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百草,泛指各種草類,也指各種植物。中國幾千年的中醫文化,與植物緊密相連,幾乎95%以上的中藥是植物。「百草都是藥」,漢代王充在《論衡幸偶》中就說:「夫百草之類,皆有補益,遭醫人採掇,成為良藥。」雖然不同植物有不同的作用,但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植物可作藥用,哪些植物有毒,人類最初是不知道的。
相傳,華夏始祖之一的炎帝一一神衣氏為了眾生的健康,親自嘗遍百草,寫成了中國第一部中藥學著作ー一《神衣本草經》。神農氏是中國遠古時期的部落首領,據傳,他生於姜水(今陝西寶雞境內),他的部落以農耕為主。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流傳了幾千年。上古時期,五穀和雜草不分,藥物和百花難辨,哪些穀物可以吃,哪些草藥可以治病,誰也分不清。黎民百姓只好靠打獵為生,食不果腹,病無可醫,日子越來越難過。
民間的疾苦被神農氏看在眼裡,他決定親嘗百草,為老百姓尋找糧食和藥物。歷經春夏秋冬,趕走成千上萬的狼蟲虎豹,在大山裡,他架木為梯,採集到各種紅的、綠的、白的、黃的植物,親自試嘗。晚上,神農氏還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著火光把這些植物詳細記載下來:哪些草是苦的,哪些是熱的,哪些是涼的,哪些能充飢,哪些能醫病,都寫得清清楚楚。
他嘗出了麥、稻、穀子、高粱能充飢,就叫臣民把種子帶回去,讓黎民百姓種植。他嘗出了365種草藥,寫成《神農本草經》,叫臣民帶回去,為天下百姓治病。後人為了紀念神農嘗百草、造福入間的功績,把他嘗百草的那一片林海,取名為「神農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