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抓科創主動權 我國加快顛覆性技術布局

2020-11-23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鍾源)作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競爭力提升重要「利器」的前沿科學和顛覆性技術正迎來一波政策紅利。《經濟參考報》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我國正加快探索建立顛覆性技術發現資助機制,加強對非共識項目的識別舉薦,支持全新概念的創新研究。把完善國家重大科技計劃的項目形成和組織實施機製作為當前科技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並率先開展改革試點。

「我們國家正在顛覆性技術創新方面主動作為。首先,在重大科研項目中探索建立新機制,遴選行業領軍企業領銜擔綱,發揮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另外,國家正加快探索建立顛覆性技術發現資助機制。」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據他透露,目前國家已在現有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重點專項中開展顛覆性技術項目試點工作,在電子信息和生物技術領域採取定向委託的方式,啟動10個試點項目,目前已完成論證和立項工作。

11月5日在第三屆進博會服務貿易展區拍攝的物流分揀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張豪夫 攝

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表示,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顛覆性技術對於打造新的科技創新體系、形成新的科技創新應用成果,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當前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創新的競爭,誰掌握了科技發展的主動權,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上也會有相當的優勢,而顛覆性技術正是掌握科技發展主動權的關鍵所在。」在盤和林看來,我國科技發展正經歷由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轉變,未來要逐漸習慣無人可學的情況,要提早認識到大力發展顛覆性技術的必要性。

顛覆性技術是指對傳統產業具有顛覆性影響的技術。「以顛覆性技術為核心的創新活動,對科技、產業、社會發展具有另闢蹊徑的顛覆性意義,顛覆性技術的探索、研發、轉化是一項具有前瞻性、戰略性、複雜性的系統工程。」對此,國家科技評估中心主任解敏在上海召開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前沿與顛覆性技術」論壇上表示。他認為,人工智慧、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量子科技正在成為影響二十一世紀的關鍵因素。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感受頗深。他認為,顛覆性技術層出不窮,將從根本上改變技術路徑、產品形態、產業模式,創造出新產品、新需求、新業態、催生新經濟增長點。比如,中國科學院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研究成果,量子通訊得到廣泛應用就能在根本上解決通信的安全問題。量子計算機一旦突破將推動人工智慧、航空航天,藥物設計等多個領域實現飛躍式發展。

由於顛覆性技術的戰略性和複雜性,勢必要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進行統籌規劃。以我國創新前沿上海為例,國家明確要求其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據悉,上海浦東將聚焦關鍵領域發展創新型產業,加快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領域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同長三角地區產業集群加強分工協作,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產品、形成一批中國標準。並積極參與、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開展全球科技協同創新。

事實上,根據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方案的要求,我國已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布局了一批尖端技術。日前我國在鐵基超導材料、中微子震蕩、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幹細胞、量子科學等領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重大成果,處於從量的提升到質的轉變的躍升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此前也正式徵集2021年度管理科學部重大項目立項領域建議。

而在地方層面,中關村管委會早在2018年就發布國內首個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指導意見。針對顛覆性技術周期長、風險大、短期效果不明顯等特點,中關村將採取小額起步、逐步加碼的支持方式,對於在實施過程中取得重大突破、進入成果轉化或產業化階段的項目,可按照政策每年給予最高3000萬元的資金支持,累計支持金額最高1億元。從第二年或第三年起引入科創基金或風險投資參與投資,形成政府與社會資金共同支持機制。

人才是科學研究的關鍵。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GII)顯示,今年我國創新力綜合排名保持在第14名,是唯一一個躋身前30名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但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基礎研究與先發國家仍存在差距。記者獲悉,未來在重大項目新形成機制下,國家將開展多組專家並行評審、同步支持多個團隊的改革實踐,實施「賽馬爭先」。大力支持優秀青年人才「挑大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參研人員中45歲以下的科研人員佔比80%以上。另外,未來的顛覆性技術項目會壓實各方主體責任,著力提升科研項目績效,並建立國家科技計劃綜合績效第三方評估機制,深入推動管理工作從重數量、重過程向重質量、重效能轉變。

「不管是頂層設計也好、人才和基礎研究也好,只要把握好其本質,形成一個具有內在統一性的體系就是好的,而這個本質就是要在思想上放得開、物質上給得足。」對此,盤和林直言。他認為,對應於頂層設計就是要給顛覆性技術創新足夠的發展空間,同時引導各方資金予以支持;對於人才和基礎研究,要尊重科技研發人員的科研訴求,給予其發展的自由度,同時物質上做好保障,不能讓科技創新被高薪高酬挖了「牆角」。(完)

相關焦點

  • 緊抓科創主動權 我國加快顛覆性技術布局
    醞釀重大項目新形成機制 啟動10個試點項目緊抓科創主動權 我國加快顛覆性技術布局作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競爭力提升重要「利器」的前沿科學和顛覆性技術正迎來一波政策紅利。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我國正加快探索建立顛覆性技術發現資助機制,加強對非共識項目的識別舉薦,支持全新概念的創新研究。
  • ...在電子信息和生物技術領域採取定向委託的方式,啟動10個試點...
    【緊抓科創主動權 我國加快顛覆性技術布局】從相關部門獲悉,我國正加快探索建立顛覆性技術發現資助機制,加強對非共識項目的識別舉薦,支持全新概念的創新研究。把完善國家重大科技計劃的項目形成和組織實施機製作為當前科技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並率先開展改革試點。「我們國家正在顛覆性技術創新方面主動作為。
  • 國金證券:以納斯達克為鑑,前瞻科創板之醫藥布局
    要聞 國金證券:以納斯達克為鑑,前瞻科創板之醫藥布局 2019年3月4日 08:41:41 國金證券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國金證券研究所」,作者
  • 【光明日報】顛覆性技術的預測與展望
    首先,研究和發展顛覆性技術將有助於我國擺脫原創性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困境,提升科技創新質量,實現跨越式發展。其次,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契機,發展顛覆性技術將改變我國現有的產業規則,影響我國現有的產業格局,進而形成新的主導產業,為我國科技創新的跨越式發展提供新的物質基礎。
  • 「上海建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系列訪談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院士...
    在主動對接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進程中,大學要發揮自身優勢,儘快搶抓機遇、實現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前沿科技創新研發和關鍵技術的全球影響力,為科創中心建設、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戰略支撐。
  • 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分為三期規劃,一期位於齊魯科創大走廊未來產業...
    加快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建設是濟南市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積極融入國家戰略,推動省會高質量發展,建設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的客觀需要;也是全市打造科創濟南,實施「東強」發展戰略,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重要支撐。
  • 康紹忠院士:農業領域若干顛覆性技術初探
    面對即將到來的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必須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面向農業農村主戰場、面向國家農業科技重大需求,研究提出我國農業領域顛覆性技術的研究方向,搶佔全球農業科技競爭先機,提升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力和產業競爭力。
  • 戰略研究丨機械與運載工程領域顛覆性技術
    美國、俄羅斯等國均成立了專門機構,加緊顛覆性技術的相關研究,我國也應開展顛覆性技術研究,捕獲新興前沿技術機遇。機械與運載工程領域的顛覆性技術戰略研究,涉及技術領域廣泛,涵蓋機械、微機電系統(MEMS)、增材製造、機器人、航空、航天、海洋運輸裝備、汽車、軌道交通、綜合交通等十多個子領域,所涉及的產業幾乎全部為技術密集型、高關聯性的大規模產業,無一例外地成為各國戰略布局的重點。
  • 張江實驗室:打造充滿活力科創「試驗田」—新聞—科學網
    張江實驗室主任王曦介紹,2018年張江實驗室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硬X射線、超強超短雷射、上海光源等光子科學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功能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聚地初步成型,上海光源建成以來獨立開展以及與合作單位共同取得的6項成果入選中科院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成果,光源二期工程正式進入調試出束階段,「羲和雷射」項目完成白玉蘭工程驗收;布局類腦、微電子、生命科學等重大研究方向
  • 濟南:加快建設山東省實驗室,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培育國家實驗室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27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濟南將加快推進建設齊魯科創大走廊、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加快建設山東省實驗室,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培育國家實驗室。
  • 支持基礎研究 促進全鏈條顛覆性技術創新
    從事各類基礎研究的不同機構要定位明確,國家對不同類型的基礎研究要實施差異化穩定支持,形成我國關鍵技術的全方位綜合實力,進而帶動顛覆性技術創新實現突破。在各個關鍵點上實現突破是我國科技發展所必須的。我國科學研究在單一技術指標上實現世界領先已有不少事例,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創造了不少世界紀錄,最近潘建偉院士領導的小組實現了18個光量子比特糾纏的世界最高記錄。然而,作為以實現實用顛覆性技術為目標的量子信息研究,更需要綜合性全鏈條地從基礎研究到精密測量技術多方面的原始創新。
  • 朱民談支持科創:構建統一、綜合、國際化的國家債券市場
    朱民談支持科創:構建統一、綜合、國際化的國家債券市場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周頔 陳月石 2020-12-02 16:34
  • 戰略研究丨支持基礎研究 促進全鏈條顛覆性技術創新
    從事各類基礎研究的不同機構要定位明確,國家對不同類型的基礎研究要實施差異化穩定支持,形成我國關鍵技術的全方位綜合實力,進而帶動顛覆性技術創新實現突破。在各個關鍵點上實現突破是我國科技發展所必須的。我國科學研究在單一技術指標上實現世界領先已有不少事例,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創造了不少世界紀錄,最近潘建偉院士領導的小組實現了18個光量子比特糾纏的世界最高記錄。然而,作為以實現實用顛覆性技術為目標的量子信息研究,更需要綜合性全鏈條地從基礎研究到精密測量技術多方面的原始創新。
  • 深度丨支持基礎研究,促進全鏈條顛覆性技術創新
    編者按: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並且在多個領域創造了各種世界紀錄,但是客觀地講,從科學思想到技術變革,我國自己創造性明顯的技術還不多,尤其是存在關鍵技術的「卡脖子」問題。從事各類基礎研究的不同機構要定位明確,國家對不同類型的基礎研究要實施差異化穩定支持,形成我國關鍵技術的全方位綜合實力,進而帶動顛覆性技術創新實現突破。
  • 王志剛《黨委中心組學習》撰文: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增強國家...
    我們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分析研判重大前沿方向,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強化原始創新能力和持續技術積累,在關鍵領域加快打破亦步亦趨的「路徑依賴」,把握顛覆性創新的技術變軌和產業重構機遇,以「非對稱」的策略加快在前沿領域「換道超車」,以科技創新的主動贏得國家發展的主動。(三)落實新發展理念需要以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全面支撐引領。
  • 袁家軍調研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並召開座談會:加快建設創新策源地...
    16日至17日,省委書記袁家軍調研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並召開座談會就「十四五」創新發展聽取意見。他強調,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新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對科技創新的最新指示,對標國際先進,把握髮展規律,激發創造性張力,集成力量,爭先創優,加快把科創大走廊建成創新策源地,以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打造「重要窗口」鮮明標誌。
  • 應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隨著研發活動日益複雜化、系統化,世界範圍內科研組織方式和空間布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在創新活動日益集聚化的趨勢下,發達國家相繼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全球科創中心,凝聚高端要素,加快創新成果的產業化進程。經過改革開放四十餘年的持續投入和積累,我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研發投入世界第二大國,研發強度明顯高於同等發展水平國家,並超過部分發達國家。
  • 主動務實精準有效學習上海
    當前,我們正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和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力以赴抓發展、惠民生,奮力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上海與廣州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有許多共同的話題,都肩負著服務國家戰略的重任。
  • 合肥打造量子創新技術策源地 產業布局多點開花
    近年來,我市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契機,緊跟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浪潮,圍繞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強化基礎研究,加快推進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積極打造量子創新技術策源地。以科研成果熟化轉化為核心,以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為突破點,以產業聚集發展模式為路徑,打造量子科學、量子產業「雙高地」。
  • 技術轉移碩士:科創+ 金融+ |育科創英才
    項目結合清華大學國際頂尖金融與科創課程設置和師資,由北京市人民政府針對技術轉移人才和項目提供政策支持保障,清華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與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提供辦學支持。項目課程設置層層遞進、豐富實用,包括科創與金融的基礎、進階、實踐、拓展四個層次,以及公司金融理論與實踐、技術轉移流程管理、科技成果轉化實踐、國際貿易與金融爭端等課程。師資方面,將延請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校內外知名教授、政府和監管部門領導、科創類企業創始人、金融機構和科創轉移服務機構行業領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