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長玉報導 2021年1月4日,虹橋商務區聯動海外、聯繫全球的國際貿易「朋友圈」再添新成員,泰國文化經濟協會上海代表處正式掛牌。
泰國文化經濟協會上海代表處揭牌,帶來了泰國司法部轄下民事糾紛調解中心、陸軍第五電視臺、穆達漢府、暖武裡府、沙拉武裡府為代表的1160多家泰國優質企業正式亮相,涵蓋新鮮水果、農產品、珠寶加工、泰拳企業、醫療健康、航空包機業務、工業園、柚木工藝雕刻、泰餐企業、投資財務諮詢等眾多領域。
揭牌儀式上,泰國駐華大使阿塔育·習薩目為與會專家、學者頒發了泰中項目合作發展智囊團委任書。泰國文化經濟協會上海代表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協會駐上海代表處將採用「6+365」模式,發揮資源整合優勢,為泰國企業參展加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提供展前、展覽、展後的諮詢、協調、對接、後期定期展銷等一體化秘書服務,帶動更多泰國優質特色產品向虹橋商務區「集結」。「
經歷了去年的化危為機、逆勢突圍後,虹橋商務區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動力核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的重要節點,展現出了獨特的戰略優勢和發展厚勢,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進展順利,產業集聚優勢進一步做強。
2020年虹橋商務區151.4平方公裡內新增註冊企業逾萬家,累計達到7.7萬家,新引進總部類企業近80家、累計總部類企業達到370餘家。進口商品集散地建設成效明顯,全面服務進博會,以保稅展示交易、跨境電商加進博會政策延伸為框架開展了制度創新和通關流程再造,初步形成多點、多主體、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商務區承接體系。
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建設再上新臺階,虹橋海外貿易中心規模和能級再提升,包括泰國文化經濟協會在內一批新機構正式入駐,聯繫全球超過150多家貿易及投資促進機構,建立了全球化的「朋友圈」。
據悉,虹橋海外貿易中心是虹橋商務區管委會為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海外貿易和投資服務機構、組織集聚而全力打造的功能性平臺。目前,已有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虹橋海外書院、新加坡企業中心、中國瑞士中心、中國西班牙商會、中國馬來西亞商會、泰國文化經濟協會等近30家貿易及服務機構入駐。
其中,作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官方組展機構,瑞士中心在入駐海外貿易中心兩年的時間裡,已連續三屆幫助瑞士企業參展以及在食品和消費展區將瑞士企業集中聯合參展,累計參展面積達1319平方米。並通過舉辦瑞士品牌展銷活動,發揮進博會溢出效應,進一步將更多更好的瑞士商品和企業引進虹橋商務區。此外,瑞士中心孵化和服務的五家瑞士企業也均已入駐海外貿易中心-瑞士中心。
新加坡企業中心(上海)同樣也是入駐海外貿易中心的重要機構之一。新加坡企業中心積極為計劃到中國投資、營運與發展的新加坡企業提供商務諮詢與協助,推動新中兩國的經貿合作,入駐至今,已為400多家新加坡企業提供了商務諮詢服務,並協助殷迪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合協聚合物(上海)有限公司、愛純寶(上海)貿易有限公司、斯克拉寶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等18家新加坡企業落戶虹橋商務區。
值得一提的是,由新加坡企業中心負責運營的新加坡進口館也於去年11月2日正式進駐位於虹橋商務區,通過線下展示與線上直播,向中國市場推廣新加坡品牌。
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副秘書長田曉紅告訴記者,泰國文化經濟協會等新一批國際商協會的加入,不僅完善了虹橋海外貿易中心國際商務空間建設,也標誌著虹橋海外貿易中心正式從1.0版本升級為2.0版本。在引進各國貿易機構入駐,做好進博會功能輻射承接的同時,通過吸引一大批國際服務貿易商協會入駐,帶動大量優質外企謀求虹橋商務區發展機遇,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與國際合作。
她說「未來我們還將繼續向3.0時代邁進,各國機構、組織協會、企業在虹橋海外貿易中心這個具有開放性、共享性及聚集性的功能性平臺上形成產業合力,共同服務進博會、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為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發揮重要作用。」
虹橋商務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的一年虹橋商務區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虹橋商務區作為國家10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之一,牢牢把握長三角一體化和進口博覽會兩大戰略機遇,以「強化國際定位、彰顯開放優勢、提升樞紐功能」為主線,在人才、品牌、通道、產業鏈和平臺經濟等方面改革創新突破,形成「一區五新」總體發展框架,即構建一流的國際化中央商務區,打造開放共享的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聯通國內國際綜合交通新門戶、全球高端要素配置新通道、高品質的國際化新城區、引領區域協同發展新引擎,在更高起點上全面推進虹橋商務區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