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以來,空氣品質可謂急轉直下,
無錫市已啟動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
有市民在後臺給錫環菌留言,
早上起床霧蒙蒙的,
詢問何時能解除預警,
尋求這種天氣下應對之道。
別急,板凳、瓜子先準備好~
錫環菌和你細細地聊~
(大氣汙染與控制,視頻來源:生態環境部)
一、大氣的組成
大氣是由混合氣體、水汽和雜質組成的。幹潔大氣主要由78%的氮氣、21%的氧氣、0.93%的稀有氣體、0.04%的二氧化碳以及0.03%的其他物質組成。
二、什麼是大氣汙染
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比如煤炭等能源燃燒、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築施工、秸稈露天焚燒、燃放煙花爆竹等過程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煙塵、粉塵等大氣汙染物進入大氣環境中。當這些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汙染。
三、大氣汙染的成因
伴隨風速變小,汙染物水平輸送變慢,加上不利地形阻擋等因素,汙染物不能及時擴散,汙染愈發嚴重。
當不利氣象條件發生時,如果人為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一如既往地排放汙染物到大氣環境中,汙染便會持續累積加重並蔓延,汙染連綿成片,汙染氣團隨風流動,形成大範圍的區域性空氣重汙染。
四、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令人頭痛的PM2.5!
相信很多人經常聽到PM2.5,但PM2.5是什麼、有哪些危害?先看下面視頻了解一下。
(科普PM2.5,視頻來源:生態環境部)
為什麼霧霾更容易出現在冬天?
冬天出現霧霾,逆溫起到關鍵作用!
一般情況下,大氣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下降,即是說在數千米以下,總是低層大氣溫度高,空氣密度小,高層大氣溫度低,空氣密度大,顯得"頭重腳輕"。這種大氣層結(層次結構)容易發生上下翻滾,即"對流"運動,可將近地面層的汙染物向高空乃至遠方輸散,從而使城市空氣汙染程度減輕。
可是在某些天氣條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氣結構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現象,"頭輕腳重"從而導致大氣層結穩定,稱之為"逆溫",發生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
它像一層厚厚的被子罩在城鄉上空,上下層空氣減少了流動,近地面層大氣汙染物"無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動,越積越多,空氣汙染勢必加重。同時,發生逆溫時,一般風速都很小,這樣,汙染物更不易擴散。因此,逆溫層強度越大,層次越厚,維持時間越長,汙染往往就越重。
按下葫蘆浮起瓢的「臭氧」難題!
今年夏天,錫環菌的朋友圈多次被藍天刷屏,但是全省的生態環境人卻一刻沒有停歇,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臭氧攻堅!
很多人覺得天氣很好啊,為什麼還要攻堅呢?那是因為,PM2.5受控,臭氧抬頭!
回望2013年,國務院出臺《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了到2017年可吸入顆粒物濃度的控制目標,北京、上海等多個城市隨即出臺《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3-2017)。
一場聲勢浩大的對PM2.5的圍剿隨之展開。這一行動將PM2.5定位為對公眾健康的最緊急威脅,其主要控制排放的重點是燃煤產生的一次顆粒物和二氧化硫(SO2)。
如今,我國城市地區的PM2.5濃度下降了30-40%,可謂成果顯著;但與此同時,地表臭氧濃度卻一再增加。
臭氧汙染對人體健康、植被、農作物和建築物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
圖解由新華網數據新聞部與中國氣象網聯合出品
空氣中的臭氧主要來自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光化學氧化。
2013-2017年期間,中國人為排放的氮氧化物減少了20%,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增加了2%。顯然,僅有排放趨勢不能解釋臭氧的增加。
研究者將目光聚集了到PM2.5的下降上,使用數值模型模擬後,他們發現,臭氧的增加可能與PM2.5的降低有關,因為PM2.5會清除超氧化氫(HO2)和氮氧化物NOx自由基,阻止它們產生臭氧。
有學者研究發現高濃度PM2.5抑制臭氧汙染,減排應更具策略性。由於PM2.5對HO2和NOx的吸收,臭氧對NOx減排的敏感性降低。可見對於控制臭氧而言,限制排放NOx就不再那麼有效,因此更需要控制VOCs的排放。(詳見:你可知道「PM2.5下降,臭氧升高」的內在原因?)
遇到重汙染天氣預警怎麼辦?
近一周,接連的重汙染天氣預警,全省各地都在啟動應急措施。發布的重汙染天氣黃色、橙色預警分別是什麼意思呢?該採取哪些措施應對呢?請往下看。
2019年1月6日,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新修訂的《江蘇省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重汙染天氣是指在不利氣象條件下,發生較大區域的累積性大氣汙染。應急預案綜合考慮汙染程度、進行預警響應分級,將預警從低到高依次分為Ⅲ、Ⅱ、Ⅰ三個級別,分別用黃色、橙色、紅色標示,紅色為最高級別。
黃色預警
預測未來持續48小時空氣品質指數(AQI)均值達到200以上,或監測到SO2小時濃度達到500微克/立方米以上,且未達到高級別預警條件。
橙色預警
預測未來持續72小時空氣品質指數(AQI)均值達到200以上,或監測到SO2小時濃度達到650微克/立方米以上,且未達到高級別預警條件。
紅色預警
預測未來持續96小時空氣品質指數(AQI)均值達到200以上,或預測未來持續24小時空氣品質指數(AQI)均值達到450以上,或監測到SO2小時濃度達到800微克/立方米以上。
響應措施
收到發布的預警信息後,應急響應地人民政府應在3小時內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措施。具體如下:
首先,是健康防護措施:兒童、孕婦、老年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易感人群留在室內;中小學和幼兒園適時停止體育課及戶外活動;一般人群應避免戶外活動,戶外作業者開展防護等。
其次,是建議性汙染管控措施。比如,儘量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出行,減少小汽車上路行駛;倡導公眾節約用電;駐車時及時熄火,減少車輛原地怠速運行時間;燃煤企業使用硫分低於0.7%、灰分低於15%的優質煤炭,削減大氣汙染物排放。超低排放燃煤電廠和天然氣電廠優先發電;加強施工揚塵管理等。
最後,是強制性汙染減排措施。Ⅲ、Ⅱ、Ⅰ預警有相對應的不同措施,一般為:加大對燃煤鍋爐、施工場地、機動車排放、工業企業等重點大氣汙染源的執法檢查頻次,確保其汙染防治設施高效運轉;分別根據各地的Ⅲ、Ⅱ、Ⅰ應急減排項目清單,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對相關重點排汙單位有計劃地實施限產或停產等。
治大氣 無錫使出洪荒之力!
22條措施精準發力
無錫針對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發布「史稱最嚴」方案——《無錫市秋冬大氣汙染防治聚焦行動方案的通知》,打出一套組合拳。在2019年10月起至2020年3月31日,實施22條強化措施,開展包括「工業企業專項執法行動」「揚塵專項執法行動」「移動源專項執法行動」等在內的6項專項執法行動,落實「減排、降塵、控車、執法」4大舉措。
該項方案如何「嚴格」?
出臺背景如何?
帶有怎樣獨樹一幟的特色?
車友們注意了!
柴油車尾氣轉化效率降低,汙染物排放量高;部分柴油貨車存在超載現象、使用強度大、維修保養不及時,使用流動加油車黑加油點的不合規燃油和車用尿素等,對大氣汙染特別嚴重,特別是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嚴重影響環境空氣品質。
近期,按照國標GB18285-2018和GB3847-2018標準要求和國家統一部署,2019年11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符合一定條件的在用車輛定期排放檢驗時進行OBD結果判定,以及面對新國標GB3847-2018要求,柴油車尾氣檢測增加氮氧化物項目。無錫市已經行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