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購房者是第一次購買房屋,沒有購房經驗,在剛開始買房的時候都是懵的,不知道應該從哪裡下手。我們經常聽到得房率這個詞,其實得房率是購房過程中的重要指標,它和購房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那麼什麼是得房率?得房率高低有什麼影響?對於購房者來說得房率高好還是低好?
什麼是得房率?
一般來說,得房率是衡量房屋實際適用面積的一個標準,指的就是套內建築面積與建築面積的比值。得房率越高,房屋的性價比就越高,但得房率並不是越高越好的,公攤面積包括樓梯、走廊、電梯、樓梯井等,如果公攤面積太小,會使公共區域擁擠不堪。
得房率高低有什麼影響?
1、日常生活的影響
有些開發商為了提高得房率,就會選擇減少公攤面積,在設計房型的時候壓縮電梯間,電梯廳,過道的面積和寬度,使這些公共空間壓縮到極限,門廳狹小而且走道擁擠,公共樓梯又窄有陡。帶來的結果就是住宅品質下降,使用上的不舒適,進出門不方便,也會導致鄰裡之間的摩擦和糾紛。
2、影響戶型
得房率直接影響房屋的戶型設計,過度的要求得房率會使得某些開發商一味追求得房率而忽視戶型的實用性和合理性。一般來說,開發商出售的樓盤得房率都在合理範圍內。
3、影響房屋品質
房屋的品質還包括了公用區域大廳設施等等,稍微好一些的住宅便需要配套完善的功能,高挑的大堂,寬敞的樓梯間,明亮的前室等,在這個住宅需求從功能化轉向品質化的年代,居住品質才是關注重點,因此得房率過高,公攤面積過小都會影響居住品質。
對於購房者來說得房率高好還是低好?
其實,得房率並不是越高越好。得房率太高的話,公共建築面積部分會減少,意味著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以及其他功能上為整棟建築服務的公用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築面積會減少,公共區域較小難免有些擁擠,影響居住的舒適度;但得房率太低的話,公攤的面積會加大,這樣我們自己的房子較小,很不實惠。
一個小區內的房屋得房率可能會存在差距,但是一般來說,一棟樓的得房率是一樣的。另外,產權在四五十年的房子得房率可能更低一些。
什麼樣的房子得房率高?
1、公攤面積小的房子
對於樓房中的樓梯、公共走道、電梯所佔的面積都要算在公攤面積裡,也就意味著公攤面積大,得房率低,反之亦然,公攤面積小,得房率就高了。
2、樓層低的房子
很多情況下,低樓層比高樓層得房率高,因為樓層越高,樓層結構越複雜,公攤比例也就越高,從而導致得房率也就越低。而且,多層比起高層省了電梯、供水設備間等公共部位,得房率更高。
3、戶外使用面積大的房子
很多開發商會儘量擴大使用面積來提高得房率,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建造半封閉陽臺和大飄窗,這樣不會額外增加公攤,但是卻增加了得房率。
4、板樓
板樓的得房率一般比塔樓的高,特別是戶型方正的板樓,通常有80%以上的得房率,而塔樓因為一層多戶的設計形式導致得房率低,通常只有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