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使用對人類發展的意義
在上一篇文章中,筆者詳細解釋了古猿下地的原因,古猿下地後才標誌著人類進化的正式開始,在人類歷史上毫無疑問是最初的一步。而火的使用則是人類歷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步,這對於人類的發展有著重大的促進意義,所以非常值得我們去探討。在筆者查閱資料的時候,打開知網的網頁,輸入「火的使用」幾個字,能夠查到的我國相關文獻實在有限。很顯然,在這方面我國學者研究的可能比較少,但這並不意味著火的使用就不重要,筆者自認為要談到人類歷史的發展「火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關於人類使用火的伊始主要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下雨天打雷,雷擊中樹木產生了火。這種可能性雖然不是沒有,但是卻比較低。原因是一般打雷時通常下雨,即使產生火也很可能被雨水澆滅。第二種是火山爆發產生了火,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火山爆發往往會摧毀一大片森林且造成比較嚴重的危害,對古猿的生存環境有著較大的影響。問題是並不是所有古猿生活的環境都有火山,但是世界各地古猿卻在不同的時刻最終都學會了使用火,這就很難解釋世界各地猿類都會使用火的問題。所以,這兩種說法都不是很科學。筆者認為很可能使猿類生存環境中某些植物殘體或樹葉長期積攢,陽光帶來的能量到達一定程度時達到了這些殘積物的可燃點,最終以直接照射的方式點燃了這些物質,於是人類可利用的「火」便產生了。
火產生以後對周圍環境的可燃物進行了大範圍的焚燒,起初古猿對火也是存有恐懼心理,但是等火退卻以後發現有些植物或其果實、種子經過燃燒後變得可口,一些未燃盡的動物遺體,可食用的部分變得可口,而很多動物則是對火抱有恐懼心理。幾次大火過後,古猿開始接受火。先是通過增添可燃物的方式保存火種,後來在偶然間發現一些物品的碰撞、摩擦也能產生火,於是便有了用石塊碰撞生火,鑽木取火的方式。至此,古猿終於學會了使用火。據北京猿人留下的遺址和遺物考證,他們的時代已學會了用火。
火的使用,無論是對人類的進化還是社會的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首先,是可以進行自我保護和照明,增加了其在地上的時間。古猿下地後,並不是立即使用地上的生活,而是白天下地晚上在樹上棲息。有了火以後,晚上就可以儘可能地減少野獸的襲擊,並且可以通過照明住進山洞。這極大地改善了古猿的生存環境,提高了其存活率,使其種族大量的存在提供了基礎。其次,由於火的使用直接增加了古猿在地上的生活時間改變了其在樹上棲息的習慣,使其能更長時間的在地上直立行走,這就極大地促進了古猿向人類方向的進化。再次,由於火的使用,古猿發現經過火燒烤過的食物更加美味,就是這不經意的一個趨性卻直接改變了人類的命運。經過燒烤過的食物更容易被吸收消化,並且對腦的發育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結果使得猿人的智力大幅度上升。最後,由於火的使用而導致以上三點有利結果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猿人製造工具的潛能,工具的發明使猿人在與野獸和大自然的長期鬥爭中逐漸處於上風。
火的使用加速了古猿向人類的轉變,極大地提高了古猿的存活能力。至此,古猿在於大自然的鬥爭中逐漸處於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