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啟劉若鵬:底層創新將重構科技產業鏈

2021-01-14 網易新聞

12月23日,2020崇禮論壇在 太舞滑雪小鎮舉行。本屆大會延續 「 創新引領未來 」 主題 ,在「新格局下的產業鏈創新鏈重塑」的論壇上,光啟集團董事長劉若鵬指出,在新的形勢下,科技領域正在發生一個重大轉變,中國在國際產業鏈分工裡面,越來越多的承擔了跟以前不一樣的角色——從原來的集成、組裝,到現在尤為重視從源頭創新構建起來的科技產業鏈。

對於近期美國將光啟列入 「 實體清單 」 一事,劉若鵬現場表態,由於光啟一直從事關於超材料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到產業化應用,全部環節均是自主研發創新,所以不受美國制裁影響。 「 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美國對我國的科技封鎖已經延伸到了剛剛從實驗室走出來,並在專業領域進行規模化應用的新興領域。 」

光啟集團董事長劉若鵬

今年5月以來,中央多次強調,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在近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更是明確將 「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 排在明年八項重點任務之首,要在未來十年裡,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為破解 「 卡脖子 」 問題夯實根基。

從當前我國科技產業結構來看,上下遊產業之間很明顯存在技術斷層甚至空白,尤其是在部分核心科技領域,許多企業因技術瓶頸問題或者關鍵零部件的缺失,極為依賴歐美等技術大國。

尤其是在美國對我國科技封鎖之後,這一短板越發凸顯。

近年,美國不斷對我國高科技產業進行持續的打壓與制裁,還炮製出所謂的「實體清單」。截至目前,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的「實體清單」已涵蓋超過275家中國企業及關聯公司,包括華為及其150家關聯機構、中興通訊、海康威視、科大訊飛、曠視科技等,或多或少都受到該制裁的影響。

不久前,美商務部再次發布「實體清單」,不僅將大疆創新等高科技企業列入其中,還包含了深圳光啟、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研究機構和高校,將「封鎖區域」進一步向科技基礎研究領域擴張。

作為深圳首批新型 科研 創新機構,光啟十年來一直 深耕 於超材料領域,並成功的將 超材料由 基礎學科轉化為產業應用,有效擺脫了被美 「 卡脖子 」 的危機。

據悉,目前光啟已經累計獲得超材料授權專利 3411 件,全球超材料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並得到了中、美、德、英、法等多國法律認可和保護。

劉若鵬介紹說, 超材料實際上是通過人造微納結構進行有序的排列,創造出來的人工合成物質,在新型物理器件、天線系統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也是融合了超級計算、集成電路製造、微納加工、功能材料、裝備結構、增材製造、電磁場與電磁波、微波射頻等眾多領域的重大課題,是一個典型的交叉技術領域。「超材料這個學科是屬於非常重要的新興科學,也被美國《科學》雜誌、《今日材料》連續多年評為過去十年、甚者五十年材料領域或者是整個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光啟率先將超材料由基礎研究成功轉化至產業應用,創建了集研究、設計、測試、批產於一體的產業體系,每個環節完全實現自主創新,並將超材料應用在先進飛機、大型無人機、海洋航空裝備、電子通信系統、單兵AI裝備等多個尖端裝備領域,成為了我國新一代尖端裝備最重要的主流技術,甚至帶來顛覆性的影響。

劉若鵬認為,從 2017 年以來,超材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正上演著這個領域的 「 摩爾定律 」 。 「 從前期大家都覺得沒有辦法從實驗室走出來的理論性科學,發展到今天,正如早期的半導體領域,超材料技術快速經歷著迭代 , 包括它的頻譜、角域以及各方面 性能上 都是數量級的變化。 」

也正是由於光啟在超材料領域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以及在各工藝和生產環節的自主創新,才能無懼美國的制裁。 「 只有堅持從底層科學研究的突破,才能去構建新興技術和新興的產業鏈體系,它的影響力是會遠超過我們在半截技術上進行創新的影響力。 」 劉若鵬 如是 說道。

(原標題:光啟劉若鵬:底層創新將重構科技產業鏈)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隱身衣下的創新與夢想
    人們沒想到的是,2010年光啟研究院在深圳正式掛牌,「光啟」團隊5位核心成員全部回國創業,他們要在祖國的藍天下揮灑自己的才智與夢想,那一年劉若鵬才27歲。   彎曲光、改變波的人   劉若鵬貌不驚人、衣著普通,但一交談,就會發現他的沉穩、嚴謹。
  • 記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博士
    徐光啟作為中西文化科技交流的先驅者,其主張經世致用、崇尚實學的思想,對劉若鵬有很大的啟示。 劉若鵬是懷著夢想回到國內的。什麼夢想?就是用科技創新來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在劉若鵬的名片上,印著一句袒露「光啟人」心跡的話:「光啟,改變世界的創新。」 「我們是為實現這個美好夢想回來的,而不是為了賺多少錢回來的。這是我們要回國的唯一原因。」劉若鵬反覆強調。
  • 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創新路上 追夢不止
    「夢想著中華科技的復興,夢想著探索未知的領域,夢想著改變人類的未來,這是我今天坐在這裡的唯一理由。」談起4年前的那次選擇,劉若鵬感慨道,「如果我們帶著成果回國,那麼中國在這個高精尖領域,不但不輸於發達國家,還具有先發優勢。」 打定主意,他說服團隊裡另外4名主要成員一起回到深圳。在他們看來,原始創新最重要的是人,只要團隊在一起,即使離開美國的先進設備和科研環境,回到中國一樣能夠做出成果。赫赫有名的光啟研究院從此誕生。「取名自明代科學家徐光啟,矢志『為中華科技復興而奮鬥』。」
  • 專訪光啟集團劉若鵬:講述雄安首家軍民融合創新平臺的成立歷程
    成立歷程方面,劉若鵬表示,光啟與雄安新區管委會在籤約前已經接觸了四五個月的時間,光啟集團、光啟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與雄安新區成立了專項工作組。在此期間,專項工作組主要做兩件事:一方面是雄安光啟軍民融合創新中心的選址;另一方面是研究如何運用軍民融合,牽引尖端技術創新發展,形成技術變革、形成生產力的創新體系。
  • ...隱身衣」 發明者、全國人大代表劉若鵬: 每一次顛覆性創新都...
    光啟的名稱來自於明代科學家徐光啟,是約400年前中國著名的東西方文化和科技交流的大家,翻譯了《幾何原本》,把西方的科技引入到中國並進行融合。「我們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能為中華民族科技復興作出我們的努力。」劉若鵬說。隨後,光啟呈光速般的發展態勢,完成從0到1、到工程化、產品化,再向其他垂直行業進行發展的創新發展規律,開創了工業級超材料的全鏈條全過程體系。
  • 【向祖國報到】科技人才劉若鵬學成回國 曾成功研製「隱形衣」
    央廣網北京6月1日消息(央廣記者 潘毅)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科技人才劉若鵬學成回國,他曾成功研製「隱形衣」,可以引導微波「轉向」,防止物體被發現。16-6-01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從事著最新學科「超材料」研究的年輕人劉若鵬,在他二十多歲、在美國讀博時就曾利用超材料研製了「隱身衣」,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引起廣泛關注。
  • 80後劉若鵬:製造中國的科技「隱身衣」
    本報記者田福良攝     劉若鵬:廣東省人大代表、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他是一名海外學成歸來的科學家,高層領導勉勵他成為「新時期的錢學森」。他是一名80後,一個富有激情的大男孩,談到激動處,他揮舞手臂,「在這個領域,誰敢說我們年輕?」他的企業是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深圳考察的第一家企業。
  • 光啟持續發力超材料領域 推動尖端科技向民用市場的普及應用
    2009年,劉若鵬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頂級科學雜誌《Science》發表了關於「隱身衣」(或稱超材料)的論文,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不小的轟動。次年,劉若鵬博士畢業後回國創業,從零開始,從最簡陋的實驗室起步,8年時間內,將一個看似不可能具備任何應用和產業化基礎的超材料理論實現了產業化,並開始形成一個新的產業鏈,讓中國在超材料領域的技術領先世界。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劉若鵬:當民企進軍國防軍工
    劉若鵬的同學、光啟聯合創始人之一趙治亞說,劉若鵬在美國學習勤奮刻苦,有很多創新思想,並且行動力極強,能將這些創新思想付諸實現,我們與他共事多年,也願意跟他回到中國創新創業。為將超材料技術產業化,他們在長三角、珠三角尋找多個城市落戶,最終來到了深圳。
  • 光啟技術12億擔保未信披 實控人劉若鵬等遭通報批評
    來源:中國經濟網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3日訊 深圳證券交易所於近日公布的《關於對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給予通報批評處分的決定》顯示,經查明,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啟技術」,002625.SZ)及相關當事人存在以下違規行為: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光啟技術以定期存單形式為控股股東關聯方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光啟合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擔保
  • 深圳5海歸回國創新科技 5年內發明近3000件專利
    5年過去,光啟已從一支海歸創新團隊發展成一個全球性的顛覆式創新高科技企業集團,各種科技成果引人矚目,其臨近空間飛行器「旅行者」號、高空平臺「雲端號」成功試飛,讓人變身「鋼鐵俠」的馬丁飛行噴射包已接受預訂,一個顛覆式空間服務全產品鏈和全球顛覆性空間技術聯盟初步成形。
  • 打造超材料從"0到1"的產業化體系 光啟技術依然任重道遠
    2009年,年僅25歲、還在美國杜克大學讀博士的劉若鵬,率領團隊用超材料技術成功研製出了"可隱身"的實驗室作品,並以第一作者在美國《科學》雜誌刊載論文後引起科學界轟動。隨後,劉若鵬博士卻和他的團隊成員輾轉回到中國, 於2010年7月在深圳成立"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主攻超材料的設計與研發。
  • 無視重點監控,牛股光啟技術開盤漲停!劉若鵬到底是騙子還是中國版...
    網名「安天下」在股吧中稱:因為長沙有國防科技大學,你懂的。事實上,不僅遊資搶籌光啟,機構也開始主動配置光啟技術。互動易平臺上,7月初,董秘在回答主力持倉情況時表示,「公司已經獲得超過20家證券投資基金、信託產品、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以及QFII等專業機構投資者的配置。」
  • 打造全球超材料龍頭企業 科技創新促深圳企業加速「蝶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之後離京視察「第一站」來到廣東、深圳,在視察光啟和騰訊等企業時,鼓勵企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加快創新發展。 近年來,按照總書記的指示精神,不僅光啟和騰訊實現了新的跨越式發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圳,科技創新型企業超過3萬家,不斷發展壯大,實現了創新發展的「蝶變」。
  • 超材料背後:光啟的空間開發是現實還是噱頭?
    劉若鵬向網易科技表示,光啟的主要業務為「超材料、智能光子以及商用空間技術和設備」,均為前沿領域的硬科技。近日,光啟在深圳召開了發布會,創始人劉若鵬大力闡述其深度空間理論。馬丁飛行包、雲端號飛行器、旅行者號氦氣球...劉若鵬向網易科技介紹稱,光啟未來要做空間的深度開發,用「空間+」來連接地面上的各種需求。
  • 一直講故事的光啟科學:是資本市場的玩家,還是下一個深圳驕傲?
    與資本市場光芒形成對照的是,「光啟系」成立7年來,雖然有無數的黑科技湧現——近乎每一年都有一項新科技,但總是老科技沉下,再有新科技故事,只是不變的是,每一項科技都遲遲無法量產,無論是8年前號稱震驚世界的「隱身衣」,抑或是多年來無數次跳票的「馬廳飛行包」。  就在數日前的2月9日,劉若鵬的「光啟系」又添加了新成員。
  • 年終特刊·新青年|劉若鵬:用超材料改變世界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沈怡然僅用7年時間,光啟的團隊從五位海歸科學家,成長為從事超材料技術裝備、創新型航空器及人工智慧的尖端技術集團。在創始人劉若鵬的帶領下,光啟將超材料技術率先應用在了中國最重要、最先進的裝備上,同時,劉若鵬組建了橫跨港股、A股、澳洲三地資本市場的「光啟系」。
  • 光啟科學,假作真時真亦假
    這被認為會對深圳在自主創新過程中實現對新興尖端科技的突破,乃至取得我國佔領國際新興交叉科技領域的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光啟最近極力向媒體與公眾大力推銷的是它發射了WiFi信號的氦氣球。2014年12月22日,光啟科學的深圳龍崗的「阿波羅基地」正式啟用。2015年2月6日,光啟科技宣布臨近空間飛行器雲端號(Cloud)試飛及商用測試取得。在4000米高空向8000平方公裡面積提供了WiFi信號。光啟科技11月3日公告稱,已與剛果(金)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地廣人稀處展開商業化實踐。
  • 光啟技術違規收警示函 為關聯方擔保12億元未履行信披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浙江監管局網站近日公布的《關於對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人員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顯示,經查,浙江監管局發現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啟技術」,002625)存在以下問題: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光啟技術存在以定期存單形式為控股股東關聯方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啟創新」)、深圳光啟合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啟合眾
  • 光啟技術總裁趙治亞:做新時代的錢學森,10年初心未改
    從這點看,劉若鵬代表的光啟團隊和上述三者確有相似點。光啟成立10年來,因擁有新一代超材料隱身技術,在國防裝備領域可替代傳統的隱身塗料產品,為這家深圳明星企業蒙上幾層神秘的色彩,但在這個一切都加急處理的年代,光啟技術的超材料項目進展緩慢,遲遲無法量產,又讓民間對於這個創立10年的科技團隊猜疑爭議,甚至被傳為「披著皇帝新衣的PPT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