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祖國報到】科技人才劉若鵬學成回國 曾成功研製「隱形衣」

2020-11-22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6月1日消息(央廣記者 潘毅)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科技人才劉若鵬學成回國,他曾成功研製「隱形衣」,可以引導微波「轉向」,防止物體被發現。16-6-01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從事著最新學科「超材料」研究的年輕人劉若鵬,在他二十多歲、在美國讀博時就曾利用超材料研製了「隱身衣」,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引起廣泛關注。

    劉若鵬:我們當時做的隱身衣概念,更主要怎麼人造一個物質,使能量可以轉彎、繞彎,可以空間扭曲繞過去,他以為他是直線傳播,其實已經是打了弧線。

  2010年,26歲的劉若鵬回到深圳,以20萬元的資金起步,和4個夥伴共同創立民營科研機構深圳光啟理工研究院,2012年,成立2年的光啟發明專利申請量全國排名前列;如今,光啟的專利申請總量超過3000件,其中超材料領域佔全球這一領域申請量的86%。劉若鵬團隊去年7月正式成立光啟全球創新共同體,正致力於將「科幻場景」與「人類夢想」變為現實。

  劉若鵬:對於技術團隊的引進,或者是新的科技創新公司的併購,本身就是追求創新科技發展的必然過程,一直對自己的定義就是,我就是一個創新者,從來沒有變過。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新聞熱線4008000088,撥打熱線電話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導事實、揭開真相。)

相關焦點

  • 80後劉若鵬:製造中國的科技「隱身衣」
    本報記者田福良攝     劉若鵬:廣東省人大代表、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他是一名海外學成歸來的科學家,高層領導勉勵他成為「新時期的錢學森」。他是一名80後,一個富有激情的大男孩,談到激動處,他揮舞手臂,「在這個領域,誰敢說我們年輕?」他的企業是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深圳考察的第一家企業。
  • 加拿大稱成功研製隱形衣:可根據環境變換圖案
    「假如我能隱形的話……」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幻想。古代無論東西方都有過不少關於隱形的傳說,而《哈利波特》裡那件隱身鬥篷不知讓多少人暗暗流過口水。  隱形衣真的存在嗎?  日前,加拿大「超隱形生物科技」公司在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採訪時宣布,他們已經發明了「隱形外衣」。
  • 深圳學子研製出「隱形衣」 雷達微波繞著走(圖)
    照片由劉若鵬提供  深圳學子研製出「隱形衣」  深圳新聞網訊 年僅26歲的深圳學子劉若鵬率領他的團隊成功研製出「隱形衣」,可以引導微波「轉向」,從而防止物體被發現。這一成果已在2009年1月16日的頂尖期刊美國《科學》雜誌刊登,劉若鵬是第一作者。
  • 深圳5海歸回國創新科技 5年內發明近3000件專利
    5年過去,光啟已從一支海歸創新團隊發展成一個全球性的顛覆式創新高科技企業集團,各種科技成果引人矚目,其臨近空間飛行器「旅行者」號、高空平臺「雲端號」成功試飛,讓人變身「鋼鐵俠」的馬丁飛行噴射包已接受預訂,一個顛覆式空間服務全產品鏈和全球顛覆性空間技術聯盟初步成形。
  • 美國又失一員「大將」,中國天才研製出隱身衣回國,隱身不再是夢
    引言隱身這是只有在我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才會出現的技能,相信大家對隱身也有著不一般的情結,隱身是每個人都幻想過的夢想,我們國家有一個天才,就讓大家隱身的夢想成真,中國有一個天才在去美國深造後,研製出隱身衣,但是就在他回國時卻受到百般阻撓,但是在我們國家的幫助下
  • 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創新路上 追夢不止
    資料照片 這是一名年輕的科學家:25歲率領團隊成功研製出「隱形衣」,發表在《科學》雜誌後引起轟動;27歲獲杜克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創建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並擔任院長;如今剛滿31歲,已率領頂尖研究院在超材料、智能光子等三大革命性創新技術上取得多項產業化成果的轉化,涵蓋航空航天、無線互聯和智慧園區等領域
  • 記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博士
    原標題:用科技改變生活的「夢想家」 「夢想」,是記者在採訪劉若鵬時聽到最多的一個詞語。的確,31歲對劉若鵬來說,還是一個「做夢」的年紀,一個青春四射、活力無限的年紀。
  • 我國天才林燁:放棄中國國籍,替美國研製民兵飛彈,背叛祖國!
    大家都知道科技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並且以後科技仍是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而為了能夠更快發展就離不開大量的科學家。要培養出很多科研人才,國家就必須有很好的教育條件和科研環境,但近代中國被戰火掩埋,教育事業發展是十分緩慢的,因此在上個世紀有很多國人去往國外留學。
  • 前有錢學森,後有潘錦功拒美回國:把這個技術留給祖國
    許多的愛國人士在學成之後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回國做貢獻。潘錦功就是其中之一。潘錦功的科研成就不僅令美國數次阻攔他回國,就連印度也是虎視眈眈。那究竟這樣一位科技人才為我國帶來了怎樣巨大的貢獻呢?1.在祖國需要他的時候,錢學森不顧美國的百般反對阻攔,堅決回到祖國發展,最終為我國的原子彈和飛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都是頂尖的科研人才,都是赴美留學,都不顧美國阻攔強勢回國做貢獻,這些都不得不讓人要把他當成另一個"錢學森"!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劉若鵬:當民企進軍國防軍工
    2000年前後,超材料成為一門獨立學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學術體系和科學體系,但是劉若鵬稱他對超材料的熱情絲毫不受這些因素的影響。輾轉回國劉若鵬25歲那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引起科學界轟動,這篇文章記錄了他利用超材料做出一件隱身衣的過程。
  • 錢學森的艱難回國路:心向祖國兩彈一星終鑄就
    震驚了我一心歸國確被拘留在二戰期間,錢學森和導師馮卡門先生為美國的飛彈研製做出重要貢獻,這為美國扭轉二戰戰局起到重要作用。被軟禁5年,終於回到祖國1954年,在共和國外交部和周總理的艱苦努力下,我們做出巨大讓步,使美國最終釋放錢學森和其他愛國科學家回國。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帶著妻子蔣英和兒子錢永剛、女兒錢永真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啟程回國。那年,錢永剛7歲,妹妹錢永真5歲。郵輪開動了,他倆在甲板上跑來跑去,異常興奮。
  • 他師從錢學森,從美國學成回國,愛惜人才,破格錄取殲20總設計師
    他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毅然選擇回國,立志航空救國!他的回國之路,同樣也是充滿坎坷!羅時鈞,1923年4月1日出生於江西南昌,少年時便立下學習航空、科學救國的志向。赴美留學,他學成後歷經艱辛回到祖國!他們經過了長時間的爭取籤證的鬥爭才獲得了一張回國的船票除了留學生,船上還有160多位中國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這些人都是美國想留下的!船上的一些人才,包括中國核物理學博士朱光亞、趙忠堯;微生物學博士沈善炯。
  •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學成後拒不回國,轉頭加入美國國籍
    正常國人在出國學成之後,基本都會選擇回來報效祖國,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種想法,他們在學成之後,拒不回國,轉頭卻加入了美國國籍,從此留在了美國生活。文小剛在1981年的時候,曾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通過中美聯合招生考試,成功的考入了普林斯頓大學,並且一舉拿下了公費留學的資助。
  • 5年前,尹希成為哈佛教授,學成未歸;今曹原拒絕綠卡,堅持回國
    在留學之前,尹希曾向父母、導師許諾,有朝一日學成歸來,必定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但事實是,尹希在哈佛任教幾年後,便加入了美國國籍,娶了一位白人妻子,成為地地道道的美國人。無可否認,他背叛了許諾。但200多年前,法國著名科學家巴斯德就高喊: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所以,巴斯德拒絕了德國的頒獎,畢生為法國生物科學貢獻力量。所以,我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即使被禁足5年,也要誓死回歸祖國效力……個人的成功,永遠離不開從小父母、學校和國家提供的全力教養和環境薰陶。
  • 中國小夥子研製出隱身衣,成果引起轟動,歸國時被他國百般阻撓
    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隱身已經成為可以實現的事實。中國有一位小夥子就曾經研製出了隱身衣,成果轟動世界,美國得知後千方百計阻撓他回國。    這位小夥子叫劉若鵬。    因此,劉若鵬和他的團隊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邀請。甚至有些國家開出了極其豐厚的薪水作為代價。
  • 「只因祖國需要」,哈佛8位博士後拒絕重金挽留,集體回國效力
    而人才,卻始終是制約我們科技發展的瓶頸之一。從2000年開始,出國留學的人數每年都在大幅增加。雖然學成歸國的人數和比例一直在上升,但高學歷、自然科學方向留學生的回國比例依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間。這還不算極個別國內頂尖人才遠赴西洋的損失。
  • 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隱身衣下的創新與夢想
    人們沒想到的是,2010年光啟研究院在深圳正式掛牌,「光啟」團隊5位核心成員全部回國創業,他們要在祖國的藍天下揮灑自己的才智與夢想,那一年劉若鵬才27歲。   彎曲光、改變波的人   劉若鵬貌不驚人、衣著普通,但一交談,就會發現他的沉穩、嚴謹。
  • ...隱身衣」 發明者、全國人大代表劉若鵬: 每一次顛覆性創新都...
    25歲率領團隊成功研製出「隱身衣」,這一成果論文發表在權威雜誌《科學》上,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27歲獲杜克大學博 士學位,回國創建光啟科學,團隊推出的載人版「旅行者」號、個人飛行噴射包等空間技術創新產品……正在商業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 隱形衣終於研製成功!加拿大高科技公司發布足以驚掉下巴的黑科技
    說實話,起初看到這個消息的我是不相信的!還有很多,慢慢展示… 這個隱形衣被科學家稱為量子隱形偽裝材料,其實並沒有哈利波特的隱形鬥篷那樣神奇,拉近一看,還是能看出區別的。雖然研發隱形衣的過程耗費了很多人力物力,但該公司的研究人員表示,隱身衣不僅重量輕,成本也很低。這非常有利於以後的大批量生產。
  • 前有錢學森,後有潘錦功拒美回國:科學無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
    許多的愛國人士在學成之後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回國做貢獻。潘錦功就是其中之一。潘錦功的科研成就不僅令美國數次阻攔他回國,就連印度也是虎視眈眈。那究竟這樣一位科技人才為我國帶來了怎樣巨大的貢獻呢?1.在祖國需要他的時候,錢學森不顧美國的百般反對阻攔,堅決回到祖國發展,最終為我國的原子彈和飛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都是頂尖的科研人才,都是赴美留學,都不顧美國阻攔強勢回國做貢獻,這些都不得不讓人要把他當成另一個&34;!