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衣」 發明者、全國人大代表劉若鵬: 每一次顛覆性創新都...

2020-11-22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想玲 北京攝影報導

國字臉、 微胖,站在人堆裡,劉若鵬不是特別出挑的那種。 說話時聲音洪亮,思緒湧動。不說話時,沉靜內斂,周身所散發,更多是理工男踏實和穩重。

生於1983年的他,有著金光閃閃的履歷。25歲率領團隊成功研製出「隱身衣」,這一成果論文發表在權威雜誌《科學》上,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

27歲獲杜克大學博 士學位,回國創建光啟科學,團隊推出的載人版「旅行者」號、個人飛行噴射包等空間技術創新產品……正在商業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左手超材料,右手飛天夢,對於從0到1源頭創新的極致追求,讓劉若鵬以「成為一個技術創新者」自居,因此,也被很多人認為是埃隆·馬斯克在中國的追隨者。

今年全國兩會,是劉若鵬第一次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履職。3月12日晚間,封面新聞記者與這位全國兩會新面孔面對面。

哈利波特的「隱身衣」

英國女作家J·K·羅琳在《哈利·波特》中描繪的隱身鬥篷,曾經一度成為全世界 孩子們的終極夢想。 這樣的成果,在劉若鵬手裡成真了。

2009年,25歲的劉若鵬率領團隊成功研發出隱身衣。 這種隱身衣,指定的電磁波頻段內,使電磁波轉向,繞過被超材料覆蓋的物體,造成「隱身」的效果。這一成果在《科學》雜誌刊登,引起世界轟動。

出生於陝西的劉若鵬,在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浪潮席捲大江南北時,跟隨父母到了祖國開放的前沿深圳,是一個典型的深二代。「隱身衣」研發成功之後,緊接著26歲生日剛過,劉若鵬在深圳創辦了研發「超材料」的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以下簡稱「光啟研究院」),包括劉若鵬在內的5個院領導帶領兩名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8歲。光啟的名稱來自於明代科學家徐光啟,是約400年前中國著名的東西方文化和科技交流的大家,翻譯了《幾何原本》,把西方的科技引入到中國並進行融合。「我們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能為中華民族科技復興作出我們的努力。」劉若鵬說。

隨後,光啟呈光速般的發展態勢,完成從0到1、到工程化、產品化,再向其他垂直行業進行發展的創新發展規律,開創了工業級超材料的全鏈條全過程體系。

「很多人可能有誤解,超材料不是有超能力的材料,而是不同於從傳統意義上的材料。」劉若鵬說,它是通過超級計算機特殊模型複雜的設計和微納米的加工,形成的人造物質。對於尖端裝備,希望它是眼睛明亮的哈利波特,能夠隱身又有探測能力。對於可穿戴設備,它是智慧的,同時又是個小空調,用戶使用很舒服。

超材料從實驗室走出來需要一定過程。 對於超材料的應用,他表示,目前在國內多個領域已經有實現。首先是國防科工裝備上,航空航天領域和艦船領域有很多應用。在無人機尤其是大型無人機上,在汽車工業,城市設施,智能可穿戴裝備設備的應用也在不斷延伸。」

從特區到特區

左手超材料,右手飛天夢。劉若鵬現在還有一項重點工作,就是發展商用空間技術及服務的產業化平臺,其中包含「雲端」號、「旅行者」號、載人版「旅行者」號、個人飛行噴射包等空間技術創新產品。「我們的目的是要打造一個全球性顛覆性技術聯盟,引導一場新型空間服務的革命。」劉若鵬如是說。

此外, 從特區到特區,劉若鵬的光啟研究所還完成了新一輪的布局。2017年9月份,雄安光啟軍民融合創新中心正式成立,光啟超材料前沿技術研究院和光啟新型發動機先進技術研究院擬在雄安新區規劃成立。

為什麼會選雄安新區?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劉若鵬表示,雄安新區是國家新時代的特區,如果想要在體制機制,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上取得新的突破,必須要走出去。

「我們也是被這樣的一個特區精神所吸引。」劉若鵬說,回國的時去的深圳特區,後來有了雄安,我們也去了特區。「從一個特區到另外一個特區,特區敢為人先精神,正好和企業發展不謀而合。」

至於雄安研究院的方向,劉若鵬表示,和深圳是有明顯的區別。一方面比較強化深度的軍民融合,尤其是在體制機制上面尋找一些創新的突破,另外一個就是轉子航空發動機。劉若鵬表示,這種新型的轉子航空發動機,是適用於新型航空器和無人航空器,類似於「心臟」的產品。目前國內還比較稀缺。他透露,目前技術上已經沒有問題。今年將在雄安新區以及雄安周邊,開建新型發動機生產和製造的技術平臺,同時推動發動機進一步的升級。

不能止步新「四大發明」

作為科技領域的代表,這次全國兩會,如何推動顛覆性創新和源頭創新也是他關注的焦點。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劉若鵬的匯報主題就是軍民融合推動源頭科技創新發展。

「新型研發機構對於發展顛覆性技術是重大的機制創新實踐。」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劉若鵬表示,在廣東尤其是深圳發展探索建立這類新型研發機構,有效解決了科技、產業兩張皮的問題,讓源頭科技創新在組織技術研究的過程中,始終奔向最終的價值。

他建議,把這類創新組織納入到國家隊,形成一支國有新興的拳頭科技產業力量。此外,他認為,軍民融合創新發展是新時代富國強軍的重大戰略舉措,而把尖端軍用技術轉化為更多垂直行業的新技術新應用是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應有之義。 對有條件有意願的創新企業,加強與產業鏈中相關國有企業進行雙向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根據技術創新的新特點,重組整合產業鏈條與分工,打破軍民融合創新發展的』隱形彈簧門』,發揮顛覆性創新技術激活革命性生產力的巨大潛力。

「我們已經開始走上了創新型國家的發展道路,我們不能止步在新『四大發明』,一定程度上我們在此前的幾次工業革命、科技革命中不是錯過了,就是在跟跑,而我們現在在很多領域正在引領世界的進步。」劉若鵬暢想科技創新的未來,「科技創新將帶來的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巨變正在到來,而身處其中的我們不一定能馬上感受得到,但我們一定要趟出這條新路來。」

對話劉若鵬

從0到1再到100

每一次顛覆性創新都很難

封面新聞:您一直在提顛覆性創新或者源頭創新,這個是非常難的。

劉若鵬:對,非常難。這需要從教育、基礎研究到技術創新,到共建工業體系,技術垂直行業,工業新的商業模式,構建產業鏈上下遊,從而帶來整個行業的變革,這是一個極為漫長,而且是由全社會很多不同角色的資源都要同時融入和參與這個市場。所以顛覆式創新,絕不是某一個企業一個人能夠實現的,這個是屬於各個不同領域的人,大家全部都要集中力量合在一起,共同做出的偉大創舉,因為顛覆式創新往往意味著就是工業革命。他的周期相對而言也比較長,一般來講我們現在比較常看到的這些領域來看,在50年、半個世紀左右。

封面新聞:您發明的隱身衣花了多長時間?

劉若鵬:我們大概是15年的時候,這是因為我們搶了30年的時間。

封面新聞:縮短這30年靠的是什麼?

劉若鵬:靠好多,最主要靠的是機制創新。

封面新聞:您一直在提0到1的源頭性的創新,顛覆性的創新。您也經常提到,從1到100的創新,如何理解?

封面新聞:剛剛做完1,總不能站著不動,接下來技術的工程化產品化,實現從1到100。0到1非常難,1到100的這個過程當中也有很多要突破的。比如說我們現在在國防軍工、尖端裝備,這個0到1確實已經算是做了,接下來就是持續規模、應用等等。如果把現有的應用和技術進一步輻射到其他的領域,比如基礎設施的建設,汽車工業,可穿戴設備,這裡面還有好多創新。

封面新聞:從1到100的過程當中,也是有很多創新的點。

劉若鵬:對,你在同垂直行業領域裡面,主要考驗的就是持續性的技術改進,經營,管理,也就是企業經營尤其是科技企業經營這一套。像原創的東西,一般都有很強的行業輻射能力,我們肯定還會輻射到其他的垂直行業,我們輻射到其他的垂直行業的時候,實際上還要再做半次的0到1,我不敢說一次的0到1,但是至少要做半次的0到1,但其實做0到1是非常難的事兒。

不是馬斯克的追隨者

想成為偉大的創新者

封面新聞:您身上有很多標籤,很多人認為您是馬斯克在中國的追隨者。您自己怎麼看?

劉若鵬:其實從大家推動新興生產力發展的角度來講,大家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都是同一類型的。無論是早期的英特爾也好,波音也好,都是從無到有,從0到1。從這個角度來講,大家肯定是有非常相似的理念,倒不是說誰一定要學誰。我們整個生產力、科技、社會的發展,其實都有很多這種非常偉大的創新者,他們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做了很多的努力,堪稱為偉大。作為科技工作者,未來我也能成為跟他們一樣的天上的一顆星星,這是最高的人生追求,就是希望自己的人生也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體驗過程,而且是為整個族群能夠做一些真正有推動力的事情。具體所做的內容來講,我也涉及到臨界空間,涉及到一些航空,還有一些尖端裝備,但是我做的東西跟馬斯克做的東西是不一樣的,這是不同的東西。

封面新聞:但是牽引你們往前走的理念,關於創新的追求應該是一致的?

劉若鵬:我認為是有一撮人就是這個理念,其實蠻樸素的,就是為族群做一些事情,如果看一下我們的創新綱領,就說得很清楚,說我們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

跳出行業專業看問題

「履職讓我構建了更全面的思維模型」

封面新聞:第一次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履職,現在會期過半,談談感受吧。

劉若鵬:感受很不一樣。

封面新聞:怎麼不一樣?

劉若鵬來的時候我也有一些心理準備,因為畢竟我們有這麼多年的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實際上也有很多的經驗教訓,在觀察整個行業的發展以及企業發展上,可以去結合實踐提一些比較好的建議,畢竟我們是在戰場上打仗的,超材料我幹了15年,從0到1,把1閉環掉,所以還是有非常多的體驗度。我們的政策哪一些是需要去加強的,哪一些經驗是需要推廣的。來了以後,參加了很多討論,也會讓我去換一個視角看很多事情。跳出專業行業的視角,從區域發展,國家的發展體系性等更宏觀的視角審視很多問題,其實還是有蠻大的收穫,會讓我們去構建一個更加全面的一個思維模型。

相關焦點

  • 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隱身衣下的創新與夢想
    隱身衣、「鋼鐵俠」飛行器、空間技術平臺「雲端」號、光子……這些在科幻小說裡常見的詞彙,現實中都與一個歸國留學創業人員聯繫起來——劉若鵬(上圖,新華社發),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   2009年,美國杜克大學以劉若鵬為核心的「光啟」團隊「隱身衣」的設計與製備成果刊登在美國《科學》雜誌上。
  • 設計隱身衣的80後「夢想家」
    可當他滔滔不絕地講起「哈利波特的隱身衣」,能夠接收衛星信號的年畫,變成一束光的信用卡時……你會發現,他似乎整天都生活在科幻小說裡。    「我不是個想當超人的人,但我希望把所有人都變成超人。」這個剛剛榮獲第十八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80後「夢想家」說。
  • 80後劉若鵬:製造中國的科技「隱身衣」
    本報記者田福良攝     劉若鵬:廣東省人大代表、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他是一名海外學成歸來的科學家,高層領導勉勵他成為「新時期的錢學森」。他是一名80後,一個富有激情的大男孩,談到激動處,他揮舞手臂,「在這個領域,誰敢說我們年輕?」他的企業是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深圳考察的第一家企業。
  • 中國小夥研製出隱身衣,世界各國為之眼紅,美國更是嫉妒的發狂
    中國小夥研製出隱身衣,世界各國為之眼紅,美國更是嫉妒的發狂 能夠擁有一件可以隱身的衣服,是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因為在別人看不見我們的情況下,可以做到很多事情,但這些隱身衣顯然不可能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可中國卻有一位小夥研製出了一件隱身衣,世界各國為之眼紅,美國更是嫉妒的發狂
  • 美國又失一員「大將」,中國天才研製出隱身衣回國,隱身不再是夢
    引言隱身這是只有在我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才會出現的技能,相信大家對隱身也有著不一般的情結,隱身是每個人都幻想過的夢想,我們國家有一個天才,就讓大家隱身的夢想成真,中國有一個天才在去美國深造後,研製出隱身衣,但是就在他回國時卻受到百般阻撓,但是在我們國家的幫助下
  • 從隱身衣實驗到超材料「超人」
    發表「隱身衣」論文引轟動七年時間,從白手起家,到擁有三家上市平臺,在不少人看來,劉若鵬的「路子」有點「野」,完全無法模仿。劉若鵬的求學之路可謂一馬平川,他從深圳中學畢業後考入浙江大學。進入大學後,他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競爭激烈的混合班。所謂混合班,就是學校尖子生的集合。這並不是一個穩定建制的班,一旦某一次考試成績落後,就會被「末位淘汰」出局。
  • 【向祖國報到】科技人才劉若鵬學成回國 曾成功研製「隱形衣」
    央廣網北京6月1日消息(央廣記者 潘毅)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科技人才劉若鵬學成回國,他曾成功研製「隱形衣」,可以引導微波「轉向」,防止物體被發現。16-6-01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從事著最新學科「超材料」研究的年輕人劉若鵬,在他二十多歲、在美國讀博時就曾利用超材料研製了「隱身衣」,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引起廣泛關注。
  • 中國小夥子研製出隱身衣,成果引起轟動,歸國時被他國百般阻撓
    2020-11-29 17:03:21 來源: 社會de記憶 舉報   在許多神話故事中都曾經出現過這樣的人物形象
  • 浙大隱身衣引驚嘆 揭秘其隱身原理【組圖】
    浙大隱身衣引驚嘆 揭秘其隱身原理【組圖】 浙大隱身衣引美專家驚嘆揭秘隱身衣的「隱身術」  由中美聯合研製的「隱身衣」並不像皮皮魯與魯西西里面的隱身藥水一樣,喝了就可以讓人便透明。這種隱身衣就如同一條浴巾,由數以千計的類似人造玻璃纖維的「超材料」組成,這些材料可以「抓住」微波並改變其方向。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劉若鵬:當民企進軍國防軍工
    他是光啟集團創始人、總裁劉若鵬,採訪發生在2018年11月7日下午,他剛剛在上海參加完團隊技術研討會的劉若鵬來不及喘息,便馬不停蹄地趕到第十二屆珠海航展。他稱,希望每個駐足展臺的人,都能從這裡看到中國國防的實力與民間科研力量的活力,看到中國最新一代武器隱身解決方案和產品。
  • 龍生股份正式更名光啟技術 光啟超材料「隱身衣」注入上市公司
    (原標題:龍生股份正式更名光啟技術 光啟超材料「隱身衣」注入上市公司)
  • 年終特刊·新青年|劉若鵬:用超材料改變世界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沈怡然僅用7年時間,光啟的團隊從五位海歸科學家,成長為從事超材料技術裝備、創新型航空器及人工智慧的尖端技術集團。在創始人劉若鵬的帶領下,光啟將超材料技術率先應用在了中國最重要、最先進的裝備上,同時,劉若鵬組建了橫跨港股、A股、澳洲三地資本市場的「光啟系」。
  • 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創新路上 追夢不止
    看起來普通的劉若鵬,卻有著不普通的經歷:就讀杜克大學期間,他攻關「超材料」領域,率領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隱形衣」,通過引導微波「轉向」,防止物體被發現,2009年發表後,引起學術界、公眾媒體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科學家實現了隱身衣。」另一世界頂級期刊《自然》如是報導。他甚至收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就職邀請。 就在科研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卻選擇回國。
  • 光啟劉若鵬:底層創新將重構科技產業鏈
    本屆大會延續 「 創新引領未來 」 主題 ,在「新格局下的產業鏈創新鏈重塑」的論壇上,光啟集團董事長劉若鵬指出,在新的形勢下,科技領域正在發生一個重大轉變,中國在國際產業鏈分工裡面,越來越多的承擔了跟以前不一樣的角色——從原來的集成、組裝,到現在尤為重視從源頭創新構建起來的科技產業鏈。
  • 深圳5海歸回國創新科技 5年內發明近3000件專利
    5年過去,光啟已從一支海歸創新團隊發展成一個全球性的顛覆式創新高科技企業集團,各種科技成果引人矚目,其臨近空間飛行器「旅行者」號、高空平臺「雲端號」成功試飛,讓人變身「鋼鐵俠」的馬丁飛行噴射包已接受預訂,一個顛覆式空間服務全產品鏈和全球顛覆性空間技術聯盟初步成形。
  • 負折射讓隱身不再是科幻 隱身衣可3D列印
    負折射讓隱身不再是科幻  想像一根稻草插在一杯水裡,在正常折射率條件下,你觀察到的水下面的稻草會彎曲,如果這杯水具有負折射的特性,你看到的稻草就會消失不見,這一原理是製作隱身衣的基礎。辛皓說:「理論上說,能夠認為設計任何折射率的材料,當人穿上能夠彎曲他們周圍光的衣服後,身體的一部分自然就隱形了。」
  • 微信大爺穿隱身衣隱身,量子隱身衣,究竟是謠言還是確有其事?
    導讀:微信大爺穿隱身衣隱身,量子隱身衣,究竟是謠言還是確有其事?前不久,微信上傳出一段視頻,一位老人拿著一塊自稱有隱身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老人身體時,老人確實消失了。各種各樣的傳言都出來了,比如這是國產的量子隱身衣,以及這是浙大的老師發明的等等。但不久記者就出來澄清了,這並不是真的,而是後期加工做出來的。類似的技術在電影電視上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之前類似的視頻也在網上流傳了許多。那麼量子隱身衣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呢?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加拿大發明出來的量子隱形偽裝面料。
  • 穿透式監管刺破地方債「隱身衣」
    其中,財政部駐湖南專員辦創新採取越過舉債中間環節從終端入手的穿透式監管,治理防範效果良好,值得推廣借鑑。專家建議在監管協同、信息共享、成本控制等方面持續發力,充分發揮穿透式監管防範化解地方重大金融風險的威力。  「隱身借錢術」  挖空心思「升級」舉債  去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後,全國各地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日趨完善,監管問責持續保持高壓態勢。
  • 「量子隱身衣」面世? 浙大否認研發稱技術上不可行
    「隱身」技術專家、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馬雲貴向記者確認,浙大沒有開發過國產「量子隱身衣」,更沒有拍攝視頻進行發布,甚至「量子隱身衣」本身也是個偽概念。其表示,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還無法生產網傳視頻中的「隱身衣」。在看完視頻後,馬雲貴也表示,比較傾向於「後期合成」這一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