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30,相親選哪一個,是年入50萬的阿里P7程式設計師,還是剛剛轉正編制基礎月薪三四千的三甲醫院的實習醫生。
算了一筆帳,答案很複雜,在阿里的一個應屆生大概率是p5,p7是許多普通人奮鬥的終點。
30歲的程式設計師在阿里幹到p7算是正常發揮,但他在內部的地位大概是這樣的,p9p10忙著神仙打架,p8忙著站隊,p7哪敢說話,他們是努力幹活的,基建層,月薪的估計是三四萬,開始有期權以及需要競爭的年終獎。
年收入呢大概就是稅前接近100萬吧,老p7或許能夠再衝一衝,絕對領先一眾青年才俊。假設p7不買奢侈品,沒有不良嗜好,常年還只穿優衣庫的格子襯衫,那麼在杭州全款買套房應該比較輕鬆。
那麼同齡的三甲醫院的醫生,基本是剛剛託離實習期轉正事業編制,學歷呢至少碩士。但收入應該是稅後三四千,因為醫療行業經過數次的整頓,隱性福利基本都取消了,加上6000左右的績效工資,醫生的年薪差不多10萬。
顯然啊在收入對比之下,阿里p7勝利的毫無懸念。要是這個阿里p7小哥是螞蟻金服的員工,趕上今年上市,還是妥妥的千萬富翁的製造期。
有人說寒門再難出貴子,但是網際網路給了草根變富豪的機會,出身貧寒的劉強東的就是最好的例子。
直到今天一夜暴富的神話仍然在上演。但是暴富神話的背後,中年危機。35歲是網際網路人的一道深淵,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前僕後繼的湧入,網際網路的浪潮,後浪驅趕前浪,這些晝夜攻城拔寨的戰士,可能在20歲把自己折磨成了中年,30歲就像磨損嚴重的機器面臨洗牌。
如果你能夠突破p7,繼續的晉升,年薪幾百萬不是夢。出去創業,也有投資人排隊送錢,這妥妥的人生贏家。
但是網際網路強強較量,優勝劣汰,5年10年徘徊在p6p7的大有人在,真能夠穿越p7的少之又少。
反觀35歲的醫生卻是意氣奮發,剛剛走過一條事業的驚險。他們在前半生完成了本科5年,碩士、三年、博士4年的學業。在一線積累的三五年的經驗,事業的黃金年代才剛剛展開。
他們至少能夠成為高年資的主治醫生,出色的能夠拿下副主任醫師,他們的收入來源,不再依靠工資條,外出會診,在線問答,企業講課,總之大型三甲醫院的醫生35歲後收入才開始起飛,40歲稅後掙四五十萬,問題不大。
儘管從表面上看,醫生用了整整10年追平了當年p7的收入,但真的如此吧。
從職業生涯看,醫生的比程式設計師更穩定,從人脈積累。看醫生橫跨了四個圈子,同事、同學、醫藥代表,還有患者群。
其中這個患者缺哪蘊含了無限深意和潛能,有野心有能力的醫生的或許可以橫跨體制內外,政圈、商圈、學術圈,低調的白大褂之下是滿滿的含金量。
關於加班,算得上兩者共同之處一。醫生半夜隨時可能會被叫去醫院。程式設計師呢遇上節日大促,徹夜通宵那是家常便飯。所以啊當外年近30,相親選哪個怎麼選都沒錯。
阿里p7和醫生從收入到智商,那都是中國人1%的精英,都是相親市場上的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