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擁有燦爛多彩的文化資源,如何讓這些文化資源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熠熠生輝,在數位技術時代爆發出耀眼的光芒,這是時代出的考題。對於答卷,中數集團董事長代柳梅已經給出了答案,「通過高技術手段,將民族文化進行採集提煉和展示,主要目的是讓中國民族文化活起來。」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了2035年要建成文化強國的目標,對中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來說,這不僅是一個明確目標,也是推動文化產業向前發展的動力。
圖為文化大數據產業論壇
11月21日上午,文化大數據產業論壇在京舉行,會議圍繞文化大數據產業體系的建設與發展主題展開,吸引了數位在京政界、學界和業界代表人士參加,其中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數集團」)董事長代柳梅作了《五大戰略項目齊頭並進——當好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排頭兵」》的主旨發言,吸引了與會人員的廣泛關注。
文化資料庫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
代柳梅表示,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大基礎工程,也是打通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暢通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融通文化和科技,融通文化門類和業態,推動文化數位化成果走向網絡化、智能化的一個重要舉措,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圖為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代柳梅
公開信息顯示,中數集團是2011年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代為監管單位,文化和旅遊部為行政管理部門,目前以數字文化主營業務定位並冠名的唯一一家中央文化科技型企業。中數集團的創建,其使命和任務就是圍繞文化和數字強國的文化戰略任務,致力於在文化領域運用網際網路技術、數位技術、多媒體技術傳播中國文化、輸出中國聲音。
據了解,中數集團建設有中國傳統音樂戲劇庫、國家舞臺藝術影像庫、中數文化藝術基因庫、連環畫數字圖書館、國家藝術基金成果展示平臺、舞臺藝術視頻、經典演出等相關資源庫。不管在劇目、規模、質量和專業上,中數集團在國內均處於領先水平。
讓中國民族文化活起來
據介紹,中國傳統音樂戲劇庫主要有五大板塊:第一板塊是中華民族音樂資源資料庫,這個平臺裡有民樂1萬多首,5萬多分鐘,是中數集團打造的一個民族音樂文化的數字藝術殿堂;第二板塊是絲綢之路上的民族音樂賞析資料庫,有2000多首一萬多分鐘;第三板塊為中華戲曲老唱片資料庫,目前有5000多首,1萬多分鐘;第四板塊是中華曲藝老唱片資料庫,涵蓋上百種戲曲種類,包含了2000首2萬多分鐘;第五板塊是京劇絕版賞析資料庫,平臺包括100個專題,200集節目,每年持續更新200集精彩內容。
國家舞臺藝術影像庫主要打造戲曲、戲劇、音樂、舞蹈四個庫。戲曲庫搭建一個國家級戲曲數位化影像平臺,主要收集和展示中國戲曲資源,同時將解構眾多戲曲元素,採訪戲曲表演藝術家,形成戲曲的口述史檔案,目前已經形成建立了文化和旅遊部藝術檔案館。戲劇影像庫,用高品質數位化方式記錄優秀戲劇,包括劇目演出、表演文本、演出音樂等,同時為創作者、表演者建立表演檔案;中國音樂影像庫,梳理國家級音樂藝術團體的優秀音樂表演作品,通過高清影像技術+高品質音樂的拾音技術,進行影像和聲音的記錄;中國舞蹈影像庫,梳理舞蹈門類、技藝、舞譜、舞蹈音樂等,通過影像、音頻、動態等數字採集手段,為舞者形成舞蹈影像庫。
代柳梅強調,中國文化的品種較多,民族文化也具有多樣性,中數集團主要是記錄中華民族完整的發展軌跡,通過高技術的現代手段,把這些民族文化的基因進行了採集提煉和展示,主要的目的是讓中國民族文化活起來。
當好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的排頭兵
中數集團在打造中數文化藝術基因庫中主要做了全漢字庫數字運行平臺、中國古典戲劇資料庫、中國古典小說資料庫、中華民族聲音基因庫四項工作。其中,中國古典戲劇從先秦歌舞到漢唐歌舞,已經建成1200種,5000餘萬字的全文檢索資料庫。中華民族聲音基因庫還在不斷擴容,這個基因庫裡還有三個子庫,分別是方言基因庫、特殊環境聲音庫和民族樂器音元庫。代柳梅強調,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地方的方言幾近消失,方言庫的建設必須要撿起來,主要是提升文化自信。
國家文化大數據的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中數集團已經用了10年時間做準備工作。我國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多樣化,大數據體系建設需要的是採集生產端、創意端、傳播端貫穿標準、協同配合、共同發力。採集端生產端需要4K/8K高品質的錄音、大數據存儲分析,3D等設施設備的支持。在創意端需要優秀的傳譯人才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傳播端需要網際網路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互相支持。
代柳梅表示,中數集團有義務、有責任更有使命去做好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的排頭兵。預計未來五年,中數集團將全力打造中數數字藝術生產線、國家舞臺藝術影像庫、文化藝術基因庫、中數文化和旅遊體驗中心、中數博物館館藏文化數位化8K工程。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責編:賈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