦外部病毒和細菌的攻擊,還能監測到體內的癌細胞,及時把癌變細胞殺死。
其實,即使是健康人,每天體內也會產生約5000個癌細胞。只要有其中一個躲過了免疫系統的監視,倖存下來,很快就會1變2、2變4、4變8.最終演化成腫瘤。據科學家推算,體溫每下降1℃,免疫力降低30%,則每天免疫系統可能會漏掉近1500個癌細胞,任其瘋狂繁殖可以看出,良好的免疫系統,對外可以快速識別和清除病原體,對內可以及時監測並殺死癌細胞。讀後不得不虛驚一場!哪我們現在為什麼體溫會下降呢?這主要跟我們的生活條件及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第一、現在即使在農村,農作物也會少很多,而城裡人大部分從事腦力活動,運動缺乏,平時洗衣用洗衣機,掃地用掃地機!第三、上班大部以車代步,很少有走路或騎自行車上班的!由此,可見應該運動還是要運動起來!所以,春節期間,大家還是少在家裡蝸居,多陪陪家人,帶帶小孩到戶外多走動起來,越走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