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是每一位好爸爸的高光時刻。其實,並不只有人類大老爺們俯首甘為孺子牛,N多鳥爸爸對孩子的疼愛呵護也毫不遜色。它們生活在地球的不同角落,養育孩子的方法也千差萬別,卻都是全心全意為兒女的五星級「孩奴」。又是一個父親節到啦,就讓我們把這些愛心滿滿的鳥爸爸挨個誇一誇!
臉蛋黝黑的雄性黑頭織雀(Ploceus cucullatus),是非洲大陸最優秀的建築師之一。只需一些細長的草葉,或是撕成一條一條的棕櫚葉,它們就能用鳥喙和腳爪編織出精緻的懸掛式鳥巢。它們的橢圓形鳥巢美輪美奐,入口、前室和巢室一應俱全,是黑頭織雀寶寶既安全又舒服的安樂窩。
編織一個鳥巢需要花費好幾個小時,熱愛家庭的黑頭織雀爸爸卻樂在其中。為了將來的孩子們住得更加開心,它們往往會狂熱地編織超過20個鳥巢,好讓講究的黑頭織雀媽媽盡情挑選。等到伴侶選好巢產好蛋,黑頭織雀爸爸還會負責大部分的孵蛋工作。擁有這麼一位嘴靈爪巧的勤快老爸,黑頭織雀寶寶們可真是幸福呀。
*黑頭織雀爸爸語錄:只要娃娃們過得好,多蓋幾間房算啥大事嘛。
織巢的黑頭織雀爸爸。圖源:Charles J Sharp CC BY-SA 4.0
挖掘雞技術哪家強?南澳大利亞的眼斑冢雉可稱王!眼斑冢雉爸爸的築巢工程十分浩大,它們要在桉樹林裡挖出直徑3米的大坑,然後堆積數以噸級的枯枝敗葉。如此奇特的鳥巢形如陵墓,它們也因此有了現在的詭異名字。
等到眼斑冢雉媽媽產下一窩蛋,眼斑冢雉爸爸會用沙土把蛋蓋好,利用植物腐爛產生的熱量完成孵化。為了保證鳥蛋裡的寶寶順利成長,它們必須把孵卵冢的內部溫度保持在33攝氏度。它們或是扒掉沙土降溫,或是添加植物枝葉升溫,在可能長達3個多月的孵化期間忙個不停。從開始營冢到送別兒女,眼斑冢雉爸爸通常需要辛苦九個月。
*眼斑冢雉爸爸語錄:再堅持幾天,就能看到可愛的寶寶們嘍!
守冢的眼斑冢雉爸爸。圖源:butupa CC BY 2.0
平日裡,雄性灰頭信天翁(Thalassarche chrysostoma)在大洋上過得逍遙自在。到了兩年一度的養娃季,它們卻會如期回到亞南極島嶼,變身為盡心盡責的居家好男鳥。它們會和終身伴侶築起形如小平臺的泥巢,然後認認真真地孵上兩個多月的蛋,直到毛茸茸的灰頭信天翁寶寶破殼而出。
灰頭信天翁寶寶模樣呆萌,卻是一個永遠喊餓的大胃王。在六個月的時間裡,灰頭信天翁爸爸每天需要飛行幾百千米,為嗷嗷待哺的孩子帶回半千克的魚蝦。或許是想讓寶寶早點吃上食物,灰頭信天翁爸爸的平飛速度達到了每小時127千米,成為鳥類飛行速度世界冠軍的最有力爭奪者。
*灰頭信天翁爸爸語錄:啥飛行冠軍,還不是被家裡的小胖子逼的!
灰頭信天翁爺倆。圖源:Edward Abraham CC BY-SA 2.0
帶有深色斑塊的碩大角質頭冠,是冠斑犀鳥(Anthracoceros albirostris)爸爸最顯著的特徵。以南亞和東南亞森林為家的它們生性機警,到了生兒育女的時節更是小心翼翼。冠斑犀鳥媽媽進入合適營巢的樹洞之後,冠斑犀鳥爸爸會用泥土把洞口封閉起來,只留下一個投餵冠斑犀鳥媽媽和孩子的小洞。
在此之後,冠斑犀鳥爸爸就承擔起了養活一大家子的重任。它會每天穿梭於叢林之中,努力尋覓果實種子填滿胃囊,返回洞巢吐出食物餵養雌鳥和雛鳥。等到老婆孩子都吃飽了,冠斑犀鳥爸爸就會守在洞口附近站崗放哨。一晃三個多月下來,健康成長的冠斑犀鳥寶寶終於出巢,它們的好爸爸卻已經累得皮包骨頭。
*冠斑犀鳥爸爸語錄:養孩子嘛,安全第一,累點餓點不算啥。
放哨的冠斑犀鳥爸爸。圖源:budak CC BY-NC-SA 2.0
雖然名字裡有個「雞」字,生活在非洲西南部的納馬誇沙雞(Pterocles namaqua),其實和鴿子的親緣關係更加接近。納馬誇沙雞寶寶們一身黃褐色絨毛,可以相當安全地藏身於光禿禿的荒漠,乾渴高溫卻是這些小毛團的頭號大敵。
自己渴點熱點能忍,孩子們又渴又熱實在不能忍!納馬誇沙雞爸爸因此常常一大早出門,飛行好幾十千米到處尋找水源。一旦發現寶貴的清水,它就會把腹部的羽毛浸入水中。像海綿一樣細密的羽毛,可以吸收約兩湯勺的水分。等到這位「落湯雞」老爸吭哧吭哧飛回去,家裡的寶寶們就能先痛飲一番,然後再洗上一個清涼降溫的冷水澡。
*納馬誇沙雞爸爸語錄:娃有水喝,我就不覺得渴了。
取水的納馬誇沙雞爸爸。
圖源:Bernard DUPONT CC BY-SA 2.0
有著一雙大腳丫的水雉爸爸(Hydrophasianus chirurgus),看上去毛色亮麗、長尾飄逸,其實是一幫不折不扣的「妻管嚴」。雌性水雉整天忙著爭奪領地,在芡實之類的水生植物葉片上產卵之後,就把孵蛋養娃這等「小事」統統交給了水雉爸爸。
在自家「女王」面前俯首貼耳的水雉爸爸,照顧起兒女起來倒是真心實意。它們會耐心地孵蛋將近一個月,等到所有孩子成功出殼,再帶上一群小傢伙覓食遛彎兒。如果覺得四周有危險,或是遇到風雨交加的壞天氣,水雉爸爸還會張開寬大的雙翅,像老母雞一樣把孩子們護在身下。
*水雉爸爸語錄:怕老婆?不存在的!我這是心疼孩子……
巢中的水雉爸爸。圖源:Ranathunga CC BY-SA 3.0
逼迫還沒成年的兒女跳下懸崖,簡直是驚悚倫理大劇中的橋段,然而卻是厚嘴海鴉(Uria lomvia)爸爸的基本操作。厚嘴海鴉爸爸之所以如此狠心,是因為它們只在北極附近的絕壁上築巢繁殖。厚嘴海鴉幼鳥必須儘早跳入大海,才有足夠時間學習必要生存本領,趕在嚴冬來臨之前遊到越冬海域。
當孩子毅然投身大海的時候,厚嘴海鴉爸爸會在空中緊緊跟隨,幫助還不會飛翔的幼鳥安全入海。它會花費八個星期的時間,陪伴幼鳥完成約3000千米的南遷之旅,一路上無微不至地繼續餵養照顧心愛的寶寶,耐心地傳授飛行、潛水和捕食等等生存技能。看上去冷酷無情的厚嘴海鴉爸爸,原來有著一顆最柔軟的愛子之心。
*厚嘴海鴉爸爸語錄:寶寶跳下去的時候,我差點嚇得當場去世!
懸崖上的厚嘴海鴉。圖源:Allan Hopkins CC BY-NC-SA 2.0
儀表堂堂的雄性帝企鵝(Aptenodytes forsteri),很可能是地球上最霸氣的鳥爸爸,這是因為它們敢於在極寒的南極冬季獨自孵蛋。在狂風呼嘯的南極內陸,帝企鵝媽媽會產下一枚鳥蛋,託付給帝企鵝爸爸之後返回海邊覓食,直到帝企鵝寶寶出殼之後才會回來換班。
帝企鵝爸爸會用雙腳託起鳥蛋,用寬鬆的腹部皮毛把鳥蛋包裹起來。它要頂著有時達到16級的風暴,冒著低於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硬生生地在南極冰原站立兩個多月,直到蛋中的寶寶變成一隻毛絨絨的灰色雛鳥。如果帝企鵝媽媽沒有如期歸來,飢餓的帝企鵝爸爸還得從食道分泌乳糜,暫時滿足雛鳥對食物的渴望。完成一次如此艱辛的孵化,帝企鵝爸爸的體重常常要減輕20千克之多!
*帝企鵝爸爸語錄:我也不想這麼硬核,可是孩子媽走得有點慢……
帝企鵝一家。圖源:Christopher Michel CC BY-SA 2.0
看過了這麼多不平凡的鳥爸爸,各位親是不是有點兒小感動?其實,我們的爸爸又何必不是如此偉大?他是把幼小的我們託在肩頭,滿臉自豪的那個人;他是守在我們病床前,忍不住打起呼嚕的那個人;他是絞盡腦汁講故事,被我們的無數問題難倒的那個人;他對我們的進步裝作若無其事,嘴角卻不自覺翹起的那個人;他也是讓我們不要走動,翻過站臺去買橘子的那個人……
深沉綿長的父愛,總是敏於行而訥於言,在這個父親節裡,就讓我們不再沉默,真誠地說一聲:父親節快樂!
參考文獻:
[1]Village weaver[EB/OL],[2020-06-1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llage_weaver
[2]Malleefowl[EB/OL],[2020-06-1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lleefowl
[3]Grey headed albatross[EB/OL],[2020-06-1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ey-headed_albatross
[4]Oriental pied hornbill[EB/OL],[2020-06-1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riental_pied_hornbill
[5]Namaqua sandgrouse[EB/OL],[2020-06-1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maqua_sandgrouse
[6]Pheasant tailed jacana[EB/OL],[2020-06-1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heasant-tailed_jacana
[7]Thick billed murre[EB/OL],[2020-06-1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ick-billed_murre
[8]Emperor penguin[EB/OL],[2020-06-1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mperor_pengu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