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主大家好,我是希夷你姨,一個沉迷於神話傳說不能自拔的大叔。
宋代公務員,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傳曾經講過一個段子:世界上有一種神奇動物,叫做「鳥鼠同穴」,說啊一種老鼠和一種鳥搭夥過日子,共同生活在一個洞穴裡。
更加驚人的是,聽說這種老鼠和鳥兒共用一個心臟,鳥兒為雌性,老鼠雄性。鳥兒主外,老鼠主內。它們快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這個故事的源頭,就是《山海經》中的鳥鼠同穴之山。
文/希夷
符號帝國獨家原創
(一)
《山海經·西山經》中記載,窮奇所在的邽山往西二百二十裡,有座山名為鳥鼠同穴山,在這裡生活的野獸大多是白虎,山上還有很多白玉。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水,就是從這裡發源的。
河中有一種怪魚,名叫鰠(音騷)魚,長得相貌平平,有些像鱔魚,但是魚不可貌相,只要它一出現,就會引發騷亂,當地的治安立刻陷入一片危機。
今天的甘肅省有渭源縣,境內有鳥鼠同穴山,正是堂堂渭河的發源地。有古代駐守邊防的老陝親自為神奇生物「鳥鼠同穴」站臺,據老鄉說自己以前在部隊親眼見過。
《甘肅志》中記載,涼州一帶有一種老鼠叫兀兒鼠,外形與老鼠無異,尾巴上有很多肉瘤。有一種鳥叫本周兒,樣子很像喜鵲,一身灰白的羽毛。本周兒長期與兀兒鼠同居一穴。
至於它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你姨就不得而知了,日久生情跨越物種也不是沒有先例。美國電影《金剛》不就上演過這個橋段麼。
孔傳的太太太太太太爺爺孔安國也曾經說,鳥鼠同穴,毫無疑問,就是老鼠和鳥兒一起做夫妻,一起生猴子(應該會生出鳥兒或者是老鼠)。
(二)
不過也有人實名diss這種說法,覺得它很荒誕,「這不科學!」。比如宋代詩人張舜民就寫了一首詩,意思要報警:「本是巢居物,那容鼠穴中。既言無牝牡,何用有雌雄。山節曾居蔡,長江網得鴻。誰能窮物理,目送渭波東。」
大致意思是,鳥兒是巢居動物,老鼠是穴居的鼠輩,鳥兒怎麼可能跟老鼠鬼混呢?我就奇了怪了!既然說鳥鼠雌雄同體,又哪兒來的雌雄?誰要是能把這件事說清楚,算我老張輸!
據說在大克拉瑪幹大沙漠裡,有一種雲雀,不愛樹梢愛地洞。它們就長期和老鼠生活在一起,而且相親相愛,因為沙漠裡反光太強,老鼠的眼神兒不好。雲雀住在地洞外圍,如果發現風吹草動,它就會拉動警報,用叫聲提醒老鼠。
鳥兒定期會為老鼠啄食身上的蝨子,老鼠會用爪子幫雲雀妹紙梳理羽毛。可以作為夫妻恩愛的榜樣了。
這種現象算不算打了老張的臉?
(三)
總之老鼠和鳥兒那點兒事,你姨是說不清了,我們就不管了,也管不了。下來說說那種騷魚的故事。
它是一種特立獨行的魚,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有著崇高高尚追求的魚。它的名字叫做鰠魚。
千萬不要被這個不正經的名字嚇到,以為鰠魚就是某坤那種一身騷氣,分不清男女雌雄,搞不清有何性格取向。鰠魚可是實力派的硬漢,可以說是水中的英雄。它豪情萬丈,志在千裡。
據晉代學者郭璞在《山海經圖贊》中一頓點讚:「作為神奇生物,當然對天地之氣之數是有感應的,它們就像古代的壯士,挺劍而出,氣貫白虹。別看平時在潛水,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鰠魚騷動起來,連自己都怕!
所以《西山經》中才會說,只要是鰠魚出現的地方,必然會發生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應該是它的威力太過強大,一出來就會引發地震海嘯之類的大動靜,引起當地居民的不安,搞得社會處於一片動蕩之中。
但是一時又找不到原因,所以朝廷只好動用大量的士兵四處巡查,一心想找到引發騷亂的真兇。
其實是人類太不淡定了,鰠魚本是一種人畜無害的生物,它們偶爾跑出來秀秀肌肉,只是為了展示一下自己的實力,刷一波存在感罷了,並沒有想讓誰不安。也不必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