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好未來的「前身」學而思教育,在美國紐交所上市。
至今,好未來已在二級市場待過它的第十年。期間,這家公司的經營版圖完成了它的快速擴展,從經營結果來看:
十年之前,好未來還只是「盤踞一方的地頭(收入主要分布在北上)」培訓公司,營收不過6959萬美元。當一家公司發展得足夠快,它早期的收入,回過頭來看,「小得甚至可以忽略」。但它的成長性,與後來的商業能力,卻是無可忽視的。好未來的上市前與上市後亦然。十年之後,出現在它最新財報營收,已達327330萬美元(32.73億美元),增長至它的47倍。事實上,如果把這個數據,再往前至2008年,好未來的營收不過888.2萬美元,2020年數據同比更是增長至369倍。
與經營增長的,還有市場對它價值的判別與認可:
紐交所上市時不到10億美元的市值,到當下,好未來市值達439億美元。同比十年前,增長亦達40多倍。是當下中國,乃至全球市值最高的教培公司。
支撐起市值與收入的,是好未來公司背後服務的消費者學生與家庭用戶。它服務的(按付費課程數)學生人次從10年前的38萬,增長至當下的300萬。
這個數據,不僅超過了國內任何一所體系內學校的學生容量,也超過了幾乎所有的市場化教培機構的服務學生人次(付費課程數)。
歲月之間,難不感嘆:「十年前還是初生牛犢、初露鋒芒,十年後已成巨頭」。
借好未來上市十周年前後,復盤它在過去十年的重要歷程與決策,當下的業務布局。也希望對行業朋友有所幫助,從這家頭部公司中得以啟發。
1、早期的經營與增長
1)穩定的產品模式與用戶資源池沉澱
如果對好未來的起家業務熟悉的話,可以知道它早期,創始人張邦鑫還在校讀研時,就開始了家教生涯。由於家長」自主口碑傳播「,「因為補習成績提升明顯,一名家長主動把張邦鑫介紹給了多位朋友,後來越來越多家長幫他們的孩子報了張邦鑫的補習課」。由此張邦鑫從教1名學生,到教學小班(20人左右)。
2003年非典來襲,線下的教學無法進行的時候,張邦鑫開始通過線上的方式,為家長學生提供學習信息與討論平臺。陸續上線奧數、高考相關的線上網站。非典後,好未來恢復線下業務,線上的網站平臺為好未來積累了潛在的用戶群體,提供了基礎的學生、家長用戶消費者。
至2010年上市時,創始人最早期授課的1對1、小班教學模式,仍是好未來的主要教學培訓模式,其他的教培形態是「在線輔導」,當時佔比不到1.5%。2003年及之後陸續上線的網站,是好未來重要的消費者「獲取及沉澱」的渠道之一。當時,其是「中國現有和潛在的學生及其父母提供了中國最大,最活躍的在線教育社區,並且是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教育門戶網站」。
2)品類擴展:「謹慎與專注」
2.1)「進一步滲透現有市場」
2.2)「線下擴展吸引新市場」
2.3)「擴展個性化課程服務(1對1課程)」
2.4)「進一步開發在線課程」
以上4條是好未來在2010年增長策略。
以第一條為例,進一步滲透現有市場(已有學科)。好未來在教培界,「單點極致」的策略頗為知名。它在早期做數學學科,呈現了「先將產品打造到極致的邏輯。」並提出了「要不不做,要做就做到第一。謹慎擴科」的決策思路:
「在北京做到5萬學員時,仍只做數學。直到數學做到市場第一名後,才開始做理科品類。」在後來,也是「理科做到第一名時,才做英語。做英語做到top2,才做語文。」
第二條增長,服務於已有學科的規模化:從超一線城市到一線城市以及更廣泛地區的鋪設。事實上,在10年前,好未來收入在北京、上海兩個城市的集中度,可以說是「極其高」的:達98%。也就是說,學而思當時不僅是「學科」專注,還有核心城市的專注「攻堅」。
在後來,城市收入的分布,隨著「新市場」拓展,也得以相對下降。直到2013年,這個比例降至77%。當下的2020年,好未來在北上廣深南京五個城市(小班課程)收入約佔35%。
第三條,是服務於商業化的「深度」。基於消費者在1對1服務上的需求多樣化,推出更匹配消費者多元需求的服務,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家長用戶。提及一下,1對1模式,在k12,具備很高客單價的空間,當時學而思小班課的每小時單價在50~55元之間。而1對1個性化服務的小時單價在220元~1000元之間,是前者的4~20倍。
除了自營業務的增長策略,學而思在外部,還收購了數所線下實體學校資產,按當時20萬~160萬美元左右的資金,以「擴展業務」。
好未來在上市當年提到的「增長策略」,支撐起它在上市後3年裡,保持接近43%的年複合增長率,收入比當年增長至3倍多。
2、規模化進程中的:價格範圍調整,覆蓋更廣消費者
至2013年,好未來的教育產品,小班模式的小時單價下限至40元上限至80元。這個價格範圍的調整,在當年的結果,「每小時授課平均收入增加了,付費平均售價增長」,從2012年的257美元增長至2013財年的277美元(註冊單價由小時單價*課程產品授課時長決定,同一學科課程培訓課時變化不大)。也就是願意消費相對小時高單價的小班消費者比例反而增加了。
在1對1個性化課程上,價格下限降至100元、上限降至250元。這個價格設置,降低了消費者選擇1對1輔導的門檻,為好未來帶來了「小幅增長」。
兩類主要產品價格範圍的調整,背後的思考還有上面提到的:線下新市場拓展,從北上兩個核心富裕城市,往更廣泛城市擴展。當年來自北上以外用戶收入,已經佔比23%(上市當年不過個位數)。
3、從線下傳統教培,到科技與網際網路教育公司
至2013年,好未來成立10年之際,正式更名為當下的品牌名。在此之前是「學而思教育」,旗下的小班教育用「學而思」子品牌,1對1教育用「智康一對一」子品牌等。
更名的背後,是好未來集團的一次「戰略升級」,它的創始人在當年給員工的一封信《好未來的使命》中提到:
「10年來,學而思逐漸成為了行業的一塊金字招牌。不得不說,由於線下培訓的相對成功,我們今天在思考教育教學問題的時候時常會帶著傳統的思維,這些思維模式是優秀的,曾經幫助我們成功走到今天,並且會一定程度繼續推動我們繼續成功下去。
但同時,我們也要有危機感,昨天成功的經驗很可能就是明天失敗的最大原因。
為了迎接下一個十年,甚至更遠的未來,集團有了新的名稱、新的形象、新的定位、新的使命,而更廣泛、更深遠的變化正在迎接我們。
這些變化是出於我們新的戰略目標的需要,我們希望能更緊密地擁抱網際網路和科技改變教育的夢想。我們的改變關鍵不是技術的應用,而是需要先改變思維,再改變技術。」
好未來提到的「科技與網際網路」,不僅面向「線上教育」、也面向線下教育:「把科技元素和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引入到課堂,實現傳統教育與在線學習的融合。」
這一個「面向未來10年」的戰略,直到當下,顯示出它越加重要的商業意義:好未來的線上業務,從收入佔比不到1.5%,上升至最新財年的19%,貢獻營收超6億美元——總值高於同期的其他線上教育公司。最新季報,好未來財務長羅戎額外提到在線業務作為增長推動力:「第二季度的業績受到在線業務持續快速增長的驅動「。
自2013年之後,線下線上「擁抱網際網路、擁抱科技」的戰略升級後,事實上,好未來的業務邏輯沒有「巨大」的策略調整。「埋頭」深耕產品,維持口碑,學科擴展、擴展城市、擴展學生受眾,經營的收入數據,也保持了一個相對「健康的增長」進度。
如果說有,近兩年為「極力追上」線上教育新銳公司步伐,應戰「營銷廣告大戰」、加大銷售營銷資金投入的舉措,算是一個。在這之前,這家頭部公司的銷售投入一直沒有超過20%,近兩年持續增長,2020財年比例增長至26%。當年32.7億美元確認收入中,有8.5億美元成本投入了各大銷售渠道與活動中。對應的還有好未來上市10年來,首個出現淨虧損的財務年份。
4、「頭部位置越來越穩」近五年:新戰略方向,向外投資收購,「買買買」策略
在更早期,上市前,好未來已有收購數家線下實體學校,以擴大線下教培業務。在上市後,尤其是近五年,無論是收入增長、現金流亦或是商業模式,好未來進入了一個相對成熟時期:增長相對穩定、經營模式相對穩定時期。它對外多次收購線下及線上教培公司。後者線上與科技教育公司,正是好未來2013年戰略升級的重要方向。
新投資收購的重要標的(記錄在財報上「重要」投資併購)包括:
面向少兒語言的,2016年收購少兒英語培訓機構勵步英語,它曾在2012年獲A輪融資。2020年收購線上一對一線上少兒英語機構噠噠英語,它曾獲D輪融資。
面向母嬰教育的,2014年股權投資線上育兒社區與電商公司,寶寶樹,這是一家當下港股市值21億港元的上市公司。
面向k12的,投資k12線上輔導公司海風教育,這是一家融資至C輪的公司。還有領投k12家教平臺輕輕家教D輪等等。
面向成人的投資標的,有留學諮詢機構順順留學,它曾獲A輪融資。
好未來的新一代大額投資標的,不乏線上與科技形態為主。某種意義上,除了作為好未來的「財務」投資標的,更是它在線上生態全學段的布局,甚至超過了它主營的k12學生範疇。
5、當下自營業務與布局
上市10年至此,當下好未來的業務版圖正在越來越清晰:
以K-12學科為核心,提供付費課程輔導服務。線下階段性重心,線上業務雙矩陣並進,並在外部壓力與「內部自省」下「加快突破」。
其中:
線下,是學而思培優,提供含學前的k12全學科教培。摩比思維面向少兒,早期語文數學思維培養。勵步英語,面向青少年兒童,教學英語綜合能力。三個品牌以好未來起家的「小班」模式教學為主。
此外,愛智康子品牌面向k12學生輔導、順順留學提供海外留學諮詢,均以「1對1、個性化」形式教學、服務為主。
這些好未來的線下服務品牌,在國內69個城市,落地了超過800家學習中心。
線上教育方面,一是上文已提及的:好未來在早期就通過多個垂直的學習網站(比如 奧數網、高考網)等,供學生、家長獲取相關信息——同時獲得潛在消費者客戶。
此外,線上教育最重要的營收來源,是「學而思網校」與它提供的k12學科輔導。學而思網校覆蓋k12數學,英語,中文,物理,化學,生物學,編程等課程。從2015年開始,「學而思網校」從錄播模式轉為直播授課,並演變為當下線上課程的基本模式。
最後
「以微知著」。更何況當下的好未來,在教培行業中,並不算「微小」、「早期」的存在。儘管它已成長為賽道上的「龐然大物」,但它在上市前10年,甚至「還沒有成立」。
自2003年開始經營公司,7年後上市。上市後的10年「擴展」歷程,幫助它形成了當下的商業布局與成績。這10年的「徵程」,好未來兼具線下線上發展「縮影」的重要實例與實踐,也有對於中早期乃至相對成熟的教培公司,值得借鑑學習的部分模型。
不妨向賢思齊,取法乎上。
如上。希望對行業朋友們有所啟發。
文首提到:「當一家公司發展得足夠快,它早期的收入,回過頭來看,「小得甚至可以忽略」。但它的成長性,與後來的商業能力,卻是無可忽視的。」
這句話不僅適用於企業,也適用於個人成長。在這送給任何有上進心、有所追求的讀者朋友們。祝披荊斬棘、歲月之後有所成。
今天是2020年最後一個月的開始~繼續加油哦 :)
Update again:
謝謝大家讀到這裡啊,
為方便大家多個終端、隨時閱讀內容,Edu指南官網已上線。
自上周網站上線以來,已有來自全國各省,以及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日韓、新加坡、俄國等全球多國的讀者朋友訪問~
歡迎行業朋友投稿到網站,讓更多人看到你們的思考與想法哦~
( ` )比心
其他閱讀:
趨勢與創新
從邊緣到主流,在線教育的機會是什麼 | 創投研究
教育創業還有什麼機會?| 創投研究
教育行業是否需要MCN ?| 探討
國內能否產生C2C教育大公司 | 創投思考
學習的價值能否被衡量?這家解答的公司,融資1.85億美元 | 詳解
在線教育7年探索史 | 詳解
音頻生意之謎:生於美國為播客,生於中國為知識付費 | 創投研究
大公司
字節跳動如何做教育?| 詳解
淘寶教育三思 | 深度
巨頭短視頻與流量加持,教育機構和個人IP如何選擇,抖音、快手、B站還是視頻號?| 經營工具長文
網易有道之道 | 詳解
跟誰學:一個在線教育公司的商業模型 | 詳解
好未來:10年在線教育經營史
「出奇制勝」:從教科書租賃,做成百億美金在線教育公司 | 創投研究
文具界出了一家700億元公司,賽道當下還有哪些可能性?
新東方二次上市:它講述的「增長故事」,與未提及的競爭、衰減與錯失
65載做一家40億美元收入的公司:從中小學教材,到一站式終身教育 | 周末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