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在這碩大的民族之林,各國都以其獨特的身姿矗立著,它們有著各自絢爛多姿的歷史文化。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希臘奧林匹克山上眾神林立;法國艾菲爾鐵塔下的浪漫多情。你可曾品過中國的清茶,清新淡雅、回味悠長、唇齒留香就如中國歷史一般時至今日讀之仍然讓人心潮澎湃。
你可曾品過法國的紅酒,色澤鮮豔透亮、果香之中帶著幾分醉人的濃烈,就如法國人的歷史一般浪漫而熾熱,如今走在艾菲爾鐵塔下仍然渴望著一份浪漫的邂逅。你可曾在愛琴海上飄蕩,晚風迎著斜陽,心靈迎著神話看那眾神演繹著一出出愛恨情仇,就如希臘的歷史一般絢爛而神秘。
如今,我們遠離那個紛亂多彩的歷史,生活在一個全新的世界裡,在這裡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了解歷史,不僅是我們的歷史,更是世界各國的歷史。我看到了一個更加精彩的世界,一副更加宏大的畫卷,畫卷裡我看到了羅馬帝國的強大與衰敗,看到了斯巴達三百勇士的頑強不屈,更看到了每個國家的自豪感與心靈歸宿。我想歷史對於每個國家而言就是靈魂,在歷史中,我們看到了先輩從一無所有的時代運用智慧開始打獵、做衣乃至後面的各種精巧的機器發明都是先輩們賦予我們的追求美好生活的天性。
我看到了先輩們為了自己的國家前赴後繼、保衛國土不惜獻上血肉之軀,這是歷史先輩賦予我們保家衛國的歷史傳承。我看了先輩為了心中理想窮其一生的追求「朝聞道,夕可死矣。」這是歷史先輩賦予我們為了理想不惜窮其一生去追尋的孜孜不倦的精神。歷史是一個國家生命力鮮活的表現,是一個國家從歷史中尋找自豪感、歸屬感的途徑,更是一個國家傳承的薪薪之火,告訴我們來自哪裡又該去往何處?江山如此多嬌,歷史就在我們身邊在這山河之間。
有這樣一個國家,它與古巴比倫、古印度還有中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它地處非洲的東北方向橫跨亞非兩州,北臨地中海,東臨紅海,南臨努比亞,尼羅河縱橫貫穿於其全境,它發源於非洲中部的白尼羅河和發源於蘇丹的青尼羅河匯聚而成,由於在每年的七月到十一月之間尼羅河泛濫;含有大量礦物質和腐植質的泥沙順流而下形成了極其肥沃的黑土地所以他們的人民自稱自己為「凱麥特」翻譯成今意就是黑土地的意思,古希臘的有名的歷史學家稱他們為「尼羅河的贈禮。」
他們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多彩的文化,美麗豐富多樣的壁畫、獅身人首雕塑、還有至今讓人感慨其智慧與偉大的金字塔等等。他就是同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在千年的歷史沉澱裡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故事,等待人們去傾聽。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古埃及人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的古埃及人黑髮高個,眉毛密、額頭低、臉型寬皮膚黝黑且健壯的特點。他的歷史漫長朝代更替興衰繁多,為了方便了解我們把它的歷史階段大致劃分為古風時代、古典時代、帝國時代、希臘化時代和最後的羅馬統治時代。
古埃及經歷了自己的原始社會時期,他起源於兩百萬年以前的埃及直立人,直至距今九千多年前,他們的先祖才開始在尼羅河谷定居,開始在岸邊建立了房屋和村落,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生產活動,在距今七千五百年前開始出現了城市為後來的古埃及文明形成打下了基礎。
02古風時代,王朝統一
古風時代意義上包括前王朝時期和早王朝時期。前王朝時期與早王朝時期又以前三十一世紀時美尼斯一統埃及為劃分。前王朝時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又被稱為阿姆拉特時期,在這個時期的古埃及已經開始了私有制以及階級的劃分萌芽。第二個時期又被稱為格爾塞時期,這個時期續上一個時期的萌芽後私有制以及階級劃分的王權制度開始確立。
根據有關出土的古埃及文物考證可以看到象徵著王權的荷魯斯鷹神圖騰。而且在這個時期陸續開始了一些自己的國家出現,彼此之間為了土地、資源開始了小規模的戰爭摩擦,象形文字也在這個時期產生,為文化的發展拉開了序幕。直到後來的埃及的第一個國王美尼斯一統上下埃及,結束了這小國家之間的鬥爭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王朝定都孟斐斯這時宣告著埃及開始了早王朝時期。
早王朝時期大約是指公元前三千一百年起到公元前兩千六百八十六年結束,在這幾百年的時間裡埃及沒有大的動蕩相對來說較為和平所以這個時期埃及的文化得以大力的發展,國王們開始修建他們的金字塔墳墓和一些紀念碑這也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那些金字塔建造的黃金時代。
據說在當時最大的金字塔花費了十萬的民眾耗時三十年的功夫建成可想而知這工程之巨大讓人嘆為觀止。這個時期的埃及開始發展商業其上船東至紅海,南至蘇丹國內的人開始富裕起來階級劃分開始明顯,大致可以分為平民階層和平民階層。在出土的一些壁畫上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當時的社會情景,貴族階層不斷的富裕其勢力也不斷的擴大以至於後來他們對王權產生了威脅直至造成封建之邦的產生,這一點似乎與我國的歷史也大相庭徑。
03古典時代,建造金字塔
而古典時代主要包括了古王國時期、第一中期間、中王國時期和第二中期間。古王國時期大概是在公元前兩千六百八十六年到公元前的兩千一百八十一年這期間,在這個時期裡埃及迎來了自己歷史最繁盛的時期之一。期間共建立了四個王朝,古王國時期君主們特別的喜歡建造金字塔,當然當時被叫做法老陵因為在這個時期的埃及人民十分信仰法老王,認為法老王是神明一般的存在可以保佑人們一年一度的尼羅河泛濫時節確保他們的莊稼可以豐收因此由於這個信仰,當時的金字塔建造幾乎是屢屢不絕的。
古王國的統治者們因為當時土地肥沃政局安穩所以當時的軍備是很少的而且一般軍隊幾乎是致力於公共勞動以及基層設施建設。但是從第七王朝開始所謂是盛極必衰開始出現了文化衰敗很快的進入了第一中期間。第一中期間大約有一百年的歷史,在這個期間由於地方政權和地方長官的權利不斷的增加促使他們萌發了野心開始脫離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各地方開始紛紛的宣布獨立自己建立政權古埃及開始了分裂的時期。
在這一百年的時期裡中央政府名存實亡直到底比斯的的地方長官開始正式挑戰王權並且成功推翻了第十一王朝統一了埃及就此埃及開始進入中王國時期。雖然統一了埃及但是殘留的貴族勢力依舊十分的強大王權並沒有十分強大因為這個時候人們心裡君權神授的觀念不復存在所以人們對於王權並沒有十分的敬畏,因此這個時期貴族問題是每個統治者所面臨的困難。直到後來阿蒙涅姆赫特一世上臺嚴厲的打擊了貴族君主權利才得以強化。商品經濟隨之發展擴大所以這個時期的埃及同周邊國家的交往很是密切。根據現在出土的文物考證在耶路撒冷、敘利亞、索馬利亞等地區都曾挖掘出過來自與埃及的各種產物。
後來由於階級矛盾的不斷激化在第十二王朝的統治者去世後,宮廷的內部矛盾鬥爭日益激烈各個勢力開始爭權奪利這些都導致了埃及的衰落。直至後來又開始進入了分裂的第二中期間,這個期間因為第十二王朝的女法老並沒有子嗣所以便如曇花一現般匆匆一現,被更加衰敗的十三王朝取代這個時期王權衰落,地方勢力強大所以沒過多久十三王朝便被具有西亞血統的行省官員奪權直到第十七王朝的時候底比斯的貴族們聯合起來共同抵抗具有西亞血統的喜克索斯人統治並且將他們趕出了埃及才結束了這煩亂的第二中時期。
04帝國時代,經濟迅速發展
從趕出喜克索斯人後建立了十八王朝開始埃及正式進入了帝國時代,這個時期的埃及在軍事上學習了喜克索斯人的戰術武器開始在軍事力量上強大起來,並且開始了對外戰爭使得埃及的疆土擴大了一倍左右。在各種製造業、手工業、農業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可後來又因為祭司與貴族的權利過大再加上「海上民族」的入侵面對著內憂外患的局面終於在公元前一千零八十五年埃及祭司篡位新王國時期結束進入了第三中期間。
在這之後直到第二十六王朝開始經過幾百年的時間,受到外國的入侵利比亞人與波斯人與本土的埃及人開始輪流統治,雖然是這樣看似紛亂但是其文化並沒有受到多大的破壞,傳統的習俗仍然得以延續,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在這個時期今天我們常常認為這是偉大文明的最後一次喘息,後來埃及的實力不斷的被外國統治削弱直到進入了希臘化時代。
05託勒密王朝,建立官員體系
說起託勒密也是一位傳奇的人物他原本是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大帝麾下的一位將軍,自少年時期起託勒密便是亞歷山大的好友所以有了這樣一層信任關係的存在,在少年時期的亞歷山大代父統治馬其頓時,託勒密便開始跟隨亞歷山大平定了馬其頓北部的起義。後來在亞歷山大時期託勒密被任命為埃及的總督,直到亞歷山大去世以後他的領土開始被部下瓜分,經歷了多次的戰爭後建立了託勒密王朝。
雖然託勒密是希臘人其王國也是一個希臘化的國家但是他並沒有根據自己的希臘的政治制度來建設埃及而是依然借用埃及之前的制度建立了一套以地方官員為主的龐大體系,由希臘人擔任主要的職位,埃及人官員少且職位並不重要。不得不說託勒密是一位心思細膩的君王,雖然他一位希臘人但是為了治下安穩,民族矛盾不激化他也自稱信仰法老,並且傳承了埃及的文化習俗,在公共穿著埃及的傳統服飾,尊重埃及的宗教活動。以避免引起埃及本土人們的強烈矛盾,為國家的安定統一做出了合理的政策。後來直至託勒密最後的統治者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她的情人在屋大維戰爭中失利自殺後她也結束了自己生命,託勒密王朝被羅馬吞併。
06羅馬統治時代,綻放文化光芒
羅馬統治時代的埃及被羅馬帝國視為最重要的穀物生產地,他們用軍隊控制了埃及,所以在從尼祿統治時期開始埃及大力發展農業享受了一個世紀之久的繁榮,後來由於隨著統治者的欲望日益增加人們苦不堪言於是各地開始有了暴動,公元二百六十九年,巴爾米拉女王徵服埃及使其脫離了羅馬的統治自稱為埃及女王。公元二百九十八年戴克里先奪回亞歷山大港取得整個埃及行省。至此古埃及的歷史畫上一個句號。
古埃及同中國並列為四大文明古國,擁有其悠久的歷史外也有其獨特的文化產物,就算今天埃及的金字塔建造依然令人感嘆就像中國的長城一般。我們作為中國人不僅僅要認識了解自己的歷史,傳承歷史之中先輩們遺留的寶藏,也要認識其他國家的歷史學習他們有點從他們的歷史中取長補短尊重他們的文化傳統求同存異共放光芒。
歷史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在漫長的歲月中我們回眸歷史看看這一路風雨直到這如今的盛世,心中仿佛充滿了希望,在那個一無所有的時代我們經歷了戰爭、鮮血才有了今天的美好,才懂得唯有和平發展才能共創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從歷史中那些經驗教訓的總結中可以讓我們開闢一條通往幸福的道路。
參考文獻
《埃及古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