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說你是中國的馬斯克,中國的賈伯斯,請問你認可哪一點?」
2020年初,在深商大會的採訪間,有記者拋給劉若鵬這個問題,站在臺上的這位80後海歸科技明星微微一笑,說——「還有人說我是第二個賈躍亭」。
不管是馬斯克、賈伯斯、賈躍亭,三者相同點都是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
前兩者讓人看見理想奔向了現實,或者在奔向現實的路上,後者理想在奔向現實的路上幻滅了。
從這點看,劉若鵬代表的光啟團隊和上述三者確有相似點。
光啟成立10年來,因擁有新一代超材料隱身技術,在國防裝備領域可替代傳統的隱身塗料產品,為這家深圳明星企業蒙上幾層神秘的色彩,但在這個一切都加急處理的年代,光啟技術的超材料項目進展緩慢,遲遲無法量產,又讓民間對於這個創立10年的科技團隊猜疑爭議,甚至被傳為「披著皇帝新衣的PPT公司」。
時間在2020年的8月有了大逆轉,光啟借著「軍工概念股」,走出一波主升浪行情,一度實現九連板,單月累計最大漲幅接近3倍,被市場認為"曾經吹過的牛皮開始要兌現了"。
「公司多個超材料項目從研製階段進入到批產階段。」8月3日,光啟技術聯合創始人、總裁趙治亞博士在和我近一個小時的談話中強調了這一點,「光啟已經具備在超材料尖端裝備領域大規模、批量化的生產交付能力。」
「光啟在為中華民族科技復興的路上奔跑,初心未改。」溫文爾雅的趙治亞博士,在說這句話時,聲音突然開大了音量。
△趙治亞博士
二想要了解光啟這個神秘的團隊,需要坐時光機回到2010年以前,美國杜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博士生研究中心實驗室。
MSN的群裡,劉若鵬、趙治亞、張洋洋、季春霖和欒琳5個夥伴聊得火熱,我們要回國創業,公司取個什麼名字好?
祖衝之?張衡?徐光啟?蔡倫?
最後光啟二字高票獲選,究其原因,因為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讓東西方科技交融,對近代中國農學、數學、天文學等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這很符合這5個夥伴接下來要做的事——要為中華民族科技復興而努力。
△光啟五人創業團隊,左一為趙治亞,左三為光啟創始人劉若鵬
口號看似宏大,但他們完全有宏大的資格。
就在2009年,這個團隊以劉若鵬和季春霖為第一作者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研製出「隱身衣」的論文,這一成果不亞於一枚核彈投入地球科學界,在同一領域進行研究的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理論物理學家約翰·彭德裡爵士預期,軍方有望在5年內利用這種技術,來避免船艦和坦克被雷達的微波探測系統發現行蹤。
所謂隱身衣並非真的肉眼看不見,而是在指定的電磁波頻段內,使電磁波轉向,繞過被超材料覆蓋的物體,造成「隱身」的效果。
正因如此,2010年,超材料被《科學》雜誌評為過去10年人類最重大的十大科技突破之一。
就在2010年的夏天,這個四個杜克大學博士畢業生和一個牛津大學博士畢業生組成的團隊,攜帶著光啟這個充滿理想的名字和他們一腔理想選擇來到深圳創業,那一年,劉若鵬問母親借來20萬啟動資金,第一步是成立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打出的口號是——讓創新的DNA自由成長。
「我們當時的想法是成立一個研究機構,我們當時做的東西還是很先進的,希望我們幾個人在一起有一個新的體制的研究機構,讓我們的創新想法可以落地。」趙治亞博士解釋說,「因為我們是工程師,要把我們做出來的東西做成產品,改變人類的生活,從科學到工程到產品,中間要經歷很多轉化過程,所以我們希望有一個新體制的研究機構,能夠讓我們不斷科技創新,讓這些創新轉化為產品,為人類社會創造價值。」
10年過去了,深圳從製造走向智造,這五位海歸科學家組成的微型團隊也成長為用超材料技術賦能行業的戰略創新型企業。
10年過去了,著名的南山粵海街道辦孵化出了超過100家上市公司,這個坐落於此的初始研究團隊也組建了一個橫跨港股和A股資本市場的「光啟系」家族——2016年光啟科學在港交所上市,2017年光啟技術在深交所上市。
在光啟位於南山軟體大廈的辦公室,隨處可見公司的SLOGON——未來即現在。
一個關於未來的創業神話在南山科技園飄蕩。
三這個神話的起源當然是光啟團隊的核心技術——超材料。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光啟都是第一個率先推進超材料產業化的公司。
何謂超材料?
這是一種人工複合結構材料,通過對材料微觀結構進行有序重組,使其獲得超常物理特性。超材料技術是國際上應用於現代高端裝備領域最熱門的新興技術之一,美國國防部把其列為「六大顛覆性基礎研究領域」之首,美國軍方確立超材料技術率先應用於最先進的軍事裝備,日本和俄羅斯將超材料技術列為下一代隱身裝備的核心關鍵技術。
8月3日,走進位於盛產財富和傳奇的粵海街道辦的光啟辦公室,通道幽暗,仿佛一扇通向未來的隧道,在位於一樓的展覽廳,趙治亞博士和我就超材料的產業化問題聊了近一個小時。
「我們不是畫餅,憋10年憋一個大招。」趙治亞針對市場對光啟的質疑回應說,「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推進超材料的產業化。」
2011年12月20日,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牽頭組建的超材料電磁調製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到了2012年,超材料實現了中試生產線投產,這意味著,中國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次實現了超材料規模化生產。
2012年12月7日,是個很關鍵的日子,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八大後到廣東省考察,考察的第一家企業就是光啟,鼓勵光啟做「新時代的錢學森們」。
就在今年7月14日,光啟順德基地封頂,光啟順德基地作為中國新一代超材料製造基地,其生產線的創新性和複雜程度堪比最先進的五納米半導體生產線,順德基地封頂意味著光啟超材料產能暴增已經進入倒計時。
「這10年,這個世界因為光啟發生了什麼樣的改變?「我問了趙治亞博士這個問題。
話題還是聚焦超材料,「10年前,超材料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產業。」趙治亞博士說,「如今超材料理論化為現實,成為世界超材料領域的引領者,這個過程我們經歷的艱難是常人無法想像的。」
在這座位於高新區軟體大廈的辦公樓,常常燈火通明,「我如果晚上9點到家,我家人會非常驚喜。「說這句話時,趙治亞博士眼神泛著柔光,這一刻,這位科學家、企業家,回歸了作為丈夫作為父親的溫暖底色。
就大家關注的光啟產能擴充問題,趙治亞博士更補充了細節,順德基地一期2020年11月建成,屆時將增加年產40噸的生產線,另外光啟銀星基地的產能擴張已經在今年5月底完成,超材料產能比2019年提高一倍,達到年產8噸,也就是說,到今年年底,公司尖端超材料的生產能力可以達到48噸,產能提升11倍。
趙治亞博士同時透露,今年光啟接到的訂單總量預期達到10億元,產能不斷擴大,為當下的交付和未來市場需求的爆發打下基礎。
隨著光啟技術不斷完善、產能不斷擴充,光啟在超材料領域的開發成果逐步落地轉化,光啟披露的一季報數據顯示,公司超材料業務板塊實現營收5413萬元,同比增長超過400%。
經過10年的孕育,一個超材料的春天正在來的路上。
四光啟並不是只玩超材料,今年疫情期間,一個頭盔讓外人眼裡不接地氣的光啟一不小心做了網紅。
這款遠距離無感體溫監測設備名喚熱成像智能頭盔N901,是光啟專為防控疫情而研發推出的神器,熱成像智能頭盔N901一夜霸屏,只要監測員們帶上它站在人流數米之內無需近距離接觸、交流只需一眼掃過,所有人的體溫數據盡收眼底,一旦發現發熱者,頭盔自動示警,無有遺漏。
這個智能頭盔不僅在國內多地使用,還受到義大利、阿聯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歡迎,事實上,這個智能頭盔並不僅僅用於遠距離無感測試體溫,熱成像智能頭盔N901就是對原有的警用智能頭盔進行升級後所誕生的疫情防控設備,2020年年初,劉若鵬在深商大會上展示這款警用智能頭盔介紹說:「研製這款頭盔的難度不亞於造一架飛機。」
展望光啟的未來,趙治亞博士說,「從規模上從技術上,我們的目標從未改變,為中華民族科技復興而努力,做新時期的錢學森,加強國家各方面的綜合實力。」
「超材料很多產品已經在批產階段,未來超材料數量更多,品類也更多,未來10年,我們會有更多的正在研製的產品逐步批量生產,為社會創造更多有價值有意義的產品。」
回顧光啟走過的10年,趙治亞說首先要感謝家人的支持,感謝團隊的合作,感謝政府的協助,也要感謝那些不支持的人,他們的苛責成就了今天的光啟。
這句感謝不支持的人,在我看來,是對民間爭議的溫和回應。
8月3日當天採訪期間,深圳暴雨如注,採訪結束走出光啟所在的軟體大廈,瞬間晴空萬裡。
「我每天都覺得很光榮,因為每天都在創造價值。」趙治亞博士最後和我說的這句話不斷在我耳邊迴蕩。
走過改革開放10年的光啟,是深圳和這個時代的榜樣少年,仗劍天涯,鮮衣怒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