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很快又要過去了,想想徒長的歲數,心裡不禁一陣唏噓。前陣子想約閨蜜泡茶,誰知一個個都忙著相男人。一怒之下問出緣由,大抵都是因為前半年疫情影響家裡消停了,於是後半年就開始了更為急切的相親轟炸。
朋友悠悠是一周相一個,都不帶歇的。縱然之前她如何享受免費的相親午餐和電影,這一個月下來也怪受不了的。特別是當她遇到奇葩的相親對象時,面對對方的奪命連環call,差點就要爆粗口,毀了淑女形象。
相親,在這社會上是被普遍接受的。雖然也不乏一些有自己追求的人不願相親,甚至牴觸相親。不能否認的是到了現代社會了,相親這一自古有之的社會形態沒有衰微,反而是愈演愈烈。你看,這不僅有熟人做媒,還有相親網站,電視相親等等。
既然一件事物存在,那就必然有它的合理性吧。我又想到了擁有幸福二婚婚姻的王姐。
王姐當初離異,也是通過相親的方式認識了她現在的老公,兩個人很快就談婚論嫁,扯了證。要說一向思想前衛,不走尋常路的王姐為啥也踏上世俗的腳步。她本人是這樣回的:忙!
誠然,現代人都忙,不論男女,不是為工作忙碌,就是為家庭。裡裡外外,前前後後,老人小孩,親戚朋友,同事老闆……一連串的人際與事情讓人的忙無著邊際。
我們總是努力地想多掙些錢,哪怕因此付出的時間精力幾乎會把整個生活佔滿。
我們越來越少私人時間。有個周末可以獨自宅在家裡喪一天,什麼都不做,也是十分難得的。
每每下班回家,我們都已經精疲力盡了,連洗碗的力氣都沒有了,還怎麼去娛樂?身邊的朋友們紛紛表示:不加班的時候,最好的放鬆方式莫過於躺在床上玩手機。
許多人的社交常態是:發發朋友圈,點點讚之類的。交友圈子也局限在小範圍中,認識的人或許還沒學生時代多,能夠打交道的更是少了。
這時想談戀愛結婚,擺在眼前的問題是:一,認識的人裡沒有合適的,自己又沒什麼機會交新朋友。
二,平時工作忙碌,私人時間也不多,沒有太多時間精力談學生時代那種費力的戀愛。
三,自己早已不再是二十出頭的大學生,年紀也大了,黃金年華耗不起。這時的剛需是結婚,正像那句話「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
四,進了社會的大染缸,知道物質條件的重要性,不再以情愛至上為唯一,還要考慮對方的各方面因素,個人職業、家庭環境、有無車房等等。
五,父母長輩開始催婚,自然而然幫忙物色合適人選,朋友也會幫忙牽線搭橋。
……
所謂相親,說白了就是被介紹認識抱著同樣目的的陌生人。好的一點是媒人會把對方的各項信息告訴你,然後你再決定要不要認識。後面能不能成還是看各自的造化了。
這種種情況下,相親應運而生,成為走入婚姻的捷徑。
越是希望在一定時間內結婚的越是樂衷於相親。普通人對相親也沒什麼牴觸。但對於還沒心談戀愛、組家庭的人,家長催婚,被逼著不斷去相親就實在苦不堪言。
話題開頭說的那些朋友,她們大部分對相親本就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年紀大了,沒什麼合適對象,因為對婚姻還抱有一定憧憬,有人介紹了條件還行的對象就蠻去看看了。
朋友中卻也有幾個不婚主義者,年紀要到三字頭了,卻也一次都沒相親過。不是父母不催,只是每每都要因為談到相親的話題,她們都會有一場爭吵。雙方都不互相理解,往往都以朋友離家幾天緩和關係為結尾。沒過多久就又開始同樣的戲碼,搞得沒有一人的生活能夠快樂。
其實不願意相親的大有人在,大多都是不願意這時結婚。有的是抱有美麗幻想,還沒遇見合適的人就靜靜等待相遇的時機。有的純粹是個人志不在此,不想帶上婚姻枷鎖,而滿足於自得其樂的當下,不願意改變。還有的是各方的壓力作祟,畏懼成家所帶來的各種負擔……
其實不接受相親和願意去相親都有理由,只是個人所懷抱的目的和憧憬不同而已,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
進一步講,相親本來可以變成一個交友途徑,認識各式各樣的人。但在某些情況裡,因為一開始相親雙方都已各懷目的,再加上長輩鄰裡的催促與眼光。
關於相親的公式就成了:條件不錯+時機正好=快速結婚。
一旦有違此公式,就人人得而說之。瘋狂相親的背後不止是個人的悲哀,也是在冒險體驗一次「速食婚姻」。
最後只想說,每個人其實都在追求幸福的生活,做快樂的人。那麼應該讓相親成為一種渠道去交友,但卻也不要過分。像悠悠那樣連續每周都去相親就很難受了。
不管是來自家長的壓力,還是自己的恨嫁恨娶都會是種破壞生活的利刃。還是應該學會看開與周璇和解。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當下不是嗎?每一個快樂的當下,無數個快樂的當下,累積起來便組成了一個幸福的人生了。
人世多艱,唯愛可慰餘生。——澱淵
(以上圖片來自網際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