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基礎研究 促進全鏈條顛覆性技術創新

2020-09-18 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


編者按


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並且在多個領域創造了各種世界紀錄,但是客觀地講,從科學思想到技術變革,我國自己創造性明顯的技術還不多,尤其是存在關鍵技術的「卡脖子」問題。


中國科學院孫昌璞院士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中國工程科學》中撰文指出,要從根本上解決「卡脖子」問題,必須花功夫、費力氣回歸基礎研究。文章認為,基礎研究分四大類型,即面向重大科學目標的基礎研究、國家需求牽引的基礎研究、以人才為本的自由探索型基礎研究和以實際應用為目標的基礎研究。從事各類基礎研究的不同機構要定位明確,國家對不同類型的基礎研究要實施差異化穩定支持,形成我國關鍵技術的全方位綜合實力,進而帶動顛覆性技術創新實現突破。



一、前言


改革開放帶來了過去40年我國經濟、社會和科技方面的巨大進步,但隨著中國從大國到強國的奮力崛起,美國必將全面遏制中國發展。因此,僅僅在點上掙脫「卡脖子」問題不足以完成國家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使命。


在各個關鍵點上實現突破是我國科技發展所必須的。我國科學研究在單一技術指標上實現世界領先已有不少事例,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創造了不少世界紀錄,最近潘建偉院士領導的小組實現了18個光量子比特糾纏的世界最高記錄。然而,作為以實現實用顛覆性技術為目標的量子信息研究,更需要綜合性全鏈條地從基礎研究到精密測量技術多方面的原始創新。毋庸諱言,我國雖然在各個領域創造了各種世界紀錄,但從科學思想到技術變革,我國自己創造性明顯的技術並不多。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卡脖子」問題,必須花功夫、費力氣回歸基礎研究。需要指出的是,不同類型的基礎研究會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上引發技術的突破


二、基礎研究內涵


基礎研究主要的任務是探索自然規律,發現新的效應,它們大多不會直接給出顛覆性的實用技術創新。基礎研究通常以興趣為導向,但也必須兼顧需求導向


基礎研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基礎研究泛指所有能夠引發科學思想創新、促使技術突破的科學實踐活動,而狹義的基礎研究是指那些不直接以應用為目的的純科學探索活動。後者不能、也不要求在短期內解決「卡脖子」問題。純基礎研究主要是與物理、數學等基礎學科相聯繫,是「基礎的基礎」。不同類型的基礎研究實現科學目標和導致技術創新的時間尺度不一樣,因此,在我國國力有限、面臨緊迫需求的情況下,支持的方式和力度也要有所差異。為了有效地推動我國科學技術源頭創新,有必要區分四大類基礎研究,即面向重大科學目標的基礎研究、國家需求牽引的基礎研究、以人才為本的自由探索型基礎研究和以實際應用為目標的基礎研究。對不同類型基礎研究應實施差異化的穩定支持,否則對顛覆性技術進步將會事倍功半。從事各類基礎研究的不同機構要定位明確,不僅要面向科學前沿,而且要有需求牽引的攻堅克難,在應用導向基礎研究過程中,不能「軟柿子」大家捏、「硬骨頭」躲著走,否則就無法形成我國關鍵技術的全方位綜合實力。


三、分類支持基礎研究,促進全鏈條顛覆性技術創新


以下針對不同類型的基礎研究分別探討穩定支持方式。


(一)面向重大科學目標的基礎研究


此類基礎研究以大科學工程和大科學裝置為代表,耗資巨大。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量力而行、重點布局,對沒有明確科學目標的項目政府要斷然拒絕。重大科學目標來自持久堅持原創的科學理論,例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發現了Higgs粒子,起源於50多年前規範理論導致的基本粒子標準模型,這個模型預言了Higgs粒子的能量標度;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觀測到引力波,源自一個世紀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時空理論的明確預言。當然,有的重大科學工程,如雷射慣約核聚變(ICF),實現最後目標是困難的,但其中間過程意義重大,如ICF中的核爆物理模擬過程。


沒有科學目標就闖入了科學工程的無人區,在我國國力有限的情況下,不宜盲目投入。支持此類基礎研究,要建設和運行並重,以往「重建設、輕運行」的支持方式必須改變:運行部分要加強支持,以充分實現大科學的國家目標。此類研究科學目標一旦明確,可以周期較長,實施過程中切不可只是在單一指標上追求「世界紀錄」。


(二)國家需求牽引的基礎研究


此類基礎研究以我國未來的國家實驗室為代表,必須要有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此類研究,需求場景清晰,有明確國家任務使命,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和美國的一些國家實驗室屬於此類。對此,雖然要面向國家使命,但不可以「生產」方式要求和管理相關的基礎研究。要立足長期目標驅動的原始創新,通過軍民融合補充短板,資助模式可以借鑑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對於解決國防和國家安全問題,基礎研究要發揮關鍵技術方向性判定作用,避免技術誤判和西方國家的「戰略忽悠」。此類研究的科學任務必須凝聚,不可發散,具體科研工作不能碎片化,切不可以一個「名詞創新」來包羅萬象(如目前很多以「量子調控、量子模擬、量子計算」名義統包整個學科領域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要有明確的科學含義界定)。


對基礎研究驅動核心關鍵技術的發展政府要有耐心,要革新當前的評價機制,要以分級解決問題為導向,而不只是文章驅動。此類基礎研究必須是以國家需求為牽引,以關鍵科學技術為導向,以實用裝備研發為實現目標


(三)以人才為本的自由探索型基礎研究


此類基礎研究主要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高校支持的基礎研究為代表。它以學科建設和人才儲備為目標,創造環境和氛圍,孕育重大科學突破,需要長期的穩定支持。因此,必須改變當前只基於「數量」的評價模式,否則會影響青年人才凝心聚力、在重大的科學問題上攻堅克難。要創造人才健康成長、不唯名利是圖的環境,克服近年來人才無序流動帶來的巨大損失。目前,要避免人才評價行政化問題,國家、地方和部門不能只追求人才工作「GDP」,而無法實現人才「質」的供給。吸引人才不能只是「政績工程」,要以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為導向。此外,領軍人才「帽子」要有,但不可太多,要減少層級及其附帶利益,希望國家各類人才項目統一口徑,大幅度壓縮各類人才項目的「帽子」工程,形成舉國人才統籌的新局面。否則,年輕一代會在追求一頂又一頂「帽子」的過程中追趕潮流、喪失原創。應當記住,真正的英才是幹出來而不是評出來的,一定要創造「苦幹」加「巧幹」的人才奮鬥環境。當然,其中純基礎的研究成果要落實到原創的科學論文上,可以有「論文論」,但不能唯「論文論」,人才培育過程中可以有「帽子」,但不能唯「帽子論」,這樣才有一個客觀的合情合理的評價標準,激勵原始的科學創新。


(四)以實際應用為目標的基礎研究


此類基礎研究的目標是為了現實應用,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解決「卡脖子」問題。因此,要有市場目標牽引的評價機制,企業投入理應為支持應用導向型基礎研究的主體,要有政策機制解決我國目前企業投入佔比嚴重不足的機制問題


以我國半導體研究為例,過去幾十年我國有大量的投入,但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沒有形成晶片創新技術的基礎鏈條。國家支持的以實際應用為目標的基礎研究要收攏到幾個必不可少的方向上去,以期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效。國家的資金支持要逐步退出以市場需求為目的的基礎研究,要通過政策上的鼓勵甚至通過資金量的約束讓企業自由選擇支持基礎研究項目。對於具體項目的支持,要充分注意技術成熟度,要以科學方法進行技術方向和可實現性的判斷。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市場導向不等於通過貸款融資等手段過早地把研究上沒有結論、明知還不成熟的東西推向市場應用。特別是在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的應用,這個問題尤為重要。此外,媒體宣傳要注意把握分寸,避免誤導民眾走向「技術民粹主義」和「彎道超車」的空想,否則會影響國家戰略技術布局,影響國家安全。


四、結語


以上通過對基礎研究分類,簡單地闡述了國家支持基礎研究方式的差異性,但需要指出的是,四類基礎研究導致的顛覆性技術創新是有所關聯的,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科學工程需求催生了全球資訊網。因此,在決定支持各類基礎研究時,要有寬容度,要體會科研副產品在形成顛覆性技術過程中的意外效應。


註:本文內容呈現形式略有調整,若需可查看原文。


作者介紹



孫昌璞,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主要從事量子物理、數學物理和量子信息理論的研究。提出了q變形玻色子概念,由此構造楊-Baxter方程新型解,給出其微觀解釋,並應用到量子信息存儲。建立了退相干的因子化模型,發現了量子臨界環境的動力學敏感性及其對誘導退相干的增強效應。研究了納米機械冷卻和基於超導量子電路的量子信息處理,提出了固體系統實現量子態傳輸的理論方案。建立了量子絕熱過程的非絕熱修正理論,指出了誘導規範場可觀測效應和它分離手徵分子的方案。


來源:中國工程院院刊

相關焦點

  • 戰略研究丨支持基礎研究 促進全鏈條顛覆性技術創新
    本文選自中國工程院院刊《中國工程科學》2018年第6期作者:張慧琴,平婧,孫昌璞來源:分類支持基礎研究 促進全鏈條顛覆性技術創新文章認為,基礎研究分四大類型,即面向重大科學目標的基礎研究、國家需求牽引的基礎研究、以人才為本的自由探索型基礎研究和以實際應用為目標的基礎研究。從事各類基礎研究的不同機構要定位明確,國家對不同類型的基礎研究要實施差異化穩定支持,形成我國關鍵技術的全方位綜合實力,進而帶動顛覆性技術創新實現突破。
  • 深度丨支持基礎研究,促進全鏈條顛覆性技術創新
    文章認為,基礎研究分四大類型,即面向重大科學目標的基礎研究、國家需求牽引的基礎研究、以人才為本的自由探索型基礎研究和以實際應用為目標的基礎研究。從事各類基礎研究的不同機構要定位明確,國家對不同類型的基礎研究要實施差異化穩定支持,形成我國關鍵技術的全方位綜合實力,進而帶動顛覆性技術創新實現突破。
  • 蘇世偉丨顛覆性太空技術的創新機理與應用邏輯
    當前我國對概念創新的認識還停留在實用層面,更加關注具體的技術創新,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顛覆性概念的認識也沒有到位。概念創新是顛覆性技術的基礎,有助於發現新技術,建立新的太空產業生長點。二戰以後,美國能夠長期引領世界顛覆性太空技術的發展方向,其完備的組織機制功不可沒。
  • 【光明日報】顛覆性技術的預測與展望
    首先,研究和發展顛覆性技術將有助於我國擺脫原創性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困境,提升科技創新質量,實現跨越式發展。其次,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契機,發展顛覆性技術將改變我國現有的產業規則,影響我國現有的產業格局,進而形成新的主導產業,為我國科技創新的跨越式發展提供新的物質基礎。
  • 廣東可打造我國納米科技全鏈條創新體系標杆
    趙宇亮建議,廣東可重點引領、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成我國納米科技「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技術研發、再到產業轉移轉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的標杆,形成納米科技產業集聚區和輻射效應圈。前沿新材料突破或將催生新產業南方日報:前沿新材料如何促進、引領甚至顛覆社會和產業發展?
  • 戰略研究丨機械與運載工程領域顛覆性技術
    美國、俄羅斯等國均成立了專門機構,加緊顛覆性技術的相關研究,我國也應開展顛覆性技術研究,捕獲新興前沿技術機遇。在前期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專家訪談方法,提出了應當引起關注的機械工程、航空航天、海洋運載裝備及軌道交通領域的顛覆性技術。(一)機械工程領域的發展情況1.智能製造技術智能製造是我國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核心技術和主線。我國已經湧現出一些企業積極制定並實施本企業發展智能製造的規劃計劃,智能製造技術將在我國製造業獲得大力發展和廣泛應用。
  • 青島市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4月30日訊(記者 孫秀青 通訊員 趙曉峰)今日,記者從青島市科技局獲悉,青島市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入選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名單。省技術創新中心是山東省科技創新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省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和策源地,承擔著推動重大關鍵核心技術、顛覆性技術、高端跨界融合技術研發與轉化應用,帶動產業邁向高端、搶佔產業技術創新制高點的重要任務。
  • 緊抓科創主動權 我國加快顛覆性技術布局
    醞釀重大項目新形成機制 啟動10個試點項目緊抓科創主動權 我國加快顛覆性技術布局作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競爭力提升重要「利器」的前沿科學和顛覆性技術正迎來一波政策紅利。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我國正加快探索建立顛覆性技術發現資助機制,加強對非共識項目的識別舉薦,支持全新概念的創新研究。
  • 緊抓科創主動權 我國加快顛覆性技術布局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鍾源)作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競爭力提升重要「利器」的前沿科學和顛覆性技術正迎來一波政策紅利。《經濟參考報》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我國正加快探索建立顛覆性技術發現資助機制,加強對非共識項目的識別舉薦,支持全新概念的創新研究。把完善國家重大科技計劃的項目形成和組織實施機製作為當前科技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並率先開展改革試點。
  • 院士:顛覆性技術創新在目前制度下是難以實現的
    院士:顛覆性技術創新在目前制度下是難以實現的!創新的「頂峰」是什麼?正是顛覆性的技術。徐匡迪的報告扣住這一主題開展。他認為,作為一種「改變遊戲規則」的前沿技術,真正的顛覆性技術具有兩個共性:一是基于堅實的科學原理,它不是神話或幻想,而是對科學原理的創新性應用;二是跨學科、跨領域的集成創新,並非設計、材料、工藝領域的「線性創新」。
  • 衛星雷射通信、智能駕駛等入選2020顛覆性創新榜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 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21日電 2020第三屆「創世技」顛覆性創新榜及創新潛力榜21日在北京發布,衛星雷射通信技術、智能駕駛感知計算平臺技術等10個項目入選顛覆性創新榜,另有10個項目入選顛覆性創新潛力榜。同時,顛覆性創新成果(海澱)轉化促進中心也正式揭牌成立。
  • 中科院院士趙宇亮:廣東可打造我國納米科技全鏈條創新體系標杆
    趙宇亮建議,廣東可重點引領、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成我國納米科技「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技術研發、再到產業轉移轉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的標杆,形成納米科技產業集聚區和輻射效應圈。其中,1-3級是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主要由高校、科研院所完成;6-9級是產品和市場,企業是操作的中堅力量。中間環節的4-6級,則是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在基礎研究領域有了長足進步,有些領域甚至走在國際前列。但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論文、專利上,還沒有轉化成真正的技術、產品、生產力。
  •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之源
    隨著研究的開展和技術的普及,一大批國內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非糧轉基因作物誕生,一批新型生物技術公司誕生,帶動了生物技術育種產業和轉基因科學研究的蓬勃發展,對我國非糧農作物豐產穩產起到了引領和支撐作用。同時,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對基因的基礎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新基因的發現及其功能和調控機理、轉基因安全理論等又對相關的基礎研究不斷提出了新的課題,從而促進人類對生命本質的認識不斷向縱深發展。
  • 什麼是顛覆性技術
    真正顛覆性技術不但是對科學原理的創新性應用,而是跨學科,跨領域的集成創新。顛覆性技術經典案例。埃隆-馬斯克,提出許多創新點子和想法,乍聽起來,在行業內都是有悖主流或常理想法。他提出回收一級火箭,「製造出比別人更便宜的火箭,還可多次使用」的想法,而取得成功。就是Space X項目。SpaceX火箭的可重複使用還是一個很新的概念;公司將這一創新引入了航空航天行業。
  • 康紹忠院士:農業領域若干顛覆性技術初探
    面對即將到來的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必須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面向農業農村主戰場、面向國家農業科技重大需求,研究提出我國農業領域顛覆性技術的研究方向,搶佔全球農業科技競爭先機,提升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力和產業競爭力。
  •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給科技創新注入「強心劑」
    為此,需進一步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導社會各界對基礎研究的投入與布局,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探索多元化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完善鼓勵研發投入的政策體系,提升科技經費投入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完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 加大全社會科技投入勢在必行 加大全社會科技經費投入是促進技術進步、實現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 ...隱身衣」 發明者、全國人大代表劉若鵬: 每一次顛覆性創新都...
    劉若鵬現在還有一項重點工作,就是發展商用空間技術及服務的產業化平臺,其中包含「雲端」號、「旅行者」號、載人版「旅行者」號、個人飛行噴射包等空間技術創新產品。「我們的目的是要打造一個全球性顛覆性技術聯盟,引導一場新型空間服務的革命。」劉若鵬如是說。此外, 從特區到特區,劉若鵬的光啟研究所還完成了新一輪的布局。
  • 從「模仿式」進步到「顛覆性」創新—新聞—科學網
    歸根結底,一句話,突破口在顛覆性創新! 三、顛覆性創新的潮頭已經暗流湧動 回顧世界科技革命的歷史,往往是經過長期的科學積累之後,一些離經叛道的學術思想,一批離奇古怪的科學發現,一堆難以置信的技術發明在緩慢發展中突然浮出水面,成為科技革命的「先頭部隊」。
  • 技經觀察 | 歐洲航空擬以綠色顛覆性技術 引領未來航空產業變革
    為研製顛覆性超高效中短程飛機,歐盟將重點解決高效機身、超高效推進系統開發與集成、綠色飛行運行系統、綠色可持續生命周期技術四項關鍵技術。在高效機身研製方面,歐盟將對新材料、系統架構和設計概念開展評估,將以X-Plane項目作為基礎,推進高性能機翼的技術研發,並開展地面演示驗證。
  • 解讀院士「中國顛覆性技術是被專家「投」沒的」
    「中國顛覆性技術是被專家院士這句話,實際意思是:「顛覆性技術,這種創新在目前的行政審批和評審制度下,是難以實現的」。這句話可能有人不願意聽,但卻道出問題的實質,真正顛覆性技術不但是對科學原理的創新性應用,而是跨學科,跨領域的集成創新。他列舉顛覆性技術經典案例。埃隆-馬斯克,提出許多創新點子和想法,乍聽起來,在行業內都是有悖主流或常理想法。他提出回收一級火箭,「製造出比別人更便宜的火箭,還可多次使用」的想法,而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