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買房的時候,銷售人員跟你說的房子的面積其實是建築面積,而實際套內建築面積是要用建築面積減去公攤面積的。因此就有了得房率的概念。那麼得房率多少比較合適呢?
1、建築面積指的是建築物外牆(柱)勒腳以上各層外圍水平投影面積之和,包括陽臺、挑廊、地下室、室外樓梯等。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簡單來講,建築面積是你買房時銷售說的面積,最終呈現在房本上的面積。
2、得房率指的是可供住戶分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築面積)與每戶建築面積(也就是出售面積)之比。
100%得房率真的存在嗎?
有些開發商生成某個房源得房率超過100%,其實那都是通過送「半封閉式陽臺、送設備平臺、送飄窗」等方式來實現的。甚至有的開發商在驗收後私自修改室內格局,以此來實現得房率超過100%,不過考慮到承重問題,這種方式一般會有安全隱患。
得房率多少合適?
得房率和公攤面積有著直接聯繫,與小區的相關配套密不可分,如果得房率過高,相對的公共部分的面積就會越少,那麼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樓梯的寬度、大堂的舒適度、電梯間的數量等,所以樓盤的得房率並非越高越好,也需要有一個度。
多層住宅:得房率一般為88%~95%,公攤係數為5%~12%。
小高層板樓住宅:得房率一般為85%~88%,公攤係數為12%~15%。
高層板樓住宅:得房率一般為78%~85%,公攤係數為15%~22%。
高層臺樓住宅:得房率一般為75%~78%,公攤係數為22%~25%。
如何規避面積被「盜」?
由於得房率和房屋的公攤面積有很大的關係,而在很多商品房買賣合同中,並無明確的關於公攤面積的數據,這就導致了很多購房者無法了解自己房屋的面積是不是被「盜」了,那購房者該怎麼做呢?
一是索取公攤數據。在籤訂購房合同時,購房者可以讓開發商出示有關計算公攤面積的所有數據,這樣業主可以通過數據求出公攤面積,計算得房率。
二是查閱有關資料。業主們有權自查或者聘請律師向設計單位、規劃單位、測繪部門等機構查閱所購房產的相關文件,以了解各種數據的計算方式及其文件等等。
三是購房者和開發商在購房合同中約定公攤面積,特別是有關共有建築分攤部位變更的情況,約定得越詳細,對購房者就越有利。一旦發生糾紛,購房者就可以以合同約定來保障自己得利益。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樂居買房
優質內容推薦
哈爾濱道裏區新房均價14973元/㎡ 房價「天花板」有何玄機?置業NEW榜丨松北區多盤榮登熱搜 哈爾濱人竟然最關注這些樓盤?宏潤·翠湖天地高層均價1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