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公攤面積貓膩多,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得房率!

2020-12-06 安居客

一、房地產面積有哪些種類

(一)建築面積及其組成

(1)房屋建築面積:通常指分戶的建築面積,由套內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共有公有建築面積組成,即:

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

(2)套內建築面積,由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套內陽臺建築面積組成,即: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套內陽臺建築面積

(3)套內使用面積,是指房屋內實際使用的面積,按照房屋內牆面水平投影計算,包括臥室、客廳、餐廳、廚房、衛生間、過廳、過道、儲藏室、壁櫥等,不包括牆、柱等結構和保溫層的面積,也不包括陽臺面積。

(4)套內牆體面積,是指套內使用面積周圍的圍護或承重牆體或其他承重支撐體所佔的面積,其中各套之間的分隔牆和套與公共建築空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等共有牆,均按照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套內牆體面積。

(5)套內陽臺建築面積,均按照陽臺外圍與房屋外牆之間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其中,封閉的陽臺按照其外圍水平投影面積全部計算建築面積,未封閉的陽臺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6)分攤的共有公有建築面積,簡稱公攤面積,是指某個房屋所有人在共有公用建築面積中所分攤的面積。具體有:樓梯面積、電梯面積、配電房面積、共有走廊等。

(二)不同階段的房屋面積

1、預測面積

根據預測方式,分為按照圖紙預測的面積和按照已完工部分結合圖紙預測的面積。按照圖紙預測的面積,是指在新建商品房預售時按照商品房建築設計圖上尺寸計算的房屋面積。按照已完工部分結合圖紙預測的面積,是指對新建商品房已完工部分實際測量後,結合該商品房建築設計圖,測算出的房屋面積。

2、實測面積

也稱竣工面積,是指房屋竣工後由房產測繪單位實際測量出具的面積。預測面積與實際面積不一致,以實測面積為準。造成預測面積和實際面積不一致的原因有:(1)施工誤差;(2)測量誤差;(3)工程變更;(4)公攤面積改變等。

3、合同約定面積

簡稱合同面積,是指新建商品房出賣人和買受人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約定的所買賣新建商品房的面積。新建商品房預售中,因還沒有實測面積,合同約定面積一般是預測面積。

簡稱產權面積,俗稱房本面積,是指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房屋面積,是實測的房屋建築面積。二手房買賣中說的面積一般是該面積。

二、什麼得房率,有哪些影響因素

同一套住房,建築面積最大,套內建築面積次之,使用面積最小。目前,交易中往往按照建築面積計價,但建築面積不直觀,一般人測不出來。使用面積最直觀,一般人能測出來。使用面積和建築面積的關係,通常用得房率表示,即:得房率=使用面積÷建築面積×100%。

得房率一般認為越大越好,但是過大,會犧牲必要的公共面積,反而讓人覺得不舒適。得房率一般為70%~80%較好。

影響得房率的因素主要有:(1)建築形式。通常情況下,板式住宅的得房率大於塔式住宅的得房率,一般大10個百分點。(2)建築結構。如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牆柱佔用面積通常小於磚混結構房屋的牆體佔用面積,因此得房率一般大於磚混結構房屋的得房率。(3)地區氣溫。北方寒冷,牆體厚,得房率要小於南方得房率。

相關焦點

  • 得房率的高低有什麼影響?高好還是低好?
    我們經常聽到得房率這個詞,其實得房率是購房過程中的重要指標,它和購房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那麼什麼是得房率?得房率高低有什麼影響?對於購房者來說得房率高好還是低好?什麼是得房率?一般來說,得房率是衡量房屋實際適用面積的一個標準,指的就是套內建築面積與建築面積的比值。
  • 建築面積和得房率是什麼意思?房率多少比較合適呢?
    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簡單來講,建築面積是你買房時銷售說的面積,最終呈現在房本上的面積。2、得房率指的是可供住戶分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築面積)與每戶建築面積(也就是出售面積)之比。100%得房率真的存在嗎?有些開發商生成某個房源得房率超過100%,其實那都是通過送「半封閉式陽臺、送設備平臺、送飄窗」等方式來實現的。
  • 到底什麼是公攤係數,該怎麼計算,公攤面積又包括哪些?
    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了幾篇文章,他們對公攤的說法讓我有些汗顏,因為一看就不是專業搞房產測繪的,並且多半是受了房產銷售人員的誤導,總拿出一個公攤率和得房率來說公攤係數的事情。首先,公攤係數=公攤面積/套內面積,而非一些人所說的公攤係數=公攤面積/建築面積,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因為在計算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計算得到建築面積,而分戶的建築面積因為有公攤面積的存在和戶型的不同,我們無法直接確定,所以在確定不了分戶建築面積的情況下,用公攤面積/建築面積得出公攤係數顯然是不科學的。
  • 公攤面積計算公式,哪些地方會被算作公攤,這些你都知道嗎?
    其實公攤面積也是要算錢的,一套房如果90平米,公攤面積佔30%,即使開發商有贈送面積,算下來也是每平方也是要多交錢的。 所以,購房的時候應該計算好公攤面積,才不至於被坑,小編跟大家總結了一下,那些是如何計算公攤面積,哪些地方會算作公攤面積,以及不同住宅的公攤面積大概為多大,跟大家做一下科普。
  • 買房面積之什麼是公攤面積 最全的公攤面積知識都在這
    現在國內買房一定會有公攤面積,網上關於公攤面積來源的說法有很多,據說是從香港傳過來的,全世界只有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地區使用公攤面積計算房屋面積。公攤面積從購房者角度來說是有點吃虧的。因為這些面積不屬於自己,還要付很多錢,但是換個角度想居住的舒適度也是很重要的。
  • 100平方米的房子,公攤面積就30平米,這正常嗎?看完心裡有數了
    問題:100平方米的房子,公攤面積就30平米,這正常嗎?100平米的房,實際上只得70平米,最近關於公攤面積的話題火了。買過房的朋友都知道,您買的房有個得房率,通常85%左右的得房率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據。
  • 買房小知識:公攤面積怎麼算?多少才合理
    公攤面積怎麼算,公攤面積多少才合理?不少購房者買房之後,才發現房子的公攤面積竟然這麼多,花了那麼多錢買房子,竟然為公攤面積買單?!我們購房時,房屋面積是我們考慮的重點之一,而公攤面積更應該重點考慮,因為公攤面積不只是電梯和樓道,還包括管道井,地下室,垃圾站,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這樣算下來,公攤面積越多,我們花的「冤枉錢」就越多,那麼公攤面積多少才是合適呢?又該怎麼計算公攤面積呢?下面樓盤網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 告別買100㎡只得70㎡,江門得房率現狀曝光!業內人士:相對合理
    詳細查閱建築面積由套內建築面積與公攤面積組成,在建築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公攤面積將影響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大,則套內建築面積小,也進而影響到名義得房率,因為名義得房率等於套內建築面積除以建築面積,所以,公眾廣泛關注公攤面積,實則是關注得房率。那麼,江門住宅的得房率究竟如何?市民該如何理性看待得房率?
  • 100平米房子30平米公攤,正常嗎?
    一方面是因為房價太高,大家需要有個指責和發洩的對象,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跟公攤面積存在的一些貓膩有關。關於公攤的一些貓膩因為公攤面積是很難準確測量的,所以存在很大操作的空間,開發商就有機會在公攤面積上做手腳,從而達到他們的目的。
  • 什麼是公攤面積?公攤面積應該怎麼計算?
    相信很多人買房,一看到公攤面積,都會嗤之以鼻。我們之所以排斥公攤面積,是因為公攤面積是花了錢,卻看不到實實在在的效果,買的房子是100平米,實際你自己只是用到了80平米,莫名其妙的被公攤了20平米。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什麼是公攤面積?公攤面積該怎麼算?
  • 公攤面積到底多少算合理?分分鐘帶你識別內裡玄機!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關於公攤面積的事兒。公攤面積是指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分攤係數*各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究竟包含哪些?公攤面積主要有: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值班警衛室、共用牆體……除此之外,這些不計入公攤:倉庫、車庫車道、供暖鍋爐房、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售房單位自營、自用的房屋、管理用房等。如何選擇合適的公攤面積?
  • 120平房子公攤面積多少 高層公攤面積多少合理
    現在的高層住宅越來越多,人們在購買高層住宅時,都比較關注公攤面積,公攤面積的大小關係著我們的實用面積,跟公攤面積越大,實用面積就越小,對我們購房者就越不利。那麼120平房子公攤面積多少?高層公攤面積多少合理?2020年房子公攤面積會取消嗎?
  • 什麼是建築面積和實用面積?傻傻分不清?
    如果說起面積,你會想起哪個與面積有關的專業術語?有不少購房者就會想到房屋建築面積和使用面積,建築面積直接關係到商品房總房款,使用面積直接關係到購房者室內空間是否足夠大,因此了解這個概念對於購房者來說很重要。一、什麼是建築面積?在買房的時候,購房者你一定要了解房子的面積,尤其是建築面積。
  • 公攤面積是不是越小越好?多大比較合理?
    現在如今購買的房屋都是要計算公攤面積的,雖然有些房屋在出售的時候是按套內面積來計算,但是有些房子還是以建築面積來計算房價,建築面積就包含了房屋的公攤面積,因此房屋公攤面積的大小也和購房者買房的房價是有關的,那麼公攤面積是不是越小越好?公攤面積多大比較合理?
  • 住宅公攤面積的概念是什麼,公攤面積有上限嗎
    規定並沒有對公攤係數設定上限。一般多層住宅的公攤面積約在10%~13%,18層以下的板式住宅公攤約在13%~15%,點式的樓盤公攤大多在15%~17%,而30層以上的住宅因為電梯數量的增多,公攤通常都在25%左右。小區內一般公攤面積是多少?
  • 公攤面積越小越好還是越大越好?聽行內人分析完,差點買錯房了
    公攤面積越小越好還是越大越好?聽行內人分析完,差點買錯房了對於準備買房子的朋友來說看到公攤面積的時難免都會有些不願意接受,大家也都希望能夠選擇到公攤小一些的房子,大家也都吐槽說我們買的是房子不是公攤面積啊。
  • 「1梯2戶」和「2梯4戶」使用面積竟差這麼多!入住才明白就遲了
    想要知道「1梯2戶」和「2梯4戶」之間有哪些較為直觀的區別,我認為要從房屋價格、公攤面積、通風採光、進出入便利性、私密性這幾個方面來細緻分析,這樣才能得到具有全面性的答案。一、房屋價格因為「1梯2戶」和「2梯4戶」在概念上的不同、設計上的不同,所以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房屋的價格也不同。
  • 買房公攤面積怎麼計算
    公攤面積的核算公式為套內建築面積乘以公攤係數,公攤係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乘以小區總戶數)。如果是比較細心的購房者想知道所看樓盤的公攤面積是否合理,可以去相關網站查詢小區公示信息,裡面有公攤係數,然後再進行核算。
  • 建築面積100平方實用面積是多少 建設面積怎麼計算
    房產的購買在進行以前,大家肯定不會只去看房產的價格和交易手續,在於面積上應該也會細緻考慮,畢竟一開始看房屋,都是先看平方數,因為不同檔次的房產,主要做區分的點,就是在於面積上,而近期因為有了公攤面積的政策,讓實際使用面積成了一個迷,那麼建築面積100平方實用面積是多少?建設面積怎麼計算?
  • 買100平米房子只得70平米 「公攤面積」有望取消!房價會被推高嗎?
    目前,我國住宅建築主要以建築面積進行交易,這樣會出現同一項目的建築面積相同而套內使用面積不同的問題,以此加劇「公攤面積傷民」的矛盾。  去年,新華社一篇《買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這麼坑的「公攤面積」到底怎麼來的?》的文章質疑該制度的不合理。那麼,公攤面積到底不合理在哪裡呢?  從進入商品房時代開始,中國房地產交易就採用的是套內面積加公攤面積的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