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3 1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付饒 志象網
7月1日,印度各港口開始重啟對中國貨物的清關。行業人士告訴志象網,印度時間7月1日下午2時左右,孟買空港和港口、金奈港口海關都開始放行。其中,孟買空港從6月30日下午開始恢復,之前提交了入境申報單的中國貨物都已經在走清關程序。
然而,孟買碼頭海關表示,雖然恢復了對中國貨物的清關,但來還是需要100%查驗。
兩位物流行業從業者告訴志象網,港口重啟清關的通知,是由海關工作人員口頭告知清關代理的,沒有任何書面的通告。
截至7月1日,印度海關對中國貨物的攔截和額外檢查,已經持續了一周。
這次針對中國貨物的進口限制,最早從6月22日開始傳出消息。根據印度媒體報導,以及志象網獲得的業內人士反饋,金奈最先發出通告,要對中國貨物100%查驗,包括已經發出了放行指令(Out of Charge)的貨物。而從6月26日下午開始,孟買港所有中國貨物的入境申報單被鎖,清關暫停,貨物全線滯留。
之後的幾天,印度各主要城市的碼頭和機場海關,如孟買、德裡、加爾各答、班加羅爾,都傳出了類似消息——要對所有中國貨物進行額外檢查。
印媒報導,許多印度進口商已經付了錢,貨物卡在港口,會產生額外的地租和保管費用。並且,貨物滯留時間超過24小時,電子和汽車製造的工廠都會因原材料不足而無法開工。
清關延遲,受影響的大部分是印度企業,其中,印度首富安巴尼的通信企業Jio也蒙受損失——他們從蘇州中磊進口的一批光貓被卡在孟買港,無法清關。6月27日,印度藥企反映,用於診斷新冠病毒的醫療設備也被卡在海關,包括血氧飽和儀,而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瑞德西韋的原料藥也被扣了。
公開信息顯示,印度約45%的電子產品、90%的手機零部件、65到70%的藥用活性成分、三分之一的機械和近五分之二的有機化學品進口自中國。從電子、電機、汽車到製藥,許多關鍵領域都高度依賴中國產品。
中國貨物被扣留,印度的電子製造和醫藥行業機構慌了。包括印度出口組織聯合會(FIEO)、印度工商聯合會(FICCI)、代表IT硬體製造商的MAIT、手機行業遊說機構ICEA等,都在集體給印度商務部和財務部部長寫信,要求立即放行對中國的貨物檢查。
除了民間協會,印度政府官員也出來發聲,要求財政部出手幹預。印度中小微工業部長Nitin Gadkari表示,印度可以通過增加進口稅來減少進口,但耽誤進口商品正在損害印度的企業家。
針對當前的中印局勢,印度經濟學家Swanminathan Aiyar6月30日在印度《經濟時報》發表了評論文章。他表示,「印度進口商已經為這些貨物付出了代價,扣押它們(中國貨物)只會傷害印度進口商,而不是中國出口商。」
目前,這一攔截已經告一段落,對在印企業的損失也已經造成。根據業內人士分析,印度很可能在近期發布通知,上調針對中國貨物的關稅。
原標題:《快訊 | 印度海關終於開始放行,中國貨物經檢查後清關》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