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斯拉因為質量問題再次登上熱搜榜。11月27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已就前懸架安全問題對114761輛特斯拉汽車展開調查。接受調查的車型包括2015年至2017年生產的Model S和2016年至2017年產的Model X車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玲 攝(資料圖)
與頻頻出現的質量問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特斯拉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似乎並沒有受到很大影響。日前,標普道瓊指數公司還將特斯拉納入標普500指數。隨後,特斯拉(TSLA)股價大漲,最高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超越伯克希爾·哈撒韋成為美國第六大上市公司。
截至美東時間11月30日,特斯拉股價下跌3.1%,報收567.6美元/股,總市值為5380.28億美元。
11.5萬輛汽車因安全問題被調查
日前,NHTSA表示將對特斯拉涉事車輛進行單獨調查,並將其升級為結構工程力學分析。有觀點稱,這樣做或許是為了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對這些車輛採取強制召回措施而做準備。
此次調查開展的緣由是,NHTSA稱共接收到43份針對特斯拉前懸架上連杆出現故障的投訴,其中32起故障是在低速停車下發生,11起是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發生,另外 8 起投訴可能涉及懸架故障,但尚未通過照片或服務記錄予以確認。該機構表示:「投訴似乎表明趨勢正在增加,在過去三個月中,有三起高速公路事件被舉報。」涉及到的投訴主要是指球形接頭附近的連接可能會失效,從而導致輪胎和輪輞之間發生接觸。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事實上,這一問題並非首次出現。11月20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地區法院就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汽車懸架問題收到對該公司的集體訴訟,訴訟稱有關缺陷可能導致前懸架和後懸架控制臂組件過早失效。
2017年,特斯拉就此問題在美國發布過一份服務公告,報告中稱部分Model S以及Model X在生產過程中前懸掛的安裝並未按照指定工序裝配,可能不符合特斯拉的規格要求,會導致前懸架連杆故障。不過,特斯拉認為駕駛員仍然可以控制車輛,但結果是輪胎可能會接觸到車輪拱罩襯裡,而特斯拉也並沒有因為此事對車輛進行召回。
11月25日,NHTSA公告稱,特斯拉發布了兩份召回通知。召回的對象為9136輛2016年款的Model X和401輛2020年款的特斯拉Model Y。其中,Model X召回原因是天窗裝飾件的前部和後部是在沒有使用底漆的前提下粘合,可能會導致部分裝飾件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分離。Model Y召回是因為上控制臂和轉向節之間的螺絲沒有擰緊,可能導致分離。
在中國市場已累計3次召回
不止是在美國市場,在中國市場,特斯拉今年已累計3次召回進口車輛,時間分別是2月14日、10月23日和11月27日,涉及車輛逾3萬輛。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顯示,2月14日,特斯拉因其車輛在長期暴露於高腐蝕的環境中存在安全隱患,宣布召回3183輛Model X系列汽車,並提供免費維修服務。10月23日,特斯拉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因車輛前懸架連杆存在故障,自即日起召回29193輛進口Model S、Model X電動汽車。
圖片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不過,在遞交NHTSA的信件中,特斯拉卻辯稱其車輛懸架出現損壞並非質量問題,並將責任歸咎於「中國的環境因當地道路和駕駛條件而需要更強的懸架」和中國車主的濫用,無須對車輛進行召回。
11月27日,特斯拉因「車頂飾板表面的底塗劑可能不足,隨著時間的推移飾板的附著力可能減弱,極端情況下飾板可能會從車輛上脫落」的原因,召回生產日期在2016年3月16日至2016年7月31日期間的部分進口Model X車輛,共計870輛。
儘管進行過多次召回,但特斯拉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仿佛並未受到很大影響。公開數據顯示,10月,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已達到12143輛。相關機構預計2022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有望佔其全年電動汽車交付量的40%。
此外,11月30日,工信部官網顯示,第37批《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將特斯拉Model Y納入其中,這意味著特斯拉已經獲準在中國市場上銷售其在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Model Y,並免徵車輛購置稅。
據了解,該特斯拉車輛型號為TSL6480BEVBA0,續航裡程最高可達594公裡,官網顯示售價分別為48.8萬元和53.5萬元,將於2021年初在上海超級工廠下線並交付。目前,特斯拉正在其上海超級工廠內擴建Model Y廠房,而該廠房已接近完工。從各種跡象來看,Model Y很快會開始量產。
根據2020年補貼政策,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才可享受補貼,否則無法享受補貼。為享受補貼政策,今年以來,特斯拉Model 3曾連續兩次大幅降價至24.99萬元,這也使其連續多月佔據國內新能源車型銷量榜第一位。而對於國產特斯拉Model Y最終上市的價格,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還會出現較大幅度下調。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