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嘗百草,先民吃百獸,《山海經》中的動物真的有神奇療效?

2020-12-04 狐狸的科普世界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一部包含了歷史、神話、宗教、天文、地理、民俗、物產、醫藥等多方面資料的「百科全書」。這部著作自從誕生以來,就被視為一部奇書,因為它記載了很多神奇的人物、靈異的禽獸,也有大量大家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

不過當你讀《山海經》時看到描述末尾的「食之……」就會畫風大變,不禁聯想到我們的先人都是吃貨,總會告訴你吃了它們的後果。但是《山海經》裡的動物吃了真的有神奇的療效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下這個問題。

01 統計

既然是探討《山海經》異獸的食療效果那自然得從原文入手,因為小編只讀完了《山海經》的前三卷,所以本文只會講《南山經》、《西山經》和《北山經》裡面的」食材「。這三卷裡面共記載了129種有特點和名字的異獸,而這裡面被先民作為食材的有34種。我大致將其分為四類,12種飛禽、7種走獸、3種昆蟲和12種水產。從統計的食材來看,我們的祖先最喜歡吃的是天上飛的和水裡遊的,不過這兩大類食材相比走獸也是比較容易獲得的。下面大家就跟隨小編來看看這些食材具體是什麼。

02 飛禽篇

一、肥遺鳥

《山海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遺,食之已癘,可以殺蟲。

《山海經》中記載了三種肥遺,肥遺鳥是其中的一種,這種鳥形狀像一般的鵪鶉,是黃身子而紅嘴巴,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癒癩病,還能殺死體內寄生蟲。(個人覺得肥遺鳥治病和殺蟲的功能是古人想像的,不過肯定是能填飽肚子的)

二、櫟

《山海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鶉,黑文而赤翁,名曰櫟,食之已痔。

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鵪鶉鳥,但長著黑色的花紋和紅色的頸毛,名稱是櫟,人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癒痔瘡。看起來櫟可謂是有痔人士的福音啊。

三、數斯

《山海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足,名曰數斯,食之已癭。

相傳,數斯肉具有治療大脖子的功效,人吃了它可以治癒脖子上的贅瘤,還可以治療癲癇病。不過從現代醫學來看大脖子病是缺碘導致,難道數斯體內富含碘元素?

四、鵸餘

《山海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烏,五採而赤文,名曰鵸餘,是自為牝牡,食之不疽。

鵸餘鳥體型像烏鴉,羽毛豔麗,雌雄同體,吃了它的肉就不會生癰疽(毒瘡)。這麼一看鵸餘的肉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五、鶌鶋

《山海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烏,首白而身青、足黃,是名曰鶌鶋。其名自詨,食之不飢,可以已寓。

鶌鶋的肉吃了可以填飽肚子還可以治療醫治老年健忘症。

不過吃了東西感覺不到飢餓不是很正常嗎?

六、白鵺

《山海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一隻令人長得像野雞的神鳥,紅橙黃綠青藍紫啥色都有,感覺就是普通的野雞,作為食材的它可以治療咽喉腫痛和痴呆症。

有誰能告訴我為什麼咽喉腫痛和痴呆症可以用同一種食物治好啊!

七、嚻(xiāo)

《山海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嚻,其音如鵲,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夸父?不過根據個人查找的資料,這應該是種四翼鳥,而且它的肉還能治療急性腸胃炎。

八、鵸鵌(tú)

《山海經》記載:翼望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食之不魘,又可御兇。

雖然這種鳥長得怪異,但人家都幫你闢邪了,我們的祖先還是忍不住把它吃了用來治療失眠。

九、鵁

《山海經》記載:有鳥焉,群居而朋飛,其毛如雌雉,名曰鵁,其鳴自呼,食之已風。

這種像雌野雞的鳥是群居的,吃了可以防止中風。嗯,一群,捕捉起來肯定方便。

十、【上般下鳥】(bān)冒

《山海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烏,人面,名曰【上般下鳥】冒,宵飛而晝伏,食之已暍。

哇,這種晚上活動的鳥都沒逃過我們祖先的毒手,它的肉可以治療暑熱病。

十一、鴣鶛

《山海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烏而白文,名曰鴣鶛,食之不灂。

難道是白烏鴉?如果真的有治療近視這種功效的話小編也想吃。

十二、黃鳥

《山海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梟白首,其名曰黃鳥,其鳴自詨,食之不妒。

這種鳥長得像梟,不過頭是白色的,吃了它的肉就不會有嫉妒心。

03 走獸篇

一、狌狌

《山海經》記載: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這種動物像猴子一樣,它有白色的耳朵,吃了它的肉就走得飛快。

二、類

《山海經》記載: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又是一種吃了不會有嫉妒心的動物,不過它是雌雄同體的。個人認為是小靈貓,因為有香腺所以被先民誤認為雌雄同體。

三、九尾狐

《山海經》記載: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不愧是九尾狐,不僅被肉吃後能抵抗妖邪蠱惑而且還能反殺先民。

四、鯥

《山海經》記載: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鯥被認為是穿山甲(保護動物),現代研究穿山甲有消癰排膿的功效。

五、讙

《山海經》記載:有獸焉,其狀如狸,一日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奪百聲,是可以御兇,服之已癉。

這傢伙長得像野貓,只有一隻眼睛但有三個尾巴,先民把它養來驅邪御兇,但吃貨們都會加點蔥姜蒜末燉了吃掉,肉還可以治療黃疸病。

六、耳鼠

《山海經》記載: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採,又可以御百毒。

身子像老鼠,頭像兔子,可以能用尾巴飛行,吃了不但治腹部腫脹 還能抵禦百毒侵襲。

這麼可愛的動物也被當成食物,不愧是吃貨民族。

七、領胡

《山海經》記載: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尾,其頸腎,其狀如句瞿,其名曰領胡,其鳴自詨,食之已狂。

吃了領胡的肉可以治療癲狂症,不過領胡的描述很像瘤牛,牛肉還是很香的嘛。

04 水產篇

一、赤鱬

《山海經》記載: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赤鱬應該是儒艮,在國外被稱為人魚,是種童話中的生物,不過到了中國卻淪為治療疥瘡食材。

二、虎蛟

《山海經》記載: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這種魚既能消腫還能治療痔瘡,看來先民一樣被痔瘡困擾啊。不過看描述,個人認為虎蛟就是兩棲蜥蜴。

三、文鰩魚

《山海經》記載:觀水出焉,西流注於流沙。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遊於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

長得像鯉魚而且帶翅膀,吃起來味道又酸又甜(糖醋魚?)。關鍵是有食療功效,可以治療瘋癲之症。其實現今世界也有文鰩魚(飛魚),而且還是一味中藥,主治難產、胃痛、痔瘡。

四、滑魚

《山海經》記載:其中多滑魚。其狀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

滑魚按其描述就跟花鰻一樣,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療疣贅病。

五、何羅魚

《山海經》記載:彭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

雖然第一眼看到十個身子有點奇怪,但是它就是魷魚,至於魷魚的吃法我們可比先民的花樣多多了。

六、師魚

《山海經》記載:歷虢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有師魚,食之殺人。

終於有不能吃的魚了,這種師魚有毒,吃了之後就會升天,不過作為吃貨民族的祖先還是對它下手了,在經歷了慘痛教訓後才將師魚從食譜中刪除。

找不到圖,只能用河豚代替,河豚吃了弄不好也會中毒身亡。

七、鰼魚

《山海經》記載:其中多鰼之魚,其狀如鵲而十翼,鱗皆在羽端,其音如鵲,可以御火,食之不癉。

這種魚很怪,不過描述跟獅子魚還是有點像的,如果真的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勞累,那我願意每天來一條。

八、繅魚

《山海經》記載:其中多繅魚,其狀如鯉而雞足,食之已疣。

長了雞爪的鯉魚?吃了可以治好贅瘤病,其實如果看下紅娘魚的話繅魚就不會那麼怪了。

九、鮨魚

《山海經》記載:水中多鮨魚,魚身而犬首,其音如嬰兒,食之已狂。

和領胡一樣是能治療癲狂症的,不過這是條魚罷了。

十、鮆魚

《山海經》記載:其中多鮆魚,其狀如如儵而赤麟,其音如叱,食之不驕。

吃了能治療狐臭的魚。狐臭?原來先民也被狐臭所困擾。

十一、人魚

《山海經》記載: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疾。

這一看就是娃娃魚嘛,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會患上痴傻瘋癲的怪病。

十二、臽父魚

《山海經》記載:其中有魚臽父之魚,其狀如鮒魚,魚首而彘身,食之已嘔。

吃了臽父魚後可以治療嘔吐,看來這魚的肉有暖胃的功能。

05 昆蟲篇

《山海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鵸鵌,食之無臥。

《山海經》記載:是多冉遺之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觀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兇。

《山海經》記載:彭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芘湖之水,中多鯈魚,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鵲,食之可以已憂。

這裡就會有讀者有疑問了,為什麼要把這三種異獸歸為昆蟲呢?這不是鳥類和魚類嗎?雖然長得怪異了點。其實《山海經》中描寫多足、多翼的異獸多半是一種昆蟲。當然作為吃貨民族有什麼不能吃的嘛,說不定華夏先民早已經抓蟲子來泡酒了,除此以外《山海經》中記載有使用油脂的方法,那先民完全有可能把昆蟲油炸之後食用。現在再想想吃了鯈魚可以解憂,那不正是油炸鯈魚配酒,一口下去滿滿的蛋白質和酥脆的表皮,簡直不能再爽了。

好了,可以吃的異獸就盤點到這裡,都是藥膳還長得奇葩,你們可能看了也會大有食慾。為了找插圖,小編已經快掛了。與其說《山海經》裡記載了五花八門的異獸,不如說它花了大部分的功夫去研究這些異獸如何食用、有何功效。只是不知道《山海經》的作者是怎麼把這些異獸的味道和功效描寫得如此有板有眼的。

相關焦點

  • 你是不是只知道神農嘗百草
    身為一名中國人,差不多從小就知道神農嘗百草的故事,為此自己還真的去嘗過草是什麼味道的,呸,太難吃了,也不知道兔子怎麼吃下去的。但是你們知道蚩尤嘗百獸嘛?其實這一點我也不是很明白,大概是一種代表吧,就像是神農嘗百草,沒有真正的史實記載,基本上都是口口相傳,還有就是神農真的整理出來了各種植物的藥效。而蚩尤吃百獸,應該是基於蚩尤可以馭使百獸吧,古文中和神話中都說蚩尤可以馭使百獸,那能招來就肯定可以宰了吃,吃得多了肯定就知道了其肉的療效,食療也。
  • 古有神農嘗百草,那麼嘗百肉的人是誰?答案就在《山海經》
    幸好有神農氏站了出來,他發現有些植物可以治病,但是呢,有很多植物也是有毒的,為了了解各類植物的藥用價值,不惜以身範險,親自品嘗百草。這就是我們中國著名的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大家可謂是耳熟能詳了,自不必多說。那麼這裡我一直有個疑問,不光「草」有藥用價值,肉其實也有藥用價值啊,比如說豬肉,味甘鹹,性平,有滋陰潤燥,補腎養血的功效。
  • 神農嘗百草——農業的起源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情深緣淺哈,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神農嘗百草——農業的起源。神農,是傳說中遠古時代的「三皇」之一。他勇嘗百草,教民農耕,是我國醫藥業和農業的始祖。遠古時期,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藥材與百花開在一處。哪些植物可以做糧食,哪些藥草可以治病,誰也分不清。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們越來越需要更多的食物。
  • 神農嘗百草為民眾治病,這種自我犧牲精神,為後人所傳頌
    因此,怎麼生存和發展,對原始先民們來說,是時時刻刻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個急迫的問題。神農從小就喜歡與草木為伴,三歲就知道栽種一些植物用來食用,長大後更愛種草植木,觀察研究各種草木的生長、開花、結籽等現象。當時人們為了採集更多的食物,又擔心誤食有毒之物,總是讓一個人先嘗,安全無毒後,其他人才吃。神農往往就是第一個嘗食的人,因此,受到氏族成員的擁戴。
  • 神農嘗百草,該草毒性太強,神農也扛不住!
    很久以前,人們吃東西都是沒有講究的,而病從口入,這讓人們常常飽受著病魔的折磨!神農不願世人受此之苦,便親自嘗遍百草,找出一些能夠醫治病人的草藥。神農但世間奇花異草不盡其數,有毒之物佔其大半。嘗百草期間,神農幾番中毒,但都被他用「茶」給化解了,同時他也產生了很多的毒素抗體,不過當他嘗到一顆不起眼的小草時,卻難以抵擋該草的毒性,而不幸中毒身亡!那麼這個讓神農中毒死亡的草究竟是何物?該草名為斷腸草!斷腸草斷腸草,體態非常漂亮,但是卻蘊含著很強的毒性。中醫上也稱它為:大茶藥、大炮葉等。
  • 神話傳說神農嘗百草,怎麼判斷草的藥性呢?非常的神奇
    傳說有一天,一隻丹雀口中銜九穗禾飛過炎帝頭頂,正好掉落了幾顆,炎帝將這幾顆稻穀撿起來,種在田中,等禾苗成熟後又將其分給百姓,並教他們耕種的方法,從此人間有了農耕,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時代,於是人們便稱炎帝為「神農」。中國自古就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在《淮南子》中這樣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 真的是神農嘗百草而發現的茶嗎?
    據有關資料考證,茶葉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神農時期,傳說「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把茶當做藥用。當然了這只是傳說而已,並沒有嚴謹的證據,證明茶葉可以解毒,就目前的醫療水平,一個人中了毒,也不是說解毒就解毒,何況還是七十二毒,除非是神仙,作為新時期的我們,應該都信無神論,既然是無神論,那為什麼會有神農的中毒,得茶而解的傳說呢?
  • 神農嘗百草中的神農氏炎帝嗎?神農最後是怎麼死的?
    神農為了讓部落人避免吃到有毒的植物親自嘗百草,曾多次身中劇毒好在都被茶解了毒,因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最後在小北頂兩邊的百草窪因為誤食了斷腸草而亡,歷史上對於神農和炎帝是否是同一個人一直存在爭議,下面一起來看看。
  • 神農嘗百草,命喪斷腸草
    古時候,人們經常因為亂吃東西而生病,甚至喪命。為了找出治病的良藥,神農決心親自嘗遍百草。於是,翻山走越嶺,去採集各種草藥。有一次,神農在深山老林裡採藥,被一群毒蛇圍住,想置他於死地。 神農被咬傷在地,血流不止。他只得忍痛高聲呼救,被西王母派下來的大青鳥所救。
  • 「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是什麼讓他安然無恙的?
    由於他的五臟六腑是完全透明的,所以他就把每一樣可疑的藥物吃下去,觀察它們在人體內到底能有怎樣的反應。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神農嘗百草」。為了人民的生活能夠過得舒服安逸,於是炎帝神農氏就帶著他的神鞭、藥鼎等物走遍了領土內的名山大川。他一路走訪一路探查,不斷豐富自己醫藥學方面的知識。而他走過的許多地方也都因他而出名,山西的神釜崗,成陽山,湖北的神農架等都是。
  • 神農嘗百草,嘗出了365種草藥,寫成《神農本草經》
    所謂百草,泛指各種草類,也指各種植物。中國幾千年的中醫文化,與植物緊密相連,幾乎95%以上的中藥是植物。「百草都是藥」,漢代王充在《論衡幸偶》中就說:「夫百草之類,皆有補益,遭醫人採掇,成為良藥。」雖然不同植物有不同的作用,但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植物可作藥用,哪些植物有毒,人類最初是不知道的。
  • 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後來他被毒死了嗎?
    老祖宗們為了填飽肚子,什麼東西都吃。瓜果野菜啦,魚蝦蛙蚌,可以說是逮什麼吃什麼,英國那個野外生存的貝爺,跟他們根本沒法比。由於經常吃生東西,有時候還是變質的東西,所以出現嘔吐和腹瀉等胃腸道症狀成為常態,老祖宗們經常不舒服。更有甚者,如果誤食了有毒的東西,極有可能直接就一命嗚呼了。
  • 神農嘗百草都為後世的醫療做出了哪些貢獻?
    中國上古傳說中,比較有名的就有「神農氏嘗百草」,教人醫療和農耕,被中國人視為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和守護神。被尊稱為「藥王」、「五穀王」和「神農大帝」等。從戰國至漢朝時期,神農氏傳說出現的文字記載有如下:《易經·繫辭》:「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白虎通》:「古之人皆食禽獸肉。
  • 神農嘗百草-大中華上下五千年
    僅靠打獵已經填不飽肚子了,氏族中常又人因為分布上食物生病甚至餓死,人們陷入了苦惱之中。就在這困苦的情況下,偉大的神農氏出現了。他軍心像個辦法來保證人們能生存下去。他看著滿山遍野貓咪的花草樹木,突然靈機一動,人們為什麼總吃肉呢,這些樹木的果實、莖葉不能吃嗎?
  • 「神農嘗百草」你知道它的由來嗎?
    他想了很多辦法,因為當時已經有火了,他就想到了火療,火療治不好,他又想到了水療,甚至在冬天還想到了冷療,但對病情都沒有什麼很大的效果。於是神農氏就帶領了兩個人一起向深山走去,渴了就喝山泉水,餓了就摘野果子和樹上的樹葉吃。
  • 神話傳說:神農嘗百草,這都是什麼啊,也太好吃了吧
    在遠古時期,五穀與雜草,藥材和百花都生長在一起,哪些能吃,哪些能治病誰都不知道。隨著人口的繁衍,對能吃的食物和能治病的藥材需求越來越大,但是漫山遍野都是植物,經常有人因誤食有毒植物而喪命。當時,人類的老大是炎帝,一天炎帝正在發愁吃什麼,忽然有大臣報告,河邊有人肚子疼。
  • 神農氏其實是吃百足蟲而死?嘗百草的背後,是母系社會的繁榮興旺
    神農氏還教人們怎樣織布,這樣人們才逃離了衣不蔽體的狀況,而神農氏在疾病到來時,也是義無反顧站了出來,去幫助人們嘗百草製作藥物。在神話傳說中,神農為了了解每一種藥草的藥性,經常翻山越嶺採藥品嘗,因此也是經常中毒的,最危險的時候是一天中了12次毒,但最終竟然還活了下來。
  • 在山西老頂山,聽神農嘗百草的傳說
    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記載,「百穀山與太行、王屋皆連,風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稱佳境,昔神農嘗百草得五穀於此,因名山建廟。」圖說:山西老頂山 來源:網絡百穀山就是山西省長治市東北的老頂山,方圓40餘平方公裡,有五頂、九脊、十八道溝谷,40餘座山峰。林海蒼茫,四季常青;峰嶺跌宕,溝谷縱橫;雲山霧海,雄渾壯觀;巖洞幽邃,廟宇古樸;風洞泉谷,別具一格。老頂是五頂之最,海拔1378米,是太行山西南部的主峰之一。
  • 神農嘗百草!你知道當初神農是因為吃了什麼而導致死亡的嗎?
    偶然的機會,神農氏發現人們扔在地上的瓜子和果仁,到了第二年會生根發芽,長出新的瓜蔓和果樹,他還發現植物的生長與天氣有關係,天氣比較熱的時候植物發芽長葉子,然後開花結果,到了天氣寒冷的時候植物就會枯萎葉落,他決定利用天氣的變化對植物進行人工培養,這樣就可以有計劃地收集果實種子來作為食物,補充打獵的不足。
  • 從「神農嘗百草」——到古代 文人騷客以「藥」入詩之黃芪
    | 「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大家都聽說過「神農嘗百草」的故事。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裡,傳說他是牛頭人身。由於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