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顏喀拉山藏語叫「職權瑪尼木佔木松」,即祖山的意思,它位於黃河源頭與通天河之間,屬於崑崙山脈中支東端。該山地勢高聳,群山起伏,雄嶺連綿,景象恢宏。
大部分地區海拔均在4500-6000m之間,巴顏喀拉山屬於大陸性寒冷氣候,空氣稀薄,氣候酷寒,一年之中競有八九個月時間飛雪不斷,冬季最低溫度可達-35℃左右,因而許多5000m左右的雪山有經年不融的皚皚積雪和終年不化的凍土層。而溫暖季節則比較短暫,一般只有三個多月時間,而且氣溫較低,即使是盛夏季節,最高氣溫也不過10℃左右。
由於相當海拔較高,加之地域遼闊,這裡的山峰顯得並不險峻,比較平緩。有的山峰很象米帶筆下的五嶺,渾圓粗獷,有的山峰遠看名勝山,近看象川,山嶺之間猶如平原一般廣袤平坦。我國古代稱該山為「崑山」,又稱「崑崙丘」或「小崑崙」。
著名古籍《山海經》曾有記載:「崑崙山在西北,河水出其東北隅」。「出其東北隅,實惟河源」。可見從我國遠古時代,人們就已認定巴顏喀拉山為黃河的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是青海境內一座有名的大山。雖地勢高寒,氣候覆雜,但雨量充沛,是青海南部重要的草原牧場。這裡盛產被人們稱之為"高原之舟"的犛牛和舉世聞名的藏系綿羊,故有「犛牛的故鄉」之稱。
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