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潛北緯1° 失重的多彩世界

2020-11-23 哈爾濱新聞網

海底世界很精彩。獅航 孫少武 攝

美娜多海岸的晚霞。

記者試圖靠近海龜。

  剛過去的6月26日世界禁毒日,潛水圈裡卻瘋傳了一張毒品知識宣傳圖。因為易「上癮」,圈裡人把潛水調侃為「藍毒」。夏日正好,這癮,又被勾起。其中少不了我。

  《前任3》後,印尼美娜多「一夜走紅」,每年12萬人以上的國內遊客湧向這個東南亞小島。這裡的水下被譽為「上帝的水族箱」,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已在歐美知名。半年時間裡,我兩遊美娜多,陸地上的景點一個都沒去,海平面以下的景點,有的我去過三四遍,一點不膩煩。一個家住北緯45°、遠離海邊的人為什麼會選擇潛水?原因就是上癮,且不定時「發作」。至於為何上癮,也許只有你成為休閒潛水員時,才會感同身受——那是一片「失重」的多彩世界,安靜得只能聽到自己的呼吸,陸地上的認知被「刷新」,眼前的世界遠比《動物世界》、《藍色星球》更震撼。

  想失重

  去不了太空,就去潛水

 

  12月的陽光,灑在北緯1°的美娜多,少雨且溼熱,一條沿海岸線的主路貫穿整座城市。早9時,走進市郊佔地約1000平方米的潛店,幾棟茅草頂的二層「宿舍」、餐廳環抱著一個大院落,中央有兩個泳池,盡頭是靠海的船塢,停著幾艘快艇和木船。

  3名國內遊客坐在餐廳裡閒聊,口音各不相同,拉把椅子坐在一旁,插話變得很容易——他們其中的任何一位很可能就是你未來幾天的「戰友」,一旦出現問題,除了自救,「戰友」間還要互救,這是潛水時最早被告知的基本規則。

  理論學習、泳池實踐後的第二天,教練Ronny帶著我和潛伴來到海裡開始了開放水域學習。穿著一身裝備,背著氣瓶,腰間繫著幾公斤重的鉛塊,一身潛水重裝在船上壓得我有點透不過氣。但一跳進海裡,似乎除了貼身的溼衣可清楚地感覺到外,一切都沒了重量。

  好奇、興奮又有一些膽怯的我不敢碰身上任何裝備,只是按照下海前教練教的耳壓平衡法,捏住鼻子不停地向鼻腔裡鼓氣。Ronny像一條魚,穿梭在我和潛伴之間,調整著我倆身上的浮力控制「馬夾」。

  當我還在考慮以什麼樣的姿勢在海底沙地上著陸時,我和潛伴在距離沙地約一米的地方停了下來。沒有任何支點,四肢張開,海水託住全身,懸在水中,卻又感受不到這力量從何而來,失重?起初下海時略帶的膽怯,完全被興奮和好奇佔據。

  我索性全身放鬆,耳邊只能聽到呼吸器裡傳出的呼吸聲。吸氣時,身體停在海中略微上浮;呼氣時,懸浮的身體又微微下沉。Ronny跪在沙地上看著我和潛伴咯咯地笑,他讓我們也跪在沙地上準備上課,可我和潛伴卻被一直託著,似乎很難行動自如。亂踢之下,我倆在海底揚起一陣「沙塵暴」。

  教練「丟」了

  焦急恐懼讓我不平靜了

 

  兩天的開放水域課程,除了失重的體感外,再無可圈點的興奮了。「教室」是無垠的沙地,沒有丁點珊瑚,課堂氣氛緊張且嚴肅,模仿教練的動作需一絲不苟。美娜多,美在哪裡?享譽潛水圈的布納肯國家海洋公園又在哪裡?

  過了筆試,我順利拿到了初級國際潛水執照,通往深藍終於變得自由且合法。但我沒止步,繼續深造學習進階潛水員課程。算作「獎賞」,Ronny把「課堂」搬到布納肯,我有種「巫師魔盒」就要打開的預感。

  木船駛離美娜多「大陸」,海水變成了深藍。50分鐘後,船在靠近一個滿是椰樹林小島旁的海中停了下來——布納肯的潛點到了。這裡久負盛名的峭壁潛水究竟什麼樣,我一無所知。

  當我跳進海裡,一下被海下的周遭震撼了——視線所及的範圍內望不盡的硬珊瑚隨地勢高低起伏,有的像精雕細琢出的小樹,有的長得又很寫意奔放。珊瑚的顏色不盡相同,幾乎覆蓋了所有已知顏色。魚群們穿梭在珊瑚間,追逐嬉戲。

  看呆了的我,慢慢地隨波逐流漂到了峭壁的邊緣。一半身子已經潛出了懸崖。Ronny拉著我,全身懸在深不見底的海中,剛才被震撼到的平面景觀都「搬」到了峭壁上。沒有教練幫忙,控制不好浮力的我在海裡就像多動的小丑魚,忽上忽下,手腳並用。而Ronny遊在我的前方,雙手抱在胸前,悠閒自得。

  遊著遊著Ronny不見了,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焦急、不安甚至恐懼一擁而上,潛水不再好玩了。這時,萬一來鯊魚了,我如何處理?峭壁坑窪的洞穴中,會不會突然竄出未知生物?腦子裡出現了一萬種不祥徵兆。我努力讓自己平靜,沿著反嚮往回遊。不久,耳邊響起了敲擊氣瓶的聲音。但水中聲音的傳播很發散,根本辨不清聲音的方向。繼續找了約10分鐘,我聽到了第二次瓶子的敲擊聲,Ronny出現在我的正前方,而我的氣瓶餘氣也達到了極限。

  浮出水面的第一刻,Ronny哈哈大笑地問我:「看你的樣子很急,是在遊泳比賽嗎?」其實我也想安靜地潛水,但我這隻「菜鳥」根本控制不好浮力才手忙腳亂的。上了船,我才請教了Ronny水下如何尋找丟失的潛伴,其實他是在考驗我。

  鯊魚來了

  我想逃,教練卻不走

  每一次潛水和下一潛之間,至少要在水面休息一個小時。我的話匣子打開了,剛才腦海裡的第一想法——鯊魚來了怎麼辦隨口而出。Ronny卻見怪不怪地說,下次帶你去看看。我一頭霧水,難道我的英語表達錯了?鯊魚,我躲都來不及呢。

  一個小時的休息很快過去了。有了上一潛的經驗,再下水,我從容了些。Ronny一會帶我去看能裝下一個人的大硨磲,一會他又在硬珊瑚上找出比小手指甲還小的海兔,就像「走親訪友」串門一樣熟悉。

  Ronny回頭叫我,比劃出了數字6的中國手勢——海龜來了。前方兩三米的海綿叢上,趴著一隻近1米長的海龜,它低著頭,拼命地找海綿縫隙間的食物。看到有潛水員來了,它絲毫不膽怯,也不躲避,像是久經了沙場。偶爾抬起頭看看你,似乎讓你跟它合個影。我試圖靠近它,它卻又有些羞赧地往旁邊挪了挪。即便是步步「緊逼」,海龜也沒 「動粗」,揮動著前足離我而去,那空洞的大眼睛似乎寫滿了無奈。

  耳邊又傳來氣瓶的敲擊聲,Ronny立起手掌放在額頭前——鯊魚來了。我的第一反應是停下來,Ronny一個勁地比劃著讓我過去。在峭壁上一處不深的洞穴裡,一隻長約1米的小白鰭鯊藏在深處,見有潛水員靠近洞口,它開始一圈圈地遊了起來,似乎在宣誓領地。

  我拿出水下相機,想伸進洞裡更近距離拍攝卻被制止了,Ronny把相機固定在洞口,距離白鰭鯊保持這一米多的距離。

  他拍拍我,示意往峭壁下看。在距離洞穴下方三四十米處,有一個更大的白鰭鯊在巡弋式地遊走,粗壯的身體即便遠看也能感到明顯的「殺氣」,我有種想逃的感覺,Ronny卻對洞裡的小鯊魚拍起來沒完,不肯離開。我無暇顧及他,一直盯著遠處的成年白鰭鯊什麼時候上來。

  回到船上,我暗自竊喜鯊魚沒理我,Ronny卻用略帶教育的口吻說,是「好萊塢」給鯊魚蒙上了「殺手」的面具,其實絕大部分鯊魚白天時會跟海龜一樣「害羞」,但你不能侵犯它的領地,也不要讓它害怕你。

  即便抱住礁石

  整個人都被「吹」倒立了

  Ronny對布納肯的水下世界如數家珍。如今他有著最少七八千個氣瓶的潛水經歷,已是「大神」。但他依然喜歡在布納肯潛水,這裡完整的珊瑚群落每天都會吸引不同的水下生物前來栖息,每一天的海下絕不雷同。

  懷著這種好奇和對西裡伯斯海的一絲熟識,今年5月我又回到了這裡,就像他說的,同一片海每一秒都不一樣。

  邦卡島緊鄰美娜多,與布納肯同在西裡伯斯海,但表現著不一樣的海下生態。由於邦卡島位於美娜多「大陸」最北部,強大的洋流帶來了豐富的養分,這裡比布納肯擁有更多的軟珊瑚和數不清的魚群。

  5月8日,在陰晴不定的天氣下,3名潛導帶著我們一行7人在邦卡島下水了。與布納肯滿地的硬珊瑚相比,邦卡的軟珊瑚一簇簇、一片片聚在一起,時常間隔著沙地或是10來米高的小峭壁。小到米粒大小的豆丁海馬、大到2米多長的海鰻時常出沒。

  當我們在一處峭壁旁準備在5米減壓停留後結束潛水時,迎面遇到了一股強大的水流,氣瓶的餘氣不多,我們選擇隨波逐流到峭壁的側面躲避。但峭壁的側面正好也有一股水流。潛導示意我們在峭壁的一處豁口躲避,誰也沒想到,兩股流恰在豁口裡匯聚形成了一股洗衣機式的上升流。

  水流衝得我往水面漂,千鈞一髮之際,我順手抓住了身邊的一處礁石,死死地抱住。整個人大頭朝下被衝得倒立起來。洗衣機式的上升流很危險,潛水員處理不好一旦隨流迅速升到水面,很容易出現減壓病甚至炸肺的危險。過了五六分鐘,水流小了不少,我們所有人才安全快速地脫離流區。

  腳抽筋

  學潛水救援成了被救援

  有了這麼一次經歷,雖積累了不少經驗,但想想也有些後怕。之後的潛水行程,我改變了主意,學習晉級更高級別的救援潛水員,原因很簡單——潛水是個技術活,只有了解得越多,才會知道危險在哪,才有能力化險為夷。

  救援潛水員,是要掌握救援技術的。潛店印尼人Fian成了我的潛伴兼被救援的人。最難的課程就是Fian「躺屍」在水裡,而我要帶他到水面,並在水面每4秒做一次人工呼吸。泳池裡訓練一切順利,第二天到了開放水域,我剛在船上穿上溼衣,教練大喊:「Fian沒了,快去找他。」全船的人四下尋找。我似乎有些預感,這又是「一齣戲」,但這茫茫大海上哪找啊?走上船頭,我望眼欲穿地盯著海面哪裡有氣泡。

  離船大約100米的地方有氣泡浮出水面。100米,我「恨」得牙根直癢!我既要保證100米安全把他在水面拖帶回來,又要保證水面人工呼吸時他頭部不能沒進海中。我穿上裝備下水「救人」,一路坎坷,我終於把Fian「完好」地拖上了船,剛上了船我卻大叫Fian幫忙。救援成了被救援,我的腳抽筋了。Fian倒是熟練,可能曾被他折磨得如此不堪的不止我一個,他熟練地活動著我的腳踝,臉上卻樂開了花。

  其實,我一點都不怪他如此「折磨」我,就連我第一次在海裡「丟了」都是Ronny故意安排的。回到家裡,他水下相機裡的視頻記錄著一切——他潛在我的正上方,一直在盯著我,又不被我發現,他在考驗危險時我如何處理。這或許是除了美娜多帶給我的衝擊外,讓我又來到這裡的原因。

  記者手記

  潛水有「毒」,藥在深藍。

  在生活中,尤其在不會遊泳的媳婦眼裡,我是一個「病人」——休年假全家出行,一般優先考慮東南亞能潛水的島嶼;出行時,33寸的行李箱裝不下全部潛水裝備,背包裡還得塞一半;回家時有空閒,我不是看與海洋有關的紀錄片,就是看自己的潛水視頻;手機淘寶等購物APP裡,收藏的都是潛店或潛水裝備。

  在家人眼裡,我是一個不負責的「瘋子」——潛水被冠上了「危險」的頭銜,不被認可。在飯桌上,一桌朋友,我絕不聊潛水,我已習慣——再牛的段子手也接不了我的話。潛水交流,局限在微信裡。

  唯一支持我的就是我的女兒,她能陪我看幾遍根本聽不懂的英文版《藍色星球2》,都不覺得煩。看得出她的眼睛裡,充滿了對大自然的嚮往。她還答應我,以後跟我學潛水。

  哈爾濱,內陸城市,最近的海洋潛點在大連,還不知名。這讓我們「疏遠」了潛水,甚至還有些不理解,但在南方和國外,潛水員的發展勢頭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潛水,不僅能讓你看到海面下壯美的景色,更能滿足你的好奇心,讓你不斷探索未知的世界。潛水,會給你現在世界以外的驚喜。

  那裡是一片已知的未知世界,只要我們肯於學習、肯於自律,潛水不僅是安全的,還是任何時候都不過時的技能。而滿世界跑的潛水員們,他們更不是「瘋子」,因為他們堅信——只要你善待海洋,那片深藍絕不負你。

 

相關焦點

  • 失重怎麼辦 我的世界2.0失重狀態什麼效果|我的世界失重系統|我的...
    我的世界2.0有了很大的改動,我的世界怎麼失重,失重有什麼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我的世界2.0失重系統詳解,喜歡的小夥伴不要錯過哦。
  • 蛟龍號潛航員:深潛7000米就像坐3小時電梯(圖)
    18日,「中國載人深潛英雄」、「蛟龍號」首席潛航員葉聰做客重慶圖書館,揭秘神秘的深海潛水,他用幽默的話語講解專業的技術,引發現場陣陣喝彩。  蛟龍號怎麼工作?  「和乘坐太空飛行器不一樣的是,乘坐蛟龍號下潛和上浮都不會失重,每秒0.6米到0.75米的速度,跟平時坐電梯速度一樣。」葉聰說,每次潛入深海的時間概念是這樣的:就像坐3個小時的電梯潛入深海,開展6個小時的工作,再坐3個小時電梯回到海面。
  • 發揚中國載人深潛精神 挺進世界海洋最深處
    但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國載人深潛技術還停留在600米。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中國研製大深度載人潛水器,沒有先例,猶如攀登一座人跡未至的高山。進入新時代,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今天的「奮鬥者」號,致力於深海裝備研發、深淵科學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踐行了「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為科技創新樹立了典範。嚴謹求實,堅持大國重器自主造。
  • 北緯30°·中國行 第七十四集 湘西保靖 趕秋節奇遇記《遠方的家...
    本節目主要內容:北緯30°·中國行(74):1、湘西保靖:趕秋節奇遇記;2、湘西的多彩風情;3、湘西花垣:苗寨裡的靚麗服飾;4、湘西花垣:大山深處的傳統苗繡;5、湘西花垣:沈從文筆下的邊城;6、湘西花垣:邊城人家。
  • 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新華社三亞11月28日電 題: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新華社記者張泉、董瑞豐、趙穎全、陳凱姿海南三亞,南山港。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
  • 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載人深潛精神又將如何助力中國勇攀深海科技高峰?
  • 乘「電梯」人工深潛三百米探「龍宮」海底遨遊數小時
    12日,北緯20度18分、東經115度09分的南中國海海域。 據新華社三名潛水員探摸成功    記者在現場看到,潛水工作母船「深潛號」懸浮在海面上,船甲板上安放著用於潛水員加壓、減壓的生活艙和運送潛水員到海裡的潛水鐘。1月9日13時,6名飽和潛水員進入到生活艙裡開始加壓。 1月11日24時,搭載著3名潛水員的潛水鐘,開始被下放到海裡。 1時40分、2時22分,3時33分,胡建、管猛、董猛3名潛水員相繼從潛水鐘裡鑽出,遊到海裡進行探摸。
  • 金相顯微鏡鏡頭下的多彩世界
    宏觀世界,我們嚮往高俊挺拔的高山,廣闊無垠的大地,波濤洶湧的大海……,既喜歡鄉村的小橋流水,也鍾情車水馬龍、高樓大廈的城市,無論哪裡,都是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畫卷。但在微觀的世界裡,你可知道有這樣一個多彩世界?
  • 【新華網】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  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
  • 「深潛限制因子」號潛艇團隊在馬裡亞納海溝中破載人深潛記錄
    據外媒報導,「深潛限制因子」號(DSV Limiting Factor)潛艇團隊八天內在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挑戰者深淵」(Challenger
  • 失重的環境
    我猜測首先我們失重變成橫七豎八,然後我們互相平行,而此時就是永恆。橫七豎八不斷變成平行,我們的永恆世界就越來越大。失重=時間???時間是什麼?可能是有人用來表達失重這一現象的。物體一經產生便失重,失重一便是時間一。失重一和失重一交叉變成空間一。時間一和時間一重疊變成空間一。
  • 美國新人舉辦世界首場「失重婚禮」
    組織者稱這是世界首次在零重力狀態下舉行的「失重婚禮」。這架名為「重力一號」的波音727-200飛機經過特意改裝,機身裡裝填了墊料,新人在失重狀態下飛行,他們艱難地宣誓,交換婚戒,接吻也費了半天勁。負責這場婚禮的是零重力公司,該公司為客戶提供失重體驗服務。
  • 深潛海底10909
    在那裡,他們坐進「奮鬥者」號潛水器,13次下潛大海深淵,其中8次突破1萬米,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這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劉燁瑤說:「這再次證明了我國載人深潛器有能力挑戰萬米深淵,在逐夢深藍的道路上,我國又『潛』進了一大步。」
  • 載人深潛 逐夢深海
    近年來,我國載人深潛技術和裝備從無到有、從淺海到深海、從單項到系列,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是這個過程的見證者,也是實踐者。探測、開發深海資源,需要能進入深海的探測裝備。上世紀90年代,在幾代深潛人努力下,我國已成功研製出1000米、6000米潛水器,並具備了600米載人潛水器的使用經驗,積累了研製載人深潛技術所必需的技術和人才儲備。
  • 「失重與漂浮 」的藝術
    相對重力、重心、固有認知慣性而言,失重是一種部分的解除與重組。「我」自身的形成和鏡像擁有什麼樣的關係,鏡像是如何重組自我形象的?除此之外,通過冥想、坐禪等方式尋求內在自省,讓自我在意識層面獲取失重與漂浮感。帶有「失重與漂浮」元素的藝術作品更是層出不窮,它們都有什麼樣的特質呢?
  • 人在太空會失重,星體為何卻不會失重?
    這從物理的角度來說,就是失重。那麼就會有人提出疑問:離開地球表面才幾十公裡,為什麼人在太空就會失重了呢?難道是引力消失了嗎?還是人的重量被偷走了?首先,我們要排除引力消失這個想法,因為這個想法本身就是錯的。因為離開地球表面幾十公裡,引力是不會消失的,甚至都沒啥變化。而對於人在太空中失重是與引力消失有關的這個問題,嚴格來說,與引力消失也是沒有關係的。
  • 英國發布「世界最放鬆音樂」可令人「失重」
    據外媒報導,英樂團馬可尼聯盟近日發布了號稱世界上最放鬆的音樂《Weightless》視頻。據說凝聽他們的音樂,可以讓你達到失重狀態(Weightless),並且該樂團表示這並不是精神上的失重,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 失重造句和解釋_失重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失重(shī zhòng)。物體失去重量。由於物體在高空中所受地心引力變小或由於物體向地球中心方向作加速運動而引起。事情失去重心。倘使那裡有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失重,那是不能掉以輕心的。」]也指思想言行失去主心骨。[《生活周刊》1992.1.26:「我漸漸地發現寧似乎對我心存戒備了,而萌依然處於愛情的失重狀態,情緒時好時壞。」]
  • 「白鯨海豚」 多彩貴州城極地海洋世界將於28日試營業
    昨日記者獲悉,多彩貴州城(開業時間:2018-05)極地海洋世界將於7月28日開始試營業。試營業期間門票價格160元,9月28日正式營業後,門票將執行180元票價。市民可前往展館購票,或微信登錄多彩貴州城極地海洋世界公眾號網上購票。
  • 在水世界,打卡火爆全球的鯊魚池滑道,挑戰水族箱裡的極限深潛
    在水世界,打卡網紅鯊魚滑道水世界一直是亞特蘭蒂斯度假村的重頭戲,這是中國唯一一個全年運營的水上公園。淡水加熱實現26-28度冬季恆溫,讓水上冒險之旅的快樂全年無休。和水族館一樣,非酒店住客入園需購買水世界門票,旺季成人418元/人,淡季成人358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