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啟技術12億擔保未信披 實控人劉若鵬等遭通報批評

2021-01-14 金融界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3日訊 深圳證券交易所於近日公布的《關於對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給予通報批評處分的決定》顯示,經查明,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啟技術」,002625.SZ)及相關當事人存在以下違規行為:

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光啟技術以定期存單形式為控股股東關聯方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光啟合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擔保,累計發生額12.15億元,日最高合同金額12.15億元,佔光啟技術2017年度經審計淨資產的16.14%。光啟技術未就上述擔保履行審議程序與信息披露義務。

上述行為違反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1.4條、第2.1條、第9.11條、第10.2.4條、第10.2.5條、第10.2.6條,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4條、第2.1條、第9.11條、第10.2.4條、第10.2.5條、第10.2.6條,深交所《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2015年修訂)》第1.3條、第8.3.4條和深交所《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2020年修訂)》第1.2條、第6.3.2條的規定。

光啟技術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劉若鵬未能恪盡職守、履行誠信勤勉義務,違反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1.4條、第2.2條、第2.3條、第3.1.5條、第3.1.6條,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4條、第2.2條、第2.3條、第3.1.5條、第3.1.6條,深交所《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2015年修訂)》第1.3條、第4.1.1條、第4.2.2條、第4.2.7條、第4.2.11條和本所《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2020年修訂)》第1.2條、第4.1.1條、第4.2.2條、第4.2.7條、第4.2.9條的規定,對光啟技術上述違規行為負有重要責任。

光啟技術總經理趙治亞未能恪盡職守、履行誠信勤勉義務,違反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1.4條、第2.2條、第3.1.5條和本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4條、第2.2條、第3.1.5條的規定,對光啟技術上述違規行為負有重要責任。

光啟技術財務總監張洋洋未能恪盡職守、履行誠信勤勉義務,違反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4條、第2.2條、第3.1.5條的規定,對光啟技術上述違規行為負有重要責任。

鑑於上述違規事實及情節,依據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17.2條、第17.3條,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2020年修訂)》第16.2條、第16.3條以及深交所《上市公司紀律處分實施標準(試行)》第二十三條的規定,經深交所紀律處分委員會審議通過,決定對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對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劉若鵬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對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治亞、財務總監張洋洋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

光啟技術成立於2001年7月18日,註冊資本21.55億元,於2011年11月3日在深交所掛牌,截至2020年9月30日,西藏達孜映邦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為第一大股東,持股9.21億股,持股比例42.75%。深圳光啟合眾科技有限公司為西藏達孜映邦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大股東,持股比例80.44%。劉若鵬為深圳光啟合眾科技有限公司大股東,持股比例35.09%。

劉若鵬自2017年4月25日至今任公司董事長,任期至2023年7月5日;公司年報顯示,劉若鵬,男,1983年出生,美國杜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博士,高級工程師,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2010年1月至今任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並從2012年7月至今擔任「超材料電磁調製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3年11月至今任「全國電磁超材料技術及製品標準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4年8月至今,任光啟科學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2015年3月至今歷任西藏達孜映邦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董事長,2017年4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長。

趙治亞自2017年4月25日至今任公司總經理,公司年報顯示,趙治亞,1976年出生,美國杜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博士,高級工程師,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2005年至2009年,任美國杜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研究助理;2010年1月至2017年4月,任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副院長,並從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擔任「超材料電磁調製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13年11月至今任「全國電磁超材料技術及製品標準化委員會」委員、秘書長;2011年11月至2017年4月,任深圳光啟尖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現任公司董事、總經理。

《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4條規定:發行人、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股東、實際控制人、收購人、重大資產重組有關各方等自然人、機構及其相關人員,以及保薦人及其保薦代表人、證券服務機構及其相關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本規則和本所發布的細則、指引、通知、辦法、備忘錄等相關規定。

《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2.1條規定:上市公司及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根據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本規則以及本所發布的細則、指引和通知等相關規定,及時、公平地披露信息,並保證所披露的信息真實、準確、完整,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9.11條規定:上市公司發生本規則第 9.1 條規定的「提供擔保」事項時,應當經董事會審議後及時對外披露。「提供擔保」事項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還應當在董事會審議通過後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一)單筆擔保額超過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 10%的擔保;

(二)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對外擔保總額,超過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 50%以後提供的任何擔保;

(三)為資產負債率超過 70%的擔保對象提供的擔保;

(四)連續十二個月內擔保金額超過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總資產的 30%;

(五)連續十二個月內擔保金額超過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 50%且絕對金額超過五千萬元;

(六)對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人提供的擔保;

(七)本所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擔保情形。

董事會審議擔保事項時,應當經出席董事會會議的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審議同意。股東大會審議前款第(四)項擔保事項時,應當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股東大會在審議為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人提供的擔保議案時,該股東或者受該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與該項表決,該項表決須經出席股東大會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半數以上通過。

《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0.2.4條規定:上市公司與關聯法人發生的交易金額在三百萬元以上,且佔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絕對值 0.5%以上的關聯交易,應當及時披露。

《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0.2.5條規定:上市公司與關聯人發生的交易(上市公司獲贈現金資產和提供擔保除外)金額在三千萬元以上,且佔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絕對值 5%以上的關聯交易,除應當及時披露外,還應當比照本規則第 9.7 條的規定聘請具有從事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中介機構,對交易標的進行評估或者審計,並將該交易提交股東大會審議。本規則第 10.2.11 條所述與日常經營相關的關聯交易所涉及的交易標的,可以不進行審計或者評估。

《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0.2.6條規定:上市公司為關聯人提供擔保的,不論數額大小,均應當在董事會審議通過後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2.2條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保證公司所披露的信息真實、準確、完整,不能保證披露的信息內容真實、準確、完整的,應當在公告中作出相應聲明並說明理由。

《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2.3條規定:上市公司股東、實際控制人、收購人等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積極配合上市公司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及時告知上市公司已發生或者擬發生的重大事件,並嚴格履行其所作出的承諾。

《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3.1.5條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履行以下職責並在《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聲明及承諾書》中作出承諾:

(一) 遵守並促使上市公司遵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履行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

(二) 遵守並促使上市公司遵守本規則和本所其他相關規定,接受本所監管;

(三) 遵守並促使上市公司遵守《公司章程》;

(四) 本所認為應當履行的其他職責和應當作出的其他承諾。監事還應當承諾監督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遵守其承諾。高級管理人員還應當承諾及時向董事會報告有關公司經營或者財務方面出現的可能對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種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事項。

《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3.1.6條規定:上市公司董事應當履行的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包括:

(一) 原則上應當親自出席董事會,以正常合理的謹慎態度勤勉行事並對所議事項表達明確意見;因故不能親自出席董事會的,應當審慎地選擇受託人;

(二) 認真閱讀上市公司的各項商務、財務報告和公共媒體有關公司的報導,及時了解並持續關注公司業務經營管理狀況和公司已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重大事件及其影響,及時向董事會報告公司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不得以不直接從事經營管理或者不知悉為由推卸責任;

(三) 《證券法》、《公司法》規定的及社會公認的其他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

以下為原文:

關於對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給予通報批評處分的決定

當事人: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住所:深圳市南山區高新中一道9號軟體大廈三層;

劉若鵬,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

趙治亞,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洋洋,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

經查明,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啟技術」)及相關當事人存在以下違規行為:

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光啟技術以定期存單形式為控股股東關聯方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光啟合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擔保,累計發生額12.15億元,日最高合同金額12.15億元,佔光啟技術2017年度經審計淨資產的16.14%。光啟技術未就上述擔保履行審議程序與信息披露義務。

光啟技術的上述行為違反了本所《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1.4條、第2.1條、第9.11條、第10.2.4條、第10.2.5條、第10.2.6條,本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4條、第2.1條、第9.11條、第10.2.4條、第10.2.5條、第10.2.6條,本所《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2015年修訂)》第1.3條、第8.3.4條和本所《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2020年修訂)》第1.2條、第6.3.2條的規定。

光啟技術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劉若鵬未能恪盡職守、履行誠信勤勉義務,違反了本所《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1.4條、第2.2條、第2.3條、第3.1.5條、第3.1.6條,本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4條、第2.2條、第2.3條、第3.1.5條、第3.1.6條,本所《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2015年修訂)》第1.3條、第4.1.1條、第4.2.2條、第4.2.7條、第4.2.11條和本所《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2020年修訂)》第1.2條、第4.1.1條、第4.2.2條、第4.2.7條、第4.2.9條的規定,對光啟技術上述違規行為負有重要責任。

光啟技術總經理趙治亞未能恪盡職守、履行誠信勤勉義務,違反了本所《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1.4條、第2.2條、第3.1.5條和本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4條、第2.2條、第3.1.5條的規定,對光啟技術上述違規行為負有重要責任。

光啟技術財務總監張洋洋未能恪盡職守、履行誠信勤勉義務,違反了本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4條、第2.2條、第3.1.5條的規定,對光啟技術上述違規行為負有重要責任。

鑑於上述違規事實及情節,依據本所《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17.2條、第17.3條,本所《股票上市規則(2020年修訂)》第16.2條、第16.3條以及本所《上市公司紀律處分實施標準(試行)》第二十三條的規定,經本所紀律處分委員會審議通過,本所作出如下處分決定:

一、對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

二、對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劉若鵬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

三、對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治亞、財務總監張洋洋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

對於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當事人上述違規行為及本所給予的處分,本所將記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並向社會公開。

深圳證券交易所

2021年1月8日

相關焦點

  • 光啟技術違規收警示函 為關聯方擔保12億元未履行信披
    」)提供擔保的情況,總計12.15億元。上述擔保未履行審批程序,且未按相關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上述行為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二條、第三十條的相關規定,公司董事長劉若鵬、總經理趙治亞、財務總監兼董事會秘書張洋洋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三條的規定,對上述違規行為負有主要責任。
  • 專訪光啟集團劉若鵬:講述雄安首家軍民融合創新平臺的成立歷程
    籤約儀式結束後,光啟集團總裁劉若鵬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透露了雄安首家軍民融合創新平臺的成立歷程、雄安開展軍民融合創新的優勢、以及「雙研究院」和「雙產業基地」的未來計劃。成立歷程方面,劉若鵬表示,光啟與雄安新區管委會在籤約前已經接觸了四五個月的時間,光啟集團、光啟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與雄安新區成立了專項工作組。
  • 無視重點監控,牛股光啟技術開盤漲停!劉若鵬到底是騙子還是中國版...
    公司年報顯示,2019年,光啟技術實現營業總收入4.8億,同比增長3.8%;實現歸母淨利潤1.15億,同比增長63.02%;從收入構成來看,汽車零部件收入為2.46億,超材料收入2.19億。清倉減持與大股東高位質押光啟技術的好日子似乎就在眼前。但此時,鵬欣系的清倉式減持已經接近尾聲。鵬欣系獲得光啟技術的股票主要來自兩塊,一是參與重組定增,達孜縣鵬欣環球資源投資有限公司持有1.05億股,佔比8.3%。
  • 記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博士
    但是,就是這個年紀,在他身上已經有了太多的光環和頭銜: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首席科學家;「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主題專家組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超材料電磁調製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超材料微波射頻重點實驗室主任。 記者問他,在科學家、創業家和夢想家三個頭銜中,最喜歡哪一個?他的回答很明確:夢想家。
  • 大族雷射因信披問題收監管函 九年前曾因信披違規被通報批評
    上述監管函顯示,大族雷射在歐洲研發運營中心項目的信披上存在兩處「不準確、不及時」問題。  「你公司 2010 年起相關公告披露自建歐洲研發運營中心項目屬於涉及『其他專用設備製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而對大族歐洲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大族歐洲』)的增資披露為用於大族歐洲基礎設施、市場網絡建設,及投資併購境外先進雷射設備公司等,未明確提及用於歐洲研發運營中心的建設。
  • 光啟劉若鵬:底層創新將重構科技產業鏈
    12月23日,2020崇禮論壇在 太舞滑雪小鎮舉行。對於近期美國將光啟列入 「 實體清單 」 一事,劉若鵬現場表態,由於光啟一直從事關於超材料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到產業化應用,全部環節均是自主研發創新,所以不受美國制裁影響。 「 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美國對我國的科技封鎖已經延伸到了剛剛從實驗室走出來,並在專業領域進行規模化應用的新興領域。
  • 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隱身衣下的創新與夢想
    隱身衣、「鋼鐵俠」飛行器、空間技術平臺「雲端」號、光子……這些在科幻小說裡常見的詞彙,現實中都與一個歸國留學創業人員聯繫起來——劉若鵬(上圖,新華社發),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   2009年,美國杜克大學以劉若鵬為核心的「光啟」團隊「隱身衣」的設計與製備成果刊登在美國《科學》雜誌上。
  • 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創新路上 追夢不止
    資料照片 這是一名年輕的科學家:25歲率領團隊成功研製出「隱形衣」,發表在《科學》雜誌後引起轟動;27歲獲杜克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創建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並擔任院長;如今剛滿31歲,已率領頂尖研究院在超材料、智能光子等三大革命性創新技術上取得多項產業化成果的轉化,涵蓋航空航天、無線互聯和智慧園區等領域
  • 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報告摘要
    2018年5月3日,瀋陽光啟航空裝備出資設立瀋陽光啟研究院,持股比例100%,註冊資本人民幣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趙治亞。本公司擁有對其的實質控制權,故自該公司成立之日起,將其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範圍。  2018年1月12日,光啟超材料出資設立雄安光啟超材料,持股比例100%,註冊資本人民幣5,000萬元,法定代表人劉若鵬。
  • 光啟技術總裁趙治亞:做新時代的錢學森,10年初心未改
    從這點看,劉若鵬代表的光啟團隊和上述三者確有相似點。光啟成立10年來,因擁有新一代超材料隱身技術,在國防裝備領域可替代傳統的隱身塗料產品,為這家深圳明星企業蒙上幾層神秘的色彩,但在這個一切都加急處理的年代,光啟技術的超材料項目進展緩慢,遲遲無法量產,又讓民間對於這個創立10年的科技團隊猜疑爭議,甚至被傳為「披著皇帝新衣的PPT公司」。
  • 大敗局:逾80家上市公司遭證監會立案調查
    亞太藥業介紹,任軍在擔任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新高峰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上海新生源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新生源」)董事長兼總經理期間,上海新生源未履行公司對外擔保事項正常的決策程序,擅自為他人提供擔保。
  • 一直講故事的光啟科學:是資本市場的玩家,還是下一個深圳驕傲?
    此番定增是龍生股份向9名對象增發股份,募集68.94億元,總股本由3億股擴大至12.7億股。  根據龍生股份公告,募集的資金將投入「材料智能結構及裝備產業化項目」、「超材料智能結構及裝備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 「隱形」超材料大批量投產,光啟技術市值不到一個月翻倍
    來源:德林社文|金衛頭頂「高科技材料」的光啟技術,曾一度是資本市場的寵兒,但過去股價表示現不佳,一直處於低位徘徊。最近,光啟技術借著「軍工概念股」,走出一波主升浪行情,成為市場的熱門股票之一。7月29日,光啟技術開盤秒板,收於16.3元,成交量8.35億,市值達到351億。
  • 光啟科學,假作真時真亦假
    你聽說過光啟麼?——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考察時只去了兩家民營企業(機構),一家是騰訊,另一家就是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2014年5月,在香港主板買殼。交易於7月份完成,殼公司被更名為光啟科技(代碼00439.HK),市值迅速飆升至180億港元以上。
  • 【調研快報】光啟技術接待光大證券等5家機構調研
    光啟技術2020年12月29日發布消息,2020年12月28日公司接待光大證券等共5家機構調研,接待人員是董事長劉若鵬,博士董事兼總經理趙治亞,博士董事兼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張洋洋,接待地點公司銀星基地、709基地。
  • 光啟十年 你不知道的幕後故事
    沒想到5年時間過去了,光啟由當初的超材料概念公司變成了有實實在在的產品落地和盈利,而它的市值卻由最高的1500多億跌到了只有160多億。面對一個正在開啟如計算機時代和網際網路時代級別的另一個新時代,我感到巨大的機會正在來臨,就開始認真研究光啟技術這個企業以及它的股票市場運行情況。  要真正懂得光啟技術的業務,就必須先了解什麼是超材料技術!
  • 光啟技術為何強出天際?
    梳理發現,光啟技術通過深交所互動易表示,其開發生產的穿戴式智能頭盔,最終客戶已經遍布除中國外的36個國家與地區。進一步查詢可知,截至2020年6月5日,光啟技術穿戴式智能頭盔共計交付2560臺,實現訂單金額4998.7萬元,是2019年全年的303.27%。
  • 龍生股份正式更名光啟技術 光啟超材料「隱身衣」注入上市公司
    今年上半年,光啟技術迎來多個關鍵性節點: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68.94億全部到位;光啟超材料智能結構及裝備的研發和經營團隊全部進入光啟技術,光啟總裁劉若鵬被選舉為董事會董事長;公司完成更名,6月16日起由「龍生股份」變更為「光啟技術」,公司英文簡稱由「LONGSHENG」變更為「KCT」,公司證券代碼「002625」不變。
  • 十年磨一劍,四萬字深度盤點深圳光啟
    據統計,截至2019年,全球電磁材料市場規模達到了400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全球電磁材料市場規模將達到516億美元。隨著光啟電磁材料量產,產品價格將逐步降低,在軍事和民用領域的巨大需求空間一定會得到釋放。在該信息公布之日,光啟技術的股價在7個交易日上漲將近50%,可見市場對它的期待之高。對於超材料的未來發展空間,劉若鵬曾說:「超材料產業就像30年前的半導體產業。
  • 產品難以落地 市值跌去9成 超材料第一股光啟技術跌下神壇
    在經歷了持續五年的下跌之後,光啟技術股價較最高點跌去9成,公司高科技神話最終還是破滅了。與此同時,劉若鵬80後科學家的光環,似乎也不再那麼耀眼。6月12日,光啟技術2019年年報最終姍姍來遲。數據顯示,公司主營收入已經降為個位數增長,扣非後淨利潤仍不足利息收入。換句話說,拋開實際的利息收入,光啟技術目前的主營業務並沒有創造出真正的淨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