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文化藝術中心
STRAIT CULTURE AND ART CENTER,FUZHOU, CHINA
項目名稱:海峽文化藝術中心
委託單位:福州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項目地點: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梁厝村
福州,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城市。作為福州市的文化地標,海峽文化藝術中心必然將是一座肩負著文化傳承與創新重任,併兼具地域性和國際性的中國建築。以此作為本次設計的出發點,是中國、芬蘭兩國設計團隊在設計之初就達成的高度共識。
《茉莉花》是歌劇《圖蘭朵》中廣為傳唱的東方小調,並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符號之一。同時,茉莉花是福州市的市花,在西漢時期就已在福州被栽種,是福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茉莉花是中西文化的交匯點,是中國與世界相互連接的橋梁之一。由此,茉莉花這一自然天成的形象,成為中芬兩國設計師的共同選擇。
海峽文化藝術中心包括五個主體建築:多功能戲劇廳(700座)、歌劇院(1 600座)、音樂廳(1 000座)、藝術博物館和影視中心。它們呈扇形排列,由中央文化大廳相連,構成「茉莉花」的五個花瓣 ;在主體建築和閩江之間,形成一個茉莉花廣場,三個附屬配套功能的「小花瓣」深入閩江 ;梁厝河宛如花柄在主體建築之間穿過。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一朵綻放中的「茉莉花」,形成一幅極具中國氣韻的壯美圖景。
從茉莉花廣場遠眺
程泰寧先生說 :「我們的目標是在跨文化對話的基礎上,探索現代和中國的契合,尋找中國文化精神,力求在創作中有所突破和創新。」海峽文化藝術中心的創作過程,正是立足自身傳統文化,結合現代設計理念和手法,對跨文化、跨時代的契合點進行探索性重塑的過程。
夜景
陶瓷是中國文化的「代名詞」,福建又是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因此,海峽文化藝術中心五個主體建築的外立面、歌劇院和音樂廳的室內均選用了陶製品。竹材,是中華民族品格、稟賦和精神的象徵,是中國傳統樂器的製作原料,與海峽文化藝術中心的音樂功能契合,是建築室內的另一種主要材料。
中央文化大廳中庭
中央文化大廳
建築正立面的陶棍隨雙曲面形體展開,單根陶棍的長度經過曲率適應性研究確定為1 760 mm。陶棍整體排布,根據遮陽計算確定間距標準值為350 mm。同時,根據不同功能區的節能需求,進行密度調整,形成最終的立面形態。
通向屋面的螺旋樓梯
曲線展廊及歌劇院入口
歌劇院室內採用茉莉花陶片。這些陶片根據聲學需要粘貼在約2 000 ㎡不同弧度的牆面上,渾然一體。音樂廳室內採用具有「中國傳統宣紙褶皺感」及「牡丹」暗紋的白色陶片。這些陶片局部凸起,凸起部位和幅度均根據聲波反射弧需要進行了嚴格控制。
歌劇院樓座
歌劇院包廂
竹材在各個建築空間中均有應用。多功能戲劇廳牆面由橫向CNC(計算機數控技術)切割竹塊拼接而成。同樣,由於聲學的需要,對不同位置的竹塊進行不同弧度的處理,形成了連續的波浪形態。共享大廳牆面採用橫向竹條,並打破牆面和屋頂的界限,形成一道竹子自然垂落的弧線。
多功能戲劇廳休息廳
這些材料的應用,在滿足必備功能性的同時,體現了高度的適應性和藝術性。它們的最終形態具有鮮明的現代性,又能夠讓觀眾對於自身文化產生認同感。
海峽文化藝術中心是國內單層殼體網架跨度、施工面積最大的建築,網架長165 m,寬90 m,投影面積達30 000 ㎡。據不完全統計,海峽文化藝術中心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陶製幕牆建築。
音樂廳室內
海峽文化藝術中心的建設難度不僅體現在它的雙曲面造型上,更體現在它所擁有的構件數量上。主體建築雙曲面屋頂由4 000多塊鈦合金金屬板拼接而成,外立面由約36 600塊陶板、50 000餘根陶棍組成雙曲面幕牆系統。多功能戲劇廳室內牆面鑲嵌了2 500多塊弧度各異的竹塊。音樂廳室內的約25 000片白色陶片和歌劇院室內的約1 500 000朵茉莉花陶片,施工誤差分別控制在1 mm以內和3~4 mm以內。而海峽文化藝術中心3 202管的管風琴,更是體現了管風琴製作、安裝、調試的世界最高技術水準。
多功能戲劇廳
海峽文化藝術中心設計的複雜程度和技術難度,決定了其建設過程中的高度集約化特點。這是一座在一體化設計總包的前提下,由總師負責制引領、中外團隊協作、眾多專業配合、技術創新支撐的建築綜合體,同時也是建築師負責制在中國的一次有益嘗試。
中國的現代主義建築
多年以來,中國建築師一直致力於建構一個具有普世價值的、多元動態發展的、有中國特色的建築理論體系。這是一個以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基礎的中國現代建築創新過程。海峽文化藝術中心的設計實踐就是對這一創新過程的有益嘗試。芬方建築師佩卡 · 薩米寧教授說:「……這樣的完美效果,只有在中國才能實現。」而這絕不僅僅是一次技術的實現,更是一次文化的實現。海峽文化藝術中心項目是一座具有國際品質的中國現代主義建築,是中國獻給世界的一份禮物。■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海峽文化藝術中心
業 主|福州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梁厝村
設計單位|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合作單位|芬蘭PES建築設計事務所
用地面積|123 448.80 ㎡
建築面積|152 601.48 ㎡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牆+鋼結構的混合結構
建築層數|7
設計總負責|徐宗武
中方設計團隊:
首席建築師:徐宗武
建築專業:宋宇輝,唐悅興,董偉星,陳宗瑞,徐雅婧,吳曉晨,胡林英,李磊,董序飛,高穎,丁文杰,付中科,林麗群,顧工,鍾岱容
結構專業:張世憲,侯鵬,張谷樺,何敏,王志明,劉娟,王鐵英,張彥旭,戎操,熊施諾,周旭輝
給排水專業:孫路軍,魏鵬飛,馬琦,鄭曉晨,鍾誠
暖通專業:郝曉磊,王靜,滿孝新,趙陽,宋亭亭,李超英,武瑜,叢陽,王科
電氣專業:韓佔強,杜懿凡,彭化強,安娜,張暉,吳松霖
芬方設計團隊:
首席建築師:佩卡.薩米寧
建築和室內設計:Martin Lukasczyk(項目建築師),施宣宇(陶瓷藝術家),賴林莉(項目經理)
主要設計團隊成員:李偉(項目協調員),官曉晶(項目經理),趙亦周,Masahide Nakane, MattiKankkunen,Anna Blomqvist,Clara Juan,Uros Kostic,Antonio Barquinha,Martin Genet,竇劍Dragan Jevtic,Pauli Rikaniemi,Tuukka Päivärinne,Timo Kujala,Piercarlo Torri,Sami Lauritsalo,Simon Richardus,尹亮,Tuomas Pinomaa,Fan Yujing,Siiri Murtola,Beatriz Redondo,JazzFu,Tristan Hughes,Jarkko Salminen,Karla Diaz,Mia Bungers,Marcelo Diez
景觀設計|芬蘭PES建築設計事務所,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設計時間|2014年5月~2015年5月
建成時間|2018年8月
圖紙版權|芬蘭PES建築設計事務所,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END-
編輯/李紀鈺 校對/張倩 孫璐 審核/崔元元
有償徵稿:建築相關短篇故事 / 長篇連載 / 建築師日常吐槽 / 軟體攻略評價 / 世界建築介紹 / 建築歷史/ 建築八卦,原創首發項目、文章投稿郵箱:396208158@qq.com新作發布、招聘投放、媒體合作請聯繫:niuchenxi@hitad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