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匹柏的《大白鯊》,冒險電影的裡程碑,觸發你的深海恐懼症
《大白鯊》是裡程碑式的作品,口碑和票房雙收,將鯊魚史無前例點搬上銀幕成為主角。這部劃時代的作品出自一個如今享譽世界的名字 史蒂夫·史匹柏。
當時拍這部電影時他只有27歲,在此之前僅有一部不出名的處女作,在好萊塢完全沒有話語權。能拍出這樣的作品不得不說是天分與努力的完美呈現。接手大白鯊時沒有劇本,沒有鯊魚道具史匹柏便親手製作 親自找幾位編劇改編。在超出預算時間一倍 預算資金四倍的強大壓力下拍完了這部《大白鯊》並獲得巨大成功,贏得了他在好萊塢的地位。
第二部作品便奠定了地位這是包括史匹柏自己在內的所有劇組人員、公司高層都不曾想到的。嚴重超出預算這幾乎是不可饒恕的 當時也沒人看好這部電影 史匹柏是天天頂著被炒魷魚的壓力完成這部作品的。首映禮上 史匹柏在熒幕旁邊準備聽到觀眾罵聲後隨時撤離現場 他接受不了失敗的作品。第一位觀眾離場,史匹柏隨即跟了出去。本以為是受不了電影,沒想到觀眾在影廳中央吐了起來 他意識到自己已經成功了。大白鯊不斷刷新紀錄不斷創造奇蹟,環球公司決定史無前例地在全國同步上映,大白鯊成為年度票房冠軍。
大白鯊帶來的不僅是史匹柏的榮耀更帶動了幾乎劇組所有人 主演成了紅人 當時時任環球公司總裁同樣是史匹柏的導師又連任了35年環球總裁,攝影師音頻師等都上升了一個級別,鯊魚成為全國熱銷產品 大白鯊為後期許多鯊魚題材電影鋪平了道路。
除了影片本身的精彩之外我想當時的大環境也助力了大白鯊的成功。1975年還是冷戰時期,美國全體應該是神經緊繃的。而大白鯊這種冒險題材,人類打敗鯊魚無謂困難打敗對手的抗爭精神正是美國人民需要的吧。美國人民在大白鯊裡看到了求勝的困難與獲勝的喜悅蘇聯就是那隻巨型大白鯊,跟鯊魚體型相近的船隻象徵美國 三位勇士象徵自由勇敢的美國勇士經歷殊死搏鬥,犧牲後獲得的喜悅是真真切切的,是美國人民需要的。這種現象其實在中國的戰狼 紅海行動上更加明顯,這就是電影的力量 給人以突破的力量。
文章由叨來咪說娛樂原創,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