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報告」清華大學李言祥教授講解新型材料-泡沫鋁的製造技術

2020-10-26 特鑄雜誌

泡沫金屬是由金屬基體和相互貫通或者封閉的氣孔構成的多孔材料。泡沫金屬中大量存在的孔洞,使其擁有不同於緻密金屬的特殊性能,如質輕,高的吸能性、耐燃性、吸聲性能等,成為兼具結構性與功能性的新型材料,極大地拓寬了泡沫金屬的研究領域和應用範圍。泡沫鋁由於其質量輕、製造容易及成本低,成為研究及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泡沫金屬,非常適合製備汽車的能量吸收元件,航空航天工業中的熱量交換器,還可以作為過濾器、消音器,夾層結構中的核心材料和生物醫學植入材料等。近年來,隨著我國高鐵、汽車的輕量化、航空航天和建築業等的迅速發展,以及「一路一帶」戰略等的實施,對泡沫鋁尤其是高質量泡沫鋁有較大的需求,未來5年泡沫鋁的年需求量可超40萬噸,其國內市場規模在200億元人民幣以上。

泡沫金屬有多種製備方法,主要分為「直接發泡方法」和「間接發泡方法」。「直接發泡」方法將氣體注入液態金屬獲得氣孔或添加化學發泡劑到熔體中通過化學發泡劑分解並釋放氣體獲得氣孔製備泡沫鋁;「間接發泡方法」通過熔化粉末壓制的嵌入了氣源的預製體金屬材料,在熔化時釋放氣體並驅動發泡過程製備泡沫鋁。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Ethyl公司開發了可用於實際生產的泡沫金屬,到七十年代,質量較高的泡沫鋁才出現,但由於製造成本較高,在工業應用上受到限制。直到八十年代,泡沫鋁製備工藝迎來了第二次發展熱潮,極大的擴寬了泡沫鋁的應用範圍,並出現一些優秀的泡沫鋁製造公司,如位於德國科隆的Pohltec metalfoam Gmbh公司、加拿大的Cymat Corp.公司、匈牙利的Aluinvent公司和韓國的Foamtech等。我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對泡沫金屬進行研究,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國內研究發展迅速,由早期的跟蹤性研究向原創性研究發展,由小型簡單複合結構向大型異型複合結構過渡,從實驗室研究向工業化應用進展。其中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大學、中南大學、東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和太原科技大學等大學以及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第725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等研究單位都先後對泡沫鋁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系統性理論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小試和中試生產成果。特別是東北大學在研究基礎上創立瀋陽東大先進材料發展有限公司,建立了泡沫鋁板生產線。我國生產泡沫鋁的主要企業有北京中實強業泡沫金屬有限公司、山西普泰發泡鋁製造股份有限公司(100萬平方米產能)、四川元泰達有色金屬材料有限公司(30萬平方米產能)、寧波賽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萬平方米產能)、杭州龍邦合金科技有限公司和遼寧融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以「直接發泡」方法生產泡沫鋁板材,技術多採用清華大學和中南大學的泡沫鋁生產技術。

研究者對泡沫金屬尤其是泡沫鋁的製備工藝及相關性能進行了詳盡的研究。其中利用PCM法製備閉孔泡沫鋁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獲得了部分應用。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製備工藝簡單,製造成本較低。但也存在明顯的缺點,例如, PCM法中發泡劑的分解時間特別短,發泡過程不容易控制,在製備過程中存在排液現象,而且尺寸越大,排液現象越嚴重,容易導致氣泡破裂及合併,出現特大孔,並且會出現上部氣泡層,下部實體層的現象,整體氣孔大小不均勻,造成孔結構不良甚至惡化,這種情況嚴重製約了泡沫鋁的工業應用和發展。而且在製備大型或者異形結構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如發泡過程中溫度場差別大,傳熱現象複雜,難以精確控制,泡體的穩定性及孔結構的均勻性更加得不到保證。幾何結構的不穩定性導致物理性質的不一致,孔隙的大小、形狀的變化甚至是較小的缺陷都會引起材料力學性能的不穩定。研究發現,將PCM法進行工藝改進,製備具有先進孔結構的小體積泡沫結構(APM),將發泡過程和製造過程分開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隨著APM微型泡沫鋁製備工藝及理論研究的深入,為泡沫鋁及其複合結構的製備提供了理論基礎及生產經驗,可以進一步擴展泡沫材料的發展應用。

2020年(第十屆)中國壓鑄、擠壓鑄造、半固態加工年會年會上擠壓鑄造實戰大咖武漢理工大學、廣州金邦液態模鍛技術有限公司羅繼相教授以典型的壓鑄件為例,給大家講述「擠壓鑄造技術的選擇與模具設計技術」。歡迎大家參與年會交流。


報告亮點

簡要介紹了泡沫鋁的種類:開孔泡沫鋁和閉孔泡沫鋁。閉孔泡沫鋁的主要製造方法:熔體釋氣發泡法,熔體吹氣發泡法和粉末冶金釋氣發泡法。泡沫鋁的性能特點:超輕質,吸聲降噪,吸能防撞,電磁屏蔽,不燃和易回收循環利用。泡沫鋁的應用領域:建築,汽車,飛機,高鐵和航天。報告還將介紹目前泡沫鋁技術的發展前沿和我們的一項新研究成果:發明了一種適用於製備小孔徑泡沫鋁的Cu-TiH2 複合發泡劑;成功將泡沫鋁孔徑從3~5mm降至1~2mm;使泡沫鋁的壓縮平臺應力從小於3~5MPa提高到10~20MPa;吸能能力從2~2.5MJ/m3提高到10~15MJ/m3;發現泡沫鋁存在最大吸能的應力條件;明確了泡沫鋁優化吸能的應用條件和設計規範。

大咖簡介

李言祥教授,1962年出生,浙江桐廬人,工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長聘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委員、教學委員會委員;材料加工及模擬仿真團隊學術帶頭人。先進成形製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精確成形製造研究室主任。兼任:世界鑄造組織鐵基金屬技術委員會主席;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凝固技術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分會理事。


2020年中國壓鑄、擠壓鑄造、半固態加工年會


會議簡介

2020年(第十屆)中國壓鑄、擠壓鑄造、半固態加工年會將於2020年11月18~21日在江蘇無錫·瑞廷西郊酒店召開。本屆年會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分會、中國兵工學會材料科學與技術專業委員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塑性工程分會、《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雜誌社(武漢)共同主辦,由蘇州三基鑄造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和德輕量化成型有限公司、壓鑄周刊、重慶市鑄造行業協會等協辦。此外,會議還得到了中鑄科技、FSC跨國鑄造採購平臺、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網、鑄造產業網、亞洲汽車底盤系統產業聯盟等眾多媒體夥伴的支持!從2001年開始,近20年,中國壓鑄、擠壓鑄造、半固態加工年會已經召開了九屆,共有近4000代表參與會議,1500篇論文,對推動學術、技術交流,推動壓鑄、擠壓鑄造、半固態成形技術的產業應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年回報名通道已正式開啟,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會!


年會部分相關報告

  • 吳樹森 TiB2顆粒對擠壓鑄造TiB2/Al-4.5Cu複合材料時效行為的影響

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


  • 唐和雍 自動化去除壓鑄件的毛刺標準

重慶建設.山葉摩託車有限公司


  • 劉海平 熱處理工藝對擠壓鑄造A356合金組織與性能的影響

長沙新材料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 李志強 ZL205A鋁合金直接擠壓鑄造工藝研究

中北大學


  • 蔣傲雪 擠壓鑄造SiC/AZ91D組織與性能的研究

太原理工大學


  • 趙 飛 高強度高韌性擠壓鑄造鋁合金材料的製備過程研究

科曼車輛部件系統(蘇州)有限公司


  • 張進 擠壓鑄造在某客車鋁合金氣囊座上的開發應用

科曼車輛部件系統(蘇州)有限公司


  • 沈海龍 擠壓鑄造設備的應用與問題解決

科曼車輛部件系統(蘇州)有限公司


  • 齊霖 局部增強擠壓鑄造耐磨鋁基複合材料研究

寧波海瑞時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丁林 基於電池端蓋的擠壓鑄造模具設計和應用

科曼車輛部件系統(蘇州)有限公司


參會費用

(1)會務費 正式代表 2200元/人,11月13日前交費2000元/人,學生代表1800元/人(憑學生證,在職除外),優秀論文疊加優惠。


【匯款帳號:《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雜誌社(武漢),3202002809000074976,工商銀行中山大道支行】


(2)住宿費①高級大床房:380元/(間·天)(含早餐);②高級雙床房:380元/(間·天)(含早餐)。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楊金龍教授課題組合作發明燒結不收縮高強度泡沫陶瓷
    陶瓷材料在燒結過程中存在自發收縮,特別是高氣孔率泡沫陶瓷,其燒結收縮率高達40~80vol%。近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楊金龍教授課題組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安德烈教授(Prof.André Studart,ETH Zürich)課題組共同發明了一種通過金屬顆粒自組裝製備超穩定的泡沫漿料,首次基於金屬顆粒的柯肯達爾效應製備了燒結無收縮且性能優異的
  • 清華大學與煙臺大學合作承擔的「超硬巖耐磨滾刀刀圈技術研發...
    清華新聞網11月2日電 10月31日,由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對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李言祥教授、陳祥研究員與煙臺大學劉仲禮教授合作承擔的「超硬巖耐磨滾刀刀圈技術研發」項目進行了驗收。清華大學與煙臺大學合作,開發出新型刀圈材料。研究團隊優化了刀圈材料的化學成分,採用數位化煉鋼技術,通過電弧爐+LF精煉+真空脫氣+電渣重熔工藝,冶煉出[O]≤9ppm、[N]≤64ppm、[H]≤0.8ppm的氣體含量極低的優質合金鋼鑄錠,然後採用多向模鍛和真空熱處理,生產出性能優異的刀圈產品,相關技術還可以用於生產優質模具鋼。
  • 臺灣清華大學開發出新型高效能OLED,創世界紀錄
    閱讀:12195 摘要臺灣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鄭建鴻與劉瑞雄及材料系教授林皓武組成的團隊,成功在「新型雙硼發光材料元件」研究上有重大突破。清大化學系教授鄭建鴻參與團隊開發新型OLED  國外大廠近10年取得大量OLED專利技術,加上從iPhone X與三星等主流手機大量採用OLED面板,目前臺灣地區LCD面板產業面臨產業轉型與技術升級的轉折點,但臺灣地區在
  • 重磅!臺灣清華大學研發出噴墨列印可彎折Micro LED,挑戰OLED-重磅...
    重磅!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陳學仕領導的研究團隊創全球之先,用鹽水為量子點材料「包膜」,不僅能抵抗水、氧侵蝕,還能均勻地用噴墨列印出比砂粒還小的微米級LED(Micro LED),印在塑膠膜上,就可造出各式可彎折的高解析手機、眼鏡等屏幕。
  • 清華大學與MIT合作推出數據科學與信息技術「微碩士」學位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11 月 13 日,清華大學與麻省理工大學(MIT)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將藉由清華大學在北京開設 MIT「微碩士」學位;清華大學也就成為中國內地首個具有 MIT「微碩士」培養計劃的高校。
  • 【會議報告】上矽所王士維:氧化鋁相關的透明陶瓷
    因此,透明陶瓷逐漸在照明技術、光學、特種儀器製造、電子技術及高溫技術、航空航天等領域獲得日益廣泛的應用。透明氧化鋁是第一個實現透明化的的先進陶瓷材料,並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比如節能照明的高壓鈉燈及金滷燈電弧管,用於口腔矯正的正畸透明託槽、全周光LED透明氧化鋁陶瓷封裝基片等。
  • 重磅!臺灣清華大學研發出噴墨列印可彎折Micro LED,挑戰OLED
    重磅!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陳學仕領導的研究團隊創全球之先,用鹽水為量子點材料「包膜」,不僅能抵抗水、氧侵蝕,還能均勻地用噴墨列印出比砂粒還小的微米級LED(Micro LED),印在塑膠膜上,就可造出各式可彎折的高解析手機、眼鏡等屏幕。
  • 澳大利亞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實現「海水直飲」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將聚螺吡喃丙烯酸酯加入一種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孔隙中,得到一種名為PSP-MIL-53的材料。這種材料可以在30分鐘內將海水等鹹水中的鹽分及有害顆粒吸附出來,使水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飲用水安全標準。
  • 以蠶絲納米纖維應用技術切入市場,「清科絲宇」提供蠶絲領域技術...
    「清科絲宇」在擁有生產該材料的技術優勢,可實現對蠶絲納米纖維過濾材料直徑分布、厚度、孔隙率等參數的調控,從而可調控蠶絲納米纖維材料的濾效率、壓強、容塵量等參數;同時保證製備過程和原料環保無毒害。「清科絲宇」的技術還能保證納米纖維膜可單獨用於過濾,或負載在微米纖維膜上製備為微納多級結構過濾材料。
  • 傳聞要被「降級」的這所211高校,讓這位網紅教授「救活了」
    再是短短7天後,也就是11月20日,官網又發布了一條重磅消息:確定2020年擬聘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共10人。但若是了解這一切背後的「網紅教授」鄭強,也就並不覺得那麼意外了。太原理工的大動作,真的有點硬能讓這所211高校成為熱議的焦點,可以說是從今年4月份開始。當時,「網紅教授」鄭強正式加入太原理工大學,擔任黨委書記一職。
  • 「卡脖子」的尖端技術該如何前行?劉明張亞勤等院士大咖為你解惑
    、製造設備、製造技術、工具依賴性、資本投入等幾個方面介紹了我國集成電路領域的情況,及其較之於歐美的差距,最後還給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在「製造技術」中,SMIC落後TSMC大概2-3代,且體量小,份額僅為TSMC的1/10。
  • 用鹽水為量子點材料包膜,臺灣清華大學研發噴墨列印Micro LED
    臺灣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陳學仕領導的研究團隊,用鹽水為量子點材料「包膜
  • 張首晟55歲逝世 美國1個月前曾控「盜取技術」
    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史丹佛大學教授張首晟1日驚傳跳樓輕生,年僅55歲,據說是因不敵憂鬱症,但張首晟及團隊在2007年發現「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該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這些成就也使其死因被冠上不少陰謀論,包括可能與「晶片」有關。
  • 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曹炳陽教授應邀為機電工程學院師生做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10月21日上午,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曹炳陽教授應邀為機電工程學院師生做了題為「智能熱管理——從原理到應用」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王德昌主持,機電工程學院相關專業的教師和研究生、本科生參加了本次學術報告會。
  • 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創新磁性翻轉機制突破MRAM技術瓶頸
    SOT-MRAM (右)(來源:清華大學)7B9ednc由清華大學材料系與物理系跨領域合作的研究團隊,成功利用電子自旋流操控鐵磁-反鐵磁奈米膜層的磁性翻轉,證實了電流脈衝引發的垂直交換偏置(exchange bias)能夠克服熱穩定性的挑戰,可望成為新一代MRAM的核心架構,打造出讀寫速度更快、更省電、斷電時信息也不流失的「不失憶內存」。
  • 重磅!曲美新型環保材料「原木結構板」來了
    2020-11-26 15:48:22 來源: 找房豹 舉報   好材料曲美造
  • 「材料周報」譴責昆士蘭大學該教授;北航又發《Nature》!
    【材料周報】為您精選上周資訊(4月6-4月12日)*如需查看感興趣的具體內容,請查看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今日推文。熱點新聞關於譴責昆士蘭大學Andrej教授不正當言論的聲明哀悼!華中科大李再光教授不幸去世,系我國雷射領域知名專家!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發布!清華、上海交大、哈工大位列前三南科大教授直指痛點:科研人員填表頻次太高了!生產一噸鋁現在要虧多少?科研知識最新預測!2020年材料、冶金學科SCI期刊影響因子搶先看速查!
  • 擺脫松下電池依賴,特斯拉將投下4枚重磅炸彈
    去年 9 月,有傳聞稱特斯拉開始為電池製造招聘人才:「特斯拉正在為公司新研製的生產線尋找技師,你將成為我們新產品的重要參與者。」2019 年,特斯拉電池研究合作夥伴——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的 Jeff Dahn教授發表報告稱其掌握了行駛裡程可達 100 萬英裡的新型電池。
  • 冶金及材料分析前沿技術亮相CCATM』2016
    大會特別邀請中國工程院幹勇院士、日本東北大學材料研究所Kazuaki Wagatsuma 教授、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肖建華研究員等13位冶金及材料分析測試領域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作了精彩的大會報告,報告內容涉及鋼鐵行業發展最新動向、實驗室能力驗證認可及相關檢測技術進展及應用等,以下為報告詳情:
  • 清華大學教授孫茂松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新智元對話孫茂松
    新智元此前就「2049年人工智慧未來展望」這一主題採訪了孫茂松教授,下面分享了他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近日,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正式公布新晉院士名單,共有來自世界範圍內的361位學者當選。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孫茂松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