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化學」之父做客浙大 講述化學的無窮魅力

2020-11-25 浙江在線

2016-10-25 23:10 |浙江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嚴粒粒 通訊員周煒 劉麗

Jean-Marie Lehn(讓-瑪麗·萊恩)(資料圖)

浙江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嚴粒粒 攝

10月25日,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ean-Marie Lehn(讓-馬利·萊恩)教授來到浙大,向浙大師生做了題為「從物質到生命:化學?化學!」的講座。這次報告會是浙江大學迎接120周年校慶重要活動「學術大師大講堂」系列講座之一。

Lehn是最早從事超分子領域化學研究的化學家之一,第一個提出了「超分子化學」概念,被譽為「超分子化學」之父。1987年,在Lehn年僅48歲時,因在超分子領域化學研究的傑出貢獻獲得了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的三位得主都與他也頗有淵源。Jean-Pierre Sauvage(讓-彼埃爾·索瓦)曾師從Lehn,為其帶來諾貝爾獎的「分子機器」也是由超分子體系發展而來的。而另外兩位得主Sir J·Fraser Stoddart(J·弗雷澤·斯託達特爵士)和Bernard L. Feringa(伯納德·L·費林加)則是Lehn的朋友,他們在去年Lehn實驗室成立50周年的慶典上都作了報告。

浙江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嚴粒粒 攝

自1987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之後,20多年裡,Lehn教授在全世界倡導「超分子化學」,使超分子化學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體系,成為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Lehn教授因此獲得了包括法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外籍榮譽會員、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等榮譽。   

在講座中,Lehn用一個多小時的生動演說把大家帶進了超分子化學的學科領域,展現了化學的無窮魅力。他說,物理是宇宙萬物的法則,生物是生命的規律,而化學,則是二者的橋梁,將其推向一個更為複雜的世界。化學是一門創造新物質的科學,是沒有生命的分子通向活的生命體中的高度複雜的分子體系的橋梁,世間萬物都是通過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有組織的實體。

「化學的精髓不只是發現,而是創造。化學之書不是用來閱讀的,而是用來創造的。」最後Lehn教授用「We must know, we will know」(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終將知道)來鼓勵浙大學子勇於探索。

1477408230000

相關焦點

  • 「超分子化學」之父 藥科大學解讀化學
    原標題:「超分子化學」之父 藥科大學解讀化學揚子晚報訊 (通訊員 姜晨 趙啟航 記者 楊甜子)10月31日,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ean-MarieLehn(讓-馬利·萊恩)教授來到中國藥科大學,為藥大師生做了題為「從物質到生命:化學?化學!」的講座。
  • 「分子機器」為何斬獲諾獎 記者連線浙大超分子化學專家
    浙江日報杭州10月5日訊 (記者 李文芳 通訊員 周煒) 時隔29年,諾貝爾化學獎再次花落超分子化學領域。瑞典皇家科學院5日宣布,將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讓-皮埃爾·索瓦日、弗雷澤·斯託達特、伯納德·費林加這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分子機器設計與合成領域的貢獻。
  • 什麼是超分子化學
    超分子化學(Supramolecular chemistry)成為一個獨立的領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後期
  • 講座回顧 | 超分子化學,帶我們走近生命
    11月2日下午咱們華商在圖書館大廳舉辦了一場富有含金量的講座「步向生命的學科:化學?化學!」
  • 諾獎得主、超分子化學之父萊恩:不擔心被模仿,人們感興趣是好事
    33年前,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被聯合授予讓-馬裡·萊恩(Jean-Marie Lehn)、唐納德·詹姆斯·克拉姆(Donald J. Cram)和查爾斯·佩德森(Charles J. Pedersen),「來表彰他們開發和使用具有高選擇性結構特定相互作用的分子」。這就確立了超分子化學作為一門被廣泛接受的化學學科的地位。
  • 諾獎得主、超分子化學之父萊恩:不擔心被模仿,人們感興趣是好事
    33年前,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被聯合授予讓-馬裡·萊恩(Jean-Marie Lehn)、唐納德·詹姆斯·克拉姆(Donald J. Cram)和查爾斯·佩德森(Charles J. Pedersen),「來表彰他們開發和使用具有高選擇性結構特定相互作用的分子」。這就確立了超分子化學作為一門被廣泛接受的化學學科的地位。
  • 超分子化學藥物簡介
    其研究分為兩個方向,超分子化學(主-客體化學)和超分子有序組裝體化學。        超分子化學的發展不僅與大環化學(冠醚、穴醚、環糊精、杯芳烴、碳60、杯吡咯、杯咔唑,瓜環葫蘆脲、柱芳烴等)的發展密切相連,而且與分子自組裝(雙分子膜、膠束、DNA雙螺旋等)、分子器件和新興有機材料的研究息息相關。
  • 張希院士做客長春應化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
    張希院士做客長春應化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12月2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張希教授做客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為該所科研人員及研究生作了題為「分子自組裝與解組裝主要從事超分子組裝與聚合物薄膜研究工作。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設計與合成具有自組織能力的新型構築基元,發展基於各種推動力的界面組裝方法,研究分子間相互作用及其協同效應,構築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學性質的功能超分子體系,通過高分子科學與超分子科學間的交叉與融合,為有機功能薄膜材料和超分子材料的製備開拓新途徑。迄今為止,已在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 超分子化學-DNA摺紙術
    準確地說,這是超分子化學。把在特定位置修飾過的片段放在溶液裡攪啊攪,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想要的圖案,這一過程也叫自組裝。不說遠的,超分子化學領域相關的分子機器剛得了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再者,對於超分子化學的研究,最終可能會揭開生命起源的面紗哦!
  • 為配位超分子化學奉獻青春
    近日,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慶福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基於超分子協同作用,提出了稀土—稀土、稀土—過渡金屬、稀土—鹼土金屬的單步高效分離的新策略。 深耕配位超分子化學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研究員孫慶福的課題組成立於2013年9月,是一個「年輕、能戰鬥」的團隊。
  • 福建物構所等發表超分子分析化學研究綜述
    將超分子化學和分析化學完美結合起來的超分子分析化學近年來備受關注。該領域研究受體和分析物的作用、組裝以及分析物誘導的信號傳導和調控,在環境監測、疾病診斷、藥物篩選、手性分析分離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 諾獎得主、「超分子化學之父」萊恩:不要擔心被模仿,有人對你的研究感興趣是大好事
    克拉姆、萊恩、佩德森以相同的比例分享了198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如果你有什麼特別想問萊恩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萊恩就是 「超分子化學 」(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一詞的創造者,他發明了「超分子」(supermolecule)這個單詞。超分子化學被定義為超越分子的化學,具體來說,就是指超越分子的化學作用於更高複雜度的組織實體。
  • 超分子化學小課堂之超分子水楊酸
    為克服水楊酸輸送技術上的難題,一種結合了現代超分子化學的新技術應運而生,該技術可以選擇性地將非水溶性水楊酸分子以分子識別和自組裝的方式形成分子間可水溶性超分子水楊酸聚集體。這種新穎的超分子化學技術通過分子間可逆、非共價鍵形成超分子水楊酸複合物聚集體。它能夠使水楊酸在較低的pH值下發揮最大功效的同時,減少其副作用。超分子水楊酸是一種可溶於水的超分子水楊酸聚集體。
  • 超分子化療:一種基於超分子化學的高效低毒的化療新策略
    目前,化學藥物治療(化療)、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是三大主要的癌症治療方式。在臨床治療中,傳統的化療藥物,如順鉑、紫杉醇、阿黴素等,往往存在嚴重的毒副作用,這主要歸因於它們無法選擇性地區分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因此,化療猶如一把「雙刃劍」,在治療中會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如何改良現有的臨床抗癌藥物,降低其毒副作用並提高藥效,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難題。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化學組裝調控化學發光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調控化學發光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olor-Tunable Single-Fluorophore Supramolecular
  • 【中國科學報】為配位超分子化學奉獻青春
    近日,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慶福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基於超分子協同作用,提出了稀土—稀土、稀土—過渡金屬、稀土—鹼土金屬的單步高效分離的新策略。  深耕配位超分子化學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研究員孫慶福的課題組成立於2013年9月,是一個「年輕、能戰鬥」的團隊。
  • 為配位超分子化學奉獻青春—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慶福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基於超分子協同作用,提出了稀土—稀土、稀土—過渡金屬、稀土—鹼土金屬的單步高效分離的新策略。 深耕配位超分子化學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研究員孫慶福的課題組成立於2013年9月,是一個「年輕、能戰鬥」的團隊。
  • 中國化學會全國第二十屆大環化學暨第十二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
    中國化學會全國第二十屆大環化學暨第十二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第一輪通知 2020-03-26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超分子化學課堂之分子自組裝
    在之前的小課堂中想必大家對分子識別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我們將介紹超分子化學的另一研究領域——分子自組裝。自組裝現象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及生命體系中,例如DNA和RNA的雙螺旋結構、細胞膜的形成與穩定、蛋白質的聚集與摺疊等等,這些都被認為是由多種弱相互作用力協同形成分子聚集體的結果。
  • 2019年度(第一屆)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青年創新學術講座獎揭曉
    ,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專業委員會決議授予三名學者「2019年度(第一屆)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青年創新學術講座獎」。侯軍利侯軍利,男,現任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一直從事有機超分子化學的研究工作,在具有跨膜輸運功能自組裝體系的構築方面取得了系列創新性的成果,發展了一種基於單分子管狀結構來構築跨膜輸運自組裝體系的新策略,實現了系列複雜跨膜輸運過程的仿生及功能應用。曾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及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