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藝術的建築、繪畫、音樂、舞蹈、雕塑各種門類,由於物質媒介各不相同,創作方式千差萬別,審美感官作用迥然有異,而具有各自的特色,但都受著俄羅斯文化傳統和氛圍的影響、規範和制約,具有反映俄羅斯文化精神和特質的共同風貌。
第一,崇尚內在自由,追求精神超越是俄羅斯藝術的內在精神,也是俄羅斯文化重精神追求的價值取向的生動體現。
注重精神自由,追求信仰和最高層次的精神價值是俄羅斯文化的主流價值取向,也是俄羅斯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內容。利哈喬夫就說過:「毫無疑問,俄羅斯文化的財富和它廣闊的創造可能性之一在於自由……因此,在俄羅斯哲學中如此關注內在的自由問題不是偶然的。」深深植根於俄羅斯文化傳統並在俄羅斯文化氛圍中成長的俄羅斯藝術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俄羅斯文化精神的烙印,從而崇尚內在的自由,追求精神超越。
這既是俄羅斯文化精神追求的基本價值取向的產物,又是其生動的體現。
「自古以來,俄羅斯文化認為自由自在和無拘無束對於人來說是一種美學和倫理的財富。」俄羅斯藝術崇尚的內在自由,就是隨心所欲無拘無束自覺的自由自在。這是產生於俄羅斯無邊無際的遼闊空間並與之相結合的自由,也是基督教式地追求信仰的大膽無限的自由。俄羅斯藝術對內在自由的崇尚較為典型地表現在抒情歌曲中。利哈喬夫就指出,「什麼是自由意志,在俄羅斯的抒情歌曲中,尤其是有關強盜的抒情歌曲中已經作了很好的界定,這些歌曲並不是強盜們編寫和歌唱的,而是由懷念自由意志的人和較好的農民創作的。在這些強盜歌曲中,農民們夢想無憂無慮的生活和對欺負者的報復。」
如果說,最好在曠野上無拘無束放聲高歌的俄羅斯的拖腔民歌表達的是對心靈自由帶有一絲憂傷的嚮往,那麼,隨著俄羅斯文學藝術在19世紀走向輝煌,衝破一切社會的和文化的束縛而爭取精神的自由,則成為俄羅斯藝術普遍的追求。以列賓、柴可夫斯基、穆索爾斯基為代表的俄羅斯藝術家在竭力掙脫專制和強權的羈絆、尋求民族出路和民族精神的藝術探索中,把通過藝術形式解放自己的心靈和精神作為目標而孜孜以求。分析列賓、蘇裡科夫、列維坦、謝羅夫這些繪畫大師,格林卡、柴可夫斯基、穆索爾斯基、拉赫瑪尼諾夫等音樂大師的藝術創作道路和作品,人們不難感受到俄羅斯藝術蘊含的崇尚內在自由、追求精神超越的內在衝動,並從中體會到俄羅斯文化重精神輕物質的基本價值取向。
第二,民族性和社會性是俄羅斯藝術的靈魂,也是俄羅斯民族文化精神、特性和風貌在俄羅斯藝術中的集中體現。
如果說,通過藝術形式來表現心靈和精神自由是俄羅斯藝術家孜孜以求的目標,那麼這種追求必須以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為基礎和前提,放棄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的藝術不說毫無意義,至少為有良知的俄羅斯藝術家不屑一顧。正是由於對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的堅守,俄羅斯藝術表現出鮮明的民族性和社會性。而一旦民族性和社會性成為俄羅斯藝術之魂,俄羅斯藝術就真正稱雄於世界文化之林。
民族性是俄羅斯文學藝術高揚的美學原則,也是俄羅斯藝術在世界文化之林獨樹一幟的關鍵所在。俄羅斯大文豪屠格涅夫曾說過,離開民族性便沒有藝術。俄羅斯繪畫的一代宗師列賓在一封信中也說:「藝術不可能脫離自己的民族,藝術只有在自己的土壤中,只有在國家最深的內部生長出來,才是最好的藝術。」關於什麼是俄羅斯藝術的民族性,俄羅斯大文豪果戈理曾有精彩的詮釋:「真正的民族性不在於描繪農婦穿的無袖長衫,而在於表現民族精神本身。即使詩人描寫完全生疏的世界,只要他用含有自己的民族要素的眼睛來看它,用整個民族的眼睛來看它,只要詩人這樣感受和說話,那麼,他在這時候也可能是民族的。」儘管果戈理論述的是文學的民族性,但顯然也可詮釋俄羅斯藝術的民族性。
俄羅斯藝術鮮明的民族性一方面突出表現在以俄羅斯民族藝術和民間藝術為藝術之源,不斷繼承和發揚民間藝術傳統,比如格林卡就是在俄羅斯民間音樂滋養下,開創了真正具有民族品格的俄羅斯音樂。另一方面,俄羅斯藝術鮮明的民族性又體現在積極表現民族精神和積極反映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風貌的內在本質,努力展示民族思想感情的表達方式,積極探索民族的出路。在俄羅斯民族音樂之父格林卡那裡,民族性化作了自然而然源源湧出的音樂符號,以使親愛的同胞們能夠覺得自己是在自己的家裡(格林卡語)。用評論家拉羅什的話說,對於格林卡來說,民族性不是偶然披上的外衣,而是他作品的血肉成分。從格林卡起,到以穆索爾斯基和裡姆斯基-柯薩科夫為代表的「強力集團」,再到拉赫瑪尼諾夫、斯特拉文斯基、普羅科菲耶夫、蕭士塔高維奇,一代又一代音樂大師,不僅浸潤於民族音樂傳統和民歌資源而流連忘返,而且醉心於俄羅斯民間音樂的旋律和聲樂配器等音樂形式的自覺運用,更心甘情願地深入俄羅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現實生活,去探索俄羅斯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音樂表達,從而使俄羅斯音樂以輝煌的成就、別具一格的風格稱雄於世界藝術之林。
應該指出的是,俄羅斯藝術不斷張揚的民族性來源於文化傳統薰陶下俄羅斯藝術家的民族意識的發展和愛國主義情懷的傳承。作為文化精英,俄羅斯藝術家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大多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深切的愛國主義情懷。長期生活在國外並在西方國家獲得崇高聲譽的音樂大師拉赫瑪尼諾夫在晚年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說:「我是俄羅斯作曲家,我的祖國無論是在我的精神氣質上,還是在我看問題的觀點上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當希特勒軍隊入侵蘇聯,與蘇聯政權格格不入的拉赫瑪尼諾夫多次舉行義演,並將所得全部捐出以支持與法西斯德國浴血奮戰的祖國和人民。這種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深切的愛國主義情懷不僅在俄羅斯藝術家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淌,而且化為使命意識,促使俄羅斯藝術家自覺地去追求滿足民族需要、表達民族情感和表現展示民族性格的藝術風格,建立藝術的民族學派。可以說,正是衝破西方古典主義藝術奴役的創建民族學派的強烈民族意識,促成了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的崛起和興盛。克拉姆斯柯伊在巡迴展覽畫派崛起時就曾對列賓說過:「我們都長鬍子了,可大家還要讓義大利人牽著手走路,是考慮建立我們自己的俄羅斯畫派、我們民族自己的藝術的時候了。」
俄羅斯藝術高揚民族性大旗,除源自俄羅斯藝術家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之外,還得益於俄羅斯文化悠久的傳統和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資源。它們為藝術家張揚民族性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源泉。此外,俄羅斯藝術張揚民族性更得益於俄羅斯文化受到外來文化衝擊時所具有的強大融合能力和學習創新能力。從彼得大帝旨在使俄羅斯歐化趕上世界發展潮流的改革以來,西方的社會思潮特別是文藝思潮不斷強烈衝擊俄羅斯社會和文化,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等西方文藝思潮和風格一波又一波漫過俄羅斯大地。西方文化與俄羅斯文化激烈的碰撞,把俄羅斯向何處去的問題尖銳地擺在社會面前,也刺激深受俄羅斯傳統文化薰陶的,包括藝術家在內的文化精英民族意識的甦醒和發展。緊張探索民族出路、尋找社會發展方向的大背景大氛圍,促使俄羅斯的藝術家紮根於民族藝術傳統,不斷從民族藝術和民間藝術中吸取養料,同時又不斷學習,吸收西方的藝術成果和經驗,從而創造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風格的俄羅斯藝術。
社會性是俄羅斯藝術發展的又一基本原則和旗幟,也是俄羅斯藝術具有經久不衰的魅力的重要原因。
在俄羅斯文學藝術發展過程中,主張為藝術而藝術的不乏其人,但強調為人生為人民而藝術則始終是主流。從車爾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藝術是生活的教科書、具有高尚而美麗的使命的主張,到杜勃羅留波夫關於藝術的人民性主要在於它的內容滲透人民的精神、表達人民的思想情感的解說,得到了多數人認同。
俄羅斯藝術的社會性主要指深刻的人民性,注重為人生而藝術,為人民為社會而藝術,強調藝術家的社會責任,關注作品的社會功能。因此,與文學一樣,俄羅斯藝術最突出的優點和長處就在於: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對人民大眾特別是被侮辱被欺凌的下層百姓充滿人道主義的博愛胸懷和基督般的悲憫情感,對社會的不平不公和假惡醜持尖銳的批判態度,這些品質也是俄羅斯藝術珍品具有永恆魅力的關鍵所在。
俄羅斯藝術作品的社會功能典型地體現在巡迴展覽畫派的藝術傑作裡。文學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不認識列賓的情況下看了列賓的名作《伏爾加河上的縴夫》,然後在《作家日記》上寫道:「看著這些毫無保護的人們不可能不愛上他們,不能不想到我欠人民的債……這些縴夫往後會出現在我的夢中,十五年後還會在腦際縈繞,要是他們不這樣逼真、淳樸和憨厚,也不會產生這種印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評論反映了巡迴展覽畫派作品巨大的社會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對藝術作品的社會功能的重視是成就俄羅斯藝術走向輝煌的重要因素,但是,現實中這種強調往往有過頭的表現。巡迴展覽畫派的理論家斯塔索夫就認為風景畫不具備教育意義和社會意義而否定它存在的價值。這種對社會教育功能的過分強調往往導致藝術作品審美價值的降低,甚至走向公式化、概念化,蘇聯時期把文學藝術視為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有力工具而片面突出藝術的社會宣傳功能,進而使藝術成為意識形態的附庸,就是極端表現。
第三,對真善美統一的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俄羅斯藝術的藝術指向。
真善美的統一是人類藝術偉大的審美理想和不懈追求,也是俄羅斯藝術發展根本的藝術指向和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俄羅斯藝術從遠古時代起就在嚮往心靈自由的基礎上充滿樂觀向上的生活熱情和對真善美的憧憬,而與扭曲、變態、頹廢的藝術指向格格不入。隨著羅斯基督教化,拜佔庭注重超脫塵世實現精神升華的藝術觀念為古羅斯人全盤接受。古羅斯的聖像畫畫家竭力揭示和表現的就是永恆不變的精神價值。
到19世紀,俄羅斯文學藝術以輝煌的成就徵服世界,傲視全球,重要原因就是俄羅斯的藝術很好地展現了俄羅斯民族對真善美統一的憧憬和追求。從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將拯救世界」的藝術宣言,從格林卡、穆索爾斯基、柴可夫斯基的藝術絕唱,到以列賓、蘇裡科夫為代表的巡迴展覽畫派經典畫作中跳動的俄羅斯精神,正是俄羅斯民族對真善美理想境界孜孜以求的最好解說。就是康定斯基和斯特拉文斯基這些先鋒派藝術家,儘管他們分別在繪畫和音樂領域開了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先河,但在其不斷創新的形式裡追求的仍然是理想的真善美。(本文節選自《探索與解讀:獨具特色的俄羅斯文化探析》)
《探索與解讀:獨具特色的俄羅斯文化探析》
仝慧 著
ISBN:978-7-5166-5134-6
新華出版社 2020年6月
定價:62.00元
原文轉自:新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